《曹刿论战》三年真题训练解析版备战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真题训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384302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6.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曹刿论战》三年真题训练解析版备战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真题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曹刿论战》三年真题训练解析版备战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真题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曹刿论战》三年真题训练解析版备战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真题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曹刿论战》三年真题训练解析版备战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真题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曹刿论战》三年真题训练解析版备战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真题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曹刿论战》三年真题训练解析版备战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真题训练.docx

《《曹刿论战》三年真题训练解析版备战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真题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曹刿论战》三年真题训练解析版备战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真题训练.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曹刿论战》三年真题训练解析版备战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真题训练.docx

《曹刿论战》三年真题训练解析版备战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真题训练

《曹刿论战》三年真题训练(解析版)

【2021·广东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肉食者鄙

(2)忠之属也

(3)公将驰之

(4)惧有伏焉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2)彼竭我盈,故克之。

(乙)

诸军初至石头,即欲决战,陶侃曰:

“贼众方盛,难与争锋,当以岁月,智计破之。

”既而屡战无功,监军部将李根请筑白石垒,侃从之。

夜筑垒至晓而成闻峻军严声诸将成惧其来攻。

孔坦曰:

“不然。

若峻攻垒,必须东北风急,令我水军不得往救;今天清静,贼必不来。

所以严者,必遣军出江乘,掠京口以东矣。

”已而果然。

侃使庾亮以二千人守白石,峻帅步骑万余四面攻之,不克。

(节选自《资治通鉴》)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诸军初至石头/至霸上及棘门军B.贼众方盛/方七百里

C.侃从之/隶而从者D.若峻攻垒/仿佛若有光

4.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夜筑垒至晓而成闻峻军严声诸将咸惧其来攻

5.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

(1)曹刿与陶侃在指挥作战方面有哪些共同点?

(2)李根和孔坦在战事中各自发挥了什么作用?

 

【答案】

1.

(1)目光短浅

(2)职分(3)追击(4)伏兵

2.

(1)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

(2)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

3.A

4.夜筑垒/至晓而成/闻峻军严声/诸将咸惧其来攻

5.

(1)共同点:

①头脑冷静,善于把握作战时机;②重视敌我双方的士气。

(2)在久攻不下,无所建树的情况下,李根建议修筑白石垒,起到了稳固防守阵营的作用;当众人听闻敌军击鼓整队,非常恐惧的时候,孔坦冷静分析,稳定了军心,为后边坚守白石垒打下基础。

【分析】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句意:

当权的人目光短浅。

鄙:

目光短浅。

(2)句意:

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

属:

职分。

(3)句意:

鲁庄公要下令追击齐军。

驰:

追击。

(4)句意:

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

伏:

伏兵。

2.本题考查语句翻译。

重点词语:

(1)惠:

恩惠;遍:

普遍;从:

跟从。

(2)竭:

枯竭;盈:

充盈;克:

战胜。

本句为省略句,翻译时要补充出“士气”。

3.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含义辨析。

A.均为“到”的意思;

B.正/方圆;

C.听从/跟从;

D.如果/好像;

故选A。

4.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根据语意及古汉语句式特点,可划分。

本句大意为“连夜筑垒,至天明即成。

传来敌军击鼓整队的声音,众将都惧怕他们前来攻击”,据此可划分为“夜筑垒/至晓而成/闻峻军严声/诸将咸惧其来攻”。

5.本题考查文本内容。

(1)分析曹刿与陶侃在指挥作战方面的共同点。

①齐军逃跑后,鲁庄公马上要下令追击,曹刿阻止。

曹刿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

这才同意追击;各路军队刚到石头城,就想和敌人决战,陶侃阻止,认为“应当待以时日,用智谋战败他”。

由此可见二人都“头脑冷静,善于把握作战时机”。

②曹刿总结阻止鲁庄公进攻的理由“彼竭我盈,故克之”;陶侃阻止诸位将领的理由是“叛贼气势正盛,难以与之争锋”。

由此可见二人都“重视敌我双方的士气”。

(2)分析李根和孔坦在战事中各自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首先要分析战争形式,其次要点明他们做了什么,最后阐述其作用。

李根,在久攻不下、无所建树的情况下,建议修筑白石垒,其作用是稳固防守阵营;

孔坦,在众人听闻敌军击鼓整队之声非常恐惧的情况下,冷静分析当前形势,认为敌军不会来犯,从而稳定了军心,为后边坚守白石垒打下基础。

【参考译文】

甲: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

他的同乡说:

“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曹刿说:

“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

曹刿问:

“您凭借什么作战?

”鲁庄公说:

“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

”曹刿回答说:

“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

”鲁庄公说:

“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

”曹刿回答说:

“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鲁庄公说:

“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曹刿回答说:

“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

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

曹刿说:

“还不行。

”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

曹刿说:

“可以追击了。

”齐军大败。

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

曹刿说:

“还不行。

”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

“可以追击了。

”于是追击齐军。

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

曹刿回答说:

作战,靠的是士气。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

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

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

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乙:

各路军队刚到石头城,就想和敌人决战。

陶侃说:

“叛贼气势正盛,难以与之争锋。

应当待以时日,用智谋战败他。

”此后,多次交战无所建树,监军部将李根请求修筑白石垒,陶侃同意。

连夜筑垒,至天明即成。

传来敌军击鼓整队的声音,众将都惧怕他们前来攻击。

孔坦说:

“不会。

如果苏峻进攻石垒,必须等待东北风大,使我方水军无法来救。

今天天晴无风,贼寇必定不来。

他们之所以整队,定是派军队由江乘出击,攻掠京口以东地区。

”结果真如此。

陶侃派庾亮率二千人据守白石。

苏峻率步兵、骑兵一万多人四面围攻,未能攻克。

 

【2021·云南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

呜呼!

士不以天下之重自任,久矣。

言语非不工也,政事文学非不敏且博也,然至于临大事,鲜不忘其故、失其守者,其器小也。

公(乐全先生)为布衣,则颀然①已有公辅②之望。

自少出仕,至老而归,未尝以言徇③物,以色假④人。

虽对人主⑤,必同而后言,毁誉⑥不动,得丧若一,真孔子所谓大臣以道事君者。

(节选自苏轼《乐全先生文集叙》)

(注释)①颀然:

高大的样子。

②公辅:

三公首辅。

③徇:

追求。

④假:

看待、对待。

③人主:

君主。

⑥毁誉:

毀谤和称赞。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又何间焉

(2)小大之狱

(3)政事文学非不敏且博也

(4)则颀然已有公辅之望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2)士不以天下之重自任,久矣。

8.认真阅读(甲)(乙)两文,说说曹刿与乐全身上有哪些共同品质?

9.(甲)文中特别写到了曹刿和乡人的对话,这一情节在全文中的作用有哪些?

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

6.

(1)参与

(2)案件(3)广博(4)声望

7.

(1)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2)读书人不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已经很久了。

8.曹刿与乐全虽出身平民百姓,地位低微,但他们都以国事为己任,具有卓越才能,勇于担当的人。

9.

(1)揭示了鲁国当权者鄙陋寡见、尸位素餐的情况,为后文鲁庄公在战斗中瞎指挥作了铺垫;

(2)显示了曹刿关心国事,同时也暗示了他是一个有远谋的人。

【分析】

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

(1)“又何间焉”句意为:

你又何必参与呢:

间:

参与。

(2)“小大之狱”句意为:

大大小小的案件。

狱:

案件。

(3)“政事文学非不敏且博也”句意为:

政事文学也不是不敏捷而且广博。

博:

广博。

(4)“则颀然已有公辅之望”句意为:

但仪表堂堂已有三公辅相的声望。

望:

声望。

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句得分点为:

“惠”,恩惠;“遍”,遍及;“从”,听从。

(2)句得分点为:

“以”,把;“重”,重大的事情;“自任”,自己的责任。

8.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进行评价探究的能力。

(1)根据“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作者通过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显示了曹刿虽出身平民百姓,地位低微,仍关心国事,是个有远谋的人。

庄公提出治理讼狱“必以情”时,曹刿认为“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曹刿直接要求参战,表明他是一个直言进谏,勇于担当的人。

曹刿指挥鲁军在“齐人三鼓”之后才开始反攻,曹刿在观察了齐军败逃的情况之后才决定追击,曹刿的两个“未可”,两个“可矣”,表现了曹刿胸有成竹,沉着思断,善于捕捉于反攻和追击的时机,表明他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

(2)语段就抨击当时“士不以天下之重自任”,从反面赞扬乐全先生是一个以天下事为己任的有责任担当的人。

“公(乐全先生)为布衣,则颀然已有公辅之望。

自少出仕,至老而归,未尝以言徇物,以色假人”分析可知,乐全先生出身平民百姓,地位低微,但具有“公辅”的声望,直言进谏具有治国才能的人。

综上分析,曹刿与乐全虽出身平民百姓,地位低微,但他们都以国事为己任,具有卓越才能,勇于担当的人。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

《曹刿论战》开头就说“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揭示了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

开头“十年春”先点明事态发生的时间,接着指出的是“齐师伐我”,说明战争是由齐国进攻鲁国而引起的,鲁庄公准备抵抗。

大军压境,曹刿准备参战,作者通过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一方面揭示了鲁国当权者鄙陋寡见、尸位素餐的情况,为后文鲁庄公在战斗中瞎指挥作了铺垫;另一方面显示了曹刿关心国事,同时也暗示了他是一个有远谋的人。

【参考译文】:

【甲】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

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

他的同乡说:

“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

”曹刿说:

“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

曹刿问:

“您凭借什么作战?

”鲁庄公说:

“衣食这一类安身立命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曹刿回答说:

“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鲁庄公说:

“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

”曹刿说:

“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

”鲁庄公说:

“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

”曹刿回答说:

“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

曹刿说:

“现在不行。

”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

曹刿说:

“可以击鼓进军了。

”齐军溃败。

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

曹刿说:

“还不行。

”说完就向下看,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

“可以追击了。

”于是追击齐军。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

呜呼,读书人不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已经很久了。

并非他们不擅长言语,政事文学也不是不敏捷而且广博,然而面临大事,很少有人不忘记平常所学、失去平日所坚持的志向,这些人的气度是狭小的。

张公是一介平民百姓,但仪表堂堂已有三公辅相的声望。

从年轻时为官,到老了还没有回来,从来不用言语讨好别人,用神色谄媚别人。

即使面对皇帝,也一定要心里认同后再发言。

毁谤和赞誉改变不了他,得到和失去也一样(坦然)对待,真正是孔子所说的用道义侍奉君王的大臣。

(节选自苏轼《乐全先生文集叙》)

 

【2021·四川南充市·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乙)

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

“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

”左右对曰: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王曰,何为者也?

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

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

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

“缚者曷为者也?

”对曰:

“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

“齐人固善盗乎?

”晏子避席对曰:

“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

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①”王笑曰:

“圣人非所与熙②”也,寡人反取病③焉。

(选自《晏子春秋·内篇》)

(注释)①得无……耶:

难道……吗。

②熙:

同“嬉”,开玩笑。

③病:

侮辱。

10.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弗敢加也加:

虚夸,夸大

B.小信未孚孚:

使信服

C.忠之属也属:

属于

D.齐人也,坐盗。

坐:

因……获罪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齐之习辞者也

B.可以一战吾欲辱之,何以也

C.战于长勺今民生长于齐不盗

D.登轼而望之出淤泥而不染

12.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紧扣题目中的“论战”二字,详写了战前准备和战后论战,略写了战争过程,详略得当,突出了曹刿的军事才能与政治谋略。

B.乙文晏子巧妙运用类比说理,用橘生淮南为橘淮北为枳来类比齐人在齐为良民在楚为盗,有力地反击了楚王的侮辱,使说理深入浅出,生动形象。

C.甲文中的曹刿在鲁国危难之时挺身而出,用卓越的军事才能赢得了战争的胜利,化解了鲁国的危机;乙文中晏子在出使楚国时,面对楚王的侮辱,用敏捷的思维和出众的口才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D.甲乙两文都主要采用对话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人物语言极具个性,充分展现了曹刿和晏子作为国之重臣的精神风貌。

13.翻译下列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答案】

10.C

11.C

12.D

13.

(1)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明察,一定按照实情(处理);

(2)只是叶子相似,它的果实味道不相同。

【分析】

10.C.句意:

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

属,类。

故选C。

1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代词,这件事\助词,的;

B.介词,凭借\介词,用;

C.介词,在\介词,在;

D.表顺承,可不译\表转折,却;

故选C。

12.D.曹刿并不是国之重臣,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平民。

故选D。

13.本题考查文言翻译。

要求:

完整,流畅,准确。

注意:

(1)狱,指诉讼事件。

虽,即使。

察,明察。

以,根据。

诚,诚心。

(2)徒,仅仅、只是。

其,它的。

实,果实。

【参考译文】:

甲: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

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

他的同乡说:

“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

”曹刿说:

“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

曹刿问:

“您凭借什么作战?

”鲁庄公说:

“衣食这一类安身立命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曹刿回答说:

“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鲁庄公说:

“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

”曹刿说:

“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

”鲁庄公说:

“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

”曹刿回答说:

“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

曹刿说:

“现在不行。

”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

曹刿说:

“可以击鼓进军了。

”齐军溃败。

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

曹刿说:

“还不行。

”说完就向下看,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

“可以追击了。

”于是追击齐军。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他这样做的原因。

曹刿回答说:

“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

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

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

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设下埋伏。

我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他们。

乙: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

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手下的人说:

“晏婴是齐国的善于言辞的人,现在将要来了,我想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

”左右的人回答说:

“在他来的时候,请允许我们绑一个人从大王您面前走过。

大王问,这是什么国家的人?

(他)回答说,是齐国人。

大王说,他犯了什么罪?

我说,犯了偷窃罪。

晏子到了,楚王赏赐给晏子酒,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官吏绑着一个人走到楚王面前。

楚王问:

“绑着的人是什么国家的人?

”(近侍)回答说:

“(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

”楚王瞟着晏子说:

“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

”晏子离开座位回答说:

“我听说这样的事:

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了,只是叶子的形状相像,它们果实的味道不同。

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

是水土不同。

现在老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窃,到了楚国就偷窃,莫非楚国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窃吗?

”楚王笑着说:

“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人,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2021·山东·枣庄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曹刿论战》)

(乙)

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

“天子且至!

”军门都尉曰:

“将军令曰:

‘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

“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

“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使人称谢:

“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

“嗟乎,此真将军矣!

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称善者久之。

(《周亚夫军细柳》)

14.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军士吏被甲(同“披”,穿着)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墙壁)

B.肉食者鄙(浅陋。

这里指目光短浅)小大之狱(指诉讼事件)

C.又何间焉(参与)曩者霸上、棘门军(先前)

D.使人称谢(向人致意,表示问候)衣食所安弗敢专也(独自享有)

15.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已而之细柳军醉翁之意不在酒

B.何以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登轼而望之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其乡人曰必先苦其心志

16.翻译下列句子。

(1)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2)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17.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刿论战》选自编年体史书《左传》,《周亚夫军细柳》选自司马迁的纪传体史书《史记》。

B.“牺牲玉帛”是古代祭祀文化中的祭品,“持节”“揖”“拜”是与古代礼仪相关的词语。

C.《曹刿论战》对战争场面详加叙述,战前、战后则一笔带过,这样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D.《周亚夫军细柳》写文帝在细柳营两次受阻,从侧面衬托了周亚夫恪尽职守、治军严明的形象。

18.《周亚夫军细柳》一文,文帝称周亚夫为“真将军”,那么,从《曹刿论战》可以看出,曹刿的“真将军”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

14.A

15.D

16.

(1)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

(2)于是文帝就派使臣持符节诏令将军。

17.C

18.曹刿有深谋远虑;懂得“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善于在战场上抓住时机,是一名出色的军事指挥家。

【分析】

14.本题考查文言实词解释。

A.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

壁:

营垒。

故选A。

15.A.之:

到,往,动词/的,结构助词;

B.以:

凭借,介词/因为,连词;

C.而:

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

D.其:

都是“他的,代词”;

故选D。

16.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要准确。

(1)惠:

恩惠。

徧:

同“遍”,遍及。

从:

顺从。

(2)乃:

于是,就。

使:

派。

使:

使者。

节:

符节。

诏:

诏令。

1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

C.《曹刿论战》对战争场面是略写,一笔带过;战前、战后却写得极为详尽,突出“论”这个重点,故选C。

18.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从“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可以看出,曹刿有远大的谋略;

从“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可以看出,曹刿深谙取信于民的道理;

从“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可以看出,曹刿在战场上指挥若定,善于抓住战机,有卓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