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施工作业标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37992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桥梁施工作业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桥梁施工作业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桥梁施工作业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桥梁施工作业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桥梁施工作业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桥梁施工作业标准.docx

《桥梁施工作业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桥梁施工作业标准.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桥梁施工作业标准.docx

桥梁施工作业标准

桥梁施工作业标准

一.钢筋加工作业标准

1.钢筋备料作业标准

钢筋表面的油渍、漆污、水泥浆和用锤敲击能剥落的浮皮、铁锈等均应清理干净,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折。

2.下料作业标准

弯曲钢筋下料长度=总长度(扣除保护层后,钢筋外皮尺寸)+斜段增加长度—弯折长度+端部弯钩增长值。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10d箍筋直径+箍脚长度(不小于5d和50mm)。

根据下料长度和设计图纸编制配料单,钢筋下料依据配料单进行。

使用切断机断料时不能超过机械的负载能力,在活动刀片前进时禁止送料,送料时距离刀口的距离不得小于15mm。

3.弯制作业标准

用光圆钢筋制成的箍筋,其末端应有弯钩,弯钩的弯曲内直径应大于受力钢筋直径,且不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

弯曲钢筋应做成平滑曲线,钢筋的最小弯曲直径:

HPB235钢筋的最小弯曲半径应为10d,HRB335钢筋的最小弯曲半径为12d,HRB400钢筋的最小弯曲半径为12d。

钢筋应在常温下加工,不宜加热。

弯制钢筋宜从中部开始,逐步弯向两端,弯钩应一次完成。

4.储存作业标准

加工好的钢筋应编号、分类存放、并做好标识。

钢筋存放场地需要进行硬化,有防雨防潮措施。

钢筋加工允许偏差表

序号

名称

允许偏差

L≤5000

L>5000

1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的全长

±10

±20

2

弯曲钢筋的弯曲位置

±20

注:

L为钢筋长度(mm)。

 

光圆钢筋(HPB235)弯曲度量调整值

弯曲角度(°)

30

45

60

90

135

弯曲调整值(d)

0.35

0.5

0.85

2

2.5

HRB335和HRB400弯曲半径大,弯曲调整值适当增加。

二.钢筋连接作业标准

1.采用电弧焊,焊缝饱满、平实、无蜂窝状。

2.采用搭接焊时,钢筋端部应预弯,钢筋轴线应位于同一直线上;单面搭接焊,焊缝长度不小于10d;双面搭接焊,焊缝长度不小于5d,焊缝宽度不小于0.7d且不小于8mm,焊缝高度不小于0.3d且不小于4mm。

采用帮条焊时,帮条直径不小于被焊钢筋的0.8d(光圆钢筋)或0.9d(带肋钢筋)。

3.在无条件施焊时,对直径25mm及以下的钢筋采用绑扎搭接,受拉钢筋末端应按要求做成弯钩,搭接长度为30d(光圆钢筋)或35d(带肋钢筋),受压区为20d(光圆钢筋)或25d(带肋钢筋),受压区的光圆钢筋末端,可不做弯钩,但搭接长度不小于30d。

4.外观检查

应逐个进行外观检查,用小锤敲击接头时,钢筋发出与基本钢材同样的清脆声。

钢筋表面应平顺,无缺口、裂纹和较大的金属焊瘤,接头弯折的角度不得大于4°,接头轴线的偏移不得大于0.1d,并不得大于2mm。

5.取样试验

在同条件下完成并经过外观检查合格的焊接接头,以200个作为一批(不足200个。

也按一批计)从中切取6个试件,3个作拉力试验,3个作冷弯试验,进行质量检验。

三.混凝土原材料与配合比作业标准

1.水泥验收

水泥应按批验收。

同生产厂家、同批号、同品种、同强度等级、同出厂日期且连续进场的水泥,散装水泥每500t为一批,袋装水泥每200t为一批,当不足以上述数量时,也按一批计;当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日期超过3个月时必须再起进行强度试验,并按试验结果使用。

2.矿物掺合料验收

矿物掺合料应选用品质稳定的产品。

在运输和存贮过程中应有明显标志,严禁与水泥等其他粉状材料混淆。

同品种、同等级且连续进场的矿物掺合料,每120t为一批,当不足120t时,也按一批计,每批检测一次。

3.粗、细骨料验收

细骨料应选用级配合理、质地均匀坚固的材料。

宜采用吸水率低、孔隙率小的洁净天然河砂,不宜使用山砂。

粗骨料应选用级配合理,粒行良好、线胀系数小的洁净碎石,不宜采用砂岩碎石。

粗骨料存放场应有冲洗设备,确保骨料中粉尘含量不超标。

混凝土应采用二级或三级配粗骨料,粗骨料应分级采购、分级运输、分级堆放、分级计量。

同产地、同品种、同规格且连续进场的粗、细骨料,每400m3或600t为一批,不足400m3或600t也按一批计,每批应抽检一次。

4.外加剂验收

当将不同功能的多种外加剂复合使用时,外加剂之间以及外加剂与水泥之间有良好的适应性,宜选用多功能复合外加剂。

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剂应采用减水率高、塌落度损失小、适量引气、质量稳定、能满足混凝土耐久性能的产品。

同生产厂家、同批号、同品种、同出厂日期且连续进场的外加剂,每50t为一批,不足50t时,也按一批计,每批抽检一次。

5.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应根据强度等级、耐久性等要求和原材料品质以及施工工艺等进行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配合比应通过计算、试配、试件检测后经调整确定。

配制成的混凝土应能满足设计强度等级、耐久性指标和施工工艺等要求。

混凝土中的碱含量应符合设计和验标要求。

钢筋混凝土中由水泥、矿物掺合料、骨料、外加剂和拌合用水等引入的氯离子总含量不应超过相关验标要求。

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和单方混凝土胶凝材料的最低用量应满足相关验标要求。

四.混凝土浇注作业标准

1.准备工作

混凝土浇注前,应针对工程特点、环境条件和施工条件事先设计浇注方案,包括浇注起点、浇注进展方向和浇注厚度等。

浇注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更。

浇注前应清理干净模板内杂物。

2.下料

混凝土的自由倾斜高度不宜超过2m,以不发生离析为度。

高度大于2m时应通过串筒

、溜管或振动溜管等设施下落。

在串筒出料口下面,混凝土堆积高度不宜超过1m。

3.摊铺、

混凝土的一次摊铺厚度不宜大于60cm(当采用泵送混凝土时)或40cm(当采用非泵送混凝土时)。

浇注竖向结构的混凝土前,底部应先浇注水泥砂浆(水灰比应略小于混凝土)。

混凝土的浇注应采用分层连续推移的方式进行,间隙时间不得超过90min,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

4.冬季施工

混凝土浇筑前,应清除模板及钢筋上的冰雪和污物。

当环境温度低于—10℃时,应将直径大于或等于25mm的钢筋和金属件加热至正温。

新旧混凝土接缝处旧混凝土面和外露钢筋暴露在冷空气中时,应对距离新、旧混凝土接缝1.5m范围内的旧混凝土和长度在1.0m范围内的外露钢筋进行防寒保暖。

当混凝土不需要加热养护、且在规定的养护期间不致冻结时,对于非冻胀性的地基或旧混凝土面,可直接浇注混凝土。

混凝土浇注应分层连续浇筑,分层厚度不得小于20cm。

5.夏期施工

炎热季节浇注混凝土时,应避免模板和新浇注混凝土直接接受阳光照射,保证混凝土入模前模板和钢筋的温度以及局部温度不超过30℃,应尽可能安排在傍晚而避开炎热的白天浇注混凝土。

6.大体积混凝土

浇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最小断面尺寸大于1000mm)前,应采取必要的降温防裂措施,如搭设遮阳棚、预设循环冷却水系统。

7.混凝土性能测试

应采用专用设备对混凝土的塌落度、水胶比以及泌水率等工作性能进行检测,高性能混凝土还应该对含气量、拌合物温度进行检测。

只有拌合物性能符合设计和配合比要求的混凝土方可入模。

高性能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宜控制在5℃~30℃。

五.混凝土的捣固作业标准

1.振捣顺序作业标准

下料入仓后,用插入式振捣棒采用单一的行列形式,从一侧到另一侧按顺序振捣,以免漏振。

振捣中移动振捣器时注意电力线绞缠和磨损,防止漏电。

2.振捣时间作业标准

每一振点的捣固延续时间,宜为20~30s,使混凝土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

3.振捣距离作业标准

振捣时的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

振捣器与模板的距离保持在5~10cm的距离,避免碰撞钢筋、模板等。

4.振捣深度作业标准

在浇注过程中正确控制间歇时间,上层混凝土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浇筑完毕,在振捣上层混凝土时,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5~10cm,使上下层混凝土之间更好的结合。

5.操作方式作业标准

操作过程中,做到快插慢拔。

振捣棒略上下抽动,使混凝土振捣密实,插点要均匀,插点之间距离控制在50cm。

6.安全用电作业标准

使用时理顺电线,不得压折、扭压电线,移动时不得硬拉电线,暂停或收工时切断电源。

六.混凝土养护作业标准

1.初凝前养护

应及时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覆盖物不要直接接触表面。

2.带模养护

带模养护期间,应采取带膜包裹、浇水等措施进行保温、潮湿养护。

3.自然养护

采用麻布等材料将混凝土暴露面覆盖,再用塑料布或帆布等将保湿材料包裹。

包覆物应完好无损,使混凝土表面始终处于潮湿状态。

淋注于混凝土表面的养护水温低于混凝土表面温度时,二者温差不得大于15℃。

应采取保温措施,防止混凝土表面受环境因素影响而发生剧烈变化。

采用喷涂养护液时应确保不漏喷。

养护期间混凝土的芯部与表面、表面与环境之间的温差不宜超过20℃。

冬期施工混凝土浇筑成型后应立即防寒保温。

气温低于5℃时不得洒水养护,确保混凝土强度未达到5Mpa前不得受冻。

混凝土潮湿养护的最低期限

混凝土类型

水胶比

大气潮湿(50%<Rh<75%),无风,无阳光直射

大气潮湿(Rh<50%),有风,或阳光直射

日平均气温T(℃)

潮湿养护期限(d)

日平均气温T(℃)

潮湿养护期限(d)

胶凝材料中掺有矿物掺合料

≥0.45

5≤T<10

10≤T<20

T≥20

21

14

10

5≤T<10

10≤T<20

T≥20

28

21

14

<0.45

5≤T<10

10≤T<20

T≥20

14

10

7

5≤T<10

10≤T<20

T≥20

21

14

10

胶凝材料中未掺有矿物掺合料

≥0.45

5≤T<10

10≤T<20

T≥20

14

10

7

5≤T<10

10≤T<20

T≥20

21

14

10

<0.45

5≤T<10

10≤T<20

T≥20

10

7

7

5≤T<10

10≤T<20

T≥20

14

10

7

注:

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宜小于28d。

七.混凝土冬季施工作业标准

1.气温控制

当连续3d昼夜平均气温低于5℃或最低气温低于﹣3℃时,应按冬季施工处理。

2.配合比设计和原材料控制

冬季混凝土宜选用较小的水胶比和较小的塌落度。

当混凝土掺用防冻剂时,其试配强度应较设计强度高一个等级。

骨料不得混有冰雪、冻块及易被冻裂的矿物质。

3.热工计算

施工前进行热工计算,并试拌确定水和骨料需要预热的最高温度,以保证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满足浇筑条件。

4.原材料加热

水的加热温度不宜高于80℃,骨料加热温度不应高于60℃,水泥、外加剂及矿物掺合料可以在使用前运入暖棚进行自然预热,不得直接加热。

5.混凝土拌制

搅拌设备宜设在气温不低于10℃的厂房或暖棚内,搅拌前及停止搅拌后,应用热水冲洗搅拌机鼓筒。

6.混凝土运输

混凝土的运输容器应有保温措施。

运输时间应缩短,并减少中间倒运。

7.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前,应清除模板及钢筋上的冰雪和污物。

当环境温度低于﹣10℃时,应将直径大于或等于25mm的钢筋和金属加热至正温。

新旧混凝土接缝处旧混凝土面和外露钢筋暴露在冷空气中时,应对距离新、旧混凝土接缝1.5m范围内的旧混凝土和长度在1.0m范围内的外露钢筋进行防寒保暖。

混凝土浇注应分层连续浇筑,分层厚度不得小于20cm。

当混凝土不需要加热养护、且在规定的养护期间不致冻结时,对于非冻胀性地基或旧地基或混凝土面,可直接浇注混凝土。

8.自然养护

冬期施工混凝土浇筑成型后应立即防寒保温。

混凝土未达到抗冻强度前均不得受冻。

气温低于5℃时不得洒水养护,确保混凝土强度未达到5Mpa前不得受冻。

9.拆模

模板拆除除达到必要的强度条件外,还应满足混凝土与环境的温差不得大于15℃,当温差在10℃以上,但低于15℃时,拆除模板后的混凝土表面宜采取临时覆盖措施。

采用外部热源加热养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