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津县政府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37523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6.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利津县政府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利津县政府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利津县政府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利津县政府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利津县政府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利津县政府报告.docx

《利津县政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津县政府报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利津县政府报告.docx

利津县政府报告

利津县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1月8日在利津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次会议上

县长 李延成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时期政府工作回顾

“十一五”时期,是我县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

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严峻挑战,全县上下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一二五六”工作思路,坚定解困变强、富民强县目标,抢抓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和“突破利津”两大机遇,实施农业富民、工业强县、三产兴县、城建带动、改善民生五大战略,强化解放思想、扩大开放、优化环境、改革创新、全民创业、狠抓落实六项措施,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主要任务目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一)经济总量快速膨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预计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46亿元,年均增长18.3%。

三次产业比例由2005年的25∶49.8∶25.2调整为13∶58.9∶28.1。

工业实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2010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47家,比2005年增加60家;实现销售收入580亿元、利税47.4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5.1倍、6.3倍。

利华益集团入围中国企业500强,三阳纺织位列中国棉纺织行业前10强,我县成为有影响力的石化基地、纺织强县。

五年新上投资过亿元项目57个,其中近两年新上36个,国内单套规模最大的利华益集团丁辛醇项目顺利投产,总投资55亿元的诚航新能源车辆制造项目开工建设。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提高了7.6个百分点,争创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驰名商标4个。

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商贸餐饮业提档升级,现代物流业快速膨胀,金源物流、博安仓储、黄河生态公园和乐园、东营百大等一批服务业重点项目投入运营。

财政金融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全县地方财政收入达到46856万元,是2005年的3.1倍,年均增长25.3%;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8.3亿元、贷款余额56.6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0.4%、17.6%。

投资不断扩大,“十一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11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5倍。

消费明显增长,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0.3亿元,年均增长13%。

“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圆满完成,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累计降低22%,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累计削减幅度均达到10%。

(二)“三农”工作不断加强,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全县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积达到8万亩,名优水产品养殖面积达到6.5万亩,规模化畜禽养殖小区发展到203个,优质棉种植面积稳定在55万亩。

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3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05个。

依托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六和集团,通过政府扶持、企业化运作、产业化经营模式,培育起了集饲料生产、种苗孵化、设施养殖、屠宰加工、储运销售“一条龙”的肉禽产业链。

农业科技支撑水平不断提升,与青岛农业大学开展战略合作。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五年累计整理土地13.2万亩,改造中低产田14.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万亩,改造灌渠38.5公里,疏浚治理骨干河道62公里,新建、改造农村公路630公里、危桥64座,铺设供水管线3148公里,解决了近20万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

为农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建设农村社区服务中心30个,建成乡镇超市、农村放心店、放心农资经营网点216个。

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五年来财政支持“三农”的资金达20亿元,年均增长26%,是“十五”时期的3.5倍。

农村群众种粮棉、选良种,购买农机、家电和汽车摩托车等,都获得了补贴。

(三)城镇和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重大突破,综合承载能力显著提升。

不断配套完善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城市环境,拓展发展空间,掀起了新一轮城市建设热潮。

建成了东津生态园、翠园湖等城市公园。

津苑小区成为环境优美、功能健全、管理规范、服务高效的人居示范区,成为提升城市品位、彰显利津特色的靓丽景观。

实施了城区居民燃气工程,对城市集中供暖系统进行了全方位改造。

文化商务中心启动建设,三里河流域环境完成全线改造。

五年新建、改建城区主干道路32.6公里;新建住宅区14个、建筑面积99.6万平方米;新增绿地128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提高到36%;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24平方公里。

小城镇和园区建设步伐加快,陈庄工业园建成区面积达到6平方公里,利北滨海经济园完成3平方公里基础设施配套。

五年新建、改造干线公路48公里,荣乌高速利津段工程、东滨路城区绕城线工程、河辛路陈庄段改线工程相继建成;德大铁路沿线拆迁工作基本完成,荣乌高速与县城连接线工程城区段已经竣工,黄大铁路利津火车站将建成沿线标准最高的县级火车站。

总库容2000万方的陈北水库开工建设,日提水能力150万方的宫家干渠闸前泵站、日供水能力6万方的城市水厂扩建工程竣工投用。

实施了刁口渔港扩建工程,对利北防潮堤进行了修复加固。

五年新增主变容量22万千瓦,输配电能力大幅增强。

“数字化利津”建设深入推进,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

持续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全民环保行动,大力实施“三网”绿化工程,动用土方3561万方,植树401万株,“三网”绿化主体框架初步形成,停河34年的黄河刁口河备用流路全线恢复过水,城乡面貌和生态环境实现巨大改观。

(四)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活力显著增强。

金融创新取得重大进展,城发公司完成投融资2亿元;成立小额贷款公司2家,东营市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中国银行在利津设立工作机构;“企业投资建设、政府分期回购”的BT模式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成功应用。

土地开发利用机制创新成效显著,农村集体土地流转试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顺利实施,利北土地资源整合稳步推进,园区和大项目建设用地得到保障。

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投资评审等财政管理制度改革不断深化,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高。

农村综合改革深入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成主体任务。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实施。

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乡镇机构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扎实推进。

不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五年累计利用外资7287万美元,与法国液化空气公司、德国巴斯夫公司等世界500强企业建立了合资合作关系;深入推进全民创业,2010年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注册资金达到26.3亿元,是2005年的2.7倍,培育了旭升生物科技、凯亚再生资源、信合肉禽养殖等一批全民创业典型;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利用国际资源,预计2010年完成进出口总额3.2亿美元,其中出口6500万美元,分别是2005年的3.1倍、2.1倍。

(五)社会建设成效显著,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各类教育协调快速发展,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保持100%,高中段教育普及率达94.4%,学前教育入园率达到97.8%。

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实施了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教学仪器更新和“两热一暖一改”等重点工程,新建、改造校舍23.7万平方米,利津一中体育场、实验一校综合楼建成投用,第三实验幼儿园完成主体施工。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建设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6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40处,新建、改造乡镇卫生院9处,“一刻钟”卫生服务圈初步建成。

实行了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制度。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著,连续18年保持低生育水平稳定,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4‰以内。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建成了利津博物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实现全覆盖,96%的行政村建设了文化大院。

全民健身设施不断改善,广场、社区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广泛开展。

“从我做起、走向文明”主题实践活动深入推进,市民文明素质显著提高。

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工作进一步加强,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和困难职工权益得到保障,史志、广播电视、黄河河务、电子政务、气象、档案、外事侨务、人民防空、对台、民族宗教等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

基层民主不断扩大,“五五”普法教育和依法治县深入实施。

全县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

大力推进“平安利津”建设,毫不放松地抓好安全生产,依法加强信访工作,完善社会治安和油区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全力保障校园安全,维护了社会稳定。

(六)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生活水平显著改善。

社会保障救助体系不断完善,保障和救助标准不断提高。

城乡低保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五年来城市、农村低保对象年人均保障标准分别提高了960元、320元;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99%,年人均供养标准提高了800元;城镇、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9.7%、99.6%,财政补助标准均达到每人每年120元。

五年建设农村特困群众安居房1413套,城镇居民经济适用房、廉租住房、棚户区安置房440套,为180户城镇居民发放了租房补贴。

残疾人服务中心、社会福利综合服务中心等一批福利工程相继实施。

居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预计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54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800元,年均分别增长13.3%、12%。

扎实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五年全县新增城镇就业1.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9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

落实了农村在职干部养老保险并提高了工资报酬,实现了乡镇教育、卫生工资县级统筹。

6次提高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和退休人员待遇,8次提高离休人员离休费和生活补贴,连续5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待遇。

居民消费加快升级,汽车、住房、旅游、电信等逐渐成为消费热点,全县汽车保有量大幅增长,2010年达到2.4万辆,是2005年的3.6倍,家庭轿车突破2万辆,越来越多的人开上了新车、住上了楼房,全县人民正在向着更加殷实幸福的小康生活迈进。

(七)落实“突破利津”战略取得重大进展,政策项目资金“三争”工作成效显著。

2006年4月,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实施“突破利津”的战略部署,并纳入全市“十一五”发展规划,动员多方力量共同帮扶利津加快发展。

五年来,市财政累计补助资金12.4亿元,支持我县“五保五救助”体系建设,对县乡教师工资进行补助,扶持“三农”及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有效缓解了县乡财政压力,增强了社会保障能力。

市直单位、胜利油田不断加大资金、物资支援力度,市直机关下派工作队80%以上的帮扶力量派驻利津,第十四批、十五批下派工作队累计为帮扶点办实事5583件,投入帮扶资金2.78亿元,增加了群众收入,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干部群众思想观念、精神状态的巨大变化,产生了良好的帮扶效应。

全县各级牢牢把握国家扩大内需、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和全市“突破利津”、财政“省管县”等机遇,编报项目,争取支持,35个项目获得扩大内需资金扶持,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列入上级投资计划。

许多部门贡献突出,充分发挥了职能作用和工作能动性。

这五年,是我县经济发展质量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五年,也是遇到困难最大的五年。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和一系列风险挑战,全县上下众志成城,战胜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新的胜利。

全县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总额、工业产值和利税均增长了2倍以上,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我县先后被授予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示范县、全省技术改造先进县、全省素质教育先进县、全省学前教育先进县、全省城乡低保规范化建设先进县、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县、全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县、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今天的利津,经济快速增长,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到处充满生机和活力,我们又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五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是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全县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是人民政协参政议政、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

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和支持利津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

过去的五年,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在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