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人口统计图表的判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34978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02.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人口统计图表的判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人口统计图表的判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人口统计图表的判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人口统计图表的判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人口统计图表的判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人口统计图表的判读.docx

《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人口统计图表的判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人口统计图表的判读.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人口统计图表的判读.docx

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人口统计图表的判读

2020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

人口统计图表的判读

一、单选题

性别比是指人口中男性人口与女性人口的比值(通常指100个女性对应的男性人口数)。

下图为我国近30年来出生人口(活产婴儿)和总人口性别比的变化图。

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近30年(  )

A. 出生人口中女婴比重高于男婴B. 人口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

C. 妇女生育率明显升高D. 人口性别结构明显优化

2.我国目前的这种出生人口性别比特点对未来造成的影响包括(  )

①“剩男”现象明显增加 ②女性择偶标准降低 ③“老夫少妻”现象增加 ④不会引发社会问题 ⑤跨国婚姻有所增多

A. ①②③    B. ①③⑤    C. ③④⑤    D. ①②④

1.B2.D

【解析】第1题,读图,我国近30年出生人口性别比大于100,说明女婴比重低于男婴。

图中总人口性别比小于出生人口性别比,人口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

人口性别结构明显不合理。

由于计划生育,妇女生育率降低。

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我国人口性别比较高,所以很多男性不能婚配,“剩男”现象明显增加。

由于女性比例小,所以择偶标准升高。

由于女性比例低,“老夫少妻”现象增加。

性别比失调,会导致严重社会问题。

本国女性比例低,会导致跨国婚姻增多。

补偿性生育是指“补偿”之前由于某种原因压制的生育需求。

下图为我国1949-2015年出生人口变化统计图,下表为我国政策的调整与变化进程表。

据此完成3~5题。

时间

人口政策

新中国成立初期

鼓励生育

1971年

控制人口增长的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1982年

计划生育确定为基本国策,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

2013年

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

2016年

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

3.下列关于图中三次婴儿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次婴儿潮规模小的原因是生育率高,但自然增长率极低                           

B.第二次婴儿潮规模最大的原因是国民经济好转,补偿性生育所致 

C.第三次婴儿潮规模较小的原因是育龄妇女人数少,人口流动大,对生育影响大

D.对我国人口结构、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是第三次婴儿潮规模

4.约10年前,不少学者曾预言2010年尤其是2013年以后会出现第四次婴儿潮,理由可能是

 ①人口生育惯性 ②“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 ③经济的快速发展 ④医疗条件的极大改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从目前情况看,第四次婴儿潮并没有如期出现,原因可能是

  ①生育观念的改变 ②受人口政策的影响 ③抚养成本的提高 ④经济结构的调整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B4.A5.B

【解析】第3题,由表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采取了鼓励生育的政策,当时人口生育率高,自然增长率高;第二次婴儿潮规模最大的原因是国民经济好转,补偿性生育所致;第三次婴儿潮时期我国的人口基数较大,相应的育龄妇女人数也较多;由于第二次婴儿潮规模最大,故对我国人口结构、经济发展影响最大。

第4题,受生物学规律的影响,人口每隔20年左右会出现一次生育期,形成一定的生育规律,即人口惯性会促成婴儿潮的出现;相对原来的独生子女政策而言,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会使生育率增加,可能导致新的婴儿潮出现;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与医疗条件总体较好,故对婴儿潮的形成影响不大。

第5题,“单独二孩”政策会使生育率增加,可能导致新的婴儿潮出现;经济结构的调整可能影响极个别生育期女性就业的行业,故几乎不影响婴儿潮的出现;生育观念的改变、抚养成本的提高会使人们不愿意多生孩子。

读我国部分地区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统计图,回答6—7题。

6.我国人口流动比例最小的省(市、区)是

A.广东省    B.河南省    C.天津市   D.贵州省

7.我国人口移出数量最大的省是

A.河南省    B.广东省    C.四川省   D.安徽省

6.C7.A

【解析】第6题,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最接近的省市,人口流动比例最小,即越靠近对角线,人口流动比例最低,读图可知,四个选项中天津市人口流动比例最小。

第7题,读图可知,河南省户籍人口数超过常住人口数最多,所以我国人口移出数量最大的省是河南省。

国际上一般规定15~64岁为劳动年龄。

下图示意中国劳动人口增长率和劳动人口比例的变化预测图,回答8-9题。

8.图中劳动年龄人口数达到最多的年份大约是

A. 1985年    B. 2015年    C. 2020年    D. 2050年

9.我国2016年1月1日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该政策未来对我国人口造成的主要影响为

A. 改善人口性别比    B. 利于产业结构升级

C. 遏制人口老龄化    D. 缓解未来劳动力短缺

8.C9.D

【解析】第8题,图中示意中国劳动人口增长率和劳动人口比例的变化,根据我国人口出生率不断降低,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重的现状可知,中国的劳动人口增长率呈下降趋势,由此可以判断,图中的曲线为中国劳动人口增长率的曲线,则阴影柱状图则表示的为劳动人口比例的变化预测图。

根据曲线判断可知,当劳动人口增长率由正值转变为0时是劳动人口最多的时刻,图中对应的时间为2020年前后。

第9题,完全放开二孩生育政策,能够增加人口的出生率,可以缓解未来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完全放开二孩生育政策对人口性别比的变化影响不大;开放二胎政策在未来能够增加劳动力人口,但老年人口的数量依然增加,因此不能遏制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人口增加能够增加经济活力,但对经济结构的调整意义不大。

读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增长率趋势图,回答10-11题。

10.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大致是(  )

A.1963年     B.1984年

C.2017年        D.2030年

11.近年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增速减慢的原因是(  )

A.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B.劳动人口的省际迁移增多

C.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D.工资水平增长缓慢

10.C11.A【解析】第10题,图示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在2017年以前大于0,说明该类人口数量一直在增长,在2017年以后增长率小于0,说明该类人口数量开始减少,则最大值出现在2017年。

第11题,劳动年龄人口是指15-64岁人口,则该类人口数量增速减慢,与15年前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有关。

“人口倒挂”是指外来人口数量超过本地居民数量(户籍人口数)的现象。

下图中,上海市Q区成为主要外来人员迁入地之一,且迁入人员以低学历青壮年为主。

读图完成12-13题。

12.上海市的人口倒挂区

A.主要为高档住宅集中区    B.加工业和制造业发展迅速

C.主要为高科技产业园区    D.劳动力成本比中心城区高

13.上海市出现人口倒挂现象,表明该市

A.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       B.环境承载力逐渐缩小

C.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      D.城市化进程开始加快

12.B  13.A           

【解析】第12题,上海人口倒挂区主要为近郊区,由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上海的工业区逐步向近郊区迁移,因而这里的第二产业发展迅速,上海的近郊区工业区广布,环境相对较差,高档住宅多分布在远郊区,出现人口倒挂现象的地区外来人口较多,这些外来人口为上海提供了充足的廉价劳动力,劳动力成本比城区低。

第13题,当地人口增长率低、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造成了劳动力不足,进而吸引大量外来劳动力流入,导致了人口倒挂。

大量外来人口的流入大量使用了城市的资源,导致环境承载力降低。

上海的城市化水平已经处于较高的水平,并在继续升高,不能说出现人口倒挂是上海城市化水平开始提高的标志。

读“北京市常住人口增长构成示意图”完成14-15题。

14.北京市常住人口(   )

A.阶段一到阶段三,北京市的户籍人口数量减少

B.阶段二,外来人口增长率大于自然增长率

C.阶段二,北京市的自然增长率减少

D.阶段一到阶段三,北京市人口的老龄化逐渐严重

15.有关北京市常住人口增长情况的原因及其影响的说法,正确

的是(   )

A.阶段二,人口增长变化主要是大量外地学生入京读书引起

B

.阶段三的人口增长变化,说明北京市经济有所衰退

C.阶段二,房价上涨,阶段三,房价下跌

D.三个阶段的人口的增长变化情况,对城市教育资源产生压力

14.B 15.D

【解析】第14题,根据图例,北京市常住人口中,阶段一到阶段三,北京市的户籍人口比重先减少,后增加。

阶段二,外来人口增长率大于自然增长率,所以外来人口比重增长快。

阶段二,北京市的户籍人口比重减少,不表示自然增长率减少。

阶段一到阶段三,迁入人口多,主要是劳动力人口,北京市人口的老龄化逐渐减轻。

第15题,阶段二,北京市人口增长变化主要是大量外地务工人员入京打工引起,不是读书。

阶段三的人口增长变化,说明北京市经济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劳动密集型企业减少。

阶段二,房价上涨,阶段三,房价继续上涨。

三个阶段的人口的增长变化情况,对城市教育资源产生压力。

下表示意山东省与青海省人口与面积数据统计。

读表完成16-17题。

省份

人口(万人)

面积(万km2)

山东省

1990年

8439

15

2012年

9685

青海省

1990年

446

72

2012年

573

16.关于1990~2012年两省人口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山东省年人口增长速度大于青海省

B.青海省人口密度变化大于山东省

C.青海省年人口增长量大于山东省

D.山东省人口密度小于青海省

17.青海省人口承载力远低于山东省,最主要的原因是该省(  )

A.交通不便B.人口消费水平低

C.自然环境脆弱D.资源贫乏

【答案】16.B 17.C

【解析】第16题,结合两省不同时期的人口数量,可以计算出两省年人口增长数量和年人口增长速度;结合两省人口和面积,计算出两省不同时期的人口密度,再比较人口密度的变化大小。

第17题,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气候高寒,生态环境脆弱,是人口承载力低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而交通条件、人口消费水平和资源(水资源和耕地资源等)缺乏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二、非选择题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改革开放后,由于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的人口规模持续快速增大。

下图是2010年3个城市外来人口分省统计情况。

(1)归纳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外来人口来源的共性特点。

(2)分析河南、四川、湖北3省在北京、上海、广州外来人口中均占较大比例的原因。

(3)诸如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超大城市是否应限制外来人口?

请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答案]

(1)(地理位置)邻近省级行政区,人口大省(河南、四川、湖北等),中东部地区省级行政区比例高。

(2)3省与3个城市的距离差别不大;3省兼具南北文化属性,适应性强;皆为人口大省,剩余劳动力多。

(3)应该限制。

理由:

外来人口增加了城市负担(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就业等),加重了大城市病(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

不该限制。

理由:

外来人口(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角色)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促进了不同地域和城乡间的文化交流。

[解析]第

(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北京的外来人口来源地主要是河北、河南、山东、安徽、黑龙江、湖北、四川等地,上海的外来人口来源地主要是安徽、江苏、河南、四川、湖北、江西等地,广州的外来人口来源地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