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义净及其律学思想.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833920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8.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66义净及其律学思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66义净及其律学思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66义净及其律学思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66义净及其律学思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66义净及其律学思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66义净及其律学思想.docx

《66义净及其律学思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6义净及其律学思想.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66义净及其律学思想.docx

66义净及其律学思想

6-6义净及其律学思想

一、义净的生平与律学活动义净是中国律学发展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但又经常被人们忽略的人物。

严格说来,义净本人并不属于中国律宗系统,其重视的是根本说—切有部律。

他更是作为一个重要的译经僧而流芳历史的。

义净(635—713),唐代著名律师,俗姓张,名文明,一说为范阳(今河北涿县)人,一说为齐州(今山东济南)人。

义净早年即仰慕法显、玄奘西行求法的壮举。

义净十四岁出家,从慧智受具足戒后,即学习道宣、法砺两家律部的文疏达五年,后又前往洛阳学《对法》(《集论》)、《摄论》,又往长安学《倶舍》、《唯识》。

据其《南海寄归内法传》卷四自述,义净十八岁时(652)即拟赴西天,但直到三十七岁时方成行。

公元671年,他在扬州坐夏,恰遇即将赴纏州(今广西平南)上任的州官冯孝诠,并得其所助而至广州。

同年十一月,义净从广州搭乘波斯商船泛海南行,虽然开始有数人志于同行,但等扬帆出海时,惟义净一人而已。

咸亨四年(673)二月,义净到达东印度地区耽摩梨底国,和另一位住在那里多年的唐僧大乘灯相遇,义净遂停留此处一年,并学习梵语。

其后,他们一同随着商侣前往中印度,一边瞻礼圣迹一边四处参学。

义净在印度南北游历达三十余国,往来问道愈二十年,仅在那烂陀寺一处即历时十一载。

义净在五印研究过瑜伽、中观、因明和倶舍之学,并求得梵本三藏近四百部合五十余万颂。

(智昇《撰续古今译经图纪》)'证圣元年(695)夏,义净携其所求梵本三藏四百余部和金刚座真容一铺、舍利三百粒等法物归抵洛阳,受到盛大的欢迎。

不仅洛阳缁侣设幢幡,陈鼓乐,在前导引,甚至武周则天皇帝也至东门外亲自迎接。

归国之初,义净先与实叉难陀等重译《华严经》。

久视元年(700)以后,他自主译场,直到睿宗景云二年(711)时止。

义净译经众多,《开元释教录》卷五十五说其十二年间共译著作五十六部,共二百三十卷,此说为《宋高僧传》所采用。

《贞元录》中《敕荐福寺翻经》条下说是为一百零七部,四百二十八卷。

同时代卢璨所撰的《义净塔铭》也采用了这个说法。

智昇《撰续古今译经图纪》说义净译有六十一部,共二百三十九卷经律论传。

义净以其弘篇译经,得与鸠摩罗什、真谛、玄奘并列,被后世称为中国历史上的四大译经家。

义净的译律在中国律学史上的意义标志着一个时代——即第一个译律时代的结束。

所以义净以前的有部律家属旧律家,其后则为新律家。

义净取回和翻译的律部典籍主要是“根本说一切有部律”。

今世所传的有部毗奈耶等诸律大多出自其手,义净对中国律学的主要贡献也主要在于他对有部律的完整翻译。

现在,义净的翻译大都见于《大正藏》第二十三、二十四册,包括比丘律、比丘尼律、其他律事、杂事,也有的收入于《卍续藏经》第二册中。

其主要译律有: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五十卷;《根本说一切有部宓刍尼毗奈耶》二十卷;《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出家事》四卷;《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安居事》一卷;《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随意事》一卷;《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皮革事》二卷;《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十八卷;《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羯耻那衣事》一卷;《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二十卷;《根本说一切有部舭奈耶杂事》四十卷;《根本说一切有部尼陀那目得迦》十卷;《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十卷;《根本说一切有部戒经》一卷;《根本说一切有部宓刍尼戒经》一卷;《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尼陀那目得迦摄颂》一卷;《根本说一切有部略毗奈耶杂事摄颂》一卷;《根本萨婆多部律摄》十四卷;《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颂》三卷。

义净还译有《说一切有部跋窣堵》(“跋窣堵”即诸律中犍度、跋渠之类的音译)约七八十卷,但仅为初翻,未遑删缀,义净即灭,其文遂寝。

另外,义净又于一切有部律中,抄诸缘起经,以别部流行,如《摩羯鱼因缘经》等共四十二经四十九卷。

义净译的《佛说略教戒经》一卷和《长爪梵志请问经》一卷,也属于律学著作。

义净在那烂陀寺学有多依,但他偏重瑜伽一系的学问,所以他在译出有部律以外,还译出瑜伽系方面的著作几种,如无著、世亲的《金刚般若论颂》和《释》,陈那的《集量》、《观总相论颂》等,护法的《成唯识宝生论》(释《二十唯识论》)、《观所缘论释》等。

此外,他还适应当时崇尚密教的风气,重译了《金光明经》及一些陀罗尼经。

义净不仅倾心于翻译和撰述,其对梵汉翻译理论也有所研究。

一般认为,中国第一部具有字典性质的《梵语千字文》(又作《唐字千鬉圣语》或《梵唐千字文》)一卷即为其所作。

它包含九百九十五个常用的梵字,在其旁边用汉字对音,下面再注一个中国字。

把这些中国字连缀起来,是四字一句,都成文义,故名为千字文。

如“天地日月,阴阳圆矩,昼夜明暗,雷电风雨,星流云散,来往去取,东西南北,上下相辅”。

在其序中说:

“为欲向西国人作学语样,仍各注中梵音,下题汉字。

其无字者,以音正之,并是当途要字。

但学得此,:

则余谭皆通。

不同者旧千字文,若兼悉昙章读梵本,一两年间即堪翻译矣。

”在9世纪中叶时,由日本圆仁和尚把《梵语千字文》带到日本,并流传至今。

义净在翻译佛教律典之外,还译有《佛说疗痨病经》和《曼殊室利菩萨咒藏中一字咒玉经》等反映印度医学思想的经文,客观上也促进了中印文化的多方面交流。

义净撰述的史传类主要著作,有《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两卷、《南海寄归内法传》四卷。

此两种不仅是中国佛教史上的重要著作,也因叙述了初唐时期中土僧人赴印求法盛况、中印交通、印度佛教状况及僧人生活修行和社会生活面貌等,在中外交通史的研究领域绽放着独特的光辉。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又名《西域求法高僧传》、《求法高僧传》、《大唐求法高僧传》等,是义净的重要撰述,作于691年。

此时义净在返国途中重经南海室利佛逝国(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并停留在那里从事译述。

本书内容为记载玄奘西行回国(645)以后到本书撰写时的四十六年中,中国僧人和朝鲜、交州(越南)僧人以及中亚僧人西行求法的事迹,因此具有重要的佛教史料价值。

依作者在文首所言共有五十六人,其所述者有中国僧人四十四人,朝鲜僧人八人,交州(越南)僧人六人,西域僧人二人,实有共六十人。

本书前承东晋《高僧法显传》(或云《佛国记》)和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作为一本重要的僧人游学记录,因其保存了中国、西域和印度等国的历史地理史料、社会生活和文化发展情况,受到广泛的重视。

早在1894年即被法国人沙畹(Ed.Chavannes)译成法文,1911年英国人比尔(S.Beal)节译成英文,1942年日本人足六喜六出版其译注本,1960年出版了高田修翻译的新译本。

①本书写作顺序多以去时年代近远、存亡为先后,基本上是一人一传,间或几篇是两人或三人的合传,篇幅一般多是数十字乃至一千多字的短文,其中有些传后还附有四言或五七言感叹以及赞颂的诗偈。

寥寥数语,清楚表达了传主的籍贯、西行路线和游学情況,叙述简洁朴实。

但义①《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校注者序,中华书局198S年版净没为自己的求经游学专门设置章节,而是分别记述于玄逵传后及无行、大津、贞固等传中。

在本书序言中,义净简述了西行之路的艰辛,“致使去者数盈半百,留者仅有几人”,他还诉说了西行求法者在印度的艰难处境,因为大唐在西国无寺,使求法者“飘寄棲然,为客遑遑,停托无所,遂使游离萍转,罕居一处。

身既不安,道宁隆矣”!

甚至对于自己所立传的人,义净也感叹“不委今者何处存亡耳”!

读来使人慨然、怅然。

《南海寄归内法传》于唐武周垂拱三年(687),义净在返国途中在室利佛逝所作,把他在南海和印度各地所见所闻的僧徒日常行事的法式记录下来,以对治当时中土僧徒践行上失当之处,依据内法规则加以纠正,如此则成为本书。

四年后(武周天授二年,691),他让随行者大津归国,请求国家在印度造寺,以供之后去印度的中土僧人住宿,同时便把自己停留期内新译经论和撰述交托大津带回,本书便是其中的一部,因此名《南海寄归内法传》。

书前有自序,文末附结语,谨向国内诸大德,说明身在海外,恐难面叙,故先寄此以供采择。

另外,义净还著有《别说罪要行法》、《受用三水要法》和《护命放生轨仪》三部各一卷。

《全唐诗》卷八百零八中还收有义净诗六首《玄逵律师言离广府还望桂林去留怆然自述赠怀》、《在西国怀王舍城》、《余以咸亨元年在西京寻听于时与并部处一法师……聊题两绝》、《西域寺》、《道希法师求法西域终于庵摩罗跋国后……聊题一绝》。

另外还有《题取经诗》、《杂言》、《与无行禅师同游鹫岭瞻奉……杂言诗》等几首也被认为是义净所作。

义净回国后享有极大的尊荣,其翻译活动也得到朝廷的重视,武皇则天为其制《新翻圣教序》令标经首。

唐中宗为其作有《三藏圣教序》,在本序中,唐中宗称赞义净在翻译上“既闲五天竺语,又详二谛幽宗,译义缀文,咸由于己出;措词定理,匪假于旁求超汉代之摩腾,跨秦年之罗什”。

(《全唐文》卷十七中宗

(二)《三藏圣教序》)义净在译律之余,更为曲授学徒以律学,其学侣传行遍于京洛。

(智昇《撰续古今译经图纪》一卷)义净于玄宗先天二年(713)正月,卒于长安大荐福寺翻经院,终年七十九岁。

二、义净的律学思想如果说法显取经是为了求得经律以解决中国的经律缺乏,玄奘取经是为了解决其十分困惑的理论问题,那么义净赴天竺则是为了解决东土僧众持律不严的问题。

义净的律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他的《南海寄归内法传》以及《别说罪要行法》、《受用三水要法》、《护命放生轨仪法》等撰述之中。

《南海寄归内法传》的内容以佛教戒律为中心,分为四卷,每卷约谈论十个问题,共四十个问题,涉及僧众修行的四十个方面,计四万余字。

文中并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风俗以及当时印度生活的记述。

义净通过对中印两国僧众的持律状况进行对比,清晰地表达了自己的律学思想。

(一)弘持有部律作为学贯中西的律学大师,义净在翻译经典的同时,更以其对经典和佛教戒律思想的理解,写出了更为切合实际的《别说罪要行法》、《受用三水要法》、《护命放生轨仪法》等各一卷,表达了自己具体的戒律观,反映了他的持律思想。

在持律上,义净认为,凡所行事皆尚其急,滤漉涤秽特异常伦,戒律为第一重要,因此他身体力行,“……慈悲作室,忍辱为衣,长斋则一自资,长坐则六时无倦”。

(《全唐文》卷十七中宗

(二)《三藏圣教序》)首先,义净把中土僧众戒律松弛现象的原因归于缺少戒律,更确切地说是他认为缺少合适的戒律,或者说是因为人们持守《四分律》而造成的,因此,他对东夏独尊《四分律》十分不满。

其律学思想的特点和目的正是要纠正中国长期持律的实践不当和“诸部互牵”现象。

因此,他极为推崇《根本说一切有部律》,认为此律才是最纯正的律,“行法之徒须依自部”。

其次,义净认为,东夏持律不谨还有律本混杂的原因,这造成律本众多,诸部互牵,出家之侣,各依部执。

在《南海寄归内法传》中,他表达了对东夏持律混乱的不满和纠偏之意。

他举例说,当时国内持律者诸部互牵,混淆派别,律家章疏繁杂,不切践行。

如他说:

东夏大纲多行法护,关中诸处僧祇旧兼,江南岭表有部先盛,而云《十诵》、《四分》者,多是取其经夹以为题目。

详观四部之差,律仪殊异,重轻悬隔,开制迢然,出家之侣,各依部执,无宜取他。

轻事替己重条用,自开文见嫌余制。

若尔,则部别之义不着,许遮之理莫分,岂得以其一身遍行于四?

裂裳金杖之喻,乃表证灭。

不殊行法之徒,须依自部……其四部之中,大乘小乘区分不定,北天南海之郡,纯是小乘;神州赤县之乡,意在大教。

自佘诸处,大小杂行。

考其致也,则律捡不殊,齐制五篇,通修四谛。

若礼菩萨读大乘经,名之为大,不行斯事,号之为小。

所云大乘无过二种:

一则中观,二乃瑜伽。

中观则俗有真空,体虚如幻;瑜伽则外无内有,事皆唯识。

斯并咸遵圣教,孰是孰非,同契涅槃,何真何伪!

意在断除烦惑,拔济众生,岂欲广致纷纭,重增沉结!

依行则倶升彼岸,弃背则并溺生津。

西国双行理无乖竞,既无慧目谁鉴是非!

任久习而修之,幸无劳于自割。

(《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一)因此,义净虽然遍翻三藏,却偏功有部律,正是为了要确立有部律的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