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个人主义心理学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33277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超个人主义心理学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超个人主义心理学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超个人主义心理学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超个人主义心理学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超个人主义心理学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超个人主义心理学DOC.docx

《超个人主义心理学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个人主义心理学DOC.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超个人主义心理学DOC.docx

超个人主义心理学DOC

超个人心理学

一、简介

超个人心理学(transpersonalpsychology)是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流派。

它是人本心理学充分发展的结果,也可以说它是人本心理学的派生物。

苏蒂奇(AnthonyJ.

Sutich,1907—1976)在其主编的《人本心理学杂志》1968年第1期上撰文宣称:

“心理学中的第四势力,即超个人心理学正在形成。

”当年人本心理学兴起的时候就将行为主义视为心理学的第一势力,精神分析为第二势力,自称人本主义为第三势力。

随着人本心理学被主流心理学所承认,到1960年代中期,一些人本心理学的领袖人物,包括马斯洛(AbrahamMaslow,1908—1970)和苏蒂奇等人经常讨论超越人本主义的问题,他们越来越不满人本心理学只关注个体的自我及其实现,意识到应该将自我与个人以外的世界和意义联系起来,这个领域属于超越的领域或超出自我关怀的精神生活领域。

于是他们开始酝酿一种关注这一领域的心理学,自称这种心理学为第四势力心理学,或超个人心理学。

如果从方法论和学术渊源上下定义,那么,超个人心理学可以被理解为这样一个学派,它试图将世界精神传统的智慧整合到现代心理学的知识系统中。

世界精神传统和现代心理学是两种关于人自身的知识体系,前者是指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传统宗教和哲学,其中包含着对人及其精神生活的理解和践行方式,但不是以现代科学的方法和系统化的表达方式存在的;后者包含着对人的身体与心理的科学研究,但这种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割断了与世界精神传统的联系。

超个人心理学对世界精神传统和现代心理学持同等尊重态度,试图将二者结合起来,并加以创造性地综合,进而提供一种包含身体、心理和精神(body—mind—spirit)的架构来全面地认

识我们自己。

简言之,超个人心理学就是关于个人及其超越的心理学,是试图将世界精神传统的智慧整合到现代心理学的知识系统中的一个学派。

二、背景渊源

超个人心理学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特别是美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产物,它反映了这个时代的人的生存状况和精神需求。

1、从经济上,战后经济的繁荣及由此导致的社会结构的变化、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休闲时间的增加是超个人心理学产生的物质基础。

2、从政治上讲,超个人心理学是20世纪60年代全球社会动荡如东西方冷战、越南战争、美国黑人民权、欧洲学生运动和工人运动等的反应。

3、从文化和生活方式上讲,超个人心理学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包括:

对物质主义的不满、竞争和压力的加剧、自我中心的文化弊端、价值失落以及青年一代的反主流文化运动等等。

4、超个人心理学还大力倡导整合东西方传统心理学,继承许多古老文化传统特别是东方宗教哲学的遗产,热衷研究意识的变态状态(包括致幻剂状态)。

再者,致幻剂和东方宗教流行又为超个人心理学提供了现实需要。

5、超个人心理学还从现代物理学中吸取营养。

詹姆士和荣格是超个人心理学最重要的先驱。

詹姆士提出意识流理论,并对宗教经验以及其他神秘经验,尤其是东方文化特别感兴趣。

荣格对集体潜意识深有研究等等。

总之,超个人心理学史20世纪中后期西方社会发生根本变革的产物,反应了人们对更高的精神生活的追求。

三、概念区分

1、超科学、超心理学、宗教

超科学,用来解释超自然现象的一门科学技术。

心灵感应、遥视、内视、透视、意念力、光明梦境、预测未来、回溯前世、象数易理、频死体验、不明飞行物等

超心理学是超科学的一个分支,包括人体与生命超常现象,如超常感觉,意念致动,灵魂,附体,濒死体验,轮回,传心术,预言,遥视,气功治疗,长期禁食等。

宗教的普遍特征是由修行者的祈祷、仪轨、冥思、音乐和艺术形式所表现,

2、人本主义心理学,超个人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以现实性的个体和自我实现为研究对象的,它以人性为中心,重视探讨现实水平的心理健康和意识状态的人,一般地研究人的本性、潜能、价值和自我实现问题。

超个人心理学以超越性的精神为出发点,以宇宙为中心,倡导超越人类和人性,重视研究人类心灵与潜能的终极本源、终极价值、终极实现,追求超越时空限制的心理健康和人生幸福。

3、灵魂、心智、精神和心理

(人的存在)是同一种现实,但却根据其表现出来的那种状态而被赋予不同的名称。

因为当它控制着躯体的肉体功能时,它是附着于物质和现象世界的,所以被称作灵魂;当它以一个思想家和分析家的姿态表达自己的存在时,我们就叫它心智;当它翱翔到上帝的氛围之中,到灵魂世界去遨游之时,它就被称为精神了。

——丹尼什

在超个人心理学的语境中,心理和精神是不同的概念。

心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心理指整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最简单的感觉,最原始的知觉,也包括最复杂最高级的审美经验和宗教经验,狭义的心理学是指基本的心理结构和功能。

超个人心理学所关注的精神是比狭义的心理更高级的现象或经验,即广义的心理概念中那些最复杂最高级的现象或经验。

四、超个人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超个人心理学就是关于个人及其超越的心理学,是试图将世界精神传统的智慧整合到现代心理学的知识系统中的一个学派。

1、意识论

林方先生说:

“超个人心理学家的研究目的是要把西方的科学和东方的智慧结合起来,用西方的心理学概念和实证方法研究东方的意识观和意识训练所提出的深邃问题。

”因此,意识论是超个人心理学的理论核心,是其整个理论的支柱,超个人心理学意识理论的共同特点是认为意识有许多不同的等级或水平,通常所说的人的清醒态下的意识只是其中的一个等级甚至是其低级的等级,此外还有许多较高的等级,这些等级的意识以其神秘神奇的性质而超越于清醒的意识之上。

这些高级的意识有着特别重大的意义,而且其本身是不可进行分析研究的。

意识论是超个人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核心,但它不同于西方传统的意识理论,而是一种包含意识和潜意识在内的、分层次的、有高低级之分的意识理论。

人类的意识形态领域一直是心理学界关注的焦点,在超个人心理学中,人的意识可分为正常的意识状态和转换的意识状态。

前者是低层次的、分化的意识状态,而后者则是高级的、超越自我的意识状态。

塔尔特将转换的意识状态定义为“个体明显地感觉到其心理功能的模式发生了质的变化,就是说,它感觉到的不只是一种量的转换,而且其心理活动的质已有所不同”。

克瑞普纳则具体划分了20种不同的意识状态,其中前19种是转换的意识状态,而最后一种则是正常的醒觉意识。

(1)做梦状态。

其特点是出现快速眼动,在脑电图上呈现快波。

(2)睡眠状态。

未出现快速眼动,脑电波呈慢速、高振幅。

(3)入睡状态。

其特点是在出现睡眠循环时有生动的表象。

(4)朦胧状态。

睡眠循环结束时出现的状态。

(5)过度警觉状态。

表现为高度集中注意和警觉,通常是在生命受到威胁时出现,或表现为对某些药物的反应。

(6)困倦状态。

表现为心理活动速度明显减慢,例如在强烈的抑郁状态下,或由于低血糖、过度疲劳等引起的状态。

(7)狂喜状态。

行为有强烈的主动性或表现出欣喜若狂的情绪,有时由狂欢仪式等引起。

(8)癔症状态。

表现出强烈的消极破坏性情绪,如主观暴力行为、恐惧或愤怒等。

(9)分裂状态。

表现为人格的主要成分无法整合,例如在变态心理、多重人格等状态下。

(10)退行状态。

一种与实际年龄明显不符的意识状态,如在某些催眠状态下,当催眠师发出年龄退行指令时,被催眠者所表现出的行为。

(11)沉思状态。

是一种转换、扩张的知觉形式,具有强烈的自我超越感。

感知能力提高,情感体验强烈,通常由专门的沉思训练所引起。

(12)迷离状态。

表现为高度的易受暗示,警觉和关注某一刺激,例如在某些催眠状态下。

(13)白日梦状态。

(14)遐想状态。

沉浸在某种幻觉之中。

(15)内部扫描。

对内部心理活动进行反思。

(16)因酒精药物等引起的木僵状态。

表现为接受新刺激的能力大大降低。

(17)昏迷状态。

表现为不能接受新刺激。

(18)储存的记忆状态。

表现为过去的某一经历被生动地再现或回忆起来。

(19)扩展的意识状态。

这是由致幻剂等药物引起的,通常不受主体控制的一种知觉方式。

(20)正常的醒觉状态。

目前超个人心理学正在对这些转换的意识状态进行认真的研究,且有相当数量的成果出现。

2、意识谱理论

肯威尔伯是当代超个人心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

他于1977年和1986年提出了关于人的心理发展模型的“意识谱”(spectrumofconsciousness)理论。

该理论把人的意识分为四个层次,即心灵层、存在层、自我层和阴影层,每一层代表着对个人本体的不同理解。

这些划界的水平,也就体现了一个人自我意识的水平。

但这些不同的水平之间并无明确的界限。

威尔伯借用物理学中的光谱或频谱概念,来说明这些不同水平上的意识之间的关系,不同水平上的意识共同构成意识谱。

不同的层次有不同的界限,这些界限向下延伸,直到“一体意识“,界限便消失了,因为在那终极境界,自我与非我已经变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

心灵层是人的最内在的意识与宇宙的终极实在相认同时的意识状态,它是意识的唯一真实的状态,因而又被称为宇宙意识层、人的最高本体层。

在这里我(self)与非我(non-self)的界限被打破,即达到东方哲学中天人合一的境界。

存在层表明人与有时空的心身机体相认同,正要把我与非我、机体与环境分隔开来。

此时人的理性思维开始发挥作用,自我感、意志等开始发展。

同时,其它因素也对人产生影响,使每个人的存在意识和经验出现个别差异。

自我(ego)层表明人只和他的自我意象相认同。

人的有机体一分为二,一个是作为自我奴仆的肉体,另一个是与肉体相脱离的自我。

人的本体意识在这一层次逐步缩小。

阴影层是意识中最狭窄的层次,此时人只和自我意识的某些部分(或与其人格面具)相认同,自我的其它倾向则被视为痛苦的、不适当的阴影而被排除在外。

这四个层次中只有心灵层才是唯一真实的,其它层次都是虚幻的意识层。

维尔伯认为,西方心理学主张主客二分,从而把身与心、我与非我、心灵与宇宙人为地分隔开来。

超个人心理学就是力图克服这种主客二分,使心灵的虚幻分化转变为本体意识的统一,使人的童年期、成年期和精神发展阶段联结成一个连续统一体。

五、意识及沉思训练与研究

超个人心理学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摆脱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不正常的意识状态,进一步转向高级的、与宇宙最高本体相认同的意识状态。

当前超个人心理学十分重视探讨意识训练问题,以寻找出改变意识状态、达到自我超越境界的途径和方法。

目前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500多万人在进行意识沉思方面的练习活动。

1、近30年来,他们总结出的意识训练方法中最为流行的是超觉静坐即超觉沉思(transcendentalmeditation简称TM)----人类最古老的修身养性方法。

哈佛大学的超个人心理学家本森(H.Benson)等人参照印度瑜伽功并结合现代西方现代科学中的行为改变和生物反馈技术研究出了一套简便易行的意识状态改变的方法,主要包括三个步骤:

1)调整姿势,基本姿势是静坐;

2)调整呼吸,即开始是自然呼吸,逐渐到深呼吸,闭目养神;

3)默念真经,即默念具有真理性的名言警句,控制感觉,内视自己;

4)达到集中沉思,意识豁然开朗的状态

TM是一种改善知觉状态的方法,及使个人的觉知系统针对自我感而进行微观审视和反思,通过对自我的反思可以达到自我的超越。

因此TM不是一种宗教或宗教行为,不需要人们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信念。

2、对意识训练的实证研究

为验证TM的理论假说与实践效果所进行的研究有:

1)意识沉思训练所引起的生理、心理反应和训练收效所需要的时间;

2)沉思训练与被试的年龄、职业背景、个性人格因素之间的关系

3)沉思觉知的生理、心理机能。

很多研究表明:

沉思训练可以提高人的心理机能、促进健康长寿;

3、基于意识的教育项目

在美国的一些学校中兴起,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