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复习化学复习突破.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331002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40.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项复习化学复习突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专项复习化学复习突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专项复习化学复习突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专项复习化学复习突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专项复习化学复习突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项复习化学复习突破.docx

《专项复习化学复习突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项复习化学复习突破.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项复习化学复习突破.docx

专项复习化学复习突破

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学员编号:

年级:

初三课时数:

3

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

科学学科教师:

授课类型

C化学复习突破

授课日期及时段

教学内容

1、专题精讲

题型一:

物质的推断

知识点1:

图框类推断题

例题精讲:

例题1.A~H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14所示。

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E是一种常见的食品干燥剂。

请回答:

(1)A的化学式为;

(2)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例题2.2009年初,我国南方出现了大面积的冰雪灾害,在除雪过程中,融雪剂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某公司生产的融雪剂是由氯化钠.硝酸钠.氯化镁.硫酸铜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

小佳同学为探究其成分,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

请你根据以上设计过程,完成下列空白:

(1)该融雪剂中一定含有(写化学式,下同),一定不含有,可能含有;

(2)加入硝酸银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巩固练习

1.已知,A.B.C.D四种物质之间存在以下转化关系。

其中C是单质,D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试回答

 

(1)写出A.C.D三种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

浅绿色溶液B中溶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

(2)写出C→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彤的一副眼镜戴了一段时间后,发现铜质镜架上出现了一墨绿色物质,他想将其除掉。

经查阅资料得知:

铜在一定条件下会锈蚀生成一种绿色物质,其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俗称铜绿),于是他和几个同学按如下方案进行了实验。

试填空

(1)实验①是向铜绿中加入适量常见无色液体B,再加热至沸,沉淀仍然不变色。

实验②.③中C是一种常见的无色气体,B的化学式为。

为满足实验③反应所需的外界条件,应该使用关键仪器名称是。

(2)写出实验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在此过程中,判断铜绿没有完全反应的现象是。

(3)将A的溶液5~9滴滴入5mL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得到蓝色絮状沉淀,稍加热即变黑色沉淀D。

写出蓝色絮状沉淀转变为D的化学方程式。

(4)已知2Ca(HCO3)====CaCO3↓+H2O+CO2↑,则热稳定性CaCO3>Ca(HCO3),由此推理上述实验中铜绿.蓝色絮状沉淀.物质D三种化合物热稳定性由强至弱的顺序是:

>>(均写化学式)。

(5)经过讨论.同学们建议小彤可以用除去镜架上的绿色物质。

3.实验结束时,同学们将含有CuSO4.ZnSO4.FeSO4的废液倒在废液缸里,如果将废液直接排放就会造成水污染。

于是几位同学利用课余处理废液,回收工业重要原料硫酸锌和有关金属。

实验过程如下:

 

请回答:

(1)滤液A和滤液B含有相同的溶质,其名称是;固体B的化学式为。

(2)写出步骤①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步骤④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要检验步骤④中加入的稀硫酸是否足量的方法是

4.为了除去氯化钠样品中的碳酸钠杂质,某兴趣小组将样品溶解后进行如下实验:

(1)A溶液中溶质可能为____________(只写一种);

(2)将无色溶液与沉淀B分离的操作①的方法名称是_____________;

(3)从无色溶液得到固体物质C的操作②的方法名称是____________;

(4)因为A溶液过量,此方案得到的固体物质C中混有新的杂质,为了既能除去杂质碳酸钠,又能有效地防止新杂质的引入,可向样品溶液中加入过量的_____________后,直接进行操作②即可得到纯净的氯化钠固体。

5.A..B.C.D.E.F.G.H.I都是初中化学学过的物质。

其中E.F.H均为黑色固体B为紫红色固体,D为混合物。

他们之间有下图的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已省去)

 

(1)用化学式表示D的组成.

(2)F→G的反应类型

(3)写出F→E的化学方程式

(4)指出B的一种用途

真题训练

1.现有甲.乙两包白色固体,已知甲中含有NaCl.NaNO3.NaCO3.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乙为纯净物,是初中化学学习中涉及到的物质。

为了证明甲.乙两包固体的成分,现进行如下实验: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①取甲中少量粉末加足量水充分溶解

溶液呈无色

②取①中所得溶液少量,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石蕊试液变了蓝色

溶液pH7(填“>”.“<”或“=”

③另取①中所得溶液少量,滴加稀盐酸

无明显现象

甲中一定含有(填化学式,下同),一定不含有,可能含有。

2.下图是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图(个别产物可能略去)。

其中A.B常温下均为液态,且组成元素相同;F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

Y为氧化物,Z是紫红色固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反应①中,物质X起作用。

(2)A是(填化学式)。

(2)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4)反应①—⑥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有种。

3.下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C.D.G为单质,且G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其余为化合物。

A是地球上最多的液态氧化物,F与H的组成元素相同。

J不溶于水,是常见的重要的建筑材料(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已略去)。

(1)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B.D。

(2)C→F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3)写出E+F→G+H的化学方程式。

 

4.A.B.C.D.E.F.G几种物质有如下的转换关系:

 

(1)写出B.C两种物质的化学式:

B_______,C_______

(2)写出下列转化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D→A+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A.B.C.D.E为无色气体,W.X.Y.Z是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它们之间能发生如下变化,其中变化⑥是实验室制备E的常用方法(图中略去部分反应的产物)。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变化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化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Z九中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显红色的是(填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

6.下图中的A.B.C.D.E.F各表示石灰水.硫酸铜溶液.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盐酸和金属铁的一种,它们之间的连线表明相邻的两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

根据图中的关系确定A.B.C.D.E.F各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E___________.F___________。

 

知识点2:

文字叙述型推断题

1.向氧化铜粉末和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反应停止后过滤,除去不溶物。

现将一白色铁片伸入该溶液中,发现铁片表面有气泡生成,但铁片表面没有颜色变化。

根据这一现象,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滤出物中一定不含铜,可能含有铁B.滤出的不溶物中一定含有铜和铁

C.滤液中一定不含有氯化亚铁和盐酸D.滤液中一定含有氯化亚铁和盐酸

2.某一溶液由盐酸.碳酸钠.稀硫酸.氯化铜.氯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而成.现向该混合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钡溶液,产生的沉淀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钡溶液体积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溶液中含有硫酸或盐酸,也可能两种酸同时含有

B.该溶液中不可能含碳酸钠

C.该溶液是否含氯化铜不能确定

D.该溶液的组成只可能有一种情况

3.已知某固体粉末是由NaCl.Ba(NO3)2.CuSO4.Na2SO4.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这种粉末加足量的水,振荡后呈浑浊,再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解,过滤后得无色滤液,取滤液并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则原混合物中用一定含有____________,可能含有,一定不含有。

4.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氯化钾和氯化铜中的一种或几种.未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1)取该固体粉末少量,加足量水,搅拌,静置,得到白色沉淀,上层为无色溶液;

(2)过滤,在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硝酸,白色沉淀有一部分溶解,且有无色气体产生。

依据上述实验可知:

原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的是,一定不含有的是___________,可能含有的是_______________。

5、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碳酸钙.硫酸钾.硝酸钠.氯化铁.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做实验得到以下结论:

(1)将此固体粉末加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上层溶液为无色。

(2)该白色沉淀部分溶于稀硝酸,且有气体放出。

从实验可判断出,该粉末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一定不含有__________________。

6.某固体混合物可能含有硝酸钾.氯化钙.碳酸钠.硫酸铜和硝酸钡。

现进行以下实验:

(1)将该混合物放入足量水中,产生白色沉淀,得无色透明溶液。

(2)再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全部溶解,逸出无色气体,所得溶液澄清透明。

(3)最后加入稀硫酸,又立刻出现白色沉淀。

据上可推断原混合物中肯定有,肯定没有,可能有。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上述实验中肯定发生的反应:

7.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CaCO3,Na2SO4,Na2CO3,CuSO4,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组成,现做如下实验:

(1)将固体加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无色。

由此判断,该粉末中一定不含有的是___________;

(2)若向上述白色沉淀中滴加足量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由不溶解的沉淀可判断出,该粉末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

(3)还有的物质可能有哪几种情况(用化学式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现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是CaCO3.Na2CO3.Na2SO4.CuSO4.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取适量试样进行下列实验.请根据实验现象判断:

(1)取试样溶于水,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则此固体粉末中一定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

(2)取上述溶液适量,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消失并产生气泡.则此固体粉末中一定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取步骤

(2)实验后的上层清液,加入稀硝酸.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由此该同学得出此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NaCl,你认为此结论是否正确____________(填“是”或“否”).(4)对于是否含有NaCl,你认为应对步骤

(2)作如何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步骤(3)填“是”,此空不作答).

9.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炭粉.氧化铜.氧化铁.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样,加热至高温产生一种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②把适量稀盐酸滴入冷却后的固体残渣中,残存固体全部溶解,同时产生一种可燃性气体。

试推断:

(1)该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         ,一定没有          。

(2)该固体粉末中可能含有       ,为证实该物质是否存在,可选用的试剂是       。

10.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氯化钡.硝酸钾.硫酸铜.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钠中某几种。

(1)取该固体混合物溶于水,有白色沉淀生成,经过滤,得到无色滤液;

(2)在白色沉淀中加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

(3)在滤液中滴入硝酸银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由此可见:

①混合物中一定有    ;肯定没有    ,可能有         。

②写出

(1)

(2)反应中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有一混合气体由HCl.CO.H2.H2O.CO2组成,将其依次通过①足量氢氧化钠溶液,②浓硫酸,③灼热氧化铜后,剩余气体是(  )

A.没有气体剩余 B.只有CO2剩余  C.只有H2O剩余 D.H2O和CO2

12.有一气体可能有CO.CO2.H2.HCl气体的混合物,依次通过

(1)澄清的石灰水时无沉淀,

(2)通过灼热的氧化铜,黑色粉末变红但无水出现。

将剩余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时,有白色沉淀生成。

由此可见:

①混合物气体中一定有:

    ;肯定没有:

     

 

13.甲乙两车间的废水中含有Na+.Ag+.Cu2+.CO32-.OH-.NO3-六种离子:

(1)乙车间的废水呈蓝色,其中的阴离子为________,如果加入足量的铁可以回收的金属有_______;

(2)甲车间的废水含有的三种离子是_______________;

(3)如果将甲乙两车间的废水混合,可以使废水的某些离子转化为沉淀,经过滤后的废水中含有______;

(4)写出检验其中一车间废水中含有OH-的方法。

14.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由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钡.硝酸钠.碳酸钠.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将粉末溶于水,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

②过滤,在白色沉淀中加入稀硝酸,沉淀一部分消失,并生成气泡;

③在滤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

则原液中一定有  。

一定没有  .可能有的为  。

②中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

15.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有硫酸钠.碳酸钙.氯化钡.氯化钠.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做实验有如下现象:

(1)将少量白色粉末放入足量的水中,搅拌.静置.过滤,得到白色固体和无色滤液.

(2)向所得固体中加入稀硝酸,固体完全溶解并有气体放出.

(3)向所得滤液中加入稀硫酸,有白色沉淀产生.

试推断:

该粉末一定含有  ,一定不含有  ,可能含有  。

16.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氯化钠.无水硫酸铜.氯化镁.硫酸钠.碳酸钠中的若干种混合物.现做如下实验进行所含成分的判断:

①取少量粉末加水溶解得无色溶液,说明肯定不含 _________ .

②在上述溶液中加烧碱溶液看不到变化,说明  .

③另取少量固体,加入盐酸中看不到任何现象,说明  .

④若最终要判断出存在的物质,应另取少量固体,加入适量水配成溶液,再加入 _________ 试剂,根据  现象,可以确定的硫酸钠存在;将沉淀过滤,向滤液中加入  ,根据  现象,可以确定氯化钠的存在.有关方程式为 .

 

题型二:

实验探究题

知识点一:

有关物质成分的探究

1.在学习盐的化学性质时,老师将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混合,过滤反应后的混合物。

老师要求同学们探究滤液中溶质的组成。

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回答有关问题。

【查阅资料】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氯化钠.氯化钡溶液显中性。

请你写出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猜想】

猜想1:

滤液中溶质是NaCl;

猜想2:

滤液中溶质是NaCl和__________的混合物(填化学式);

猜想3:

滤液中溶质是NaCl和Na2CO3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

(1)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无明显现象。

同学们认为猜想__________不成立。

(2)另取少量滤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若有________________(填实验现象),证明猜想2成立。

【问题讨论】

(1)甲同学认为要证明猜想2成立也可以改用硫酸钠溶液。

你认为甲同学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2)乙同学认为要证明猜想2成立也可以改用硝酸银溶液。

你认为乙同学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大部分地区深受酸雨的危害,煤燃烧产生的SO2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SO2与水结合生成弱酸性亚硫酸(H2SO3)。

已知:

H2SO3易分解生成水和SO2,也易与空气中的氧气或稀硝酸反应生成H2SO4;H2SO3和SO2都能使红色的品红溶液褪色。

(1)酸雨是pH小于______的降雨。

(2)常用脱硫方法减少废气中的SO2,以生石灰(CaO)为脱硫剂,高温下与废气中的SO2与O2化合生成CaSO4,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常用亚硫酸盐与HCl(或H2SO4)反应制备SO2,Na2SO3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鸿同学利用中和反应的原理,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的酸雨(pH约为3)中加入足量的KOH,并就反应后混合溶液中的盐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反应后的混合溶液中盐的成分是什么?

【进行猜想】猜想1:

只有K2SO3;猜想2:

____________;猜想3:

既有K2SO4,也有K2SO3。

【实验探究】限选试剂:

稀硫酸.稀盐酸.稀硝酸.氯化钡溶液.澄清石灰水.品红溶液.紫色石蕊溶液。

步骤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与结论

1

各取2mL反应后的混合溶液分别加入A.B两支试管

2

向A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硫酸,随即滴入几滴红色品红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含有K2SO3

3

向B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___,再加入足量的________

先有白色沉淀,后有气体产生,沉淀部分溶解,证明含有K2SO4,即猜想3成立

3.酸雨往往含有硫酸.盐酸和硝酸等三种成分,但地区不同,成分也不同,要治理酸雨,先要确定其组成,兴趣小组对当地的酸雨进行探究,请你参与探究过程:

(1)若要确定该地区酸雨的pH,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该地区酸雨是否存在硫酸和盐酸,填写下来。

(已知硫酸银微溶于水)

限选试剂:

NaOH溶液.BaCl2溶液.Ba(NO3)2溶液.AgNO3溶液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与结论

步骤1:

取适量的溶液于试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2:

取适量步骤1中的上层清液与试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习了CO2的有关知识之后,同学们查阅资料发现Mg能在CO2中燃烧:

2Mg+CO2

2MgO+C,所以镁着火不能用CO2来灭火。

但没有找到有关钠能否与CO2反应的介绍。

于是同学们展开钠着火能否用CO2来灭火的探究。

【提出猜想】钠能发生类似于CO2与镁的反应,可能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将燃着的钠伸入装有CO2的集气瓶中,钠能在CO2中继续燃烧。

【查阅资料】

①Na2O是白色固体,能与CO2反应生成Na2CO3,与H2O反应生成NaOH。

②Ba(OH)2溶于水而BaCO3不溶于水。

③Na2CO3的存在会干扰NaOH的检测。

基于以上资料,同学们认为钠在CO2中燃烧的产物应该与Mg在CO2中燃烧的产物情况有所不同,并对产物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①Na2O.C;②________.C;③NaOH.C;④Na2O.Na2CO3.C。

通过理论分析,猜想________(填序号)肯定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验证猜想】

步骤

实验操作

主要实验现象

结论(燃烧产物判断)

(1)

将产物溶于适量水中

部分溶解,试管底部有黑色固体

燃烧产物中肯定有________

(2)

取少量

(1)所得上层清液,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燃烧产物中肯定有Na2CO3

(3)

(2)所得少量上层清液,加入____________溶液

有蓝色沉淀生成

燃烧产物中肯定有________

在步骤

(2)中BaCl2溶液为什么要加入至过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步骤(3)中也可以通过加入______________试剂的方法进行检验(写一种指示剂)。

【结论】猜想________(填序号)正确。

5.某气体可能由H2.CO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该气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该气体由什么物质组成?

【提出假设】猜想Ⅰ:

只有氢气;猜想Ⅱ:

只有一氧化碳;猜想Ⅲ: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供信息】由H2.CO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的气体能在氧气中安静地燃烧。

【设计实验】将该气体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装置A.B,根据装置A.B中物质质量的变化情况来推测该气体的组成。

【现象与结论】

现象

结论

①装置A质量增加,装置B质量无变化

猜想______成立

②装置A质量________,装置B质量增加

猜想Ⅱ成立

③装置A质量增加,装置B质量____________

猜想Ⅲ成立

【分析讨论】

(1)装置A质量增加,说明气体燃烧的产物中有______生成,推知该气体成分中一定含有______元素;装置B质量增加,说明该气体燃烧的产物中有__________生成,推知该气体成分中一定含有______元素。

(2)装置A中浓硫酸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若某纯净物完全燃烧,将其产物依次通过该套实验装置A.B,发现装置A.B的质量都增加了,则该纯净物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种物质的化学式或名称)。

 

6.近几年我国某些城市酸雨污染较为严重,主要是因为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提出问题】通过实验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

【查阅资料】

(1)“二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SO2+2KMnO4+2H2O===K2SO4+2MnSO4+2X”。

这个化学方程式中最后一种物质X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