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专项突破复习《推断题》专练.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569820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47.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专项突破复习《推断题》专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考化学专项突破复习《推断题》专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考化学专项突破复习《推断题》专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考化学专项突破复习《推断题》专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考化学专项突破复习《推断题》专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专项突破复习《推断题》专练.docx

《中考化学专项突破复习《推断题》专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专项突破复习《推断题》专练.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专项突破复习《推断题》专练.docx

中考化学专项突破复习《推断题》专练

中考化学专项突破复习《推断题》专练

【东城】30.(5分)某学习小组在研究物质的性质时,取A、B、C三支试管,分别加入质量相同的三种白色固体后,进行如下实验。

已知:

①三种固体均由三种元素组成;

②CaCl2溶液呈中性。

(1)向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水后,A中出现白色浑浊,B、C均为澄清溶液。

(2)分别滴加无色酚酞溶液,三支试管中溶液均由无色变为红色。

 

(3)继续向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盐酸,A中白色浑浊全部溶解,溶液为无色;B中有气泡产生,溶液为无色;C中无明显变化。

请回答:

A中原白色固体是;加入盐酸后,B、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将上述实验后的废液倒入烧杯中,得到无色溶液。

若测得溶液

的pH=7,则该溶液中所含溶质是______(用化学式表示,下同);若测得溶液的pH〈7,则该溶液中所含溶质是______。

【西城】30.(5分)下列7种物质由H、C、O、S、Ca、Fe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

(1)甲在乙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该黑色固体的化学式是。

(2)甲与丙的溶液反应,可生成一种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最小的气体。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丁可中和某些工厂污水中含有的丙。

丁的溶液可用于检验无色无味的气体X。

写出上述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戊由3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16,工业上常用于制备一种红色物质Y。

Y可与丙的溶液反应,溶液变为黄色。

在空气中高温煅烧戊,只生成X和Y两种

物质,其中戊、Y、X的质量比为29∶20∶1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海淀】30.(7分)实验小组的同学研讨初中常见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关系时

,做了如下实验,实验中的每一步均有明显现象,实验操作及部分现象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A溶液一定呈性(填“酸”或“中”或“碱”)。

(2)气体D的化学式为

(3)步骤②的实验现象为。

(4)E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

(5)B溶液的溶质由两种元素组成,④中产生气体的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

(6)实验后将盛有C固体烧杯中的上清液取出少量,继续加入E溶液,仍有C固体析出,已知A与E中的阳离子相同,则实验后所得溶液含有的溶质为。

【朝阳】34.(3分)鱼塘供氧时常向水中撒一种微黄色的固体过氧化钙(CaO2)。

(1)将该反应方程式补充完整:

2CaO2+2H2O=2+O2↑。

(2)若向水中投入72gCaO2,能生成氧气多少克?

35.(3分)某合金可能由铜与镁、锌中的一种组成,现欲测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取该合金样品30g放入烧杯中,让后将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平均分四次依次加入该烧杯中,每次均充分反应。

实验数据如下:

请计算:

(1)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2)该合金除铜外,另一种金属是。

(写出过程)

(3)第三次加入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石景山】30.(6分)实验室产生的废液应该进行无害化处理,尽量实现绿色排放(使废液呈中性排放)。

某实验小组在进行如右图所示的实验之后,将废液收集在一个洁净的废液缸中,进行绿色排放。

请分别回答以下问题。

资料:

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1)写出碳酸钠溶液滴入到澄清石灰水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若观察到废液缸里的废液澄清,用pH试纸测得废液的pH为2。

废液显________性;废液中溶质为________。

(3)若观察到废液缸里的废液呈

白色浑浊状态,用pH试纸测得废液的pH为13,废液中可能有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氢氧化钠B.碳酸钠C.氢氧化钠、碳酸钠

D.氢氧化钠、氢氧化钙E.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

如果将此种情况下废液缸里的废液实现绿色排放,加入的试剂依次是_

_______。

【丰台】30.(6分)有A~E五种稀溶液,分别是稀盐酸、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氯化钠溶液中的一种,请根据一下实验现象回答问题。

Ⅰ.将适量A分别滴入少量的B、C、D、E中,均没有明显现象;

Ⅱ.将适量B分别滴入少量的A、C、D、E中,C中有气泡出现,其余均没有明显现象;

Ⅲ.将适量D分别滴入少量的A、B、C、E中,均没有明显现象。

⑴根据实验现象能判断出的液体是(填字母及对应物质的化学式)。

⑵对还没有确定的液体,下列几种鉴别方法中,正确的是(填序号)。

A.分别滴加稀盐酸

B.分别通入CO2

C.分别滴加少量水

D.分别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⑶从上述溶液中任选两种,将其混合后溶液质量减轻的所有组合是(填序号)。

【通州】

30.(6分)甲、乙、丙、丁、戊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相互反应关系如下图,“→”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反应关系。

请根据下列情况回答问题:

(1)若甲、乙通常状况下为无色液体,且由两种相同元素组成。

乙的化学式为;甲生成乙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丙、丁、戊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减小且只有一种元

素相同,丙和丁反应会产生气体。

请写出丙和戊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

(2)若乙为一种气体灭火剂,丙和戊含有三种相同元素,则丙和戊的化学式分别为、;若丁由两种元素组成,则丙和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大兴】30.(7分)A~G为实验室中未贴标签的7种溶液。

已知7种溶液分别为:

澄清的石灰水、

氯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碳酸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盐酸、溶质质量分数均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钾溶液。

(1)G为蓝色,则G中溶质为(写化学式)。

(2)用pH试纸检测其余溶液的pH,测得E的pH=7,E为溶液。

(3)将A、B、C、D、F溶液两两混合,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如右图

  所示(图中“-----”代表无明显现象)。

图中所发生的反应共有个。

写出A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4)取未鉴别出的两种溶液各20g,分别加入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分别加入C溶液,加入C溶液的质量与烧杯中溶液总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已知P、Q两点溶液呈中性)。

 

图1图2

图1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图2中R点所示溶液中溶质为(写化学式)。

【顺义】

30.(4分)A、B、C、D、E、F分别是氧化铁、稀盐酸、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钠溶液

、氢氧化钠

溶液、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中的一种。

他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反应关系,图中相连的两圆表示相应物质间能发生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C物质在日常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应用是。

(2)E与F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3)A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B能转化成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平谷】30.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7种物质,其中至少有一种物质是无色气体,且A与G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

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转化关系如下

图所示,其中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已略去。

 

请针对以下两种情况回答问题。

(1)若A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7:

3,F是一种红色金属,则F的化学式为__▲__;

写出反应①、③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③__▲__。

(2)若F与C常温下可以反应,②、③属于同一

种基本反应类型,则A的化学式

为__▲__;反应②、③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

【密云】30.(7分)一瓶无色液体A,含有NaCl、NaOH和Na2CO3中的两种;一包白色粉末B,含有CaO、Ca(OH)2和C

aCO3中的两种。

化学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A和B的成分,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方案,请根据图示过程回答问题。

(1)固体C难溶于水,是一种常见的补钙产品,则固体C是(填写化学式和名称均可,下同),与盐酸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

(2)液体A中一定含有,白色粉末B中一定含有。

写出滤液1与液体A之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小组同学们分析发现:

假设溶液A滴加适量,若滤液2中只含有一种溶质,则原无色溶液A中含有的另外一种溶质是;若滤液2中含有两种溶质,则原无色溶液A中含有的另外一种溶质是。

【怀柔】30.(5分)A-E分别是由一种到三种元素组成的初中常见的5种固体物质,按要求回答相应的问题:

(1)5种固体物质均可与稀盐酸反应,其中,A、B、C遇稀盐酸有气体产生,B、C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A中的溶液为浅绿色,其余均为无色,A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

 

①②③④

上述试管①-④中依次放入B、C、D、E四种固体,加入足量的水,除B外均可溶于水,D、E均出现明显放热现象。

向试管③④中分别滴入2-3滴酚酞,溶液均呈现红色,再向其中加入试管②中的溶液,试管③中无明显变化,试管④中出现浑浊现象。

B、D的化学式分别是、;试管④中出现浑浊现象的有关化学方程式是。

【延庆】30.(7分)现有A、B、C三种初中常见物质,其中两种为氧化物。

请根据

下列叙述回答问题。

(1)向A中加入C物质,则生成B,B为一种碱,A、B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则C为____________。

将A放入饱和的B溶液中,出现白色浑浊,该白色浑浊物为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含两种元素,A发生复分解反应同时生成B和C,则A的化学式为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A是一种红色固体,能溶于稀盐酸,得到黄色溶液。

且A、B、C三种物质存在下列相互关系A→B→C,则C所属的物质类别可能是______________。

A.酸B.碱C.盐D.氧化物E.单质

【房山】30.(6分)A、B、C、D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它们是由H、C、O、Na、Cl、Ca中的两

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均小于100。

(1)取少量A的无色溶液,滴加石蕊试液,溶液呈蓝色。

A的水溶液呈____性。

(2)向上述溶液中通入少量的气体B,无浑浊现象,且反应后溶液仍为蓝色。

(3)向

(2)所得溶液中加入一定量C的溶液,出现浑浊现象。

过滤后,滤液仍为蓝色。

由此推断,A物质是_______(写化学式),产生浑浊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用

化学方程式表示)。

(4)向滤液中加入D溶液,有气泡产生,溶液变为红色。

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得到的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指示剂除外)。

【门头沟】30.(6分)小氢、小氦、小锂、小铍、小硼5位同学到实验室做实验。

桌上有7种白色固体粉末,分别是CaCO3、Na2CO3、NaHCO3、Ca(OH)2、NaOH、CaO、NaCl。

他们提前查资料得知:

NaHCO3溶液与碱反应生成盐:

2NaHCO3+Ca(

OH)2==CaCO3↓+Na2CO3+H2O;

Na2CO3、NaHCO3显碱性。

(1)小氢取上述物质中的一种于试管中,加水振荡得无色溶液,滴加酚酞无现象。

小氢取的物质是。

(2)上述物质中,有一种常用作食品干燥剂,小氦在饼干的包装袋里看见过。

其干燥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小锂取上述物质中的两种于试管中,加足量的水振荡,浑浊。

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显红色。

两种物质的组合可能有种。

(4)小铍和小硼取Na2CO3固体于三支试管a、b、c中,又取Ca(OH)2固体分别加入上述三支试管,加足量的水振荡,均变浑浊,发生反应的方程式是。

接着将上述产物分别过滤,试管a的滤液分装在a1、a2两支

试管中,试管b的滤液分装在b1、b2两支试管中,试管c的滤液分装在c1、c2两支试管中。

向a1、b1、c1三支试管中分别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只有c1浑浊;向a2、b2、c2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只有b2有气体产生。

请解释出现不同现象的原因。

【燕山】30.(6分)

(1)下列有关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及相互转化,都与人类生活有密切关系,其中A、B、M均为常见单质,E为难溶于水的白色沉淀,F为最简单的有机物。

①一定量的A在B中点燃可生成C和D的混合物,且C、D均为无色气体,C有剧毒。

②M+B→G(此反应是获取能量的最清洁反应)

③D+L→E+G

写出E的化学式:

E;写出固态D的俗称。

转化③的化学方程式。

F在B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现有铁、氧化铁、稀盐酸、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钠溶液五种物质,存在如图所示的相互反应和转化关系。

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可

以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相应的转化关系。

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A.X一定是碳酸钠溶液

B.Y一定是稀盐酸

C.N转化为铁的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

D.X、Y、M两两之间都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

 

通电

【昌平】30.(7分)A~H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

请结合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图中“→”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

(1)A在标准状况下是密度最小的气体,A的化学式是_____;A、B、C中含有同一种元素,C→B溶液呈黄色,由此推断与C反应生成B的物质是_____。

(2)D为气体单质,写出B→D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工业常用G→F反应炼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4)E→H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

产生气体体积与所加稀盐酸体积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滤液中的溶质是_____;

写出E→H的化学方程式_____;

F→E的化学方程式_____。

 

北京市2012年中考一模试题汇编—推断题答案

【东城】30.(5分)氢氧化钙Na2CO3+2HCl=2NaCl+H2O+CO2

↑NaOH+HCl=NaCl+H2ONaCl、CaCl2NaCl、CaCl2、HCl

【西城】30.(5分)

(1)Fe3O4

(2)Fe+H2SO4=FeSO4+H2↑

(3)Ca(OH)2+H2SO4=CaSO4+2H2OCO2+Ca(OH)2=CaCO3↓+H2O

(4)4FeCO3+O22Fe2O3+4CO2

【海淀】30.(7分)

(1)碱

(2)CO2

(3)红色液

体变为无色

(4)Na2CO3

(5)Na2CO3+2HCl===2NaCl+H2O+CO2↑

(6)NaCl、CaCl2、酚酞(2分)

(此题答案合理给分,如(4)可以是K2CO3,但(4)、(5)和(6)的答案要对应。

【石景山

】30.(6分)

(1)Na2CO3+Ca(OH)2CaCO3↓+2NaOH

(2)酸HCl、NaCl、CaCl2

(3)ABCD(2分)

无色酚酞溶液和稀盐酸

【丰台】30.(6分)

⑴B为HCl;C为

Na2CO3;E为Ca(OH)2(3分)

⑵D(2分)

⑶BC和CE

【通州】30.

(1)H2O;2H2O2二氧化锰2H2O+O2↑;

Na2CO3+Ca(OH)2=CaCO3↓+2N

aOH

(2)Na2CO3、NaHCO3;Na2CO3+2HCl=2NaCl+H2O+CO2↑

或NaHCO3+HCl=NaCl+H2O+CO2↑。

【大兴】30.(7分)

(1)CuSO4

(2)NaCl

(3)5Na2CO3+Ca(OH)2CaCO3↓+2NaOH

(4)HCl+KOHKCl+H2O

NaCl、NaOH(2分)错答、漏答均为0分

【顺义】30.(4分)每空1分(其他合理答案得分)

(1)灭火

(2)固体逐渐减少,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3)Na2CO3+Ca(OH)2=CaCO3↓+2NaOH

(4)2NaOH+CO2=Na2CO3+H2O

【平谷】30.(6分)

高温

(1

)Cu

①Fe2O3+3CO====2Fe+3CO2

③Fe+CuSO4=Cu+FeSO4

(2)Ca(OH)2Na2CO3+Ca(OH)2=2NaOH+CaCO3↓复分解反应

【密云】30.

(1)CaCO3CaCO3+2HCl==CaCl2+H2O+CO2↑

(2)Na2CO3CaCO3Na2CO3+Ca(OH)2CaCO3↓+2NaOH

(3)NaOHNaCl

【怀柔】30.(5分)

(1)Fe+2HCl→FeCl2+H2↑

(2)CaCO3NaOH

CaO+H2O→Ca(OH)2Ca(OH)2+Na2CO3→CaCO3↓+2NaOH(2分)

【延庆】30.(7分)

(1)H2O或水CaO+H2O==Ca(OH)2Ca(OH)2

(2)HClCaCO3+2HCl====CaCl2+H2O+CO2↑(其他合理答案给分)

(3)ABCDE(此空为2分,答对3个以下0分,答对3——4个得1分)

【房山】30.(6分,(4)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

(1)碱

(3)NaOHNa2CO3+Ca(OH)2=CaCO3↓+2NaOH

(4)Na2CO3+2H

Cl=2NaCl+H2O+CO2↑NaOH+HCl=NaCl+H2O…(2分)

NaCl、HCl

【门头沟】30.(6分,每空1分,最后一个空2分)

(1)NaCl

(2)CaO+H2O==Ca(OH)2

(3)9

(4)Na2CO3+Ca(OH)2==CaCO3↓+2NaOH

试管a中所加试剂恰好反应,试管b中所加Na2CO3过量,试管c中

所加Ca(OH)2过量(2分)

【燕山】

点燃

30、CaCO3干冰Ca(OH)2+CO2==CaCO3+H2O

CH4+2O2=====CO2+2H2OBD(2分)

【昌平】

通电

30.(7分,每空1分。

直流电

(1)H2;Fe2O3

高温

(2)2H2O2H2↑+O2↑

(3)3CO+Fe2O32Fe+3CO2

(4)NaOH、Na2CO3

Na2CO3+Ca(OH)2CaCO3↓+2NaOH

2NaOH+CO2Na2CO3+H2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