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学重点.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329958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影像学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影像学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影像学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影像学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影像学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影像学重点.docx

《影像学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像学重点.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影像学重点.docx

影像学重点

总论

1、人工对比:

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或器官,可用人为的方法引入一定量的,在密度上高于或低于它的物质,使产生对比的方法,称为人工对比即造影检查。

2、CT值系CT扫描中X线衰减系数的单位,用于表示CT图像中物质组织线性衰减系数(吸收系数)的相对值。

用亨氏单位(HounsfieldUnit)表示,简写为HU。

3、DWI即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

是利用磁共振成像观察活体组织中水分子的微观扩散运动的一种成像方法。

水分子扩散快慢可用表观扩散系数(ADC)和DWI两种方式表示

4、MRA即磁共振血管成像,是对血管和血流信号特征显示的一种技术。

MRA不但对血管解剖腔简单描绘,而且可以反映血流方式和速度的血管功能方面的信息,故又称磁共振血流成像。

5、动态增强扫描是指注射对比剂后对某些感兴趣的层面作连续快速多次的扫描,它可以了解病变的强化程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对病变的定性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6、流空效应是指心脏、血管内的血液由于迅速流动,使发射MR信号的氢原子核居于接收范围之外,所以测不到MR信号,在T1或T2加权像中均呈黑影,这就是流空效应。

7、窗宽 指显示图像时所选用某一定范围的CT值,使只有在规定范围内的不同CT值,才能有灰度的变化,而在此范围最低值和最高值以外的CT值,一律分别显示为黑或白色。

10、放射性核素显像是用有放射性的特殊药物对人体显像的一种成像技术。

所用的药物又称显像剂,是一类含有放射性核素的特殊制剂,它可以是放射性核素本身,也可以是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化合物或多肽、蛋白质、激素、血液成分、抗体等。

4、简述X线的防护原则。

防护实践正当化、防护的最优化和个人剂量限制是X线防护的3大基本原则。

除此之外,实际工作中还要遵循下列原则:

①时间防护,应尽可能减少在X线场内停留的时间,缩短照射时间,减少受照射的剂量;②距离防护,X线机工作时,应尽可能使工作人员远离X线源,病人与X线球管的距离不能小于35cm;③屏蔽防护,即在X线源与人员间放置一种能吸收X线的物质,如铅玻璃、混凝土墙壁、铅围裙等,从而减弱或消除X线对人体的危害。

6、简述CT检查的优点。

优点:

①CT是断面图像,可对人体各个部位进行成像,能够显示X线平片不能显示的组织结构和X线平片不能反映的病变,明显扩大了影像检查范围和提高了影像诊断质量。

②CT有很高的密度分辨力,能测出各种组织的CT值,对组织和病变的密度进行量化比较,以确定组织成分,推测病变性质。

③CT图像清晰,解剖关系明确,彼此之间没有组织重叠,并可进行不同方位的图像重建,从而真实地反映被检部位解剖组织学及病理解剖学的状态。

④CT增强扫描,可在CT平扫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而且可通过对比增强的动态变化反映脏器的功能状态。

⑤CT为无创性检查,方便、迅速,易为患者接受。

7、简述MRI的成像的优势。

①高软组织对比分辨力,无骨伪影干扰;②多参数成像:

可获得T1WIT2WI和PWI,便于比较对照;③多方位成像:

可获得冠状面、矢状面和横断面的断层像;④流空现象:

不用对比剂即可使血管及血管病变如动脉瘤及动静脉发育异常成像;⑤质子弛豫增强效应:

使一些物质,如脱氧血红蛋白和正铁血红蛋白于MRI上被发现;⑥用顺磁性物质做增强扫描:

如钆作对比剂可行对比增强检查,效果好,副反应少。

9、简述PACS的组成。

PACS的组成:

①图像的采集;②网络的分布;③图像的管理和储存;④图像的浏览、查询及拷贝输出;⑤与信息系统的集成。

呼吸系统

1、肺门肺门由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和淋巴组织共同构成,主要成分为肺动脉和肺静脉。

2、支气管扩张支气管扩张是指支气管管径异常扩大。

少数为先天性,由支气管弹力纤维或软骨发育不全所致。

多数为后天性的支气管阻塞及感染所致。

3、支气管气像肺实变时,大片状阴影中有时可见充气的支气管影,称为支气管气像,多见于大叶性肺炎。

4、原发综合征肺部原发病灶、结核性淋巴结炎及结核性淋巴管炎三者合称为原发综合征。

5、空气半月征曲霉菌性肺炎的肉芽肿常继发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囊肿或肺结核净化空洞,洞内软组织影可随重力和体位而移动,空洞内软组织影与空洞壁之间有新月状空隙,称“空气半月征”。

6、中央型肺癌中央型肺癌是指发生在肺段或段以上支气管的肺癌。

7、横S征是右肺上叶中央型肺癌的X线表现,即肺门肿块,右上叶肺不张,水平裂上移形成“横S”征

9、血管纠集征血管纠集征是肺内单发球形病灶引起的肺血管改变的总称。

包括:

①血管穿过肿块;②血管向肿块集中;③血管在肿块边缘截断。

恶性肿瘤时,此征阳性率高。

10、胸膜凹陷征“胸膜凹陷征”是指肿瘤与胸膜之间的线形或三角形影,尖端指向病变,在胸膜陷入的部位结节可形成明显的凹陷。

多见于肺内恶性肿瘤。

1、简述胸腔积液的X线表现?

胸腔积液可分为游离性胸腔积液和局限性胸腔积液。

(1)游离胸腔积液根据液体量多少分少量积液、中量积液及大量积液。

①站立位胸部平片积液在第4前肋之下,为少量积液,表现为肋膈角变钝或消失;②在第2前肋之上为大量积液,肺野呈致密影,患侧肋间隙增宽、横膈下降,纵隔向健侧移位;③介于两者之间为中等积液,立位胸片,液体上缘呈外高内低的弧形凹面。

(2)局限性胸腔积液包括:

包裹性积液、叶间积液、肺底积液。

2、空洞与空腔如何区别?

(1)空洞是由肺内病变组织发生坏死,坏死组织经引流支气管排出而形成,如浸润肺结核、肺脓肿、肺癌等,空洞壁可为坏死组织、肉芽组织、纤维组织或肿瘤组织等,在X线片上表现为大小形状不同的透明影。

(2)空腔是肺内腔隙的病理性扩大,如肺大泡、含气的肺囊肿及肺气囊等。

空腔的壁薄而均匀,周围无实变,腔内无液体。

合并感染时,腔内可见液平面,空腔周围亦可见实变影。

X线片上表现为较圆、壁薄的透明影。

3、何谓阻塞性肺气肿?

X线及CT表现如何?

阻塞性肺气肿多见于气管不完全阻塞,根据阻塞部位分为局限性与弥漫性。

(1)局限性阻塞性肺气肿X线平片或CT表现为支气管阻塞以远的所属肺透亮度增高,相应部位的肺体积增大,肺纹理稀少。

较大的肺叶或一侧肺的肺气肿可推压纵隔向健侧移位,患侧横膈下降等。

(2)弥漫性阻塞性肺气肿为终末细支气管慢性炎症及狭窄,导致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肺泡过度充气。

X线平片或CT表现为两肺野透亮度增高,且呼气相与吸气相肺野透亮度改变不明显,肺的外围部位可见大小不等的肺大泡,肺纹理分布稀疏等。

4、大叶性肺炎的X线及CT征象有哪些?

大叶性肺炎的影像表现反映了病理上4个阶段的大体形态改变。

(1)充血期,病变的早期X线检查可为正常表现,或仅可见局限的肺纹理增强。

CT有时可见肺内局限性磨玻璃密度阴影及淡薄片状阴影。

(2)红色及灰色肝样变期,整个肺叶或肺段呈密度增高的阴影,阴影的密度均匀一致,在致密阴影内常可见含气支气管影像征。

各个肺叶的实变在后前位X线胸片上有特征性的表现,在侧位胸片上很容易显示各个肺叶实变的边界,以相应的叶间裂为界。

但现今典型的整个肺叶的实变很少见,多见的是肺段或不规则的实变影。

(3)消散期,表现为病变的范围逐渐减小,阴影的密度减低,呈散在斑片状阴影。

(4)大叶性肺炎的常见合并症为胸腔积液,也可合并肺脓肿,少数病例可演变为慢性机化性肺炎。

5、你学过的肺野内有空洞的病变有哪些疾病?

并简要指出空洞的特点①肺结核:

以薄壁空洞多见,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可为纤维厚壁空洞,空洞内缘多光整,空洞周围多有结节及条索状卫星灶,空洞与肺门之间常可见引流支气管。

②周围型肺癌:

多为厚壁空洞,内缘凸凹不平或呈结节状,外缘不规则,多呈分叶状。

③肺脓肿:

壁较厚,内多有气液平面,空洞外缘多模糊。

6、肺脓肿的X线表现有哪些?

肺脓肿的X线表现有:

(1)急性肺脓肿,吸入性肺脓肿表现为大片状模糊阴影,多位于近胸膜下的上叶后段及下叶背段;血源性肺脓肿为双肺多发斑片状或结节阴影,在两肺中下野多见。

空洞形成后,内可有气液平,壁较厚,壁内缘光滑或不规则,外缘模糊。

边缘有斑片浸润阴影。

(2)慢性肺脓肿为边界清楚的厚壁空洞,或实性肿块内多发的小空洞。

可有液平。

周围可见斑片及纤维条索影。

7、如何鉴别周围型肺癌和结核瘤?

主要从肿瘤的密度、边缘、周围征象以及增强扫描等几个方面鉴别:

①肺癌肿块直径可在1~10cm的范围,而结核球直径多为2~3cm,少数在4cm以上;②肺癌可发生在任何部位,而结核球在上叶尖后段和下叶背段多见;③肺癌密度多较均匀,内部可见空泡征,少有钙化;结核球密度较高,可见块状或斑片状钙化;④肺癌边缘分叶及细小毛刺多见,而结核球边缘多光滑,无深分叶;⑤肺癌多见胸膜凹陷征,有的肿瘤周围可见血管纠集征,而结核球常有卫星灶;⑥增强扫描肺癌强化较明显,而结核球多无明显强化或仅有包膜强化。

8、肺转移瘤的CT表现有哪些?

(1)血行转移,多见于两肺中下野,为肺内单发或多发结节及肿块影,常呈球状。

大小自1cm至10cm以上。

病变边缘清楚。

空洞少见,有则多见于鳞癌转移。

病灶也可表现为两肺粟粒结节阴影。

成骨肉瘤及软骨肉瘤的肺转移可有钙化。

(2)淋巴道转移,在CT上显示较好,表现为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并有结节,小叶间隔串珠状改变或增粗,小叶中心有结节灶,并有胸膜下结节。

(3)约半数肺内转移病人伴有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

9、肺动脉栓塞的X线和CT表现有哪些?

(1)X线平片表现有①肺缺血改变,如病变区肺野透亮度增高,肺纹理减少;②肺血管形态改变,如栓塞动脉近端增粗,远端变细;③肺体积缩小,肺不张;④肺动脉高压改变,以及心影增大。

(2)CT表现:

团注动态增强CT能清晰显示血管内的低密度充盈缺损,还可显示肺梗死,表现为楔形实变影,尖端指向肺门,底边靠胸膜,有时尖端与一血管相连。

 循环系统

1、心胸比率心胸比率是正常吸气状态下心影最大横径与右膈顶水平胸廓肋骨内缘之间最大横径之比,正常成人心胸比≤0.5。

它是判定心脏增大的最简单的方法。

3、心腰后前位心及大血管平片的左心缘,肺动脉段相比之下较主动脉弓及左心室细小而凹陷,呈较浅的弧形,故称心腰。

4、4、靴形心高血压性心脏病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主动脉和左心室均增大,心腰显得相对凹陷,心脏轮廓形似靴状。

5、双房影左心房增大时、增大的左心房主要向右侧膨隆,突出右心缘形成双重边缘,即所谓的双房影。

6、KerleyB线、肺静脉高压时,胸平片在肋膈角区见水平横线,长约2-3cm,宽约1mm高密度的线状影,多见于二尖瓣狭窄等患者。

9、主动脉型心主动脉扩张、屈曲延长,左心室增大构成“主动脉型心影”。

10、艾森蔓格氏综合征房间隔缺损出现重度肺动脉高压时,可导致心内血流双向分流,甚至出现以右向左为主的分流,临床上可出现紫绀,称艾森曼格氏(Eisenmenger)综合征。

11、法洛四联症法洛四联症包括一组复杂的心血管畸形,是最常见的发绀性心血管畸形。

病理形态包括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肺动脉狭窄及右心室肥厚。

1、简述肺动脉高压的基本X线表现。

肺动脉高压X线表现为:

①肺动脉段突出,肺门增大,肺动脉及二三级分支扩张;②肺动脉外围分支变细、扭曲;③肺门处透视下见搏动增强;④常伴右心室增大。

2、左心室增大常见于哪些心血管疾病,在不同体位的X线表现左心室增大常见于心肌病变、高血压性心脏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或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以及部分先天性心脏病如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

X线表现为

(1)后前位:

左心室段延长,心尖向下向左延伸。

(2)左前斜位:

左心室段向后向下突出,与脊柱重迭,即使旋转60°时,仍不能分离。

(3)侧位:

食管和左心室段之间的正常三角形间隙消失,心后间隙变窄。

3、简述左心房增大的X线表现。

左心房增大X线表现为

(1)后前位:

位于肺动脉段与左室段之间左心房耳部膨凸,在心底部形成双重密度或突出右心缘形成双重边缘即所谓的双房影;

(2)右前斜位(吞钡):

可见食管左房段压迹明显,向后移位;(3)左侧位(吞钡):

食管中段受压、移位;(4)左前斜位:

增大的左房使主动脉窗变小,气管隆凸角度开大,严重者左主支气管抬高,甚至呈水平位。

4、简述肺充血与肺淤血的区别。

(1)肺充血是指肺动脉内血流量增多。

表现为肺纹理增粗、增多,但边缘清楚、锐利;肺动脉段凸出,透视下可见肺动脉段和两肺门血管搏动增强;肺野透亮度正常。

常见于左向右分流的先心病,如房缺、室缺、动脉导管未闭等,亦见于体循环血量增加者,如甲亢等。

(2)肺淤血是指肺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于肺内,表现为上肺静脉扩张,下肺静脉收缩;肺纹理增粗、增多,边缘模糊;肺野透亮度减低。

常见原因为二尖瓣狭窄和左心衰竭等。

 

房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

右心房

增大较明显

正常

右心室

增大

增大

左心房

正常

正常,晚期可稍增大

左心室

正常,可能缩小

增大

主动脉弓

缩小

正常

肺动脉段

增大较明显

增大

肺门舞蹈

较常见

 

5、列表比较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的X线表现有何不同?

6、简述动脉导管未闭X线表现。

动脉导管未闭的X线表现:

肺血增多、肺动脉段突出,主动脉增宽、主动脉结凸出,部分病例可有“漏斗征”以及左房、左室增大为本病典型X线征象

7、7、简述法洛四联症的X线表现。

法洛四联症的X线表现为:

心影呈靴型,肺血少,主动脉增宽,心腰部凹陷,心尖圆隆上翘,右心室大。

大约1/4~1/3患者合并右位主动脉弓;若肺动脉高度狭窄接近闭锁时,则心脏大多数呈中度以上增大

8、简述二尖瓣狭窄X线表现。

二尖瓣狭窄基本表现为肺淤血、左房大及不同程度的右室扩大,心影呈“二尖瓣型”。

左房增大是二尖瓣狭窄“定性”诊断最重要的X线征象;肺淤血轻重能反映二尖瓣口狭窄程度,重者可发生肺循环高压。

单纯二尖瓣狭窄主要以左房中度增大为主。

9、简述肺源性心脏病的X线表现。

肺源性心脏病X线表现主要包括原发肺胸疾患及继发心血管变化两个部分。

(1)慢性肺胸疾患主要表现为肺纤维化与支气管病变,常见为肺气肿,X线表现为胸廓横径增大,肺内除纤维化外,明显透亮。

(2)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段突出,肺动脉主干、分支明显粗大,周围肺野肺动脉骤然变细,形成残根状。

(3)右心室增大:

右心室以肥厚为主。

10、主动脉夹层MRI征象有哪些?

主动脉夹层的MRI征象为

(1)SE序列显示真腔小,无或低信号;假腔大,因血流缓慢或附壁血栓,其内可见不规则混杂信号;

(2)真假腔间的线状内膜片随血管呈螺旋样延伸。

消化系统

1、憩室憩室是消化管壁局部发育不良、肌壁薄弱和内压增高致该处管壁膨出于器官轮廓外,使钡剂充填其内。

2、项圈征胃溃疡侧位像,在溃疡口部常见一宽5~10mm均匀透亮带,称项圈征。

3、狭颈征胃溃疡侧位像,龛影口明显狭小,似龛影有一颈部,称狭颈征。

4、半月综合征胃癌的龛影不规则,多呈半月形,外缘平直,内缘不整,呈大小不一尖角样指向外周,龛影周围绕以较宽的透亮带,称“环堤”征,环堤内常见结节状、指压迹状充盈缺损,上述综合征象称“半月综合征”。

5、粘膜纠集慢性溃疡时,因疤痕挛缩致皱襞呈放射状从四周向病变集中

6、胃小区胃气钡双对比造影所显示粘膜面的细微结构,正常胃小区呈网格状或多角形,大小为1~3mm。

7、早期胃癌指癌变仅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而不论其大小和有无淋巴结转移。

分为隆起型、凹陷型和平坦型3个类型。

8、皮革胃指弥漫型胃硬癌累及胃的大部或全胃,粘膜皱襞平坦、消失,胃腔明显缩小,整个胃壁僵硬,蠕动消失,形如皮革囊袋样。

9、灯泡征典型的海绵状血管瘤在T1WI像上为均匀稍低信号,T2WI像上随回波时间(TE)延长,信号逐渐增高,重T2WI像上信号更高,称为“灯泡征”,这是其特征性表现。

10、牛眼征  是肝转移瘤的典型表现,即病灶中心为低密度灶,边缘呈环状强化,最外缘密度又低于正常肝,形如牛眼,称“牛眼征”

11、“腊肠”征梗阻扩张的回肠则多表现为连贯的均匀透明的肠管,形似腊肠,多位于中下腹部,称为“腊肠”征,是回肠梗阻的X线征象

12、咖啡豆征气体通过近端梗阻点进入,但却不能排出,以致闭襻肠曲明显扩大.闭襻肠曲的内壁因水肿而增厚且相互靠拢,形成一条线状致密影。

此影两侧为高度扩大而透亮的肠腔,形似咖啡豆。

是不完全性绞窄性小肠梗阻的重要X线征象。

13、鱼肋征表现为在扩大的空肠内见到较多横贯肠腔,密集排列的线状皱襞,形似鱼肋骨,称之为“鱼肋征”,多位于上腹或左上腹部,是空肠梗阻的重要X线征。

14、假肿瘤征由于梗阻的肠襻内充满既不能吸收又不能排出的血性液体,在邻近充气的肠曲衬托下形成类圆形软组织的包块影,轮廓清晰,常位于下腹部且位置较为固定,因其形似肿瘤,故称为“假肿瘤”征。

是完全性绞窄性小肠梗阻在仰卧腹平片上较为特殊的X线表现,此征象对诊断绞窄性肠梗阻有重要意义。

15、空回肠换位征表现为具有较多环状粘膜皱襞的空肠位于下腹偏右,而环状粘膜皱襞较少的回肠位于上腹偏左,与正常排列正好相反,故称之为空回肠换位征。

此征是全部或大部小肠扭转所致绞窄性肠梗阻的可靠征象

1、正常空回肠的X线检查所见有何不同?

(1)空肠,位于左上腹及中腹部,回肠多位于中下腹及右下腹,两者间无明确分界。

(2)充钡后空肠皱襞呈环形排列,蠕动活跃,当肠腔排空后,粘膜皱襞呈羽毛状影像,当钡涂布少时则呈雪花状。

回肠肠腔略小于空肠,蠕动慢而弱,有时可见分节现象,回肠的粘膜皱襞较少而平坦,在肠腔扩张时粘膜纹常不明显。

2、简述良、恶性胃溃疡的主要鉴别点。

①龛影的位置不同:

良性溃疡的龛影位于胃轮廓之外,而恶性的多位于胃腔轮廓之内;②龛影边缘:

良性溃疡的龛影边缘光滑整齐,而恶性的龛影边缘不规则;③狭颈征及项圈征见于良性溃疡;④指压迹征、裂隙征、环堤征及半月征多见于恶性溃疡;⑤龛影周围粘膜改变不同:

良性溃疡龛影周围粘膜均匀纠集达龛影口部,愈进口部愈细,而恶性溃疡龛影周围粘膜多突然中断。

3、简述进展期胃癌的X征象。

进展期胃癌:

根据病理分型不同,其钡餐造影检查征象特点略有不同,但共同的表现有:

①胃腔内充盈缺损,缺损边缘轮廓不光整,形态不规则或呈分叶状,表面不光滑,可形成小的溃疡龛影,以BorrmannI型多见;②腔内龛影:

龛影大而浅,多位于胃轮廓之内,形态不规则,多呈半月形,外缘平直,内缘不整,呈大小不一尖角样指向外周,龛影周围绕以较宽的透亮带,称“环堤”征,环堤内常见结节状、指压迹状充盈缺损,上述征象称“半月综合征”,以BorrmannII型和Borrmann III型多见;③粘膜改变:

胃粘膜皱襞局限性破坏、中断,周围粘膜粗大、僵直;④胃轮廓改变:

胃腔变形,边缘不整齐,胃壁僵硬,病变部位蠕动减弱或消失,胃容积小且固定,部分形成“皮革胃”。

4、肝脓肿的CT表现有哪些?

(1)平扫表现为单发或多发圆形或椭圆形低密度影,病灶边缘多不清晰,病灶中央可出现单腔或多腔的更低密度区,边缘脓肿壁呈稍高于脓腔但低于正常肝的环形带。

约20%病灶可见气体或液平。

(2)增强扫描脓肿壁呈环形强化,轮廓光滑,厚度均匀。

(3)脓肿周围多伴有大片炎症区域,增强扫描呈大片状轻度强化。

5、简述肝海绵状血管瘤的CT表现。

(1)平扫表现为类圆形低密度灶,密度较均匀,边缘清晰,4cm以上者中央可有更低密度,偶见钙化。

(2)动态增强扫描,典型血管瘤早期为边缘结节状增强,与血管等密度,其后强化向中央扩展,约数分钟后肿瘤呈等密度。

部分肿瘤中心始终为低密度,少数肿瘤从中央开始强化或混合强化。

6、简述肝细胞癌的CT表现。

1)平扫多呈不均匀低密度,边界不清,少数有假包膜。

2)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明显强化,门脉期和肝实质期病灶密度迅速下降,逐渐低于正常肝,对比剂呈“快进快出”特征性表现。

3)常见门脉受侵,表现为门静脉增粗,动态增强门静脉期门脉癌栓所致的充盈缺损;4)淋巴转移时可见肝门、腹膜后淋巴结肿大。

8、急性胰腺炎的CT表现有哪些?

(1)平扫表现为胰腺体积弥漫性增大,密度减低。

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除胰腺增大更明显之外,还可见胰腺内更低密度的坏死区和高密度的出血灶。

(2)炎性渗出常导致胰腺边缘模糊,肾周筋膜增厚。

(3)增强扫描可见胰腺不均匀强化,坏死区无强化。

9、胰腺癌的主要CT表现是什么?

(1)平扫可见胰腺各部分比例失常,肿瘤较大使胰腺轮廓局限性隆起,肿块多为低密度影;

(2)肝内胆管、胆总管、胰管呈不同程度扩张;(3)增强扫描,动脉期对胰腺癌的诊断非常重要,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的低密度灶,与正常强化胰腺的密度差加大而明确显示,静脉期肿瘤仍为低密度灶,但与正常胰腺的密度差缩小;(4)侵犯胰周血管及远处转移。

10、简述绞窄性肠梗阻的X征象。

基本表现也是梗阻点以上的肠曲扩张充气并出现气液平面。

并可出现:

①“假肿瘤征”。

即梗阻的肠襻内充满既不能吸收又不能排出的血性液体,在邻近充气的肠曲衬托下形成类圆形软组织的包块影,轮廓清晰,常位于下腹部且位置较为固定,因其形似肿瘤,是完全性绞窄性小肠梗阻在仰卧腹平片上较为特殊的X线表现,此征象对诊断绞窄性肠梗阻有重要意义。

②“咖啡豆征”。

气体通过近端梗阻点进入,但却不能排出,以致闭襻肠曲明显扩大.闭襻肠曲的内壁因水肿而增厚且相互靠拢,形成一条线状致密影。

此影两侧为高度扩大而透亮的肠腔,形似咖啡豆。

是不完全性绞窄性小肠梗阻的重要X线征象。

③小跨度蜷曲肠襻。

充气扩大的小肠肠曲明显卷曲成“C”形,其跨度较小,不超过腹腔横径的一半。

这种小跨度蜷曲肠襻可排列呈“8”字形、花瓣状、一串香蕉状等多种不同形态,本征与咖啡豆征是不完全绞窄性小肠梗阻的重要征象。

④小肠内长液面征。

在站立位腹部平片上可见扩大的小肠内有几个长的液平面,液平面最大长度较肠腔的最大直径至少长2cm,其上方气柱低而扁。

约1/3的绞窄性小肠梗阻可有此征,单纯性小肠梗阻也可见,但液平相对较短。

⑤空回肠换位征。

表现为具有较多环状粘膜皱襞的空肠曲位于下腹偏右,而环状粘膜皱襞较少的回肠位于上腹偏左,与正常排列正好相反。

此征是全部或大部小肠扭转所致绞窄性肠梗阻的可靠征象。

泌尿系统

1、输尿管结石输尿管结石绝大多数是由肾结石下移而来,易停留在输尿管三个生理狭窄处,从而造成上方尿路扩张、积水。

2、肾自截肾结核时,病变波及整个肾脏,全肾广泛破坏,肾盂肾盏不能辨认,最后肾大部或全部钙化且肾功能完全丧失,称肾自截。

4、肾盂积水尿路梗阻引起其上方管腔内尿液聚集,压力增高,肾盂肾盏扩大,晚期可使肾皮质逐渐萎缩。

常见原因为结石、肿瘤或炎性狭窄。

5、马蹄肾两侧肾脏的上极或下极相融合成马蹄铁样。

马蹄肾发生在胚胎早期,是两侧肾脏胚胎在脐动脉之间被紧挤而融合的结果。

6、排泄性尿路造影(又称静脉肾盂造影:

IVP)利用有机碘液,如泛影葡胺在静脉注射后,药液经尿路系统排泄,使其显示肾盂肾盏及输尿管影像的方法。

7、铸型肾结石指较大的肾结石,其形态与肾盂肾盏形态一致,典型表现呈鹿角形或珊瑚形

8、膀胱结石膀胱结石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形成于膀胱,后者是由上方尿路结石下降而成。

膀胱结石主要见于男性,多为10岁以下儿童和老年人。

临床表现有排尿疼痛,尿流间歇中断和血尿等、

9、肾细胞癌肾细胞癌约占肾恶性肿瘤的85%,发病年龄多在40~60岁,男多于女,两侧肾发病无明显差异。

病理上肿瘤主要来自肾实质上皮细胞,其中以透明细胞癌常见,瘤内富血管,常见有出血和坏死,肾细胞癌易发生在肾上极或下极,周边可形成假包膜。

肾细胞癌典型症状是无痛性血尿、腰痛和包块,早期可无任何症状。

10、肾盂癌肾盂癌占肾恶性肿瘤的8%~12%,常见于40岁以上男性。

病理性质多为移行细胞癌。

因常呈乳头状生长,又称乳头状癌。

肿瘤向下可种植至输尿管和膀胱。

肾盂癌临床表现为肉眼或镜下血尿,可并有腰痛和体重减轻。

1、简述肾细胞癌的CT表现。

①肾轮廓异常,局部隆起外突。

②肿块形态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分叶状。

③多数病变边界不清,部分病变边界清晰。

④平扫时密度略低于肾实质或接近正常肾实质密度,密度均匀。

⑤肿瘤内如有出血坏死囊变时肿瘤密度高低不均,如有钙化,可呈散在的不规则结节状或肿瘤周边弧形、不完全环形钙化。

⑥增强扫描,早期多为明显强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