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考试题汇编人教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311832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7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考试题汇编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考试题汇编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考试题汇编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考试题汇编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考试题汇编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考试题汇编人教版.docx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考试题汇编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考试题汇编人教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考试题汇编人教版.docx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考试题汇编人教版

专题04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一、单选题

(2022·青海西宁·高二期末)下图是我国某地区城镇分布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区域内城镇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沙漠向南部山上扩展B.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

C.交通线布局发生改变D.地形限制古代城镇发展

2.图示区域城镇分布的变化,最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

A.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B.区域水土流失加剧

C.森林资源遭到破坏D.城市环境污染加重

【答案】1.B2.A

【解析】1.根据经纬度位置可判断该图示地区是我国西北地区,所在区域有沙漠、季节性河流和城镇分布,该地城镇多沿河流分布,但古城遗址到当代城镇,城镇分布向河流上游发生变化,主要是该地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随着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绿洲萎缩,城镇分布向河流源头方向水源较充足的地方发生迁移,因此水源分布及水资源的数量是影响城镇分布和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B正确;沙漠没有向山上扩展,A错误;与交通线布局、地形关系不大,CD错误;故选B。

2.根据上题分析,图示区域城镇分布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水资源利用不当,导致下游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A正确;该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不易出现水土流失,B错误;该地区处于我国西北沙漠地区,降水较少,森林很少,所以森林破坏不是主要环境问题,C错误;西北地区城市发展水平较低,城市环境污染较轻,D错误;故选A。

【点睛】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其中自然因素包括河流、地形、气候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资源、交通、政策等。

(2022·河南信阳·高二期末)阿克苏是新疆重点风沙源地,全区沙漠占31%,土壤盐碱化严重。

1986年,阿克苏引渠开始在城区北、东郊进行大规模的柯柯牙荒漠绿化防护林工程建设。

为了让树苗成活,人们先开沟灌水,再在沟里挖坑栽树。

全区现累计植树造林达7.5万亩,栽植树木857.2万株以上,建成了南北长25千米、东西宽约2千米的"绿色长城",被联合国列为"全球500佳境"之一。

下图为阿克苏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为了让树苗成活,人们先开沟灌水的主要目的是(     )

A.开沟获得更多地下水B.灌水可改变当地的气候条件

C.开沟增加土层厚度D.灌水可降低土壤盐碱度

4.治理阿克苏地区沙漠的有效措施有(     )

①利用太阳能,减少因樵采对植被的破坏②建设草方格沙障,固定沙丘

③在流动沙丘上大面积植树造林④扩大耕地,利用农作物增加植被覆盖率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答案】3.D4.A

【解析】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此处植树水源主要来自引渠灌溉,不是为了开沟获得更多地下水,A错误;灌水不能改变当地的气候条件,B错误;开沟后再在沟里挖坑栽树,不是为了增加土层厚度,C错误;从材料中可知阿克苏是新疆重点风沙源地,全区沙漠占31%,土壤盐碱化严重,因此灌水可利于矿物质溶解,降低土壤盐碱度,同时增加土壤水分,从而提高树苗成活率,D正确。

4.过度樵采是阿克苏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利用太阳能替代薪柴可减少樵采,①正确;建设草方格沙障,阻碍沙丘流动,固定沙丘,②正确;该地气候干旱,不适宜大面积植树造林,③错误;扩大耕地会进一步造成植被破坏,加剧土地荒漠化,④错误。

故正确选项为C。

A、B、D错误。

【点睛】荒漠化防治措施:

1.防风固沙:

可采取设置沙障(草方格沙障、黏土沙障、篱笆沙障、立式沙障、平铺沙障等)、在沙面上覆盖致密物、利用废塑料治理沙漠等措施。

2.植物治理:

在沙漠地区有计划的栽培沙生植物,造固沙林,在沙漠边缘地带造防风林,以削弱沙漠地区的风力,阻止沙漠扩张。

3.水资源利用:

解决水资源主要从汲水、输水和节水灌溉等方面考虑。

4.严控人口容量:

严格控制环境的人口容量,建立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系统。

(2022·内蒙古·阿拉善盟第一中学高二期末)读中亚地区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甲湖近年来面积不断缩小,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全球变暖导致湖水蒸发加剧B.围湖造田造成湖泊面积减小

C.大量引水灌溉导致人湖水量减少D.跨流域调水造成湖泊水量减小

6.该区域河流的最主要补给水源为(     )

A.冰雪融水B.湖泊水C.大气降水D.地下水

【答案】5.C6.A

【解析】5.图示地区为中亚地区,根据湖泊轮廓可知,甲湖是咸海,注入咸海的两条河流是阿姆河和锡尔河,湖泊面积近年来不断缩小,最主要原因是河流沿岸地区耕地面积增加,大量引水灌溉,导致入湖水量减少,C正确。

全球变暖会导致加剧湖水蒸发,但不是导致咸海面积减小的最主要原因,A错误;咸海湖是内陆湖,是咸水湖,不适合围湖造田,B错误;该区域降水很少,近年来有引河水灌溉工程,但没有跨流域调水工程,D错误。

故选C。

6.中亚地区深居大陆内部,降水少,气候干旱,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山冰雪融水,A正确;该区域的湖泊多是河流注入地,多是内流河,不是湖泊补给河水,B错误;区域降水少,大气降水不是最主要补给水源,C错误;地下水对河流补给量较少,不是最主要补给水源,D错误。

故选A。

【点睛】不同气候带的河流补给也不相同。

①处于热带、亚热带(华南、华中、西南)的河流,雨水是主要补给来源;处于温带(东北、华北及内蒙古地区)的河流,除降水补给以外,还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②发源于西北和青藏高原山地的河流,除上述两种补给外,还有永久积雪融水和冰川融水补给;③绝大多数河流都有地下水补给;④一些大河,由于流经条件不同的地区,各河段的补给情况也不同。

如长江源头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中、下游则以雨水补给占优势;⑤同一河流在不同时期的补给也不相同,雨季以地面水源补给为主,旱季以地下水源补给为主;⑥山区河流的补给还表现有垂直变化规律。

如天山山脉高山带的河流,主要靠冰雪融水补给,低山带主要靠雨水补给,中山带两种补给都有。

(2022·吉林·高二期末)科尔沁沙地位于西辽河平原,历史上曾是水草丰美、牛羊肥壮的疏林草原,目前是我国最大的沙地。

该地平均年降水量可达300~500mm,堆积了大约200米厚的沙质沉积物。

下图为科尔沁沙地地理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科尔沁沙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壳运动B.深居内陆C.过度放牧D.海陆变迁

8.该处沙质沉积物的主要来源是(     )

A.西北内陆地区B.河流堆积C.当地土壤沙化D.海浪搬运

【答案】7.C8.A

【解析】7.科尔沁沙地历史上曾是水草丰美、牛羊肥壮的疏林草原,但由于人们过度放牧,加之气候干旱,使得草原演变成了沙地,C正确;地壳运动、深居内陆、海陆变迁都不是导致科尔沁沙地形成的主要原因,ABD错误。

所以选C。

8.该处沙质沉积物厚度大,主要是西北风从西北内陆地区搬运而来,A正确;沙质沉积物巨厚,不是河流堆积、当地土壤沙化,BC错误;当地距离海洋较远,D错误。

所以选A。

【点睛】科尔沁东部和东北部有少量钙土分布,科尔沁西部大兴安岭山前冲积扇上主要为栗钙土;南部黄土丘陵山地主要是褐土、黑垆土。

沙质平原广泛分布,其中风沙土是主要土壤,按土壤分类,可分为:

流动风沙土、生草风沙土和栗钙土型风沙土。

风沙土是科尔沁沙地的基本土类。

(2022·四川省泸县第一中学高二开学考试)荒漠化是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产生和发展的,被称作“地球的癌症”。

因此沙漠治理是干旱区的重要课题,传统工程治沙主要是利用人工设置沙障,来阻止沙子移动。

图为草方格沙障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我国下列地区及其主要的荒漠化现象,对应正确的是(     )

A.云贵高原—盐渍化B.浙闽丘陵—红漠化

C.华北平原—沙漠化D.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石漠化

10.关于草方格沙障说法错误的是(     )

A.一次性投资少,可就地取材B.可截留水分,提高沙层的含水量

C.使用寿命长,不需经常重新铺设D.可增大地表粗糙度,减缓风力

【答案】9.B10.C

【解析】9.云贵高原地区地势高,降水丰沛,盐渍化现象少,主要是石漠化严重,A错误;浙闽丘陵是以红壤为主,降水丰富,水土流失严重,红漠化问题严重,B正确;华北平原属于半湿润区,降水较多,沙漠化问题少,主要是土地盐碱化问题严重,C错误;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主要是由风蚀和物理作用形成的沙漠化,不是石漠化,D错误。

故选B。

10.草方格沙障铺设简单,可就地取材,投入少效果明显,A不符合题意;沙障可以截留水分,提高砂层的含水量,B不符合题意;草方格沙障使用寿命较短,风蚀腐烂后一般4-5再年重新铺设,C符合题意;草方格沙障可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起到固沙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草方格沙障一是能使地面粗糙,减小风力,再一个可以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

(2022·吉林·高二期末)读黄土高原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导致图示景观边缘地势崎岖的主要作用是(     )

A.地壳运动B.褶皱变形C.冰川侵蚀D.流水侵蚀

12.图示黄土高原顶部较为平坦,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风力侵蚀B.风力堆积C.流水堆积D.人类活动

【答案】11.D12.D

【解析】11.图示景观边缘地势崎岖,千沟万壑,主要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D正确。

黄土高原地表形态主要是外力作用形成,与内力作用无关,排除A、B选项。

该地地势较低,没有冰川分布,无冰川侵蚀作用,C错误,故选D。

12.图示黄土高原顶部地势较为平坦,称为黄土塬,该地受人类活动影响,多平整为耕地,D正确。

黄土高原地区流水侵蚀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黄土塬较平坦,说明受侵蚀不明显,且风力侵蚀也不易形成顶部平坦的形态,A错误。

风力堆积和流水堆积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低处,而不是地势较高的高原顶部,B、C错误。

故选D。

【点睛】黄土高原主要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来自蒙古、我国西北部的疏松沙质土壤经风力作用携带到此处堆积。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则是由于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

(2022·山东·威海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高二期末)下图示意中国不同类型生态脆弱区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关于我国生态脆弱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口密度小B.类型较单一

C.新疆天山山麓绿洲边缘区生态稳定D.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生态脆弱

14.图中序号所示区域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与主要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地——深居内陆,气候干旱B.②地——围湖造田,打坝淤地

C.③地——过度开采地下水D.④地——过度开垦,过度樵采

【答案】13.D14.D

【解析】13.读图可知,我国生态脆弱区既有分布在西北内陆地区,也有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同时还有西南山区,华北地区和东南丘陵等地区,并不都是人口密度较小的地区,A错误;地域分布广,地域差别大,类型多样,B错误;新疆天山山麓绿洲边缘区为生态环境脆弱区,C错误;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的横断山区是生态环境脆弱区,D正确。

故选D。

14.读图可知,①地位于大兴安岭西部和内蒙古高原东部地区,是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过渡地带,是农牧交错地带,存在过度采伐和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导致的森林资源减少,草场退化现象,生态环境脆弱,A错误;②地区位于华北平原,水资源短缺,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量大,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是过度开采地下水,B错误;③地位于东南丘陵和洞庭湖平原地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围湖造田和水土流失,C错误;④地位于黄土高原地区,存在过度开垦,过度樵采而导致的水土流失问题,D正确。

故选D。

【点睛】生态脆弱区也称生态交错区,是指两种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的交界过度区域。

主要特征有:

1)系统抗干扰能力弱,2)对全球气候变化敏感,3)时空波动性强,4)边缘效应显著和5)环境异质性高。

(2022·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教学研究室高二期末)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图示地区沼泽广布的原因正确的是(     )

A.地势低平,排水不畅B.夏季高温,蒸发量大

C.黑土肥沃,利于下渗D.植被茂盛,降水均匀

16.下列保护沼泽的措施可行的有(     )

①停止对沼泽的开发利用②建立自然保护区③提高人们保护沼泽的意识④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15.A16.C

【解析】15.由图中的经纬度位置可判断,图示地区位于我国三江平原地区,该地区沼泽广布的原因有地势低平,排水不畅,A正确;纬度较高,气温低,蒸发弱,B错误;冻土广布,不利于下渗,C错误;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D错误。

故选A。

16.东北地区沼泽面积已经出现面积萎缩的现象,主要原因是过度垦荒所致,因此保护沼泽的可行措施有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教育和宣传,提高人们保护沼泽的意识;同时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强对沼泽地的保护。

②③④正确;停止对沼泽地的开垦,退耕还沼,但可以适度利用沼泽地中的水生生物,或者适度发展旅游。

停止对沼泽的开发利用不太可行,会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同时也不利于保护,①错误。

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睛】沼泽的形成:

可以用“上天无路,下地无门,来的多,去得少”来概括。

“上天无路”往往指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下地无门”指土壤黏重或冻土存在,难以下渗;“来的多”指降水多或江河来水量大;“去得少”指地势低平(洼),排水不畅。

但是也要注意区域差异。

比如苏门答腊岛东部的沼泽形成,则主要是来得多,去得少。

 

二、综合题

1.(2022·辽宁·高二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石漠化被称作“土地癌症”,亦称石质荒漠化,是指水土流失导致地表土壤损失、基岩裸露、土地丧失农业利用价值和生态环境退化的现象。

石漠化多发生在石灰岩地区,土层厚度薄,地表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岩石逐渐裸露的演变过程。

位于贵州省西部的安顺市,人口数量为247.1万人(2020年),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集中地区,山多地少,石漠化面积为269km2。

近年来,当地发展金刺梨、皇竹草等适应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特色农业产业,帮助群众逐步脱贫致富。

皇竹草生命力旺盛,除了能够作为牛、羊等牲畜的饲料外,还是纸浆、食用菌包等的原材料,对石漠化山区保持水土很有帮助。

下图为贵州省安顺市部分地区石漠化示意图。

(1)石漠化被称为“土地癌症”,试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

(2)分析安顺市喀斯特地貌区石漠化现象形成的原因。

(3)说明安顺市采取种植金刺梨、皇竹草治理石漠化的积极影响。

【答案】

(1)石漠化现象发生后,治理难度大,恢复生态环境时间长,导致土地丧失生产力,地表植被难以生长,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加剧了当地耕地、水和生物等资源短缺,严重阻碍社会经济发展,导致贫困现象增多。

(2)当地人均耕地少,对粮食需求迫切,长期以来大面积的陡坡开荒,地表植被不断遭到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加剧,地表岩石裸露;安顺市位于喀斯特地貌石质山区,土壤发育条件差,土层薄,土壤肥力低;山区地势起伏大,降水多且多暴雨天气,流水侵蚀作用强,尤其在地表植被破坏后,暴雨对土壤的侵蚀能力增强,大量的水土流失后岩石逐渐露出地表,从而形成石漠化现象。

(3)恢复和提髙地表覆盖率,减少地表裸露,避免受外力的风化侵蚀;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轻水土流失;金刺梨、皇竹草等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可以提髙当地居民种植的积极性,增加经济收入,有利于脱贫致富;促进当地相关产业发展,减少过度开垦、过度樵采等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有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等。

【解析】本题以贵族安顺石漠化为载体,考查了石漠化的形成原因、治理措施等内容。

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等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1)“石漠化”发展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土地资源的丧失,最终的结果是生态环境恶化,不适合人类生存。

石漠化现象发生后,首先导致地表土壤损失、基岩裸露、土地丧失农业利用价值;其次,地表植被难以生长,水土流失严重,水旱灾害频发,生态环境退化严重;第三,石漠化与水土严重流失形成恶性循环,造成山穷、水枯、林衰、土瘦,治理难度极大,恢复生态环境时间极长;第四,石漠化加剧了当地耕地、水和生物等资源短缺,严重阻碍社会经济发展,导致贫困现象增多。

(2)石漠化的形成既有自然原因,更是人为因素所致。

分析如下:

首先,自然因素是石漠化形成的基础条件。

①岩溶地区石灰岩具有易淋溶、成土慢、土壤发育条件差、土层薄、土壤肥力低的特点,是石漠化形成的物质基础。

②山高坡陡,气候温暖、雨水丰沛而集中,流水侵蚀作用强。

③尤其在植被破坏后,暴雨对土壤的侵蚀能力增强,为石漠化形成提供了侵蚀动力和溶蚀条件。

其次,人为因素是石漠化土地形成的主要原因。

岩溶地区人口密度大,地区经济贫困,群众生态意识淡薄,各种不合理的土地资源开发活动频繁,导致土地石漠化。

具体表现在:

①由于农村能源种类少,生活能源主要靠薪柴,因此过度樵采是植被破坏的主要原因。

②由于山多地少,人均耕地少,人们对粮食需求迫切,采用的耕作方式长期不合理,如沿用传统的刀耕火种,陡坡耕种,广种薄收、过度开垦、乱砍滥伐等方式,使得地表植被不断遭到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加剧,地表岩石裸露,形成石漠化。

(3)从生态效益看,金刺梨、皇竹草等适应能力强、生长快,能够迅速恢复和提髙地表覆盖率,减少地表裸露,减少地表侵蚀;同时植被覆盖提高,能够进一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轻水土流失,有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从社会经济效益看,金刺梨、皇竹草等具有多方面用途,经济价值高,可以提髙种植积极性,发展特色农业;同时也利于促进当地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第三,有利于增加经济收入,有利于脱贫致富,提高人们生活水平。

2.(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南方农牧交错带(见下图)主要位于我国西南部第一、二级阶梯的交界横断山区,山高谷深,是青藏高原畜牧业与四川盆地农耕业的过渡地带,也是长江流域重要水源涵养地和生态屏障。

但受区域内自然、社会等因素的限制,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不仅严重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而且还损害着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

(1)分析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问题突出的人为原因。

(2)近年来我国加强对南方农牧交错带内长流流域水源涵养地的保护,请说明其生态意义。

(3)为了改善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环境,并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指出当地可发展的产业。

【答案】

(1)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对植被破坏严重;过度开垦,加剧了水土流失;过度放牧破坏了草场资源;为获取薪柴大量破坏当地森林资源。

(2)保护地表植被,维持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减轻长江流域洪涝灾害;保持水土,减少滑坡、泥石流的发生几率。

(3)特色农业;生态旅游业。

【解析】本题以南方农牧交错带的自然、社会等因素为背景材料,考查区域生态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1)由材料“南方农牧交错带(见下图)主要位于我国西南部第一、二级阶梯的交界横断山区,山高谷深,是青藏高原畜牧业与四川盆地农耕业的过渡地带”可知,由于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本身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再加上长期以来人类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和利用方式对其带来的干扰,导致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位于西部山区,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对植被破坏严重;由于过度开垦,加上降水集中多暴雨,山高坡陡,水土流失严重;过度放牧破坏了草场资源;为获取薪柴大量破坏当地森林资源。

这些生产活动破坏了植被,加剧了水土流失,导致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2)近年来我国加强对南方农牧交错带内长江流域水源涵养地保护,退耕还林还草,保护地表植被,可以维护生物多样性;由材料“也是长江流域重要水源涵养地和生态屏障”可知,通过植被保护,起到涵养水源的功能,从而减轻长江流域洪涝灾害。

通过植被保护和生态建设可以保持水土,从而减少滑坡、泥石流发生的几率。

(3)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原始,自然环境、风土民情多样,有利于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旅游业。

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增加收入,同时又能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有利于促进当地可持续发展。

一、单选题

(2022·河南郑州·高二期末)非园沟地处陕西绥德,为黄河支流无定河中游的一条支沟,地貌类型为黄土丘陵沟壑,沟壑面积占流城面积的43.3%,地面坡度>25°的地区占60%,非园沟于1953年开始综合治理,经过多年实践,形成坝系建设为中心的综合防治模式,下图为业园沟坝系工程建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非园沟地区(     )

A.降水变率较大B.地表岩性坚硬C.多数坡地适合开发梯田D.典型民居为四合院

2.非园沟水土流失较严重的月份是(     )

A.1月B.4月C.7月D.11月

3.坝系工程建成后非园沟(     )

A.蒸发量减小B.耕地面积增加C.沟谷数量减少D.流域产沙增多

【答案】1.A2.C3.B

【解析】1.根据材料,非园沟地处陕西绥德,为黄河支流无定河中游的一条支沟,地貌类型为黄土丘陵沟壑,黄土高原地区,降水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大,A正确;黄土高原是深厚的黄土,B错误;根据材料,地面坡度>25°的地区占60%,地面坡度>25°的坡度不适合开发梯田,C错误;黄土高原的典型民居为窑洞,D错误。

故选A。

2.黄土高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7、8月份降水集中,多暴雨,所以水土流失最严重,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3.坝系工程建成后,减少了水土流失,流域产沙减少了,D错误;坝系工程建成后,变茺沟为良田,耕地面积增加,植被覆盖率提高了,蒸发量增大了,A错误,B正确;沟谷的数量并没有减少,C错误。

故选B。

【点睛】非园沟从50年代开始进行综合治理,从发展山区生产和根治黄河的要求出发,以整个流域为单元,统一规划,因地制宜,集中治理,主要措施有田间工程:

水簸箕、地埂、水平梯田、塥坡梯田等;沟壑工程:

在总结群众建设小型淤地坝的基础上,布置了干沟骨干控制坝,采用防洪、拦泥、生产三者相结合,布设了.蓄种相间、轮蓄轮种、计划排淤、防洪保收的坝系,并大力推广了水力冲填筑坝技术;农业保土技术:

深耕、密植、沟垅耕作、草田轮作等。

(2022·河南洛阳·高二期末)土壤盐渍化是指在自然或人为因素影响下,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在表层土壤累积的过程。

干燥度是指某地一定时段内的可能蒸发量与同期降水量的比值。

下图为“某地气候一地下水埋深年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该地土壤表层含盐量最高的月份可能是(     )

A.1月B.3月C.5月D.9月

5.该地最可能位于哪个省区(     )

A.新疆B.黑龙江C.四川D.河北

6.该地盐碱地综合治理的可行性措施是(     )

A.撒熟石灰B.漫灌洗盐C.挖沟排水D.客土掺沙

【答案】4.C5.D6.C

【解析】4.由图可知,该地3—5月干燥度最强,蒸发旺盛,地表盐分不断累积,因此5月份土壤表层含盐量最高,B错误,C正确;9月份干燥度较低,蒸发较弱,土壤含盐度较3月和5月份低,D错误;1月份气温最低,蒸发微弱,土壤含盐度低,A错误。

故选C。

5.读图分析,该地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此时雨季还没有到来,降水较少,淋溶作用小,土壤的盐分容易向地表聚集,土壤盐渍化严重;夏季降水丰富,淋溶作用强,土壤含盐量低,该地最可能位于华北地区,河北位于华北地区,符合题意,D正确。

新疆终年干旱少雨,A错误,黑龙江纬度高,蒸发弱,土壤盐碱化不明显,B错误;四川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多雨,土壤盐碱化不明显,C错误。

所以选D。

6.撒熟石灰会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影响土壤生物多样性,A错误;根据上题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