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表现手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297558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散文表现手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散文表现手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散文表现手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散文表现手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散文表现手法.docx

《散文表现手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散文表现手法.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散文表现手法.docx

散文表现手法

【散文的表现手法】

1、散文的表达方式: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议论、描写、抒情和说明。

A、散文中的议论:

往往有揭示意义(主旨)、画龙点睛、深化主题地作用。

B、散文中的描写:

往往为了展示人物特征、暗示时代背景、渲染情感氛围。

C、散文中的抒情:

往往有抒发作者情感、揭示文章意蕴、表现形象意图的作用。

D、散文中的倒叙:

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E、散文中的插叙: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F、散文中的平叙: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使思路更清晰,相互照应更得体。

G、散文中的景物描写:

描写自然风光,营造某种氛围,烘托人物情感或思想。

H、散文中的环境描写:

交代背景,表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心理或形象。

I、散文中的人物描写:

包括肖像、行为、心理、语言、细节描写,往往是为了展现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同时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J、散文中的叙述人称

2、散文中的修辞方法:

常用的有比喻、拟人、排比、对比、衬托、渲染、夸张、反复等。

F、散文中的渲染:

通过某一方面的铺陈叙写,集中描绘,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

3、散文的表现手法:

常用的有联想想象、比喻象征、对比衬托、欲扬先抑、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以小见大、铺垫照应、制造悬念、言犹未尽等。

4、散文的行文布局:

常见有包括文眼句、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中心句、点睛句等的“重要句子”的安排,以及详略得当、叙议结合、引经据典、巧譬善喻、过渡衔接、铺垫伏笔、首尾照应等。

A、文眼句:

显示作者的写作意图,体现行文脉络,表明主题思想。

B、总起句:

统领全文,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伏笔。

C、总结句:

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发人深思。

D、点睛句:

揭示主旨,点明中心;耐人寻味,给人启迪。

⒈象征手法:

言在此而意在彼,内涵丰富,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

例如:

(1)2005年山东卷第20题:

请分别说明以下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⑵诗的长江,历史教科书的长江,民族文化的长江,全都在血脉中汇流.

答案:

因为传统中,长江就是中华民族的一种象征,所以当“我”置身长江后,长江所负载的各种意义(地理的、文学的、民族文化的)都唤起了“我”的文化认同感。

解析:

先确定"长江""黄河"的传统象征义,再结合"诗""地理教科书""民族文化"及第21题(五选二)C项的内容作答.

(2)2004年全国卷Ⅲ第19题:

“第九段中,作者对老家河流,风沙、屋顶、炊烟、做饭的人……的回忆,主要用了什以样的描写的法?

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

答案:

主要运用了白描的手法,以朴素的语言写出真情。

营造了一种伤感的气氛。

(抚今追昔,物是人非,睹物伤情,深沉凄凉)

解析:

第九段的描写没有华丽的辞藻,用朴素的语言写出了作者对家乡深深思念的真情

3.烘托即烘云托月的写法。

2005年广东卷第17题:

第四段中通过主观感受来写壶口的黄河,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

(1)主要是运用侧面烘托(或侧面描写、衬托)的手法。

(2)此处通过渲染主观感受(如心跳、耳聋、眼花、脑子空白等)来写壶口的黄河,好处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给人如临其境的现场感;二是从侧面烘托壶口黄河的气势与主命力。

每点给2分。

(2)点中答出"使人如临其境"给1分;答出"侧面烘托壶口黄河的气势"给1分。

如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4.反衬:

这两种手法都是为了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

例如:

(2)1998年高考全国卷第28题:

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写自己种太阳花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

反衬玉簪花生命力之强。

5、人称运用:

第一人称:

显得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第二人称:

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到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

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2)2000年高考全国卷第22题:

这篇散文中,①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②第六段的结尾改用了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

答案:

①将长城拟人化:

a.便于与长城对话,b.便于抒发感情。

②因为前面说到“由是人们发现”,写的是“人们”的感受,而不是作者直接向长城抒怀。

⒍线索:

作者选材,描写,记叙或议论的脉络,其作用是环环相扣,连接紧凑.

(1).2005年江西卷第20题:

文章最后一段写到了匆忙走路的人"伤心",文中哪些词语与之相呼应?

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

忧愁、焦灼、焦虑、忧虑。

构成一条贯穿全文的情感线索,既使文章结构紧凑,又呼应文题。

解析:

第一问是筛选整合文中的信息,第二问关键要明确这是一条情感线索,因为这几个词语分别出现在文章的一、二、五段,"伤心"在最后一段,这些表示情感的词贯串文章始终,自然是一条线索,,然后答线索的作用.

2)2004年湖北卷第20题:

本文以怀表为线索,可以分三个层次,请分析这样安排的作用和好处。

答案:

主要从两个方面回答。

①作用:

第一层写修表的经过,为下文介绍表的来历作铺垫;第二层写表的来历凸显父亲的精神;第三层写表的传承突出作者对父亲精神的感悟。

②好处:

由表及人,层次分明;环环相扣,严密紧凑。

7.举例或列举 这类试题首次出现在2005年的江苏卷中,议论散文中的举例或列举的作用是具体实在,易于接受,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

(1).2005浙江卷第20题:

孔子、庄子、释迦牟尼、帕斯卡尔、李白、爱因斯坦在作者眼中是“似乎远离人群的人”,……文章列举这些人物有何作用?

作用:

①表明了伟大的灵魂和精神创造是如何产生的,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②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2).2005江苏卷第17题:

文章第五段说明“电视主宰文化、文化变成娱乐的倾向却是世界性的”观点时,为什么以中国为例?

在阐明中国情况时采用了什么方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

⑴原书以美国为典型,作者以中国为例,有世界性,有代表性;读者对象为中国人,有现实针对性。

⑵举例说明的方法。

具体实在,读者易于接受,增强说服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