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与咸阳定位研究概要.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283359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与咸阳定位研究概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与咸阳定位研究概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与咸阳定位研究概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与咸阳定位研究概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与咸阳定位研究概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与咸阳定位研究概要.docx

《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与咸阳定位研究概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与咸阳定位研究概要.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与咸阳定位研究概要.docx

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与咸阳定位研究概要

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与咸阳定位研究

赵强社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摘要】本文从必要性和可能性两方面论证了建设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的意义;分析了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的前提是西咸一体化;范围是亚欧大陆桥这一区域上的国际化大都市;模式宜采取“同城两市”经济一体化模式。

在此基础上,从功能和城市两个角度进一步探讨了咸阳在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中的定位。

最后提出了推进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政策措施:

观念创新,确立“共赢”“竟合”思维;基础对接,实施交通与信息一体化;确立“产业一体同构,城市功能互补”的基本思路;核心是实现财政统一;以规划引领为先导。

【关键词】西咸一体化;国际化大都市;咸阳;发展定位

国务院颁布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关中—天水经济区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

《规划》将咸阳和西安一起列为规划区的核心城市,提出了要“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建设,着力打造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这为咸阳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一、建设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意义

1、建设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是实现关中——天水经济区率先发展的突破口

当今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产业分布集中化趋势日益明显,区域发展竞争尤其是招商引资竞争日趋激烈,大都市或大都市圈的区域龙头作用更加突出。

不论是欧美日,还是亚非拉,只要是稍大些的国家,无一不是由几个甚至一个经济区在主导。

每个主导经济区的背后,也无一不靠一个大都市或一个都市群在支撑。

根据法国著名经济学家弗鲁克斯的全球五大城市带理论,全球现阶段共有五个世界级的城市带【1】:

以纽约为核心的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带;以芝加哥、底特律为核心的美国五大湖城市带;以东京为核心的日本东海岸大城市带;以伦敦为核心的英国城市带;以巴黎为核心的欧洲西北部城市带【2-5】。

改革开放后,我国东部沿海所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都市圈起了决定性作用。

中部五省区所以开始崛起,大武汉、长株潭两大城市圈具有突出地位和功能。

大西南地区所以近年腾飞,重庆、成都两个特大城市发挥了核心作用,成渝经济区已几乎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京津豫之后的中国第四个增长极。

关中——天水经济区要在大西北脱颖而出,在东北亚有所辐射,只能也只有按照《规划》要求,加快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早日把西安(咸阳)建成国际现代化大都市,率先实现西咸区域的崛起,并以此带动关中——天水经济区城市群的全面提速,从而实现西安带动咸阳、咸阳壮大西安、西咸辐射关中的战略目标。

2、建设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是引领陕西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非均衡发展理论”指出,在一个区域内,增长并非同时出现在所有地方,而是以不同的强度首先出现在一些增长点或增长极上(某个特定的小范围区域,或是某个有比较优势的经济部门),然后通过不同的渠道向外扩散,并对整个经济产生不同的最终影响。

[6]“增长极”理论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基石之一,它为确定大城市的核心地位及其如何带动周边城镇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这一理论强调构筑区域增长极的条件、增长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增长极的作用机理,这些观点都为西咸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借鉴:

西安咸阳有着深厚的历史联系、拥有便利的交通、经济基础相对雄厚,这些条件综合构成了西咸一体化的客观基础;陕西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关中率先发展”,而关中要想实现“率先”发展,必须实现西咸一体化,构建关中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以增长极带动周边,从而实现陕西省整体经济的快速增长,这是西咸一体化的现实需要。

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重点是建设由泾渭新区、沣渭新区和渭河生态景观带构成的西咸新区,规划控制范围560平方公里,等于再造了一个大西安,随着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服务功能的逐步健全、生态环境的逐步优化,这里必将成为西咸都市圈的最佳人居区、关中-天水经济区的产业集聚区,以及陕西经济发展的最大支撑点。

3、建设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助推器

西部大开发是国家统筹东西部区域发展的重大战略。

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

顺应西部群众大开发、大发展的强烈愿望,着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中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及时作出了进一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伟大决策。

但西部地区地域非常广阔,总面积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71%,要加快开发建设进程,遍地开花显然不明智,必须首先布局若干战略高地重点发展,坚持以线串点,以点带面,实行不均衡发展,有重点地突破,才能最终推动整个西部地区发展。

关中—天水经济区横跨陕甘两省,地处亚欧大陆桥中心,既承东启西又连接南北,是我国西部地区尤其是西北部地区经济基础最好、自然条件最优、人口密度最大、人文底蕴最厚、科技实力最强、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是深化体制改革、聚集资源要素、承接产业转移、带动西部发展的最佳区域,也正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最好平台。

西安、咸阳两市地处关中腹地,区位相连,市区紧依,合计生产总值、人口总量、科教实力以及基础环境在关中、西北甚至西部都处于领先地位,随着国家高速交通网的加快建设,未来五年,西安一日交通圈将覆盖大半个中国,辐射人口达到12亿以上,因此具有吸纳资本、聚集要素的强大引力。

认真贯彻《规划》要求,把西咸一体化后的大西安建设成现代化、国际化的大都市,必将使西安成为推动西部开发、带动西部腾飞的最大引擎。

4、建设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具体实践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紧迫任务,也是中国发展到工业化中期阶段一种必然选择。

其核心是“三个转变”,即“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了把大西安建设成为全国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战略高地、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基地以及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五个功能目标,并围绕这些目标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的具体政策措施。

这些目标定位和政策措施,既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原则,符合西安咸阳两市的资源与产业实际,也完全符合转变发展方式的内涵要求。

因此,按照《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要求,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正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具体体现。

二.国际化大都市标准的诠释和西安(咸阳)的现状潜力

1、国际化大都市标准的诠释

“国际化大都市”的概念最早是苏格兰城市规划师格迪斯于1915年提出的“世界城市”的理论构想。

随后,英国地理学家、规划师彼得·霍尔于1966年对这一概念作了经典性解释,他认为,国际大都市是已对全世界或大多数国家发生全球性经济、政治、文化影响的国际第一流大都市。

美国著名城市学家弗里德曼于1986年提出了“全球城市”的术语,他认为,全球城市是作为新的国际劳动分工的协调和控制中心而出现的。

他提出了判断世界城市的7项指标:

(1)主要的金融中心。

(2)跨国公司总部所在地。

(3)国际性机构的集中度。

(4)商业部门(第三产业)的高度增长。

(5)主要的制造业中心。

(6)世界交通的重要枢纽。

(7)城市人口达到一定标准。

【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者概括了全球化时代国际大都市的8个主要特征:

区域中心、移民之城、会展之城、组织之城、服务之城、创业与人居之城、传媒之城、文明之城。

北京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根据国际通行标准,构建了一个由15项指标组成的对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进行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

其中最核心的衡量标准是,国际化大都市必须具有世界性的聚合能量,从而使其具有很强的国内外影响力和相当大的人口、物质及非物质资本集聚能力,并达到相当的集聚规模。

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城市人口达到一定标准。

目前,全世界市区人口超百万的城市有280个,市区人口超千万的有20个(其中中国有5个,分别为重庆、上海、北京、天津和广州)。

联合国把8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定为特大城市。

可见,国际化大都市人口规模一般应在800万—1500万左右。

二是城市建成区达到一定规模。

国际上公认的前十座国际化大都市中(东京、纽约、伦敦、汉城、洛杉矶、大阪、香港、芝加哥、多伦多和墨西哥城),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5座,面积在500-1000平方公里之间的有4座,500平方公里以下的仅有一座。

可见,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建成区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左右为宜。

三是生产总值达到一定规模。

早在2004年,前十大国际大都市平均生产总值(GDP)就达到2638亿美元,其中有3个城市在2000亿美元以上,其余7个全在1000-2000亿美元之间;人均GDP达到2.8万美元,其中最高的东京超过6万美元,最少的墨西哥城也达到了6250美元,因此,国际化大都市的生产总值至少应达到1000亿美元以上,人均GDP至少要达到1万美元以上。

《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按照打造国际化大都市要求,到2020年,西安咸阳都市区人口发展到1000万人以上,主城区面积达到80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要从43%提高到60%,关中—天水经济区人均GDP要在2007年的基础上翻两番以上,作为核心城市的西安(咸阳),至少也应翻两番,达到1万美元以上。

正是基于上述标准的宏观考量。

2、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现状与差距分析

西安(咸阳)与国际化大都市还有很大差距,但具有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潜在条件,我们从国际化大都市必须具备的几个要素出发,结合《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目标要求,作以下简要分析。

一是从市区人口来看。

2008年末,西安市常住人口837.52万人,其中市区人口554.73万人;咸阳市常住人口500.69万人,市区人口89.06万人。

西咸市区人口合计为643.79万人。

打造西咸国际化大都市,还需在现有基础上净增356.21万人,年均增长3.73%。

1990年以来,西安市区人口年均增长3.96%,咸阳市区人口年均增长仅1%。

但由于西安、咸阳两市已进入城市化加速期,所以人口年均增长3.73%,到2020年达到1000万人的目标完全能够实现。

表1市区人口与目标值的差距及需达到的增速(万人、%)

1990-2008年平均增速

2008年

到2020年差距

达到目标年均增速

西安

3.96

554.73

306.93

3.73

咸阳

1.0

89.06

49.28

3.73

西咸合计

3.44

643.79

356.21

3.73

二是从建成区面积看。

2008年,西安建成区面积为273平方公里,咸阳建成区面积63平方公里,合计336平方公里。

到2020年达到800平方公里,还需要增加464平方公里,年均需要增长7.49%,高于1999—2008年西咸市区面积的年均增长增速4.35%。

由于仅沣渭新区、泾渭新区总规划面积就达500平方公里,只要规划顺利实施,市区面积完全可以按期达标。

表2建成区面积与目标差距及需达到的增速(平方公里、%)

1999年

2008年

目标

与目标差距

1999-2008年均增速

达到目标年均增速

西安

187

273

650

377

4.29

7.49

咸阳

42

63

150

87

4.6

7.49

西咸合计

229

336

800

464

4.35

7.49

三是从经济总量来看。

1999年以来,西安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6%,咸阳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7%。

2008年两市GDP合计为2954.64亿元。

即使考虑到基数扩大、所处发展阶段、价格指数变化等因素,西安、咸阳2009年以后的生产总值年均增速也能达到10%上,到2020年达到11500亿元左右,超过地区生产总值超万亿元标准。

表3生产总值粗略估计(亿元、%)

1999-2008年平均增速

2008年GDP

2020年目标

以10%递增至2020年(考虑价格因素)

西安

13.6

2190.04

-

8500

咸阳

12.7

764.6

-

3000

两市合计

-

2954.64

10000

11500

从上述分析来看,西安(咸阳)完全有可能达到国际化大都市的基本标准。

3、结论

一是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的前提是西咸一体化。

目前,打造国际化大都市,西安无论从城市的面积、人口、经济总量等角度看,均不具备条件。

从人口和主城区面积看,第四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西安2020年主城区人口达到528.4万人、建成区面积控制在490平方公里以内,这与《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确定的“都市区人口发展到1000万人以上,主城区面积控制在800平方公里以内”相距甚远,人口相差近一半,面积相差310平方公里。

从经济总量看,若不包括咸阳,到2020年GDP也达不到万亿。

因此,只有实现西咸一体化,西安打造成为国际化大都市才有可能。

二是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的范围是亚欧大陆桥这一区域上的国际化大都市。

从区位的角度看,目前,西安(咸阳)居于新亚欧大陆桥的中点,是新丝路沿线中国段最大的中心城市,不仅是大西北的龙头,也是亚欧大陆桥经济带的心脏,还是我国西部对外开放的窗口;不仅是中西亚国家进入中国东部发达市场的东大门,而且是中国东部向西开放,开拓西部乃至中亚市场的西大门。

在统筹中国东西部发展战略和向中亚、西亚及欧洲的开放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

这就为西安(咸阳)打造成亚欧大陆桥上的国际化大都市奠定了基础,或者可以说,在亚欧大陆桥这一区域上,西安(咸阳)具备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条件。

三是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的模式宜定位为“同城两市多市”建设模式,也叫经济一体化模式。

建设西安(咸阳)国际大都市的关键是实现西咸一体化。

综合世界和国内许多城市的发展经验,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过程中,推进区域一体化的模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同城一市”建设模式,也叫行政一体化模式。

二是“同城两市多市”建设模式,也叫经济一体化模式。

即在同一个大都市中存在两个或多个市政中心,以加速大都市圈的形成。

结合省情、市情,西咸大都市建设宜采用“同城两市”模式比较有利。

理由有三:

一是利于“历史文化名城——咸阳”的保留。

咸阳是华夏第一帝都,有着2350多年的建城史。

二是有利于增强对偏远地区的经济带动力。

现在世界大都市建设趋势已由单一集中模式向多中心集合模式转变,以增强大都市圈带动力。

国内许多都市圈建设也都是采取多中心聚合模式,以提高整体竞争力,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如果咸阳撤并到西安,那么现咸阳辖区将会一分为三或一分为二,撤并一个实力相对强的市,使偏远县经济的向心力弱化,这是最不经济的决策。

三是有利于发挥西安咸阳两个积极性。

《西咸新区建设规划方案》再一次明确,西安城区在渭河南发展为主,咸阳城区在渭河北发展为主。

不仅明确了两市的发展方向,也稳固了两市的行政区划,消除了西安整体向西发展的疑虑,使两市都从“小城建”意识中走出来,向和谐双赢,共同发展的“大都市”理念转变。

经济一体化使得双方的区划调整之争,西咸合并之论,可以较长时期放置下来,抛弃一切体制变动思想,排除一切议论干扰,稳定了人心,有利于发挥西安咸阳两个积极性,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三、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中咸阳的发展定位

1、功能定位

(1)定位的理论依据。

一是基于中心—外围理论的视角。

中心—外围理论亦称为核心—边缘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发展经济学在研究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之间的不平等经济关系时所形成的相关的理论观点的总称。

中心、外围的概念和分析方法后来被引入区域经济的研究之中,融入了明确的空间关系概念,形成了解释区域之间经济发展关系和空间模式的中心—外围理论。

其中,在若干区域之间会因多种原因个别区域率先发展起来,形成资本、信息、劳动力等相对集中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发达区域,该区域被称为“中心”;其他区域则因发展缓慢而形成为“外围”。

中心与外围之间存在着不平等的发展关系。

总体上,中心居于统治地位,而外围则在发展上依赖于中心。

【8】在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中,西安走中心城市产业定位之路。

长久以来,西安在关中乃至西部地区的大都市和中心城市的定位是历史积淀的结果,这种定位的优势只会加强而不会消弱。

西安在总体产业布局上应走重点发展第三产业,辅以部分第二产业,让出第一产业的路子。

按照现代区位理论的重要规律“距离衰竭法则”和“空间相互作用原理”,把第二产业中的大部分加工业基地落在咸阳,一可以链接西安中心城市的高新技术、减缓市中心的工业加工制造成本;二可以带动咸阳农业初级产品深加工的发展。

西安的科技教育优势为充分发挥中心辐射带动作用奠定了基础,咸阳的地理资源优势为承接西安产业转移做好了铺垫。

二是基于地域分工理论的视角。

地域分工理论的基本观点可归纳为地域分工发展论、地域分工竞争论、地域分工层次论、地域分工协调论、地域分工合作论和地域分工效益论六大方面。

其中,分工合作论认为分工是合作的前提,合作是分工得以实施的保障,合作的目的是在合作中各方扬长避短,优势互补或优势相加,将分散的生产要素按最优结构合成新的生产力即协作生产力,取得“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综合效益。

区域分工协作是突破单个区域资源与生产率限制的一种有效途径,其本质是“发挥优势,扬长避短”,是区域经济利益增长要求在空间上的具体体现。

【9】这样不仅可避免区域产业结构雷同导致的区际冲突,而且可提高协作区域总体在全国劳动地域分工中的地位与作用,促进区域产业组织的创新,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和产业结构的协调化与高级化。

区域的专业化生产与区际贸易发展,会产生与周边的经济区域进行合作的动力,促使不同的区域最终形成一个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

该理论揭示了地域分工与合作对区域一体化的重大意义,同时也揭示出在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中咸阳发展定位的基本原则是:

“发挥优势,扬长避短”。

(2)功能特征。

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承担什么样的功能,是咸阳市在构建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过程中面临的首要问题。

西安、咸阳市都是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独立主体,但两者的实力地位并不相同。

西安有6个国家级或准国家级的经济开发区,而咸阳无论是原有的高新区还是新设立的泾渭新区,都仅是省级开发区。

因此,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中过程中,西安处于主角色,咸阳处于辅角色;西安处于大都市的主核心,咸阳处于大都市的副核心。

咸阳要深刻认识这一现实,保持清醒头脑,甘当配角,当好配角。

说具体些,就是要立足自身资源优势,服从经济发展总体趋势,根据《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尤其是《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战略规划》的总体要求,科学确定角色功能,正确选择方向重点。

结合咸阳的历史文化、区位优势、产业特色和人文氛围等要素,咸阳要在国际化大都市中赢得一席之地,基于中心—外围理论的视角,应着力打造西安的制造业协作配套基地、能源建材供应基地、农副产品生产供应基地、现代物流业集散基地、科技成果应用基地和旅游休闲基地等六大基地。

基于地域分工理论的视角,咸阳要发挥优势,突出建设好“三城”。

一是国家重要的空港城市。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位处咸阳,这给咸阳发展航空经济提供了地利条件。

目前,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已与国内外20家航空公司建立了航空业务往来,开辟了通往国内外70个城市的129条航线,并有通往国际和地区18个城市的25条航线。

2009年,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旅客年吞吐量已达到1529万人次,增幅居全国第一。

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建成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将成为继北京、上海、广州三大枢纽机场之后全国第四个实现双跑道运行的机场,奠定其成为国内六大航空枢纽与走向世界航空枢纽的地位。

二是西部先进制造业城市。

产业要顺利实现从高梯度向低梯度转移,离不开不同梯度区域的市场开放和政策制度对接,梯度转移理论是西咸一体化发展的理论基础,同时,这一理论也为咸阳作为西安大都市产业转移的承接地提供了理论支持。

咸阳是西北重要的工业基地,形成了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电子、医药、纺织、食品、建材等七大支柱产业。

近年来,按照“依托西安、服务咸阳,开放咸阳,发展咸阳”思路,科学利用西安发展的扩散、溢出效应,充分发挥咸阳的比较优势,已有102家西安企业入驻咸阳,总投资达到13亿元,围绕西安装备制造业形成的产业集群在咸阳初步显现。

随着陕西省《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战略规划》的编制和《西咸新区规划建设方案》的出台,咸阳成为西安和国内制造业产业转移“桥头堡”的优势越来越明显。

三是秦汉历史文化名城。

准确的定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准点和首要条件。

咸阳是中国统一第一城,也称中国第一帝都。

秦王朝在咸阳建都,设立郡县,实行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形成了具有先导意义的政治文化、制度文化。

汉朝和唐朝很多帝王陵墓建在咸阳,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帝陵文化。

“江南才子山东将,咸阳塬上埋皇上”。

咸阳塬上历史文物景点众多,有5000多处,国家级文物12处,省级73处。

茂陵(汉武帝刘彻)、阳陵(汉景帝刘)、昭陵(唐太宗李世民)、乾陵(唐高宗李治、武则天合葬墓)等27座帝王陵墓和256座陪葬墓,形成绵延百里、蔚为壮观的帝王陵墓群。

咸阳要明确秦汉唐文化的定位,充分发挥这些历史文化资源,建设国际文化交流平台,打造一批具有世界影响的历史文化旅游品牌,彰显秦汉唐优秀文化。

2、城市定位

城市是实现城市功能的空间载体。

城市的主要功能是集聚和扩散。

集聚就是充分利用和吸纳城市本身、周边地区及国内外的各种资源要素和积极因素,增强城市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扩散是利用城市经济各方面的优势,把这种优势渗入周边地区及更大区域,从而带动这些地区的发展,并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增强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经济的整体实力。

【10】中心城区是现代化大都市的核心与精华。

中心城区的发展速度与质量,直接关系整个大都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从而影响城市国内、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竞争的核心,是大都市之间的竞争,而大都市之间竞争的核心是中心区域的竞争。

中心城区代表了一个城市的综合发展水平。

【11】目前咸阳市区空间面积有限,秦渭两区区划面积仅523平方公里,其中渭河南70平方公里已纳入沣渭新区,属西安管理,如果再除去泾渭新区305平方公里,仅剩148平方公里。

宝鸡都在准备设立第四个区,全面推进特大城市建设,而咸阳市仅秦都、渭城两个区,而且面积缩小,与处于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核心地位极不相称,对其他县市的辐射带动力量弱化。

没有“大市区”,就不可能有“大城区”。

在市区空间结构上,长期以来,基于地势从南到北逐级抬升,分成塬、城、河三个特殊地貌,咸阳一直按照“两河、两塬、两片”的空间结构进行布局。

“两河”指渭河和沣河;“两塬”指第一、第二道塬;“两片”指渭河以北片区和渭河以南片区。

市区发展方向则长期坚持“优先南扩,稳步西拓”的思路。

但在随着西咸新区设立,陕西省已将咸阳渭河以南沣河两岸地区全部划归西安新设立的沣渭新区开发建设,而让咸阳重点负责在渭河以北的泾渭新区的开发建设,咸阳市区的发展方向,已不能再是“优先南扩”了,而只能是在渭河以北向北、向东、向西扩展。

基于上述因素,咸阳市要抢抓《规划》实施机遇,抓紧上报兴平与泾阳两市县改区计划,实现咸阳市区达到4个,提升咸阳城区在“大都市”中的竞争力和地位。

咸阳主城区要根据《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战略规划》、《西咸新区规划建设方案》,按照泾渭新区、中心城区、茂陵新区三大块重新规划建设。

咸阳中心城区。

要跳出现有的老城区、“门”字型小主城区意识,重新打造大的中心城区。

中心城区应向西放大到茂陵车站以西,即西咸绕城新线位。

现实施建设的城西快速干道将定为“大咸阳城区”新的南北中轴线,规划红线可放宽到100米,以体现秦咸阳的大气、雄伟、壮观。

泾渭新区。

完全按照省上规划执行。

位于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