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和情感.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281702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情绪和情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情绪和情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情绪和情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情绪和情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情绪和情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情绪和情感.docx

《情绪和情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情绪和情感.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情绪和情感.docx

情绪和情感

情绪和情感

一、情绪和情感的概述

(1)情绪和情感的概念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2)情绪和情感的组成情绪和情感是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好生理唤醒等三种成分组成的。

1主观体验是个体对不同情绪和情感状态的自我感受。

2情绪与情感的外部表现,通常称之为表情。

它是在情绪和情感状态发生时身体各部分的动作量化形式,包括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和语调表情。

3生理唤醒是指情绪与情感产生的生理反应。

它涉及广泛的神经结

构。

(3)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情绪和情感是与人的特定的主观愿望或需要相联系的,历史上曾统称为感情。

情绪主要指感情过程,即个体需要与情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也就是脑的神经机制活动的过程,如高兴时手舞足蹈、愤怒时暴跳如雷。

情绪具有较大的情景性、激动性和暂时性,往往随着情景的改变和需要的满足而减弱或消失。

情绪概念即适用于人类,也适用于动物。

情感经常用来描述那些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作为一种体验和感受,情感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只有人类才有情感。

情绪和情感是有区别的,但又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而且它又通过情绪来表达。

情绪也离不开情感,情绪的变化反应情感的深度,在情绪中蕴含着情感。

(4)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1适应功能情绪和情感是由机体适应生存和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

人们通过各种情绪、情感,了解自身或他人的处境与状况,适应社会的需要,求的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2动机功能情绪、情感是动机的源泉之一,是动机系统的一个基本成分。

他能激励人的活动,提高人的生活效率。

适度的情绪兴奋,可以使身心处于活动的最佳状态,进而推动人们有效的完成工作任务。

3组织功能

情绪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有自己的发生机制和发生、发展的过程。

情绪作为脑门的一个检测系统,对其他心理活动具有组织的作用。

这种作用表现为积极情绪的协调作用和消极情绪的破坏、瓦解作用。

中等强度的愉快情绪,有利于提高认识活动的效果。

而消极的情绪如恐惧、痛苦等会对操作效果产生负面影响,消极情绪的激活水平越髙,操作效果越差。

4信号功能

情绪和情感在人际间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

这种功能是通过情绪的外部表现,即表情来实现的。

(5)情绪的维度是指情绪所固有的某些特征,主要指情绪的动力性、激动性、强度和紧张度等方面。

这些特征的变化幅度又具有两极性,每个特征都存在两种对立的状态。

1情绪的动力性有增力和减力两极;②情绪的激动性有激动和平静两极;

3情绪的强度有强、弱两极;

4情绪还有紧张轻松两极。

(6)情绪维度的理论

1、三维理论

19世纪末,冯特(1986)提出了情绪的三维理论,认为情绪是由三个维度组成的,即愉快--不愉快;激动--平静;紧张--松弛。

每一种具体情绪分布在三个维度的两极之间的不同位置上。

他的这种看法为情绪的维度理论奠定了基础。

20世纪50年代,施洛伯格根据面部表情的研究提出,有愉快-不愉快、注意-拒绝和激活水平三个维度。

20世纪60年代末,普拉切克提出,情绪具有强度、相似性和两极性等三个维度,并用一个倒锥体来说明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

锥体截面划分为8种原始情绪,相邻的情绪是相似的,对角位置的情绪是对立的,锥体自下而上表明情绪由弱到强的变化。

2、四维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伊扎德提出了情绪的四维理论,认为情绪有愉快度、紧张度、激动性和确信度四个维度。

愉快度表示主观体验的享乐色调;紧张度表示情绪的生理激活水平;激动度或冲动度表示个体对情绪情景出现的突然性,即个体能报告出对情绪的理解程度,在行为水平上,能报告出自身动作对情境适宜的程度。

(7)情绪状态的分类

1、心境

心境是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心境具有弥漫性,它不是关于某一事物的特定体验,而是以同样的态度体验对待一切事物。

2、激情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

这种情绪状态通常是由对个人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引起的。

3、应激

应激是指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

例如,人们遇到某种意外危险或面临某种突发事变时,必须集中自己的智慧和经验,动员自己的全部力量,迅速做出选择,采取有效行动,此时人的身心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即为应激状态。

(8)情感的分类

1、道德感:

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在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

2、理智感:

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在认识和评价事务时所产

生的情感体验

3、美感:

美感是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务时所残生的情感体验。

二、情绪与脑

1、情绪的脑中枢机制

(1)前额皮层大量研究资料显示,前额皮层的各个部分与情绪有关。

①正常人的研究。

研究表明,由情绪电影诱发的厌恶和恐惧能提高右侧前额叶和前部颞液的激活,而诱发的积极情感能引发相反的不对称激活模式。

在消极情感产生时,右侧的前眶额、前脑回的代谢率提高;在积极情感产生时,左侧后中央脑回的代谢率提高。

2脑损伤病人的研究。

比较左侧和右侧大脑损伤病人的心境,发现左侧前额皮层损伤后出现抑郁症。

原因是,这一脑区参与了积极感情加工,损伤后导致体验积极感情的能力缺失,扎是抑郁症的一种标志性特征。

3情绪障碍的研究。

研究发现,当社交恐惧症者期待公开演说时,与控制组相比有测前额皮层被强烈的激活。

同样,右侧前颞区的激活也显著高于控制组,而左侧前颞区的激活低于控制组。

(2)杏仁核行任何对直觉和产生消极感情有重要作用,在厌恶学习中也很重要。

(3)海马和前部扣带回

海马在情绪调节中有重要作用。

前部扣带回在情绪反应中也有重要作

(4)网状结构网状结构的功能在于唤醒,他是情绪产生的必要条件。

(5)大脑皮层功能的一侧化与情绪研究发现,在积极情绪时,左半球出现较多的电位活动;而在消极情绪时,右半球出现较多的电位活动。

2、情绪的外周神经机制

(1)情绪与自主神经系统在情绪活动过程中,总伴随着一系列的生理变化。

当某种情绪产生时,将引起自主神经系统地反应。

自主神经系统摆阔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一般而言,交感神经系统引起兴奋活动,副交感神经系统引起抑制活动。

(2)情绪与分泌系统不同的情绪状态会引起内外腺体的变化,从而影响激素分泌量的变化,这种变化也可作为判定某种情绪状态的客观指标。

例如,人在悲痛或过分高兴时往往会流泪,焦急和恐惧是会冒汗,焦虑不安者血液中肾上腺素增多等。

(3)情绪与躯体神经系统躯体神经系统是以有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所形成的神经回路为基础的生理反馈系统,它支配和调节人体的骨骼肌肉系统的活动。

躯体神经支配着人的各种表情行为,是这些表情活动的生理基础。

三、情绪的外部表现——表情

1.面部表情

(1)概念面部表情是指通过眼部肌肉、颜部肌肉和口部肌肉的变化来表现各种情绪状态。

人脸的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表情作用。

(2)面部表情的识别达尔文认为,不同的面部表情是天生的、固有的,并且能为全人类所理解。

识别他人情绪的能力对于种族的生存具有重要的意义。

2.姿态表情

姿态表情可分为身体表情和手势表情两种。

(1)身体表情是表达情绪的方式之一。

人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身体姿态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如高兴时“捧腹大笑,”恐惧时“缩紧双肩,”紧张时“坐立不安”等等。

(2)手势常常是表达情绪的一种重要形式。

手势通常和语言一起使用,表达赞成还是反对、接纳还是拒绝、喜欢还是厌恶等态度和思想。

手势也可以单独用来表达情感、思想,或作出指示。

手势表情是通过学习得来的。

它不仅存在个人差异,而且存在民族或团体的差异。

后者表现了社会文化和传统习惯的影响。

同一种手势在不同的民族中用来表达不同的情绪。

3.语调表情

除面部表情、姿态表情以外,语言、语调表情也是表达情绪的重要形式。

谁都知道,朗朗笑声表达了愉快的情绪,而呻吟表达了痛苦的情绪。

语言是人类沟通思想的工具。

同时,语音的高低、强弱、抑

扬顿挫等,也是表达说话者情绪的手段。

例如,当播音员转播乒乓球的比赛实况时,他的声音尖锐、急促、声嘶力竭。

表达了一种紧张而兴奋的情绪;而当他播出某位领导人逝世的公告时,语调缓慢而深沉,表达了一种悲痛而惋惜的情绪。

4.感觉反馈

研究表明,通过身体的反馈活动可以增强情绪和情感的体验。

面部表情可能激活和放大某些情绪状态。

假装的表情可以使人感应到愉快、恐惧、发怒、悲伤和厌恶;表情中的身体姿势也能提供感觉反馈,并影响人的情绪和情感。

伸展姿态能振奋精神,收缩姿势会降低活力;情感体验也可能受到声音反馈的影响。

四、情绪的理论

1.情绪的早期理论

(1)詹姆斯—兰格(James-Lange)理论

又称为情绪的外周理论。

詹姆斯认为,情绪就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

当一个情绪刺激物作用于我们的感官时,立刻会引起身体上的某种变化,激起神经冲动,传至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情绪。

兰格认为,情绪是内脏活动的结果。

情绪决定于血管受神经支配的状态、血管容积的改变以及对它的意识。

两人在情绪产生的具体描述上虽有不同,但他们的基本观点是相同的,即情绪刺激引起身体的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

詹姆斯—兰格理论看到了情绪与机体变化的直接关系,强调了植物性神经系统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这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是,他们片面强调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作用,忽略了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作用,因而引起了很多的争议。

(2)坎农—巴德(Cannon-Bard)学说

坎农认为情绪的中心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

情绪体验和生理变化是同时发生的,它们都受丘脑的控制。

由外界刺激引起感觉器官的神经冲动,通过内导神经,传至丘脑;再由丘脑同时向上乡下发出神经冲动,向上传至大脑,产生情绪的主观体验,向下传至交感神经,引起机体的生理变化,如血压增高、心跳加速、肌肉紧张等等使个体生理上进入应激状态。

2.情绪的认知理论

(1)阿诺德(Anorld)的“评定—兴奋”说该理论认为,刺激情景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出现到情绪的产生,要经过对刺激的估量和评价,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景—评估—情绪。

同一刺激情景,由于对它的评估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

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的结果,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行为的最重要的条件。

(2)沙赫特(Schachter)的两因素情绪理论

该理论认为,对于特定的情绪来说,有两个因素是必不可少的。

第一,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如心率加快、手出汗、胃收缩、呼吸急促等;第二,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

情绪状态是由认知过程、生理状态和环境因素在大脑皮层中整合的结果。

环境中的刺激因素,通过感受器向大脑皮层输入外界信息;生理因素通过内部器官、骨骼肌的活动。

向大脑输入生理状态变化的信息;认知过程是对过去经验的回忆和对当前情景的评估,来自这三个方面的信息经过大脑皮层的整合作用,才产生了某种情绪经验。

(3)拉扎勒斯(Lazarus)的认知—评估理论拉扎勒斯认为。

情绪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在情绪活动中,人不仅接受环境中的刺激事件对自己的影响,同时要调节自己对于刺激的反应。

在情绪活动中,人们需要不断的评价刺激事件与自身的关系。

具体来讲,有三个层次的评价:

初评级、次评价和再评价。

初评价是指人确认刺激事件与自身是否有利害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的程度。

次评价是指人对自己反应行为的调节和控制,它主要涉及人们能否控制刺激事件,以及控制的程度,也就是一种控制判断。

再评价是指人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的有效性和适宜性的评价,实际上是一种反馈性行为。

3.伊扎德的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

(1)情绪与人格系统伊扎德认为,情绪是人格系统的组成部分,是人格系统的核心动力。

情绪具有动力性,它组织并驱动认知与行为,为认知和行为提供活动线索。

2)情绪系统及其功能

伊扎德认为,情绪包含着神经生理、神经肌肉的表情行为、情感体验等三个子系统,它们相互作用、联结,并于情绪系统以外的认知、行为等人格子系统建立联系,实现情绪与其他系统的相互作用。

(3)情绪激活与调节伊扎德提出了四个基础过程:

生物遗传--神经内分泌激活过程、感觉反馈激活过程、情感激活过程和认知激活过程。

生物遗传--神经内分泌系统不仅可以直接激活情感体验,而且可以影响其他三个情绪激活过程,也不是产生情绪的惟一原因,而只是参与情绪激活与调节过程。

五、情绪的调节

1、情绪调节的概念情绪调节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使情绪在生理活动、主管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

2、情绪调节的内容

(1)具体情绪的调节情绪调节包括所有正性和负性的具体情绪。

例如快乐、兴趣、悲伤、愤怒、恐惧、抑郁、焦虑等。

(2)唤醒水平的调节既要调节过高的唤醒水平和强烈的情感体验,又要调节一些低调强度的情绪。

成功的情绪调节就是要管理情绪体验和行为,使之处在适度的水平。

3)情绪成分的调节情绪调节不仅包括情绪系统的各个成分,也包括情绪系统以外的认知和行为等。

3、情绪调节的特征

(1)情绪调节的恒定性情绪调节的恒定性是指维持适度的情绪体验和表达。

适度的反应性主要是对消极或积极情绪反应程度的控制,也可能是调高情绪的过程。

如引起或提高消极的情绪,或者引起或提高积极的情绪。

(2)情绪调节过程的等级组织等级组织是情绪控制系统的一个关键特征。

对于任何一个特定的情境来说,可能有许多不同种类的、有效的调节反馈环路。

这些环路是按等级组织起来的,下级环路嵌在上级环路中。

(3)情绪调节的个体和文化差异情绪调节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他的个体和文化差异,其结构是按基本的个体维度来组织的。

个体结构中的文化规范影响情绪调节。

4、情绪调节的类型

(1)内部调节和外部调节内部调节来源于个体内部,如个体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等方面的调节;外部调节来源于个体以外的环境如人际的、社会的、文化的以及自然的等方面的调节。

(2)修正调节维持调节和增强调节修正调节主要指对负性情绪所进行的调整和修正,如降低狂怒的强度使之恢复平静。

维持调节主要指人们主动地维持对自己有益的正情绪,如兴趣、快乐等。

增强调节指对情绪进行积极的干预。

(3)原因调节和反应调节原因调节是针对引起情绪的原因进行调整,包括对情境的选择、修改,注意调整以及认知策略的改变等。

通过改变自己的注意来改变情绪,对于诱发情绪的情境进行重新认识和评价等。

反应调节发生在情绪调节或诱发之后,是指通过增强、较少,延长或缩短反应等策略对情绪进行调整。

(4)良好调节和不良调节当情绪调节使情绪、认知和行为达到协调时,这种调节叫良好调节。

相反,当调节使个体失去对情绪的主动控制,使心理功能受到损害阻碍认知活动,并导致作业成绩下降时,这种调节就是不良调节。

5、情绪调节的基本过程

(1)生理调节

情绪的生理调节是以一定的生理过程为基础的,调节过程中存在着相应的生理反应变化模式。

生理唤醒是典型的情绪生理反应,如心率、血压、瞳孔大小、神经内分泌的变化等。

情绪生理成分的调节是系统性的,这种调节将改变或降低处于高唤醒水平的烦恼与痛苦。

(2)情绪体验调节

当体验过于强烈时,个体会有意识的进行调整。

不同情绪体验有着不同的情绪调节过程,可采用不同的策略。

例如,愤怒时人们采取问题解决的策略;悲伤时采取寻求帮助策略;伤感时采取回避的策略。

(3)行为调节行为调节是个体通过控制和改变自己的表情和行为来实现的。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主要采用两种调节方式,一是抑制和掩盖不适当的情绪表达;二是呈现适当的交流信号。

(4)认知调节道奇等人认为,情绪系统和认知系统是信息加工过程中的两个子系统。

良好的认知调节包含以下步骤:

知觉或再认唤醒需要调节的情绪;解释情绪唤醒的原因和认识改变情绪的方式和途径;做出改变情绪的决定和设定目标;产生适当的个体力所能及的调节反应;对反应进行一定的评价,尤其是评价这些反应是否达到目标;将调节付诸实践。

(5)人际调节人际调节属于社会调节或外部环境的调节。

在人际调节中,个体的动机状态、社会信号、自然环境、记忆等因素都起重要作用。

6、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良好的调节能促进身心健康,不良的调节或情绪失调会破坏身心健康。

贝壳和塞利格曼都认为,某些认知策略,如认知评价上的忽视,可以预防和减轻抑郁症。

格罗斯的研究发现,情绪调节可以减少表情行为,降低情感体验,从而减轻焦虑等负性情绪,对人们的不良影响,因而对身心健康有益。

相反,不良的情绪调节不利于身心健康。

例如,长期压抑悲伤和哭泣容易引起呼吸系统的疾病,意志爱会引起支气管疾病或癌症,不表达情绪会加重癌症的恶化,对愤怒的压抑与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的发病

率有着密切的关系。

真题

针对同一件事或现象,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

如在极度缺水的情况下对于半杯水,甲觉得“还有半杯水,很高兴”;乙觉得“只剩半杯水了,真痛苦”。

这一现象反应情绪的特征是在情绪研究中,研究者长期争论的主要问题是

“狂喜时手舞足蹈,悲痛时嚎啕大哭”所体现的情绪状态是

理智感

强调丘脑在情绪中的重要作用的理论是

简述沙赫特——辛格情绪理论的实验过程及解释

简述心境、激情和应激的含义及特点

简述各种情绪理论的主要区别

简述阿诺德的情绪理论

试论述情绪与认知的关系、情绪与个性的关系

评詹姆斯-兰格的情绪理论

论述情绪-动机分化理论

今天是阿妹20岁生日,同学朋友一起为她开生日派对。

大家都为

他准备了精美的礼物,他们一起唱歌,跳舞,说笑,最后一起吃

生日蛋糕。

阿妹非常开心。

他看起来兴高采烈,欢乐的笑声时时想起。

请分别用一下两个经典的情绪理论来分析解释阿妹的快乐心情:

1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2坎农-巴德情绪理论。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进行情绪调节,以及进行情绪调节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