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福建省莆田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254375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41.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福建省莆田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学年福建省莆田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学年福建省莆田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学年福建省莆田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学年福建省莆田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福建省莆田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福建省莆田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福建省莆田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福建省莆田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福建省莆田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莆田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高二历史必修Ⅲ(文科)

第Ⅰ卷(选择题,48分)

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韩非子》中记载,赵襄子被围在晋阳城中,解围后,他最先奖赏了没有大功的高赫,群臣不服。

赵襄子说:

“晋阳之事,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矣。

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惟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

”孔子听到对此十分赞赏,说道:

“善赏哉!

”材料体现了孔子什么思想主张(  )

A.行仁政B.法先王C.重礼乐D.正其名

【答案】C

点晴:

凭借对史料关键信息的理解是解答得主要依据,能紧扣“惟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这个关键信息即可准确解题。

2.有学者评论先秦某学派:

“他们主张邦联制的松散国家联盟,即由一系列‘邻国’组成一个国家联盟,人民之间不相往来,但统治者之间仍有相当程度的交往。

”这学派是(  )

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

【答案】C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关键信息“‘邻国’组成一个国家联盟,人民之间不相往来”,学生可以从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学派思想主张入手,进行比较和分析,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

3.有知名学者认为:

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下列言论与“轴心时代”相符的是(  )

A.“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我的破茅屋……风雨能进,国王不能进”

B.“有无相生,难易相成……声音相和,前后相随”“美德即知识”

C.“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人是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

D.“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人是万物的尺度”

【答案】B

【解析】“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是庄子的观点,“我的破矛屋……风雨能进,国王不能讲”强调的是人权意识,“有无相生,难易相成……声音相和,前后相随”是老子的观点,“美德即知识”是苏格拉底的观点,“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是黄宗羲的观点,“人是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是莎士比亚的观点,“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宋代理学家张载的观点,“人是万物的尺度”是普罗塔哥拉的观点,结合“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和“精神导师”的要求,可知得出正确答案B。

4.孟子曰:

“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由此可见,孟子主张(  )

A.推行仁政以德服人B.仁义教化德威并施

C.加强集权扩充地盘D.武力称霸统一天下

【答案】A

【解析】据材料“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孟子主张仁政以德服人,故A项正确;孟子没有主张德威并施,故B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加强集权的主张,故C项错误;孟子也没有主张武力称霸统一天下,故D项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学生再结合所学知识从孟子思想的内容出发,对选项逐一分析判断,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5.有学者认为,从汉代起,先秦儒家高标入世的姿态及对世界冷静理性的思考始有缺失。

这种缺失(  )

A.导致儒家逐步脱离社会实际B.使儒学统治地位进一步削弱

C.与儒学政治地位的变化有关D.表明儒家亟须重建信仰理论

【答案】C

【解析】西汉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对先秦儒学进行改造,弥补了先秦儒家的缺失,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获得统治地位,故C项正确;汉代儒家逐步符合社会实际,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故A项错误;汉代儒学统治地位确立,故B项错误;董仲舒没有重建信仰理论,只是对先秦儒学进行发展改造,故D项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从汉代起,先秦儒家……始有缺失”,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思想的角度出发,分析选项,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6.下面是宋明理学家对之前儒学家关于儒学思想的评价一览表。

由此可知宋明理学具有

A.传承性B.批判性C.佛学化D.超前性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宋明理学家对之前儒学家关于儒家思想的评价……不够充分……混乱不清或错误……粗浅,已误入歧途”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宋明理学的批判性,故B项正确。

材料强调宋明理学对前代儒学的批判,没有体现宋明理学对前代的传承性,排除A。

材料没有体现儒学和佛学的融合,没有体现宋明理学佛学化的特点,排除C。

材料强调宋明理学对前代儒学的批判,没有体现宋明理学的超前性特点,排除D。

点睛:

本题是以表格史料为情景创设的选择题,考查宋明理学的特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联系宋明理学所处的社会性质和社会环境,从对传统儒学批判以及服务于社会统治需要的角度回答。

7.浦江县(今属浙江金华)有“义门郑氏”,家族累世同居,用儒家伦理管理家族,《宋史》、(元史》中以“孝友”或“孝义”的名义为他们立传,多次受朝廷表彰,成为社会楷模。

元末农民起义军进入浦江县,也都互相告诫不得侵犯郑氏家族,并派兵保护郑氏府第。

材料表明(  )

①理学成为社会主流的价值取向     ②政府鼓励大家族的发展

③各派势力都力图拉拢地方豪强   ④“义门”的兴起缘于理学推动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答案】A

【解析】郑氏家族用儒家伦理管理家族,被载入正史,并成为社会楷模,说明理学成为社会主流的价值取向;郑氏家族累世同居,多次受朝廷表彰,说明政府鼓励大家族的发展。

故答案为A项。

郑氏家族不是“地方豪强”,“义门”的兴起早于理学的产生,③④说法错误,排除含有③或④的BCD项。

点睛:

本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常见解题方法有肯定法、排除法、求同存异法等。

肯定法即凭借对一些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直接作答。

排除法即找出一项或两项不符合题目要求的题肢,排除它,逐步缩小范围,最后留下正确选项。

求同存异法即将备选项中相同的题肢放在一边不管,而将所剩余相异的题肢加以比较辨析,从而根据题干的要求得出正确答案

8.东晋时期,卫夫人(传为王羲之之师)有《名姬帖》《卫氏和南帖》等作品传世,其字形已由钟繇的扁方变为长方形,线条清秀平和,娴雅婉丽,去隶已远。

这说明当时(  )

A.书法艺术离不开生活B.楷书成为官方字体

C.字体演变是由圆到方D.楷书艺术已经出现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字形已由钟繇的扁方变为长方形,线条清秀平和,娴雅婉丽,去隶已远”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字是楷书的特点,说明楷书艺术已经出现,故D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书法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而是强调楷书艺术已经出现,排除A。

材料强调楷书艺术已经出现,而不是楷书成为官方字体,排除B。

C项说法与材料“其字形已由钟繇的扁方变为长方形”矛盾,排除。

9.有学者评价说:

“宋元的小说、戏剧就是中国‘文艺复兴’的曙光。

”该评价的侧重点是宋元的小说、戏剧(  )

A.反映市民阶层的利益要求B.反对宗教束缚

C.维护资产阶级的既得利益D.注重社会教化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宋元的小说、戏剧属于世俗文学,适应了市民阶层的需要,反映了市民阶层的利益要求,故A项正确。

宋元的小说、戏剧并未反对宗教束缚,排除B。

宋元时期中国尚未产生资本主义,没有资产阶级,排除C。

元的小说、戏剧注重的是世俗化而非社会教化,排除D。

10.先秦典籍里医字写作“毉”。

中医形成后,针砭药石成为治病的主要方法,“毉”字也逐渐被“醫”,字取代。

“醫”下的“酉”字,是药罐子的象形。

据此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A.中国古代医学与巫术相伴始终B.中医因源于巫术而没有科学成分

C.医学经历了从巫术到科学的演化D.“医”字采用了象形的造字方法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毉”被“醫”字所取代,针砭药石取代巫术成为治病的主要方法,反映了医学经历了从巫术到科学的演化,故C项正确。

材料强调针砭药石取代巫术成为治病的主要方法,排除A。

材料没有体现中医的来源,且“没有科学”的说法错误,排除B。

材料强调医学经历了从巫术到科学的演化,而不是汉字的演变,排除D。

11.炎帝神农制五谷尝百草开创农耕文明,在2016年炎帝神农故里寻根节筹备过程中,中国邮政计划发行《国粹中医》邮票。

张华同学想了解中国古代中医药方面的知识,上网搜索“中医药”。

下列信息正确的是(  )

A.东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B.《本草纲目》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

C.《伤寒杂病论》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D.中国古代医药学相当发达,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生态度

【答案】D

【解析】《黄帝内经》编撰于战国,成书于西汉,排除A;《本草纲目》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籍”,故排除B;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创造性的提出辨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中医临床学的基础,故排除C。

古代中医讲究阴阳五行、天人合一,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生态度,故D项正确。

12.春秋战国时代的名家代表人之一的公孙龙,有一天骑着一匹白马要进城,该城门的看守官说,依照规定马不可以进城。

于是公孙龙就开始他的论证―“白马非马”,最后他说服了守城官,于是就骑着他的(不是马的)白马进城了。

下列古希腊哲学家中和公孙龙风格类似的是(  )

A.泰勒斯B.普罗塔哥拉C.苏格拉底D.亚里士多德

【答案】B

【解析】“白马非马”属于诡辩术,实际上就是以人的感觉作为认识起点,符合“认识万物尺度”的内涵,故B正确;A主要是以自然为信条;C主张“知识即美德”;D是逻辑学开创者。

13.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中写道: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

这表明文艺复兴()

A.反对彻底摆脱神学的束缚

B.开始否定宗教神学的地位

C.借用宗教形式宣扬新思想

D.极力维护封建的专制统治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是因为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的力量很小,他们的反封建斗争必然要披着宗教的外衣来减少反封建的阻力,是在以宗教形式来表现他们所要表达的人文精神,故C项正确;A项中“彻底摆脱神学束缚”说法错误;B项对应的是宗教改革;D项错误,文艺复习维护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

【名师点睛】解题关键是“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是披着宗教外衣来宣传人文主义的。

14.在欧洲近代早期,一些国家的君主专制统治被称为“国王的神圣权利”。

17、18世纪,启蒙思想的倡导者开始质疑这些观念,认为国王应该为他们统治的人民负责。

启蒙思想家提出这一主张的理论依据是(  )

A.依法治国原则B.社会契约学说

C.三权分立理论D.反抗暴政观念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国王应该为他们统治的人民负责”体现了人民主权思想,与人民主权相关的理论依据在于社会契约论,在《社会契约论》中卢梭指出主权是不可转让,不可分割,不可代表,主权是绝对的、至高无上和不可侵犯的,故答案选B。

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排除A;三权分立主张立法、行政和司法三种国家权力分别由不同机关掌握,各自独立行使、相互制约制衡,排除C;题干没有体现反抗残酷的暴政观念,排除D。

15.这场运动开创了人类历史上翻天覆地的新时代,道德、科学和政治领域在这一时代里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来自欧洲和新世界的知识分子交往密切,形成了友谊合作和争鸣的网络。

他们挣脱教会和权威的束缚,努力发现其改造世界的使命。

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这场运动内容的是(  )

A.“公共意志”的具体形式就是法律,遵守法律的行为就是自由的行为

B.字宙在空间与时间上都是无限的,太阳只是太阳系而非宇宙的中心

C.现代对大自然的考察和现代文学,都可以从这个时代找到自己的思源

D.具有智力的强者生而治人

【答案】A

【解析】“道德、科学和政治领域在这一时代里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说明是涉及政治领域斗争的启蒙运动,“公共意志”是启蒙运动卢梭提出“社会契约”思想体现,故A正确;B是哥白尼的近代科学说;C和D都是对于文艺复兴的评述。

16.有人认为牛顿的经典力学“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在法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

迄今为止,还没有第二个重要的科学和学术理论,取得过如此重大的成就”。

这种看法()

A.认为自然科学促进了文明进程B.准确概括了经典力学的内涵

C.认为经典力学推动了人类文明D.对经典力学的作用有所夸大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科学促进了文明进程。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是强调经典力学推动了经济文明即推动了工业革命,推动了政治文明即推动了法国大革命,所以这种看法是认为经典力学推动了人类文明,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强调经典力学的作用而非笼统的自然科学的作用,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是强调经典力学的作用而非经典力学的内涵,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从经典力学的实际作用来看,材料并未对经典力学的作用夸大,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考点:

现代科学技术•牛顿力学体系•自然科学促进了文明进程

17.晚清政府失行领备立宪后,梁启超评价说“在民主专制之下,先法徒具一纸空文,议会只是尸位素餐。

然而,专制政体久而久之亦失人心。

除了再革命之外,别无他途。

“材料主要表明梁启超(  )

A.认为改良道路在中国很难行得通B.主张走自下而上的革命救国道路

C.强调中国封建专制制度根深蒂固D.断定清廷专制必然导致革命爆发

【答案】D

【解析】由“清末预备立宪之后”“专制政体久而久之亦失人心”“除了再革命之外,别无他途”表明清末预备立宪确立的专制体制导致革命爆发,故D正确;才料“民主专制之下,先法徒具一纸空文,议会只是尸位素餐”,故A错误;梁启超本质上属于维新派,排除B;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点睛:

抓住关键信息“清末预备立宪之后”“专制政体久而久之亦失人心”“除了再革命之外,别无他途”即可。

18.20世纪初,湖南“兴学热”和“留日热”独步一时1904年占全国留日生的11%;1909年各级小学堂达113所,学生43310人;普通中学堂50余所,居全国第一。

湖南近代教育领先全国的主要原因是(  )

A.甲午战败促使民族意识觉醒B.湖南资本主义经济领先全国

C.清末新政推动近代教育改革D.湖南地方官员视野更加开阔

【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20世纪初湖南近代教育领先全国,只能从湖南自身优势找,故选D;甲午战败和清末新政的影响是全国性的,无法解释湖南的优势,排除AC;结合所学,湖南不具备资本主义经济领先全国的信息,排除B。

19.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摒弃了农民阶级的平均主义和维新派的保守倾向,吸收了约翰·穆勒和亨利·乔治的部分学理,受到了社会主义的影响。

这表明孙中山的民生主义(  )

A.缺乏传统文化内容B.具有鲜明的革命性

C.注重中西文化融合D.蕴含与时俱进因素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民生主义摒弃了农民阶级的平均主义和维新派的保守倾向”“吸收了约翰·穆勒和亨利·乔治的部分学理,受到了社会主义的影响”等信息可知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充满了斗争的精神,具有鲜明的革命性,故B项正确。

孙中山摒弃了农民阶级的平均主义和维新派的保守倾向,不等于缺乏传统文化内容,排除A。

材料强调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具有鲜明的革命性,而不是注重中西文化融合,排除C。

材料体现孙中山思想的来源,没有说明其思想的内容,也无法判断是否与时代吻合,排除D。

20.“它是毛泽东在苏联经济弊端并没有完全暴露的情况下,开始认识苏联建设上的一些根本问题并结合我们的建设实践,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新思路的杰作材料评价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开始认识苏联建设上的一些根本问题并结合我们的建设实践,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新思路的杰作”可知,中共开始破除苏联迷信,进行社会主义探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开端,故C项正确。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明确了革命的任务和性质,分析了各阶级、阶层对革命的态度,制定了符合中国实际的战略和策略,较系统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对推动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与题意不符,排除A。

《论人民民主专政》论述了即将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性质,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国家对内、对外政策等,与题意不符,排除B。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分析了各种类型的人民内部矛盾,系统地论述了正确处理各种矛盾的方针政策,与题意不符,排除D。

点睛:

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需要掌握《论十大关系》的内容,解题的关键是对“开始认识苏联建设上的一些根本问题并结合我们的建设实践,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新思路的杰作”的分析理解,结合选项著作内容即可得出答案。

21.20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出现了一次全民参与的民歌创作高潮,民众创作出了不计其数的诗歌。

如“生产竞赛当战斗,干活心里乐悠悠,机器转得像闪电,要把英国落后头。

”“跃进歌声飞满天,歌成海洋诗成山,太白斗酒诗百篇,农民只须半杆烟。

”这一运动出现的背景是(  )

A.毛泽东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B.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C.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基本完成D.“百家争鸣”方针得到贯彻

【答案】B

【解析】从题目材料中“20世纪五十年代”和“跃进歌声飞满天”即可得出这一运动是指“大跃进”运动。

全国“大跃进”高潮是在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之后掀起的,故B项正确。

过渡时期总路线于1953年提出,内容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排除A;国民经济恢复任务于1952年基本完成,与题意不符,排除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指的是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排除D。

22.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提出: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中国共产党首次系统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时,中国发展和建设已取得的成就是(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B.农村开始实行生产责任制

C.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建成D.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体制,旨在考查学生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1987年中共十三大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指出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于1984年;农村开始实行生产责任制是1978年;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建成于2011年;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是在1993年形成。

故正确选项为A。

23.1991年《当代思潮》杂志发表文章《改革开放可以不问姓“社”姓“资”吗?

》,指出不问姓“社”姓“资”口号的流行,会把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事业拖上绝路。

文章侧面反映了当时中国(  )

A.深化改革已经成为社会共识B.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C.改革亟需打破意识形态束缚D.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已经明确

【答案】C

【解析】材料将改革开放贴上意识形态的标签,说明改革亟需打破意识形态束缚,故选C;材料说明当时对改革开放有顾虑,排除A;材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无关,排除B;1992年十四大才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排除D。

24.据《中国高等教育研究50年》记载,1952年我国各类高校调整前后校数变化如下:

类别

时段

综合

理工农医

师范

其它

调整前

51

78

30

51

调整后

21

108

37

49

这一变化反映的高等院校调整的任务是(  )

A.满足以工业化为主的经济建设需要

B.将近代科学各个门类引进高等教育

C.建成学科专业齐全的高等学校体系

D.提高广大工农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

【答案】A

【解析】从表格的内容,我们能发现高校调整过后综合类院校有所减少,理工农医类院校有所增多,这体现出当时工业化发展需求的特点,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

B选项错误,我们无法从材料中看到各门类的内容;C选项错误,我们无法从材料中看到学科专业是否齐全;D选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学习对象是谁。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本卷共3大题,共52分。

第25题为25分,第26题为12分,第27题为15分。

请根据要求作答,切不可超过答题栏,否则为无效答案。

25.东西方文明之间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既有冲突也有融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苏格拉底说:

“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知识即美德就将是对的。

”孟子说: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材料二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

黄宗羲、顾炎武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

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拉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

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

——摘自文池《思想的灵光》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和孟子观点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说明“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这一观点的理由。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

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在近代人文思想指导下的实践活动。

【答案】

(1)相同点:

都强调人的道德修养。

不同点:

苏格拉底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孟子强调协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2)理由:

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只是修补封建专制制度,没有提出新的社会方案;欧洲启蒙思想家构建了资产阶级国家的理想蓝图。

(3)历史条件:

西方文化传入中国;资产阶级形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

实践活动:

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解析】

(1)关于苏格拉底和孟子观点的异同,首先需要找出各自的观点,然后进行比较即可。

故根据材料可从都强调人的道德修养方面概括相同点。

关于不同点,根据材料一“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知识即美德就将是对的。

”可知苏格拉底主张知识即美德;根据材料一“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可知孟子主张协调人际关系。

(2)根据材料二“黄宗羲、顾炎武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可知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只是修补封建专制制度,没有提出新的社会方案,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

根据材料二“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