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五类课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244404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9.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五类课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五类课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五类课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五类课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五类课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五类课型.docx

《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五类课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五类课型.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五类课型.docx

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五类课型

初中化学高效课堂中的“五类课型”

《初中化学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研究》课题组

——曹发根、陈春林、陈人昌

一、“新授课”教学模式

新授课是化学教学的主要课型,在整个化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新教材的特点,化学新授课一般可分为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课、实验基本操作课、实验探究课、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课等课型,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材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备课和授课方式,实施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课堂上主要采用小步子、快节奏,多反馈、勤矫正的教学策略。

根据教学特点,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施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新授课教学模式的整个流程为:

引入课题——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合作交流展示——反馈拓展——检测评价。

具体实施过程:

1、引入课题

老师创设学习情境,明确学习内容。

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或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或者某个特定事件,创设一定的情境,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从而引入新课。

2、明确目标

学生齐读或默读,展示学习目标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有的放矢,学有方向,干有动力,追有目标。

对一节内容的知识目标进行综合归纳,让学生进行总体感知。

3、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

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充分预习,完成导学案上预设的问题。

即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以后,开始进行自主学习。

每个学生都要及时记录好自己的学习收获、体会以及解决不了的问题,为下一步的小组交流做准备。

自主学习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独立整合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学方式有两种,即学生在学案问题的引领下,自学教材或实验探究,建议不与同学讨论。

自学教材的过程中,注意对教材内容的体会和感悟,划出重点并进行必要的记忆或理解,同时用特殊符号标注出疑难问题,防止对照教材找答案的倾向。

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并根据现象分析实验的原理,总结归纳得出实验结论。

在此基础上,限时完成提纲中的问题。

应注意的问题:

⑴自主探究必须是在明确学习目标的前提下进行,不能变成无目的的自由学习。

⑵自主探究的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识的能力的过程,此阶段中不允许学生进行交流,只准独立思考,进行独立的个体学习探究。

4、合作交流展示

老师给学习小组分配展示任务,组长进行合理分工,在组内交流展示。

展示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前提,充分体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原则,使学生明确学什么,如何学,并学会与他人分享,明白表达自己的想法,让思维擦出火花,让个性得到张扬,焕发思维活力,学会如何提取他人的观点为我所用,激活学生挑战的能力。

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自学中的问题,围绕课题目标、重难点设计探究的问题,利用教师提供或学生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自主探究,小组成员互相合作,协同努力,尝试解决问题。

要充分利用教室黑板进行展示,多人参与,优生带动,竞争力强。

教师的课堂资源意识要强,注重动态生成,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设置相对比较固定的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设一名组长,分别监督组员参与小组学习活动情况,并及时对小组成员进行评价与鼓励。

教师在设计探究的问题时,要有层次性和递进性,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

学生分组讨论探究,通过讨论解决问题,并确定一个中心发言人。

讨论结束后,由各个小组来回答合作探究题目中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疑惑。

老师对此进行解难释疑、精讲点拨,也可以让学生来进行解难释疑。

5、反馈拓展

老师搜集学生学习过程中解决不了的问题,抄在黑板上或口头描述,或者教师早已预设到的难题的学案,分发给各个学习小组。

学生各个小组讨论交流后分别一一进行展示,在学生的补充、纠错、质疑、拓展的基础上,再加上教师的精心点拨、追问和真诚的评价使知识系统化。

此过程以教师引导为主,充分体现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导”的功能。

学生通过合作将未能解决的问题或疑难提出,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与讲解,并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

教师在讲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回到传统的讲授式,遍地开花。

要切实做到只讲学生不会的、学生理解不全面的、学生容易犯错误的。

需要着重强调的是学生容易犯错误的最好用例题或实际例子来突破,要多注重学法和解题方法的指导。

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同时在讲授的过程中要给学生思考回旋的空间。

6、检测评价(布置作业)

老师在知识网络完善后,根据本节内容设计难易适度的当堂检测题。

学生利用约5-10分钟的时间,独立做答后,再采取小组互换的方式或对子组互判的形式进行当堂评价,从而生成学生自己的劳动成果。

一堂成功的新授课,应具备“新”、“趣”、“活”、“实”、的特点。

“新”,一是指知识内容是“新”的,通过学习后,学生应取得“新”的发展。

二是指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要新。

新课改课堂教学要求,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合作交流中学习,在不断“反思”中学习。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时间,多一点活动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境界。

“趣”,问题导入时要引发学习兴趣;讲授新课时保持学习兴趣;巩固练习时能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中的问题设计,要尽可能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将它设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上。

“活”主要是要求教学方法要灵活,把教材用活,把学生教活。

为了把学生教活,应积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关注学生参与的不同层面,即学生是在行为参与,或是情感参与,还是高层次的认知参与。

教学活动中要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知识的生成过程中来,坚持学生主体意识,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实”,它主要指两方面,一是教学过程要充实,二是教学目标要落实。

为了教学过程充实而有效地开展,首先要求教师要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制定出合适的教学目标。

其次是要合理地安排教学的顺序。

其三是要把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

让学生学习中有亲切感、真实感,体现出知识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其四是关注教学中是否做到三个“延伸”;即一是由传授知识向传导方法的“延伸”;二是由传授知识向渗透情感的“延伸”;三是由传授知识向发展智能的“延伸”,切实落实教学目标。

最后要评价过程是否有效,关键一个因素是看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它可以通过课堂观察,学生的练习,检测的效果来评定。

二、“复习课”教学模式

 

(一)、复习课教学基本流程:

“合作互补—知识梳理—巩固拓展—总结反馈”

1.合作互补——小组讨论,查漏补缺

小组同学带着学案或者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自主讨论(建议提前批改,可增强学生讨论的针对性),讨论过程中教师可参与指导小组讨论,自主讨论完成后向教师提出未解决的问题。

教师也可针对作业批改过程中出现较多错误的问题或者学生未涉及的问题进行分析。

2.知识梳理——重点突出,综合概括

合作互补过程结束后,教师针对复习的内容进行综合梳理,并在重点、难点知识中加以强调,将知识形成问题提交给小组交流、讨论。

3.巩固拓展——典例引导、变式训练,

教师根据复习内容重难点、预见性练习错误、批改过程的常见错误或讨论过程中的疑难形成练习,让学生重新解题、小组讨论,请小组推荐代表展示本小组的解题思路及存在的疑难问题,其他小组同学进行全方位的点评,使复习成果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如有必要,教师最后进行总结。

展示过程中,教师提醒学生要注意倾听并及时作好记录或进行修改,形成全班的共识。

解题时要注重查漏补缺和对题的拓展延伸、重新感悟,要避免学生对照课本找答案的倾向。

选择典型例题,进行解题方法指导。

点拨的重点是回扣知识、点拨迷津、培养能力(特别是审题能力)。

应进一步从复习的整体考虑,就某一个问题展开,以点带面,从特性到共性,由表及里引导学生完成知识的深化及规律的总结,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答题规范的指导。

选题要有针对性,要注意变式训练、多解多变、多题归一。

4.总结反馈——当堂达标,反馈提升

针对本节课复习目标,进行当堂测试。

试题的命制原则是依据复习目标、针对复习内容,复习什么就测试什么,要注重基础,突出重点和疑点。

测试题的容量要适中,最好控制在5分钟能够完成,2分钟评价反馈。

也可采取小组内交换批阅,组内评价。

举手统计集中出错的题目,学生自纠后将出错的题目从读题、审题、解题方法、解题思路、错因分析等方面集体研讨后展示。

(二)、复习课的定位。

1.复习课是有别于新授课。

无论是目标设定、内容的组织还是问题的设计都有别于新授课,应该是对所学知识进行一个比较系统的、比较全面的梳理,对所学知识进行一个深层次的融合,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连成线,形成面、织成网,提炼出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和基本学科思想,再将这些基本的观念迁移运用于化学复习中(即复习课要体现迁移性和系统性)。

2.复习课要结合化学中考说明来进行复习。

要深刻领会中考说明中的考点内涵和要求,还要结合分析近几年中考试题(尤其是我省中考真题)进行真题训练,让学生明白中考怎么考,克服畏惧情绪(即复习课要体现针对性)。

3.在复习中,要充分运用建构主义的核心理念。

建构主义是当今教育界和心理学界理论上的一面旗帜,建构主义的核心理念是知识的建构。

学生并不是被动地接受来自教师的输入,而是以自身原有的知识经验为生长点,通过将其与已有的知识联系,寻求新信息的意义而对其做出主动的建构,形成新知识,所以这就要求复习中做到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另外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因社会性的相互作用而得以促进,所以复习中还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合作性和互助性,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即复习课要体现互动性)。

4.复习课中,更应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避免复习课形式就是练-讲-再练-再讲的形式,否则太单调,太枯燥无味,建议在复习课中尽量渗透一些学生喜爱的游戏、视频、故事、影片、实验等。

(即复习课要体现趣味性)

(三)、复习课举例

1.气体制备实验专题复习课:

气体制备是化学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八个学生实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中考化学试题中出现频率极高的考点,其中,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设计与改进是气体制取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因此,复习中应突出这个重点,突破这个难点。

本专题考查的难度虽不算很大,但是容易失分,原因是实验中包含的基础知识点多,综合性强,涉及到的实验仪器、基本操作较多,学生实验过程中生成性的东西比较多,因而这方面的知识应当多让学生亲身实验,多进行一些直观教学。

通过本专题的复习,应达到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有关气体制备的一般思路、一般方法和规律,其中以

的实验室制取知识为基础,层层递进达到总结规律,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同时为高中化学中

、C2H2等气体的实验室制取奠定坚实的基础。

2.物质推断专题复习课:

物质推断题是初中化学试题中的一种重要的,也是特有的题型。

江西省从2006年开始到现在一直保留这种题型,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和推理能力,但这类题具有条件隐蔽、变化较多、关系复杂、思维难度大、综合性强等特点,因而成为学生复习中的主要障碍点之一。

物质推断专题复习要达到的目标:

一是使学生平时掌握的是一些零散的概念及元素化合物知识,形成一个体系,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互相贯通,便于学生记忆和提炼,即将书越变越薄。

二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和系统整理知识的能力。

物质推断专题复习教学中应注意的几点:

第一,应抓住重点,初中涉及到的重点物质主要有“两酸、两碱、四盐、五单、八氧”。

设计题目时应突出这些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关系以及与人类生产、生活之间的联系。

第二,就讲课的模式来说,有些老师大多采用从物质推断题的分类入手,一般将化学推断题分成叙述型、表格型、框架型、流程型四类,一一进行分析,分别总结出不同的解题技巧,这样的做法就存在一个缺点,那就是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学生需要根据不同的题型采用不同的解法,而事实上,无论是哪一类型,其解答思路都大同小异,所考内容都是常用知识。

第三,可先在学案中先将初中阶段常见物质的特征和特性做一个归纳,便于学生记忆。

然后将推断题的解题思路整合成一个,就是让学生学会找出解题突破口——即找“题眼”,再进行大胆猜想,顺藤摸瓜,顺推或逆推,互相验证,达到复杂题目简单化。

3.酸、碱、盐复习课:

3.1酸、碱、盐复习课教学内容分类:

3.1.1、常见酸、碱、盐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单项专题强化复习。

3.1.2常见酸、碱、盐性质的对比教学和知识网络构建。

3.1.3常见酸、碱、盐之间复分解反应的判断及应用(如反应的判断、离子的检验、离子的共存等)。

3.1.4涉及常见酸、碱、盐知识多种题型的专题训练(如物质制备型、物质推断型、除杂型、鉴别型、探究型、计算型等)。

3.1.5涉及常见酸、碱、盐知识的分类探究课、活动课(如对日常生活中干燥剂、药物的探究,趣味迷宫游戏等)。

3.2酸、碱、盐复习课教学目标达成:

3.2.1能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活动为中心,以学生思维心理发展为主线,构建一个共同的平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所收获。

3.2.2引导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利用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判断反应的发生,对物质进行鉴别、讨论离子共存问题。

3.2.3能打破传统教学中知识复习只是简单的文字归类分析,教学中积极大胆利用探究实验、创新实验突破知识的重、难点。

3.2.4通过总结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和学习方法,学会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归纳推理能力。

3.3酸、碱、盐复习课教学后学生的课堂收获:

3.3.1酸碱盐的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得到进一步巩固。

3.3.2在实验探究活动过程中培养探究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和小组合作能力。

3.3.3通过多种题型的专项训练培养审题能力,将酸碱盐知识网络内化吸收,消除对开放性试题的恐惧。

3.3.4消除对复习课单一乏味的认识,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4.化学用语复习课:

4.1化学用语复习课教学内容分类

4.1.1对“三号”(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化合价符号)的专题复习

4.1.2对“二式”(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专题复习

4.1.3对“三图”(原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表图)的专题复习

4.1.4对物质构成奥秘的综合知识框架复习

4.1.5对物质的微观构成和宏观组成知识的专题复习

4.1.6化学用语活动课专题复习

4.2化学用语复习课教学目标达成

4.2.1注重引导学生对化学用语范围的全面性认识。

有部分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对哪些知识属于化学用语模糊不清,教师应予以强调。

4.2.2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元素、分子、原子、离子等化学用语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4.2.3注重引导学生对微观概念和宏观概念的认识

4.2.4注重学生对化学用语中考考点和基本形式考题的认识和应用。

4.2.5注重对化学用语活动课的设置、创新,别具匠心的让枯燥的化学用语知识应用变得鲜活而有趣。

(如谜语、化学方程式接龙等游戏)

4.2.6注重课堂预设的问题要有质疑的深度和广度,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参与性,并及时发现自身问题所在。

4.3化学用语复习课教学后学生的课堂收获

4.3.1在新的基础上对化学用语的认识产生规律性、连贯性认识。

4.3.2让学生的活动既有表面的语言、行为的活跃,更有深层次的思维活跃。

4.3.3纠正平时化学用语的不规范书写

三、“试卷讲评课”教学模式

(一)、试卷讲评课教学基本流程:

“分析评价—合作互补—展示点评—变式拓展—反馈提升—考后巩固”

1.分析评价——总体把控,客观评析

教师根据试卷评卷情况、得分情况作简单分析,从学生最想了解的层面出发,关于试卷的难度、各大题的得分情况从学生角度思考感觉作用不大,若能加上对小组总体的评价效果更好。

2.合作互补——小组讨论,查漏补缺

教师简要分析考试情况,以表扬鼓励为主。

发下化学试卷后学生先自主改错,教师公布答案后,学生对照答案查看自己的改错情况。

教师将阅卷过程中统计出的集中出错的题目分配到各学习小组。

3.展示点评——错题解剖,展示交流

小组内将分配到的错题深入解剖,从仔细读题、认真审题、总结已知条件、分析存在陷阱、题目考查的知识及规律、用到的解题方法、解题思路、可能出现的错误、出现该错误的原因等方面集体研讨后准备展示。

也可将学生解题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拍成图片让学生对比、找茬,并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

4.变式拓展——变式训练,达成共识

教师根据考试内容重难点、答题错误、批改过程的常见错误,选择典型试题,进行解题方法指导。

点拨的重点是回扣知识、点拨迷津、培养能力(特别是审题能力),选题要有针对性,要注意变式训练、多解多变、多题归一,解题时要注重对知识的拓展延伸和综合利用。

5.反馈提升——回顾错题,及时反馈

学生根据试卷解题情况有针对性的标出错题中忽略、失误、未掌握的知识点,并及时对试卷得失分情况作自我剖析。

从读题、审题、解题方法、解题思路、错误原因等方面对下一次考试下定目标。

6、考后巩固——错题变式,综合提升(课后完成)

(二)、试卷讲评课教学内容专题分类

1、单元复习试卷的讲评

2、专题复习试卷的讲评(如气体制取专题、酸碱盐复习专题等)

3、综合性模拟试卷的讲评

(三)、试卷讲评课教学目标达成

1、注重试题分析的实效性和针对性,避免解析面面俱到,浪费时间,做到重难点知识精讲,侧重错题的典型性和普遍性分析。

2、注重试卷讲评内容的变化性,倡导“一题多变、一题多测、一题多拓”,做到普遍错题提前讲,难点错题重点讲。

3、注重将试卷中的题目分门别类,按知识、按解题方法或其他方法分类讲解,这样分析即能达到复习知识的目的,又能使学生在解题思想、方法和技巧方面有更理性的认识。

4、注重试卷讲评方式的创新性,分析呈现的方式可以打破传统模式,建议采取典型错题的图片展示、重点错题的错因PK、推断探究的流程分析等新的形式。

5、评卷时注重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了解学生最关注的问题,如自己在班级的排名情况,分析错题是由于读不懂题,阅读能力差,还是分析和应用能力差,从而找到能力缺憾所在。

6、注重实验探究题的实验突破演练,如不同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检查能用实验加以证明,强化学生的认识。

(四)、试卷讲评课后学生的课堂收获

1、通过试卷讲评学生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尤其是除明白知识上的缺陷外,还弄清楚自己在方法上、学习习惯上、思维品质上的缺陷。

2、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反思获得了足够的空间。

3、发现并弥补了自己知识的盲区和漏洞,树立对下次考试的信心。

四、“习题课”教学模式

(一)、习题课的基本教学流程

1.根据目标,精选习题。

当学完某一个课题之后,有必要进行适当的练习,达到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的目的,所以应根据本课题的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考试说明来确定)、教学重点,来精心挑选2-3个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2.自主练习,独立完成。

根据老师精选的练习题,由学生先进行自主练习,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如果学生在独立完成时遇到一些困难,可通过查阅资料完成,这个过程要求学生最好不要干扰其他同学的思考,以免浪费其他同学的时间,同时能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认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3.小组讨论,达成共识。

在学生完成所列练习之后,可由小组长先组织讨论,互对答案,找出答案的异同,对不同答案的试题在小组内先进行解答,形成共识,对于在小组内不能解答的问题(即小组内大家都不会的题)由小组长先收集,可留到下一环节进行全班讨论。

当然这一环节我觉得也可以通过老师先公布正确答案,让学生自主批阅,对发现的问题和错误之处在小组内进行商讨,达成共识,将小组内不能解答的问题留到下一环节。

4.展示交流,组间互助。

如果在上一环节中,老师没有公布正确答案的话,可由某一小组上台展示该小组内形成的共识,即小组内统一的答案,在黑板上展示小组内的答案之后,让其他小组的同学展开交流,相互质疑,如果另一小组发现了问题,可由该小组上台来讲解,老师可以在旁边认真倾听,最好不要插话,让该小组讲完,如果其他小组的同学又发现了该小组有讲得不对的地方,也可以上台讲解或补充。

在讲解时,全班其他同学都要认真听,如果讲解的同学讲解很透彻,学生也听明白了,就不用老师再讲解了,老师只要进行适当的点评即可,如果这一环节,还有讲不清的地方,就干脆不让学生讲解,最好由老师来讲解,以免浪费太多的课堂时间。

5.教师点拨,总结归纳。

在上一环节中,如果还有学生不清楚,不明白的地方,就要老师进行重点讲解了,然后归纳一下此题的解题方法,将要害之处进行重点剖析,并在下一环节变式练习中进行巩固。

6.变式练习,巩固提升。

在小组同学和老师的讲解之后,学生掌握题目的解题方法和思路之后,教师可将课前预先准备好的题组(即变式练习)或进行临场备课,让同学们解决这些题组,如果在此轮练习中,有自己不能解答的问题,可先在小组内解答,小组内不能解答的,可由其他小组来解答,其他小组也不能解答的,可由老师来解答,这样可以让学生逐次训练,达到巩固提升的目的。

最后教师对整堂课内的各小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习题课采用此模式来操作的话,可以较大地发挥全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可以提高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增强同学们的友谊,形成团结互助、积极向上的班风、学风。

 

五、“实验课”教学模式

(一)、实验课的基本教学流程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学应该以实验为基础和核心。

探究式实验课就是一种较好的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形式。

这种课的特点是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实验条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实验课的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步:

实践运用

整合提升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般是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

通过化学故事、化学魔术、问题悬念等引出课题,让学生去思考、去分析、去找“为什么”,使学生一上课就兴趣盎然,沉浸在乐学的气氛中,从而比较顺利地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提出问题、设计实验。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任务。

所提出的问题都应该具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和开放性、发散性,以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深入思考,形成多元的回答,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大胆推论。

同学们对上面的问题有很多见解,此时可以组间质疑,学生间互相找资料,来论证自己说明自己的观点,此时教师应及时抓住学生的有意义的假设,启动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进行实验,验证假设。

学生通过学习一些疑问已经解决,但同时又产生或提出一些新的问题。

学生在探究新问题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启发都会反馈出来,甚至争论不休。

此时,教师要以恰当的诱导、点拨,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开展热烈的讨论、认真思考,使探究更深入,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就会更加全面,更加深刻。

在探究实验课上,以4人一个小组为宜。

小组内既要有明确分工也要有相互合作。

根据探究任务,共同讨论确定实验方案然后按照分工,有人做实验,有人填写实验报告,有人归纳总结等等,这种活动方式既不同于教师的演示实验,也不同于简单的学生分组实验,而是突出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实验、合作交流的特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主动的获取化学知识的过程。

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等。

4、展示成果、得出结论。

表达和交流也是探究学习的高潮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要将已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并在组内和组间进行交流。

实验小组展示或汇报实验结果,同学之间进行质疑和评价,教师就其中的问题进行追问,形成结论。

通过交流和研讨,使同学们共同分享探究成果,这是探究实验课不可缺少的环节。

5、实践运用,整合提升。

教师要针对这节课精心选择适当的练习题,让学生对获得的知识加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