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重修习题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233151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137.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离散数学重修习题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离散数学重修习题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离散数学重修习题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离散数学重修习题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离散数学重修习题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离散数学重修习题集.docx

《离散数学重修习题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离散数学重修习题集.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离散数学重修习题集.docx

离散数学重修习题集

第一、二章

1)判断下列公式哪些是合式公式,哪些不是合式公式。

⑴(P∧Q→R)

⑵(P∧(Q→R)

⑶((P→Q)↔(R∨S))

⑷(P∧Q→RS)

⑸((P→(Q→R))→((Q→P)↔Q∨R))。

解:

⑴⑶⑸是合式公式;⑵⑷不是合式公式。

2)设P:

天下雪。

Q:

我将进城。

R:

我有时间。

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⑴天没有下雪,我也没有进城。

⑵如果我有时间,我将进城。

⑶如果天不下雪而我又有时间的话,我将进城。

解:

⑴P∧Q

⑵R→Q

⑶P∧R→Q

3)用符号形式写出下列命题。

⑴假如上午不下雨,我去看电影,否则就在家里读书或看报。

⑵我今天进城,除非下雨。

⑶仅当你走,我将留下。

解:

⑴ P:

上午下雨;Q:

我去看电影;R:

我在家读书;S:

我在家看报;原命题符号化为:

(P→Q)∧(P→R∨S)。

⑵ P:

我今天进城;Q:

天下雨;原命题符号化为:

Q→P。

⑶ P:

你走;Q:

我留下;原命题符号化为:

Q→P。

4)用等价演算证明下列命题公式是否为重言式。

⑴(P∧(P→Q))→Q

(P∧(P∨Q))∨Q

(P∨(P∧Q))∨Q

((P∨P)∧(P∨Q))∨Q

(P∨Q)∨Q

T

⑵(Q∧(P→Q))→P

(Q∧(P∨Q))→P

(Q∧(P∨Q))∨P

(Q∨(P∧Q))∨P

(P∨Q)∨(P∧Q)

(P∧Q)∨(P∧Q)

T

⑶(P∧(P∨Q))→Q

(P∧Q)→Q

(P∧Q)∨Q

P∨Q∨Q

T

⑷((P→Q)∧(Q→R))→(P→R)

((P∨Q)∧(Q∨R))∨(P∨R)

(P∧Q)∨(Q∧R)∨(P∨R)

(P∧Q)∨((P∨Q∨R)∧(P∨R∨R))

(P∧Q)∨(P∨Q∨R)

(P∨Q∨R∨P)∧(P∨Q∨R∨Q)

T

5)写出下列命题公式的对偶式。

⑴(P∧Q)∧R的对偶式是:

(P∨Q)∨R

⑵(P∨Q)∧(R∨P)对偶式是(P∧Q)∨(R∧P)

⑶P→((Q→R)∧(P∧Q))

P∨((Q∨R)∧(P∧Q))

(P∨Q)∧(P∨Q∨R)

所以P→((Q→R)∧(P∧Q))的对偶式是(P∧Q)∨(P∧Q∧R)

⑷(P↔Q)→R

(P↔Q)∨R

(P→Q)∨(Q→P)∨R

(P∨Q)∨(Q∨P)∨R

(P∧Q)∨(P∧Q)∨R

所以(P↔Q)→R的对偶式是(P∨Q)∧(P∨Q)∧R

6)写出下列命题公式的主析取范式和主合取范式

⑴(P→Q)∧(Q→R)

(P∨Q)∧(Q∨R)

((P∨Q)∧Q)∨((P∨Q)∧R)

(P∧Q)∨(P∧R)∨(Q∧R)

(P∧Q∧R)∨(P∧Q∧R)∨(P∧Q∧R)∨(P∧Q∧R)∨(P∧Q∧R)∨(P∧Q∧R)

(P∧Q∧R)∨(P∧Q∧R)∨(P∧Q∧R)∨(P∧Q∧R)(主析取范式)

∑0,1,3,7

∏2,4,5,6

(P∨Q∨R)∧(P∨Q∨R)∧(P∨Q∨R)∧(P∨Q∨R)(主合取范式)

⑵(P∨Q)∨R

(P∧Q)∨R

(P∧Q∧R)∨(P∧Q∧R)∨(P∧R)∨(P∧R)

(P∧Q∧R)∨(P∧Q∧R)∨(P∧Q∧R)∨(P∧Q∧R)∨(P∧Q∧R)∨(P∧Q∧R)

(P∧Q∧R)∨(P∧Q∧R)∨(P∧Q∧R)∨(P∧Q∧R)∨(P∧Q∧R)(主析取范式)

∑1,3,5,6,7

∏0,2,4

(P∨Q∨R)∧(P∨Q∨R)∧(P∨Q∨R)(主合取范式)

7)推理理论证明题:

⑴P∧Q,(P↔Q)→(T∨S)(T∨S)

证明:

⑴P∧QP

⑵PT⑴

⑶QT⑴

⑷P→QT⑶

⑸Q→PT⑵

⑹(P→Q)∧(Q→P)T⑷⑸

⑺P↔QT⑹

⑻(P↔Q)→(T∨S)P

⑼T∨ST⑺⑻

⑵(P→Q)→(R∨S),(Q→P)∨R,RP↔Q

证明:

⑴RP

⑵(Q→P)∨RP

⑶Q→PT⑴⑵析取三段论

⑷R∨ST⑴附加律

⑸(P→Q)→(R∨S)P

⑹P→QT⑷⑸拒取式

⑺(P→Q)∧(Q→P)T⑶⑹合取引入

⑻P↔QT⑹双条件等价式

⑶P∨S,R→SP∨R

证明:

⑴(P∨R)P(附加前提)

⑵P∧RT⑴条件等价式

⑶PT⑵化简律

⑷RT⑵化简律

⑸R→SP

⑹ST⑷⑸假言推理

⑺P∨SP

⑻PT⑹⑺析取三段论

⑼P∧P(矛盾)T⑶⑻合取引入

⑷P→(Q∧R),Q∨S,(T→U)→SQ→T

证明:

⑴QP(附加前提)

⑵Q∨SP

⑶ST⑴⑵析取三段论

⑷(T→U)→SP

⑸(T→U)T⑶⑷拒取式

⑹(T∨U)T⑸条件等价式

⑺T∧UT⑹德·摩根律

⑻TT⑺化简律

⑼Q→TCP规则

⑸证明下面各命题推得的结论是有效的:

如果今天是星期三,那么我有一次离散数学或数字逻辑测验。

如果离散数学课老师有事,那么没有离散数学测验。

今天是星期三且离散数学老师有事。

所以,我有一次数字逻辑测验。

证明:

设P:

今天是星期三。

Q:

我有一次离散数学测验。

R:

我有一次数字逻辑测验。

S:

离散数学课老师有事。

该推理就是要证明:

P→(Q∨R),S→Q,P∧SR

⑴P∧SP

⑵PT⑴化简律

⑶ST⑴化简律

⑷S→QP

⑸QT⑶⑷假言推理

⑹P→(Q∨R)P

⑺Q∨RT⑵⑹假言推理

⑻RT⑸⑺析取三段论

8)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并讨论它们的真值。

(1)有些实数是有理数。

解:

设R(x):

x是实数。

Q(x):

x是有理数。

“有些实数是有理数。

”符号化为:

(x)(R(x)∧Q(x))

它的真值为:

真。

(2)凡是人都要休息。

解:

设R(x):

x是人。

S(x):

x要休息。

“凡是人都要休息。

”符号化为:

(x)(R(x)→S(x))

它的真值为:

真。

(3)每个自然数都有比它大的自然数。

解:

设N(x):

x是自然数。

G(x,y):

x比y大。

“每个自然数都有比它大的自然数。

”符号化为:

(x)(N(x)→(y)(N(y)∧G(y,x)))

它的真值为:

真。

(4)乌鸦都是黑的。

解:

设A(x):

x是乌鸦。

B(x):

是黑的。

“乌鸦都是黑的。

”符号化为:

(x)(A(x)→B(x))

它的真值为:

真。

(5)不存在比所有火车都快的汽车。

解:

设A(x):

x是汽车。

B(x):

是火车。

K(x,y):

x比y快。

“不存在比所有火车都快的汽车。

”符号化为:

¬(x)(A(x)∧(y)(B(y)→K(x,y)))

它的真值为:

真。

(6)有些大学生不佩服运动员。

解:

设S(x):

x是大学生。

L(x):

是运动员。

B(x,y):

x佩服y。

“有些大学生不佩服运动员。

”符号化为:

(x)(S(x)∧L(y)∧¬B(x,y))

它的真值为:

真。

(7)有些女同志既是教练员又是运动员。

解:

设W(x):

x是女同志。

J(x):

x是教练员。

L(x):

x是运动员。

“有些女同志既是教练员又是运动员。

”符号化为:

(x)(W(x)∧J(x)∧L(x))

它的真值为:

真。

(8)除2以外的所有质数都是奇数。

解:

设A(x):

x是质数。

B(x):

x是奇数。

C(x,y):

x不等于y。

“除2以外的所有质数都是奇数。

”符号化为:

(x)(A(x)∧C(x,2)→B(x))

它的真值为:

真。

9)谓词推理理论

⑴(x)(F(x)→(G(y)∧R(x))),(x)F(x)(x)(F(x)∧R(x))

证明:

⑴(x)F(x)P

⑵F(c)ES⑴

⑶(x)(F(x)→(G(y)∧R(x)))P

⑷F(c)→(G(y)∧R(c))US⑶

⑸G(y)∧R(c)T⑵⑷假言推理

⑹R(c)T⑸化简律

⑺F(c)∧R(c)T⑵⑹合取引入

⑻(x)(F(x)∧R(x))EG⑺

⑵(x)(F(x)→G(x)),(x)(R(x)→G(x))(x)(R(x)→F(x))

证明:

⑴(x)(R(x)→G(x))P

⑵R(c)→G(c)US⑴

⑶(x)(F(x)→G(x))P

⑷F(c)→G(c)US⑶

⑸G(c)→F(c)T⑷假言易位式

⑹R(c)→F(c)T⑵⑸假言三段论

⑺(x)(R(x)→F(x))UG⑹

⑶(x)(F(x)∨G(x)),(x)(G(x)→R(x)),(x)R(x)(x)F(x)

证明:

⑴(x)R(x)P

⑵R(c)US⑴

⑶(x)(G(x)→R(x))P

⑷G(c)→R(c)US⑶

⑸G(c)T⑵⑷拒取式

⑹(x)(F(x)∨G(x))P

⑺F(c)∨G(c)US⑹

⑻F(c)T⑸⑺析取三段论

⑼(x)F(x)UG⑻

⑷(x)(F(x)→R(x))(x)F(x)→(x)R(x)

证明:

⑴(x)F(x)P(附加前提)

⑵F(c)US⑴

⑶(x)(F(x)→R(x))P

⑷F(c)→R(c)US⑶

⑸R(c)T⑵⑷假言推理

⑹(x)R(x)UG⑸

⑺(x)F(x)→(x)R(x)CP

⑸(x)(F(x)∨G(x)),(x)(G(x)∧R(x))(x)R(x)→(x)F(x)

证明:

⑴(x)R(x)P(附加前提)

⑵R(c)US⑴

⑶(x)(G(x)∧R(x))P

⑷(x)(G(x)∧R(x))T⑶量词否定等价式

⑸(G(c)∧R(c))US⑷

⑹G(c)∨R(c)T⑸德摩根律

⑺G(c)T⑵⑹析取三段论

⑻(x)(F(x)∨G(x))P

⑼F(c)∨G(c)US⑻

⑽F(c)T⑺⑼析取三段论

⑾(x)F(x)UG⑽

⑿(x)R(x)→(x)F(x)CP

⑹(x)(F(x)∨G(x))(x)F(x)∨(x)G(x)

证明:

⑴((x)F(x)∨(x)G(x))P(附加前提)

⑵(x)F(x)∧(x)G(x))T⑴德摩根律

⑶(x)F(x)∧(x)G(x))T⑵量词否定等价式

⑷(x)F(x)T⑶化简律

⑸F(c)ES⑷

⑹(x)G(x))T⑶化简律

⑺G(c)US⑹

⑻(x)(F(x)∨G(x))P

⑼F(c)∨G(c)US⑻

⑽F(c)T⑺⑼析取三段论

⑾F(c)∧F(c)(矛盾)T⑸⑽合取引入

⑺(x)(F(x)∨G(x)),(x)(G(x)→R(x)),(x)R(x)(x)F(x)

证明:

⑴(x)F(x)P(附加前提)

⑵(x)F(x)T⑴量词否定等价式

⑶F(c)ES⑵

⑷(x)(F(x)∨G(x))P

⑸F(c)∨G(c)US⑷

⑹G(c)T⑶⑸析取三段论

⑺(x)(G(x)→R(x))P

⑻G(c)→R(c)US⑺

⑼R(c)T⑹⑻假言推理

⑽(x)R(x)P

⑾R(c)US⑽

⑿R(c)∧R(c)(矛盾)T⑼⑾合取引入

⑻(x)(F(x)→G(x)),(x)(G(x)∨R(x)),(x)R(x)(x)F(x)

证明:

⑴(x)R(x)P

⑵R(c)ES⑴

⑶(x)F(x)P(附加前提)

⑷(x)F(x)T⑶量词否定等价式

⑸F(c)US⑷

⑹(x)(F(x)→G(x))P

⑺F(c)→G(c)US⑹

⑻G(c)T⑸⑺假言推理

⑼(x)(G(x)∨R(x))P

⑽G(c)∨R(c)US⑼

⑾R(c)T⑻⑽析取三段论

⑿R(c)∧R(c)(矛盾)T⑵⑾合取引入

⑼证明下面推理。

每个有理数都是实数。

有的有理数是整数。

因此,有的实数是整数。

解:

首先将命题符号化:

Q(x):

x是有理数。

R(x):

x是实数。

Z(x):

x是整数。

本题要证明:

(x)(Q(x)→R(x)),(x)(Q(x)∧Z(x))(x)(R(x)∧Z(x))

证明:

⑴(x)(Q(x)∧Z(x))P

⑵Q(c)∧Z(c)ES⑴

⑶Q(c)T⑵化简律

⑷Z(c)T⑵化简律

⑸(x)(Q(x)→R(x))P

⑹Q(c)→R(c)US⑸

⑺R(c)T⑶⑹假言推理

⑻R(c)∧Z(c)T⑷⑺合取引入

⑼(x)(R(x)∧Z(x))EG⑻

第三章

1)确定下列集合的幂集合。

⑴a,b

⑵a,b,c

⑶a,b,a,c

⑷P()

⑸P(P())

解:

⑴,a,b,a,b

⑵,a,b,c

⑶,a,b,a,c,a,b,a,c

⑷,

⑸,,,

2)设全集E=1,2,3,4,5,6,A=1,4,B=1,2,5,C=2,4。

求下列各集合。

⑴A∩~B

⑵(A∩B)∪~C

⑶~(A∩B)

⑷A

B

解:

⑴A∩~B=1,4∩3,4,6=4

⑵(A∩B)∪~C=(1,4∩1,2,5)∪1,3,5,6=1∪1,3,5,6=1,3,5,6

⑶~(A∩B)=~1=23,4,5,6

⑷A

B=(A∪B)-(A∩B)=1,2,4,5-1=2,4,5

3)设A,B,C,D是任意集合(*参考)

证明:

⑴A∪(B∩C)=(A∪B)∩(A∪C)

证明:

xA∪(B∩C)xA∨xB∩C

xA∨(xB∧xC)

(xA∨xB)∧(xA∨xC)

(xA∨xB)∧(xA∨xC)

xA∪B∧xA∪C

x(A∪B)∩(A∪C)

所以A∪(B∩C)=(A∪B)∩(A∪C)

⑵A∩(B∪C)=(A∩B)∪(A∩C)

证明:

xA∩(B∪C)xA∧xB∪C

xA∧(xB∨xC)

(xA∧xB)∨(xA∧xC)

xA∩B∨xA∩C

x(A∩B)∪(A∩C)

所以A∩(B∪C)=(A∩B)∪(A∩C)

⑶~(~A)=A

证明:

x~(~A)(x~A)(xA)xA

所以~(~A)=A

⑷A∪E=E

证明:

xA∪ExA∨xExA∨TTxE

所以A∪E=E

⑸A∩~A=

证明:

xA∩~AxA∧x~AxA∧(xA)Fx

所以A∩~A=

⑹A∪(A∩B)=A

证明:

xA∪(A∩B)xA∨xA∩BxA∨(xA∧xB)xA(吸收律)

所以A∪(A∩B)=A

⑺~(A∩B)=~A∪~B

证明:

x~(A∩B)(xA∩B)(xA∧xB)xA∨xB

x~A∨x~Bx~A∪~B

所以~(A∩B)=~A∪~B

4)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

⑴若A∪B=A∪C,则B=C

解:

不正确。

反例,令A=1,2,3,B=1,2,C=1。

A∪B=1,2,3=A∪C,但B≠C。

⑵若A∩B=A∩C,则B=C

解:

不正确。

反例,令A=1,B=1,2,C=1,2,3。

A∩B=1=A∩C,但B≠C。

5)设A=a,b,B=1,2,3,求:

A×B,B×A,A×A,B×B和(A×B)∩(B×A)。

解:

A×B=a,1,a,2,a,3,b,1,b,2,b,3

B×A=1,a,1,b,2,a,2,b,3,a,3,b

A×A=a,a,a,b,b,a,b,b

B×B=1,1,1,2,1,3,2,1,2,2,2,3,3,1,3,2,3,3

(A×B)∩(B×A)=

6)证明下列各题。

⑴如果A×A=B×B,那么A=B

证明:

xAxA∧xAx,xA×Ax,xB×BxB∧xBxB,所以A=B

⑵如果A×B=A×C且A≠,那么B=C

因为A≠,xA,以下证明B=C

yBxA∧yBx,yA×Bx,yA×CxA∧yCyC,所以B=C

⑶(A∩B)×(C∩D)=(A×C)∩(B×D)

证明:

x,y(A∩B)×(C∩D)xA∩B∧yC∩D

xA∧xB∧yC∧yD

xA∧yC∧xB∧yD

x,yA×C∧x,yB×D

x,yA×C∩B×D

所以(A∩B)×(C∩D)=(A×C)∩(B×D)

7)用列举法表示A到B的二元关系R,写出关系矩阵,画出关系图。

⑴A=1,2,3,4,5,B=a,b,c,R=1,a,1,b,2,b,3,a

⑵A=a,b,c,B=1,2,3,4,5,R=a,2,c,4,c,5

⑶A=0,1,2,B=0,2,4,R=a,b|aA∧bB∧a×bA∩B,其中×是普通乘法。

⑷A=1,2,3,4,5,B=1,2,3,R=a,b|aA∧bB∧a=b2

解答:

⑴MR=

R关系图如图4.20所示。

⑵MR=

R关系图如图4.21所示。

⑶MR=

R关系图如图4.22所示。

⑷MR=

R关系图如图4.23所示。

 

8)设A=1,2,3,A上二元关系定义为:

R=1,1,1,2,1,3,3,3

S=1,1,1,2,2,1,2,2,3,3

T=1,1,1,2,2,2,2,3

(空关系)

A×A(全域关系)

判断上述关系是否是⑴自反的,⑵对称的,⑶传递的,⑷反对称的。

解:

各关系的自反性、对称性、传递性和对称性如表4.2所示。

表4.2

 

自反

对称

传递

反对称

R

S

T

A×A

9)设A=1,2,3,4,A上二元关系R定义为:

R=1,2,2,1,2,3,3,4

⑴求R的自反闭包、对称闭包和传递闭包。

⑵用R的关系矩阵和四阶单位阵求R的自反闭包、对称闭包和传递闭包的关系矩阵。

再由关系矩阵写出它们的集合表达式。

⑶根据R的关系图,画出R的自反闭包,对称闭包和传递闭包的关系图,再由关系图写出它们的集合表达式。

解答:

r(R)=1,2,2,1,2,3,3,4,1,1,2,2,3,3,4,4

s(R)=1,2,2,1,2,3,3,4,3,2,4,3

R2=R

R=1,1,1,3,2,2,2,4

R3=R2

R=1,2,1,4,2,1,2,3

R4=R2

R=1,1,1,3,2,2,2,4=R2

t(R)=R∪R2∪R3∪R4=1,1,1,2,1,3,1,4,2,1,2,2,2,3,2,4,3,4

⑵解:

MR=

Mr(R)=MR∨

=

=

r(R)=1,2,2,1,2,3,3,4,1,1,2,2,3,3,4,4

Ms(R)=MR∨

=

=

s(R)=1,2,2,1,2,3,3,4,3,2,4,3

MR

MR=

=

=

MR=

=

=

MR=

=

Mt(R)=MR∨

t(R)=1,1,1,2,1,3,1,4,2,1,2,2,2,3,2,4,3,4

⑶R的关系图如图4.30所示,R的自反闭包、对称闭包和传递闭包的关系图如图4.31、图4.32和图4.33所示。

 

 

10)设R是A上的二元关系,证明:

⑴R是对称的当且仅当s(R)=R

⑵R是传递的当且仅当t(R)=R

证明:

⑴设R是对称的,下证s(R)=R

令R′=R

①R′=R是对称的。

②因为RR=R′,所以RR′。

③有任意对称二元关系R′′且RR′′,下证R′R′′

因为R′=RR′′,所以R′R′′

设s(R)=R,下证R是对称的。

由对称闭包的定义,显然R是对称的。

⑵设R是传递的,下证t(R)=R

令R′=R

①R′=R是传递的。

②因为RR=R′,所以RR′。

③有任意传递二元关系R′′且RR′′,下证R′R′′

因为R′=RR′′,所以R′R′′

设t(R)=R,下证R是传递的。

由传递闭包的定义,显然R是传递的。

11)设R和S是A上的二元关系,RS,证明:

⑴r(R)r(S)

⑵s(R)s(S)

⑶t(R)t(S)

证明:

r(R)=IA∪RIA∪S=r(S),即r(R)r(S)。

先证RCSC,a,bRCb,aRb,aSa,bSC,所以RCSC

s(R)=R∪RCS∪SC=s(S),所以s(R)s(S)。

RSt(S),t(S)是包含R的传递关系,而t(R)是包含R的最小的传递关系。

所以t(R)t(S)

12)设R和S是A上的二元关系,证明:

⑴r(R∪S)=r(R)∪r(S)

⑵s(R∪S)=s(R)∪s(S)

证明:

⑴r(R∪S)=R∪S∪IA=(R∪IA)∪(S∪IA)=r(R)∪r(S)

⑵s(R∪S)=(R∪S)∪(R∪S)C=(R∪RC)∪(S∪SC)=s(R)∪s(S)

13)设A=1,2,3,4,5,A上的等价关系R定义为:

R=1,2,2,1,3,4,4,3∪IA

画出关系图,找出所有等价类,总结等价类和关系图的关系。

解:

R的关系图如图4.34所示。

[1]R=[2]R=1,2,[3]R=[4]R=3,4,[5]R=5

关系图每一个连通分支的结点构成的集合是一个等价类。

或者说,每一个等价类导出了关系图的一个连通分支。

 

14)集合A是自然数集合的子集,A上的整除关系R是偏序关系。

定义为R=x,y|xA∧yA∧x整除y。

求出下列集合A上的盖住关系COVA,画出哈斯图,指出该偏序关系是否为全序关系。

⑴A=3,9,27,54

⑵A=1,2,3,4,6,8,12,24

⑶A=1,3,5,9,15,18,27,36,45,54

⑷A=1,2,3,4,5,6,7,8,9,10,11,12

解:

⑴R=3,9,3,273,54,9,27,9,5427,54∪IA

集合A上的盖住关系COVA=3,9,9,2727,54

哈斯图如图4.39所示。

R是全序关系。

⑵R=1,2,1,3,1,4,1,6,1,8,1,12,1,24,2,4,

2,6,2,8,2,12,2,24,3,6,3,12,3,24,4,8,

4,12,4,24,6,12,6,24,8,24,12,24∪IA

COVA=1,2,1,3,2,4,2,6,3,6,4,8,4,12,

6,12,8,24,12,24

哈斯图如图4.40所示。

R不是全序关系。

⑶R=1,3,1,5,1,9,1,15,1,18,1,27,1,36,1,45,1,54,

3,9,3,15,3,18,3,27,3,36,3,45,3,54,

5,15,5,45,9,18,9,27,9,36,9,45,9,54,

15,45,18,36,18,54,27,54∪IA

COVA=1,3,1,5,3,9,3,15,5,15,9,18,9,27,9,45,15,45,18,36,

18,54,27,54

哈斯图如图4.41所示。

不是全序关系。

⑷R=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

2,4,2,6,2,8,2,10,2,12,3,6,3,9,3,12,4,8,4,12,

5,10,6,12∪IA

COVA=1,2,1,3,1,5,1,7,1,11,2,4,2,6,3,6,3,9,

4,8,4,12,5,10,6,12

哈斯图如图4.42所示。

不是全序关系。

 

15)求出下列各偏序集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