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期末重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821356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教育史期末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外国教育史期末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外国教育史期末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外国教育史期末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外国教育史期末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国教育史期末重点.docx

《外国教育史期末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教育史期末重点.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外国教育史期末重点.docx

外国教育史期末重点

一、苏美尔的教育

1.“泥板书”:

古代生活在两河流域的人们将粘土和水调匀,制成大小不等的泥板,作为“纸”使用,并将字写在上面,然后再把它晒干或烧干,这就成了所谓的“泥板书”。

最早的泥板书出现在大约公元前3000年,所在文献往往有几块到几十块泥板组成。

它的广泛使用反映了古代两河流域人民的智慧。

3.“泥板书舍”:

是古巴比伦苏美尔人创办的学校,由于学校用的教材是泥板书,学生做练习或作业也是用泥板,故将学校成为泥板书舍。

在泥板书舍中,负责人称为“校父”,教师称为“专家”,助手称为大兄长,学生称为“校子”。

2.僧侣学校(寺庙学校,templeschool):

古埃及中王国以后出现的一种附设在寺庙中的学校,注重科学技术教育,亦为学术中心。

教学内容主要有天文学、数学、建筑学、水利学、医学及科学,培养能力优而水平高的人,寺里收藏了大量图书,为要求深造的青年提供方面。

一、婆罗门时期的教育

1.古儒学校:

公元前8世纪以后,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在古代印度出现的一种办在家庭中的婆罗门学校,通称“古儒学校”。

在此类学校中,教师被称为“古儒”,均系婆罗门种姓;儿童入学须经古儒考验;他们声称不收学费,实则接受家长的赠礼;儿童入学后即迁入古儒家中,学习年限为12年,学习内容主要为《吠陀》经;师严而道尊,采用体罚或恩威并重的方法;利用年长的儿童充当助手协助教师把知识传给一般儿童。

3.“比丘”:

即僧人,古印度佛教寺院里的僧徒学习12年后经考验合格者,叫做“比丘”。

他们多数离寺回家,少数人继续留寺,再修习10年后,担任寺中的僧侣职务。

1.“五项竞技”(“五项运动竞技”):

是古代斯巴达人军事体育教育的主要内容,即赛跑、跳跃、掷铁饼、投标枪和角力(摔跤)。

2.特点:

[1]鲜明的阶级性,只有奴隶主子弟才能享受教育的权利,而平民和奴隶的子弟则不能;

[2]教育为政治服务,其教育内容和方法均由政治目的所制约;

[3]偏重军事体育教育,五项竞技、军事游戏和训练是最主要的项目,文化知识的教育没有地位;

[4]教育是国家的事业,由国家监督管理,实行免费教育;

[5]重视女子教育。

(目的:

可以生育健壮的婴儿;在男子出征时,可以保家卫国。

[6]斯巴达教育的唯一目的就是把奴隶主的后代培养成为身体强壮、忍苦耐劳、遵纪守法、勇猛善战的武士,教育方法采取严酷的锻炼和训练。

1、教仆:

古希腊雅典侍侯和陪伴奴隶主儿童学习的奴隶。

希腊文原意为“儿童的指导者”。

大多为仪态端庄、有文化的年老奴隶

6、斯巴达、雅典教育的比较(华东师大2000研)

雅典的教育与斯巴达教育相比,都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奴隶无权享受教育。

但由于各自的政治、经济状况不同,因而教育体制也彼此各异。

雅典和斯巴达的教育体制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类型,其区别主要是:

(1)政府对教育的态度不同。

以农立国、实行奴隶主阶级专制政治的斯巴达,采取严格的集权领导,把儿童视为国有;政府官员及社会成年人对青少年履行监管的义务,青少年必须遵从;教育开支由国家负担,青少年免费接受教育。

而商业发达、实行奴隶主阶级民主政治的雅典,对教育则采取放

一、“智者”的教育活动

1、什么叫“智者”?

“智者”:

古希腊的职业教师。

2、教育主要内容和思想特征:

教育主要内容:

三艺:

即文法、修辞学(雄辩术)和辩证法(哲学),是古希腊智者派主要教学内容。

四、“苏格拉底方法”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

他一生主要探讨伦理哲学和从事公众教育事业,在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上提出了许多重要的主张。

苏格拉底在进行讲学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师生之间对话的方法,一般称为“苏格拉底法”。

(1)“苏格拉底法”的主要内容

“苏格拉底法”主要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下定义四个步骤组成。

讥讽是就对方的问题不断提出追问,迫使对方陷入矛盾,承认自己的无知;助产术是帮助对方自己得出答案;归纳是从各种具体的事物中找出事物的共性,形成一般的概念;下定义就是把个别事物归人一般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遍概念。

(2)“苏格拉底法”的意义

“苏格拉底法”又称问答法,是苏格拉底探讨伦理哲学的研究方法,也是他的教学方法。

“苏格拉底法”的主要特点是通过与学生的对话来获得对事物的认识。

①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由于这种对话不是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的强制性灌输上,而是建立在与学生的共同讨论,从具体到抽象、从已知到未知的基础上,是通过不断提问诱导对方认识并承认总结的错误,自然而然地得到正确的结论。

这有利于思维的训练和真理的发现,因而,对以后西方教育教学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②但这种方法只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不是万能的,只能在一定条件下和适度范围内作为参照。

它有其局限性,如受教育者须有探求真理的愿望和热情;受教育者必须就所讨论的问题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教育的对象更适合有一定推理能力的成年人。

学园:

公元前387年柏拉图在雅典近郊创建,讲授哲学和科学。

教学方式采取讲演和对话两种。

学园是西方最早的教学机构,它是中世纪时在西方发展起来的大学的前身。

柏拉图在讲学的同时,还从事著述。

他撰写了大量著作,其中早期作品《理想国》和晚期作品《法律》篇,堪称姊妹篇。

柏拉图第一个提出了从学龄前教育以至高等教育无所不包的教育制度体系。

3.柏拉图重视早期教育,

(1)柏拉图强调教育应从小抓起,甚至提出了胎教问题。

依据他的规划,国家应厉行优生优育政策。

执政者为人民选择婚配,最好的男子配最良的女子,以保证所生的后代属于优秀的种子。

至于不良的男女的婚配,越少越好,以免生育不好的后代。

(2)白羊毛理论:

从小养成的习惯会成为第二天性,正如白色的羊毛一经染上颜色就不会退掉。

孔子曰: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亚氏:

白板说,洛克:

白板论

7.柏拉图主张女子应与男子一样接受平等教育

“四艺”:

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等“四种自由艺术”,简称“四艺”

吕克昂:

公元前335年亚里士多德在雅典创办的一所哲学学校。

二、灵魂论与教育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灵魂由三部分构成,即:

①表现在营养和繁殖上的植物灵魂;②超越各种植物的特性而表现在感觉和愿望上的动物灵魂;③超越各种动植物的特性而必须在思维或认识上的理性灵魂。

亚里士多德指出当灵魂的三个部分在理性的领导下和谐共存时,人就成为人。

为了顺应灵魂的三个部分,必须实施三种教育,即为了身体和生理的体育,为于控制非理性灵魂的德育,以及为了发展人的理性的智育。

三、伦理思想

幸福是人的一切行为的最高目标。

(高官厚禄高学历不一定幸福,享受生活施放自我)

美德即“中道”,适度,恰如其分,恰到好处。

中道在两个过错之间,一是过渡,一是不及。

中庸,无过之无不及。

学时数:

3学时

第一节共和时期的罗马教育

一、共和早期的教育

1、教育宗旨:

在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公民,主要是农夫和军人。

2、这一时期还没有出现学校,教育是在家庭中进行的。

都采用“做中学”的方法

“十二铜表法”成为儿童必读的教材

二、共和后期的教育

共和后期存在着两种平行的学校系统。

一种是外来的以希腊语、希腊文教学为主的希腊式学校;另一种是产生较晚的罗马人自己的拉丁语学校。

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希腊化的教育内容占据主导地位。

1.初等教育

共和后期的初等教育机构——小学虽然存在,但却不受社会的重视。

儿童7岁入学。

小学教育内容极其简单,以道德格言和“十二铜表法”为主,涉及基本的读写算知识。

教学条件极其简陋,学生没有课桌,写字时,将一块腊板放在膝盖上,用一枝象牙状的尖笔在腊板上书写。

小学教师的报酬很低,没有什么社会地位,因而很少有希腊人愿意办这种学校。

它的生源主要是平民的孩子,奴隶主和贵族的子弟不进入小学学习,而是由家庭教师在家中为其传授必要的知识。

2.中等教育

中等教育机构有两类:

希腊文法学校和拉丁文法学校。

学生入学年龄在12岁左右。

教育内容以文法和语言为主,希腊文法学校传授希腊语和希腊文学;拉丁文法学校传授拉丁语和拉丁文学,主要是西塞罗等人的作品。

3.高等教育

共和后期的高等教育机构是修辞学校。

它直接为政治服务,为国家培养高级官吏和演说家。

学生16岁入学,学校教学内容很丰富,有修辞学、辩证法、法律、数学、天文学、几何学、伦理学和音乐等。

和中等教育一样,存在两类学校——希腊修辞学校和罗马修辞学校。

修辞学校比文法学校在时间上要晚得多。

它的教师都是当时有名的修辞学家和哲学家。

一、西塞罗的教育思想

其著作《雄辩学》是古代有关雄辩教育的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二、昆体良的教育思想

《雄辩术原理》。

这是西方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系统著作

认为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

(五)论学前教育

昆体良虽然主张早期教育,但同时否定超常儿童的存在,不期望儿童成为早熟的儿童

(3)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双语教育

1.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

(六)教学理论

在教学组织上,他提倡集体教学

5.对教师的要求

(1)德才兼备的,既教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和雄辩术,又教学生做人。

(教书育人)

(2)宽严相济。

他应当严肃而不冷酷,和蔼而不纵容。

因为冷酷会引起学生的厌恶,纵容则招致学生的轻视。

(3)有耐心、多勉励少斥责,奖惩注意分寸,既不能吝啬表扬,也不能滥用惩罚。

(4)教学艺术,教学应当简明扼要,深入浅出。

(5)注意儿童在能力、资质、心性方面的差异,因材施教。

第四章西欧中世纪的教育

第一节基督教教育

一、基督教的教育形式和机构

(一)修道院学校(僧院学校)

二、骑士教育

骑士教育是世俗封建主的教育,(性质)

“骑士七技”:

即骑马、投枪、击剑、打猎、游泳、弈棋、吟诗。

第三节中世纪大学的形成与发展

中世纪大学

试析中世纪大学产生的原因、主要特征、历史意义。

(华中师大2005研;南京大学2005研;北师大2003研)

答:

西欧封建制度在11~12世纪进入发展的顶峰,以后逐渐走向衰落。

这时,无论是教会学校还是宫廷学校等传统教育机构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和教育发展的需要。

因此,新的教育机构和形式开始出现,其中中世纪大学最为引人注意。

(1)中世纪大学产生的原因①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城市的出现。

西欧封建社会在11—12世纪王权日见强固,社会趋于稳定;农业生产稳步上升,手工业逐渐成为专门的职业,由工商业者所定居的城市开始在西欧的一些地区出现。

②十字军东征促进地区间文化的交流。

十字军东征虽然从宗教的观点来看是失败的,但从经济和文化的角度来看,它们却广泛地促进了东西方的接触,刺激了贸易的发展,加强了不同文化的交流。

③新兴市民阶层的新的文化要求。

新兴的市民阶层成为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力量,他们不仅提出了新的经济、政治要求,也提出了新的文化要求。

这种要求从十字军东征后重新在欧洲出现的古希腊、罗马文化遗产中找到了依据。

追求新学问成为一种时尚。

而当时的传统教育机构不能满足这种需求,因而促使新的教育机构和形式开始出现,其中中世纪大学最为引人注意。

(2)中世纪大学的主要特征

最初的中世纪大学是一种自治的教授和学习中心。

一般由一名(或数名)在某一领域有声望的学者和他的追随者自行组织起来,形成类似于行会的团体进行教学和知识交易。

中世纪最早的大学是11世纪中期在意大利形成的萨来诺大学,其成为欧洲有影响的医学教学研究中心。

12世纪初形成了波隆那大学,它不仅是欧洲研究罗马法的中心,也成为讲授教会法、训练教会管理者的重要机构。

以后,在法国、英国、德国等先后出现了巴黎大学、牛津大、剑桥大学、海德堡大学和科隆大学等高等学府。

中世纪大学的主要特征表现在:

①基本目的是进行职业训练,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因此大学往往分文、法、神、医等四科进行。

②从组织上看,大学最初是由进行知识交易的人自行组合而成的团体。

14世纪以后,大学逐步成为由教师和学生组合的团体。

大学的师生来自欧洲各个国家,这使中纪大学超越了特定民族和国家,具有一定的国际性。

校内学生一般有“同乡会”,其首领负责维护本团体的权利,约束本团体成员的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