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重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18207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7.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教育史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外国教育史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外国教育史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外国教育史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外国教育史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国教育史重点.docx

《外国教育史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教育史重点.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外国教育史重点.docx

外国教育史重点

外国教育史重点

第一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1、考古发现的最早的学校:

泥板书舍(巴比伦)

法国考古学家帕拉在幼发拉底河畔南部一个叫马里城的地方挖掘出一所约公元前2100年的学校遗址。

在公元前2100年,学校已开始成为一种世俗教育机构。

2、古代埃及学校的类型:

宫廷学校、僧侣学校、职官学校、文士学校

3、公元前8世纪以后,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出现了一种办在家庭中的婆罗门学校,通称“古儒学校”。

第二章古希腊的教育

1、斯巴达教育的特点:

1、目的是培养勇猛善战的军人,

2、国家控制教育,实行严格的体检制度

3、严格的军事体育训练

4、注重道德训练,不重视智商

5、重视女子教育

2、雅典教育的特点:

1、教育目的是培养政治家和商人(这一阶段有文法学校,音乐学校和体操学校)2、私人办学3、全面和谐的教育(对后世影响最大)

3、智者:

指某种精神方面有能力和技巧的人;各行各业具有专门知识和技艺的人以及有治国能力的人;后来专指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

4、智者的贡献:

1、智者云游各地授徒讲学,这既推动了文化的传播,促进了社会的流动。

2、智者抱着实用的目的研究文法、修辞哲学等科目,拓展了学术研究的领域,扩大了教育内容的范围。

3、智者把系统的道德知识和政治知识作为教育内容,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教育——政治家或统治者的预备教育。

第三章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1、苏格拉底方法:

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苏格拉底方法(产婆术)

2、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教育观:

国家对教育的重视,教育与政治结合;

高度评价教育在人的塑造中的作用;

将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理论四门课程列入教学科目;

第一次提出以考试做为选拔人才的手段之一;

强调身心协调发展、男女教育平等,注意早期教育;

主张课程学习与实际锻炼结合、净化教育内容,反对强迫学习;

以理性指导欲望作为道德教育的中心任务。

消极:

《理想国》的教育过于强调一致性,忽视个性发展。

它拒绝变革,柏拉图认为音乐的翻新会给国家带来危害。

3、亚里士多德论灵魂:

人的灵魂由三部分构成,即营养的灵魂、感觉的灵魂和理性的灵魂。

4、亚里士多德提到了人形成为人的三个因素:

天性、习惯、理性

第四章古罗马的教育

1、古罗马三个阶段的教育体制:

1、共和早期,家庭教育,目标是培养农夫、军人

2、共和后期,私立学校,演说家、政治家

3、帝国时期,国立学校,忠诚的官吏和顺民

2、昆体良的主要教育思想

著作:

《雄辩术原理》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系统著作

他强调以下观点:

首先,要研究儿童的天赋、倾向、才能,根据其倾向和才能进行教育和教学。

其次,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年龄特点。

特点:

1培养雄辩家、政治家;2教育适应天性,遵循儿童的年龄特点;3德行是雄辩家的首要品质;4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5重视学前教育

教育理论:

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专业教育应建立在广博的普通知识基础上;启发诱导,并向不发问的学生提问;对教师的要求。

第五章西欧中世纪的教育

1、基督教的教育形式和机构:

教会教育机构:

修道院、主教学校、堂区学校

2、封建主贵族的世俗教育:

宫廷学校、骑士教育

3、中世纪大学形成的原因:

1、社会趋于稳定,农业生产稳步上升,手工业成为专门的职业;2、新兴的城市阶层成为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力量;3、东西贸易往来,十字军役的促使,西方出现古代文明,充实大学内容;

4、世俗政权与教皇的斗争,使大学有了立足之地。

4、中世纪大学的特点:

1、大学是师生们,首先是学生倡办的2、大学具有很大的自主权

3、流动教学;4、课程内容不确定,以实际需要为主5、重视理解能力的培养,开创辩论之风。

5、中世纪大学领导体制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学生大学,由学生主管校务。

另一种是先生大学。

第七章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1、人文主义教育家、著作

A.维多里诺(意大利人文主义思想家、教育家)

文艺复兴时期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实践家,创建了孟都亚宫廷学校

主要教育实践:

创建了人文主义学校,为儿童创建优美的学习环境-快乐之家;注重和谐发展,设置广泛学科;精心组织户外活动,改革教育方法;重视道德教育

B.伊拉斯谟(尼德兰思想家)

16世纪早期著名的人文主义者,教育理论家,曾在兄弟会创办学校,代表作《愚人颂》教育方面代表作《基督教君主的教育》《论童蒙的自由教育》《论儿童的文雅教育》《论少年早期的文雅教育》

教育思想:

批判经院主义教育,提倡个性自由,和谐发展的世俗教育;注重培养明达善良之人,强调后天教育与学校的作用。

指出个人发展依赖三个因素,自然、教导、练习;重视文雅学科的陶冶价值,注重语文内容的教学;学习既需勤奋努力,有需要培养兴趣;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的作用,注张师生友爱和睦

C.托马斯•莫尔(英国杰出的空想社会主义者)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创始人之一,其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乌托邦》中

教育思想的社会学基础:

“乌托邦”基本特征: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消灭差别

主要教育观点:

首倡普及义务教育,主张男女教育平等;

规定广泛的学科,提倡直观教学和本语教学;

重视承认教育,主张消灭体脑对立;

重视体育和劳动教育,主张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拉伯雷(法国思想家教育家)

法国人文主义教育家的著名代表人物,代表作《巨人传》

教育观点:

对中世纪封建主义教育进行讽刺、鞭挞;对人文主义教育加以赞扬、肯定;提出了人文主义教育的一些基本原则

2、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

人本主义,古典主义,世俗性,宗教性,贵族性

第九章17~18世纪欧洲和美洲主要国家的教育

1、17~18世纪英国教育

学校类型

初等教育:

慈善学校(免费学校,贫儿学校,乞儿学校,流动学校)星期日学校,感化学校,妇媪学校,围篱学校

中等教育:

文法学校和公学

公学是相对于私人延聘家庭教师的教学而言,强调这种学校是由公众团体集资兴办,其教学目的是培养一般公职人员,其学生是在公开场所接受教育

2、英国教育双轨学制:

贵族,文法学校或公学——大学

劳动者,小学——职业训练

3、洛克

英国著名的实科教育和绅士教育的倡导者

《教育漫话》提到体育、德育、智育,并把体育作为第一个问题加以叙述

4、18世纪法国启蒙时代的教育思想

爱尔维修法国唯物主义代表者,人人智力平等,教育民主化,教育万能论;否定了遗传因素的影响,并把改变丢的社会环境的希望寄托于教育,寄托于少数天才人物,从而在社会历史观上陷入了唯心主义。

主张改造旧学校,由国家创办世俗学校。

狄德罗启蒙运动和百科全书派的领袖人物;国家办教育的思想

拉夏洛泰国家办教育的思想

5、在法国革命中先后上台的立宪派、吉伦特派、雅各宾派,分别制定了有代表性的三个教育改革方案,既塔列兰教育法案(1791年)、康多赛的国民教育组织计划纲要(1792)、雷佩尔提的教育方案(1793)从主体上看,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资产阶级各派的共同愿望,其主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张建立国家教育制度,提出了课程及年限互相连接的学校系统的构想;

二、主张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国家应当保护并实行普及教育。

三、在教育内容和教师问题上实现世俗化、科学化,也是大革命中各种教育方案的共同要求。

6、18世纪后期德国的“泛爱学校”是在夸美纽斯和法国启蒙教育的教育观影响下出现的新式学校,创始人是巴西多。

7、1774年巴西多编出包括多种科学基础知识的《初级读本》,该书附有100帧插图,被誉为18世纪的?

《世界图解》、教育史上第二本有插图的教科书。

8、在中等教育方面,普鲁士的文科中学相当于英国的文法学校和公学,是17、18世纪德国中等学校的主要类型。

1708年,哈勒学园副教授席姆勒创办了数学机械学经济学实科学校,教授数学、物理学、机械、天文、地理、法律、制图、绘画及宗教科目。

1694年建立的哈勒大学,是欧洲第一所新式大学。

新大学的特点:

积极吸收最新的哲学和科学研究成果,排除宗教教条提倡“学自由”和“教自由”开展民族语言教学,重视现代外国语。

9、17~18世纪的美国教育

为了培养儿童的宗教观念。

阅读能力,长大后能很好地履行社会义务,1642年和1647年马萨诸塞州还制订了强迫教育法令,要求家长和师傅对自己的孩子或学徒进行教育,要求各乡镇居民点的居民共同出资兴办初等和中等学校。

2、杰斐逊

作为建国初期重要教育思想的代表(1743-1826)的《知识普及法案》是18世纪建国后倡导普及教育和公共教育制度的典型。

设想了一个单轨制学校系统

教育思想:

单轨制和筛选性的学校阶梯;

建立学区,每学区都设立免费公立小学,让所有儿童获得初等教育;

小学之上是公立文法学校,收容优秀学生寄宿读书,对家庭困难者以公费助学;公立文法学校成绩优秀者免费进入州立大学学校。

杰斐逊关于实行普及免费的初等教育和建立单轨制免费公立学校系统的理想,成为19世纪公立学校运动的先声。

第十章

1、自然主义的教育理论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是“回归自然”即以自然的教育为基准,才是良好有效的教育。

培养目标:

自然人

自然人特征:

能独立自主的人;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是自由的人是无所不宜无所不能的;自然人还是自食其力的。

总之,相对于专制国家的公民来说是独立自主、平等自由、道德高尚、能力和智力都极高的人

自然教育的方法原则:

正确看待儿童,把儿童看作教育的主体和教育中最积极的因素;

自由教育,教育必须符合儿童的本性,把儿童培养成自由的人;

消极教育,最好的教师就是最少干涉儿童的教师。

消极教育的两种意义,就德育而言,切勿命令儿童或指挥儿童,就智育而言,切勿用现成文字教授儿童。

第十一章裴斯泰洛奇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

1、在西方教育史上,也可以说是在世界教育上,裴斯泰洛奇事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

根据他的论述,所谓教育心理学化,是要求将教育的目的和教育的理论指导置于儿童本性发展的自然法则的基础上;必须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制适合儿童的学习心理规律,即教学内容心理学化;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心理学化;要让儿童成为他自己的教育者

2、论要素教育

要素教育论是裴斯泰洛奇基于教育心理化理论对初等教育内容和方法的重要论述,也是他为初等教育革新所从事的开创性实践的结晶

什么是要素教育(基本思想):

认为初等学校的各种教育都应该从最简单的要素开始,然后逐渐转到日益复杂的要素,循序渐进的促进人的和谐发展。

要素教育既要求初等学校为每个人在德智体美几方面都能受到基本的据而得到和谐的发展,又要求每一方面都通过“要素方面”获得的均衡发展。

全面发展的教育包括:

德育:

儿童对母亲的爱,是道德教育最基本的要素

智育:

数目、形状、语言

体育:

关节活动是体育最简单的要素

第十二章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整体把握)

1、赫尔巴特的主要教育思想

2、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双重理论基础:

伦理学(目的)和心理学(途径、手段和障碍)

3、赫尔巴特的道德教育理论

教育目的—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和公平五种道德观念

4、赫尔巴特的课程理论

一、经验、兴趣和课程

基本主张:

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和儿童的经验和兴趣相一致,教学必须培植多方面的兴趣

赫尔巴特兴趣的划分:

经验的兴趣,经验的、思辨和审美的

同情的兴趣,同情的、社会和宗教的

根据不同的兴趣应设置不同的课程

二、赫尔巴特儿童发展经历四个发展阶段:

婴儿期:

(0~3)身体养护,感官训练

幼儿期:

(4~8)《荷马史诗》发展想象力

童年期:

发展理性

青年期:

发展理性

5、赫尔巴特的教学理论

一、赫尔巴特的教学形式阶段理论:

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明了:

清楚地感知新教材

联想:

新旧知识的联系

系统:

形成普遍性的概念体系

方法:

应用所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