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规划江西发改委.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131777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2.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项规划江西发改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专项规划江西发改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专项规划江西发改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专项规划江西发改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专项规划江西发改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项规划江西发改委.docx

《专项规划江西发改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项规划江西发改委.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项规划江西发改委.docx

专项规划江西发改委

江西省服务业“十一五”专项规划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化城市与区域竞争的重要内容,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也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十一五”时期,江西现代化建设将进入一个新的重要发展时期,加快服务业的发展,对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意义重大。

《江西省服务业“十一五”专项规划》根据《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是全省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和制定服务业相关各类规划、年度计划的重要依据。

一、“十五”时期服务业发展回顾

“十五”时期是江西经济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五年,也是服务业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

全省上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全省服务业总体水平不断提高,结构不断优化,速度、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为实现江西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全面超额完成“十五”计划目标发挥了积极作用。

——服务业对国民经济作用不断增强。

“十五”时期江西服务业稳步发展,经济总量不断提高。

2005年全省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371亿元,占全省GDP比重33.8%,为2000年的1.68倍;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4.5%。

服务业快速提升和扩张,深刻地影响了全省经济增长格局,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服务业投资结构不断完善。

2005年,江西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934亿元,其中服务业达1184.1亿元,占全社会总额的61.22%。

“十五”期间,服务业投资额年均增长为36.1%,投资总额在三次产业中一直保持全省第一位。

其中交通运输、房地产投资占整个服务产业投资的70%,同时服务业投资正向社会事业、交通能源基础行业和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倾斜,投资结构继续优化,发展后劲进一步加大。

——服务产业结构进一步合理。

“十五”末期全省三次产业比重为19.0:

47.2:

33.8,与2000年的24.2:

35.0:

40.8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5.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12.2个百分点,形成了“二三一”的产业格局。

在全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趋势中,服务业内部结构也不断调整优化,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为主的新兴服务业增长较快,比重达24%;批零贸易、交通运输、住宿和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产业比重有所下降,全省服务产业内部结构逐步向新领域、高层次发展。

——服务业的质量水平和层次明显提高。

“十五”时期,服务业第一层次的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等传统行业继续保持较快的增幅;第二层次的房地产、金融保险、旅游、公用事业、咨询信息服务业等新兴服务产业发展迅速;第三、四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等服务业在城乡协调推进。

经过“十五”期间的快速健康发展,全省服务业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产业群体。

其中,2005年全省旅游总收入比2000年增长137.89%,旅游总收入占全省GDP的8%;金融机构各项存款比2000年增长126.02%;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增长218.86%;邮电通信业业务总量增长220.62%;邮政完成业务总量增长222.94%,增幅列全国第四位,实现利润总额在中部六省排名第一位;房地产业发展平稳、增幅理性回归,呈健康、稳步发展态势。

——服务业成为社会新增就业的主渠道。

“十五”时期全省服务业成为吸纳社会新增就业人数最多的产业,承接了大量从第一、二产业转移出来的就业需求。

2005年末全省服务业就业人数749.72万人,比2000年增加152.52万人,增长25.54%。

三次产业就业比例由2000年的46.62:

24.40:

28.98调整为39.86:

27.21:

32.93。

服务业成为吸纳就业人数最多的行业,就业人员主要分布在零售贸易、餐饮、社会服务、中介服务、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讯业等部门,其中中介服务领域就业人数增长67.3%,成为吸纳社会劳动力最多的行业之一。

——商贸流通和城乡服务市场体系不断完善。

“十五”期末全省贸易领域私营批发零售和餐饮企业达1.53万家,就业19.8万个;全省建有消费品市场2508个,其中城市521个,县城及农村1987个;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2000年增长75.38%,增速居全国第五;批发零售业、餐饮业增幅分别为148.15%,和100.12%,美容美发、家政服务、汽车服务、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行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为区县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辐射作用。

——交通、物流和仓储业等基础建设快速发展。

“十五”期间,全省新增高速公路1158公里,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580公里。

高速公路网络缩短了江西境内的行程,降低了运输成本,增强了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全省商贸、物流的运输能力和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物流规模不断扩大,“十五”末期,全社会货物运输量年均增长7.6%,货运量增长44.07%;高速公路成为江西实现在中部地区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动力量。

——服务业利用外资取得一定进展。

随着投资环境的改善,全省服务业领域利用外资步伐加快。

“十五”期间全省服务业利用外资总额累计达到24.1亿美元。

2005年,服务业利用外资占全省外商直接投资的比重达26.88%;全省服务业注册外商投资企业1139家,占全部外资企业总数的28.62%,商贸流通、交通运输、信息服务、房地产业等行业成为利用外资较多的领域,特别是房地产业利用外资占到全省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1/3左右。

经过“十五”时期的快速发展,服务业已成为全省极具活力的产业之一。

新兴服务业作为服务市场中的前卫行业已经成为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领域。

旅游、通信、信息技术、养老托幼、房地产、中介咨询、计算机服务及软件、科研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等一些新兴服务产业为人们的物质生活提供多层次的市场需求,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为“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的建设和“对接长珠闽、融入全球化”战略方针的实施做出了重大贡献。

但要清醒的看到,江西服务业发展水平仍然不高,整体实力仍然比较薄弱,与全国其他省市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是江西经济中相对落后且亟待发展的最大产业群体。

一是现代服务业总体规模小。

从总量情况看,2005年江西服务业总量仅列全国18位,在中部地区倒数第二;二是市场化程度低。

服务业的行业垄断现象较为普遍,市场准入的限制比较多,对非国有资本和外资的限制较大,影响了市场资源的配置;三是传统行业比重偏大,占整个服务业比重的50%以上,新兴服务业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科研、技术服务业,企业管理服务、法律服务、咨询与调查等商务服务业发展缓慢;生产型服务业规模太小、领域不广,对经济的服务能力明显不足。

四是服务业人才培养没得到足够的发展,服务业高层次人才短缺、外流现象比较严重,制约了我省服务业的发展。

二、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未来20年是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

“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随着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也将对整个中部地区的崛起产生深远的影响。

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服务业,也必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期。

从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看,经济服务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全球服务业占GDP份额已达63%以上,其中高收入国家为66%,中等收入国家为52%,低收入国家也达到41%,在发达国家的对外投资中,服务业份额从五十年代的1/3提高到2/3。

现代服务业的国际化发展,是现时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也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领域开展竞争的新焦点。

江西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期,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对现代服务业的全面开放,决定了我省正处在推进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加入WTO带来的机遇。

“十一五”时期,全省服务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市场取向的改革将为服务业注入强大的动力;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扩大开放,将进一步激发服务业发展的活力。

随着世界产业结构调整进程加快,全省服务业应当也有条件参与国际竞争,充分利用国内外服务业先进的管理理念、资金、人才等资源,在竞争与合作中提高整体水平,借助外力推动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9+2泛珠三角”合作的机遇。

“9+2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将为全省基础设施、加工制造、商务与贸易、旅游、农业、劳务、科教文化、信息化建设、环境保护、卫生防疫等十大领域与发达地区全面展开合作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随着内地与港澳市场之间关税壁垒的逐步撤除,我省与“泛珠三角”地区的区域经济分工将按照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的原则调整经营区域布局,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积极参与区域分工,发挥我省人文、山水、生态等优势,提升其服务能力,将实现更大的贸易扩大效应,促进我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城市化加速发展给服务业带来的机遇。

城市化进程已经成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将进一步促进服务消费需求扩张,居民消费也将呈现多样化、个性化等新特征;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和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将促进商业、餐饮、社区服务等生活服务业的发展;城市经济的繁荣和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将带动金融、保险、运输、广告、法律、会计等服务业的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及城市功能的完善,将推动房地产、物业管理、公共服务等行业的发展;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为服务业的扩张提供了更广阔的需求空间。

——工业化推进的机遇。

“十一五”期间,全省工业经济将进一步加速发展。

全省生产性服务业正逐渐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为工业提供从产品研发、生产到营销与服务的全方位支持;生产性服务业贯穿于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社会再生产各环节之中,有效提高生产过程不同阶段的产出价值和运行效率。

在上游(如可行性研究、风险资本、产品概念设计、市场研究等)、中游(如质量控制、会计、人事管理、法律、保险等)和下游的服务活动(如广告、物流、销售、人员培训),将为工业高速增长提供充足的拉动力。

工业经济加速发展也为生产性服务业等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可持续发展的机遇。

随着全省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资源瓶颈已成为经济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制约因素。

能源缺乏,土地资源有限,森林资源与环境容纳力决定我们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发展之路,转向实现第二产业、服务业共同协调发展的高层次发展之路,形成服务业与第二产业协调发展的互动机制。

三、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十一五”时期全省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省“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目标,顺应需求结构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趋势,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以科技推动服务业发展为目标,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创新型服务业为突破口,搭建宽广的产业技术服务平台,使创新型服务业成为我省服务业发展的增长极和服务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领域;形成机制灵活、功能完善、开放度高、辐射力强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二)规划目标

总体目标:

扩大服务业总体规模,拓宽服务业服务领域,提升服务业技术层次,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全面提高服务业的总量、质量、素质和经济效益水平。

总量目标:

“十一五”期间,全省服务业实现增加值年均增长12%,到2010年达到2800亿元,其中新兴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的比重达到50%以上;从业人员年均增长5%,到2010年末达到940万人,就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总数达到40%。

金融保险业实现增加值年均增长7%,到2010年达到132亿元;企业上市力争每年平均达到2家;旅游业实现总收入年均增长18%以上,到2010年达到达700亿元;现代物流业实现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10年达到700亿元;商品贸易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到2010年达到2150亿元;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到2010年达到150亿元;中介服务业从业人员达30万人以上;房地产服务业累计完成总投资2270亿元,年均增长18.4%,全省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比2004年增加6平方;农村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均达到99%。

(三)基本原则

——坚持服务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原则。

正确处理好各产业之间的关系,实现共同协调发展和互动机制。

——坚持服务业内部协调发展的原则。

遵循产业结构演进的客观规律,为第一、二产业发展提供完善服务体系,协调推进服务业发展。

——坚持资源与区位优势的原则。

实施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通过各地区的优势产业,构建特色的服务产业发展体系和方向,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坚持向现代化发展的原则。

积极培育和扶持新兴服务行业,推动服务产业内部结构的升级。

——坚持社会市场化的原则。

以市场消费需求为出发点,合理有效配置资源,建立充满活力的服务业发展机制,加快服务业社会化进程。

——坚持开放促进原则。

立足江西,服务全国,利用现代服务业国际转移的机会,提高承接较高层次国际外包业务的能力,积极参与高端分工,积累和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企业。

四、服务业发展功能定位和重点领域

(一)功能定位

根据全省人口和城镇布局的基本特点,全省区域性服务业发展总体功能定位为:

依托铁路、公路、水路等交通干线,培育和壮大沿京九、浙赣、昌九、沿江、环鄱阳湖服务产业带,逐步形成赣东北、赣中南、赣西现代服务业三大集聚区域,构建全省点线面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空间综合服务功能网络。

——南昌在全省区域经济中起“龙头”作用,着力打造功能更为完善的全省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商业贸易和会展旅游中心,以此推动文化产业、房地产业、专业中介服务业和科教卫生体育等社会服务业的发展,辐射带动省域次中心城市的发展。

发展重点为:

引入和创新经营机制和模式,加快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的流动,快速发展壮大商贸、物流、红色旅游等服务业的规模,不断提升餐饮娱乐行业档次和品位;积极发展银行、证券、保险、律师、会计、资产评估、会展、网络等新兴服务业,建设成为我国中部地区具有优势特色和较强竞争力的现代综合服务产业基地。

——九江努力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的区域服务中心城市,鄂皖赣交界地区重要的物流中心,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和南京、武汉经济圈辐射的重要承接地。

促进沿江开发进程,建成现代化港口旅游城市、物流中心。

发展重点为:

大力发展旅游业,带动餐饮、宾馆、购物、娱乐等传统服务业的发展,提高传统服务业发展的质量和规模,加快旅游产业经营体制改革步伐,吸引更多境外旅游者参观旅游,不断提高旅游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景德镇发挥历史文化名城的优势,打好生态牌和陶瓷传统工艺美术品牌,发挥陶瓷传统工艺的潜在优势,整合瓷资源,培育壮大特色瓷文化旅游产业,带动本地区的轻工业、文化教育相关产业快速发展。

逐步形成历史瓷文化游、民俗文化游、风情观光游的特色旅游,带动餐饮、宾馆、购物、娱乐等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地方生态产业、加工业、文化教育的发展。

——鹰潭、上饶市发展定位为以浙赣铁路、沪瑞高速公路为依托,重点发展商贸物流。

发展重点为:

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大力发展物流、商贸、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和农林牧渔服务业。

整合三清山、龙虎山等旅游资源,精心打造“赣东北红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带动赣东北经济区的经济增长,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带动全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赣州发展定位为全省对接珠三角和闽东南地区的前沿地带、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重要地区。

建成赣、闽、粤、湘接壤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和旅游城市,具有丰富人文景观和革命传统的历史文化名城。

发展重点:

发展以古宋城、东江源、红土地、客家情等独特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为依托的旅游业;努力成为赣、闽、粤、湘交界地区重要的物流中心。

发展商业、农工贸综合服务业、旅游业,实施“跳跃式”发展战略,积极发展与工农业生产密切联系的信息、咨询和社会服务业,提高为生产配套服务能力,努力增加其在服务业中的比重。

——吉安、抚州利用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机遇,重点发展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

发挥革命摇篮井冈山独特的红色旅游资源优势和良好的生态优势,打好生态牌和红色牌,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和绿色旅游。

尤其要以井冈山红色旅游区为龙头,与永新、莲花及周边的瑞金、兴国县相协调配套,重点发展井冈山、赣州、吉安、瑞金、兴国等一批著名旅游城市,打造“红色”、“绿色”、“古色”等特色品牌,开辟精品旅游线路,建设成为港澳台和沿海发达省份的旅游休闲后花园。

——萍乡、宜春、新余发展定位为全省对接湖南长株潭地区以及进军西部的重点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主要地区。

发展重点为:

开辟生态旅游观点区,丰富红土风情游内容,加大明月山、武功山、仙女湖等一批著名风景名胜区的宣传和包装力度;大力发展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商业、金融和保险业,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管理体制,推进信息、咨询、房地产等新兴行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城镇服务业吸纳劳动力的巨大潜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建设一批大中型专业批零市场,成为商贸集散地,带动饮食服务、咨询服务业产业的发展。

(二)重点领域

(1)金融保险业

金融保险业发展重点和方向:

以中间业务为突破口,业务收入所占比重超过银行整体收入的30%。

商业银行机构不良贷款率平均水平将下降到13%。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平均水平达到5%以上。

加快发展金融业。

加强地方政府与金融部门的沟通合作,支持金融机构扩大服务内容,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积极引进国内外金融机构,加快地方金融机构发展,抓紧在有条件的市组建城市商业银行,搞好县域金融机构的规划布局。

加强金融风险预警和防范,确保地区金融稳定。

努力开拓资本市场,积极做好企业上市融资工作,提高上市公司再融资能力。

加大保险力度。

保险业坚持以“有效监管、服务发展”为重点,采用行业规划、政策引导、市场监管、信息发布以及规范市场准入等手段,调控保险市场,防范化解风险,积极拓展服务领域,充分发挥保险业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参与社会管理的功能,促进江西保险业全面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一是初步形成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三大支柱”构成的养老保障体系。

二是在省里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保险公司。

三是增加中、外资保险公司在江西省设立分支机构;中介市场向纵深方向发展,市场潜力进一步挖掘。

适应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需要,大力发展地方性资本市场。

适应金融体制机制创新、股权分置、发行市场化的取向,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例,促进企业债券发行,企业股份制改造和推荐上市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加快信用体系建设。

完善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建立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规范资信评估机构和信用制度。

完善失信惩戒机制,加快发展各种信用担保机构,缓解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问题,积极支持金融业信用体系的健康发展。

(2)现代旅游业

按照《江西省红色旅游发展纲要》,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旅游发展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品开发为中心,以完善旅游设施为目的,以整合资源重点,实施精品带动战略。

发展总体布局是:

突出“红色摇篮、绿色家园”品牌,以井冈山旅游区为龙头,包括永新、莲花等周边县市的红色旅游景点,大力发展南昌、瑞金、萍乡、上饶四个红色旅游区基点,精心打造“中国红色旅游概念线路”:

上海—嘉兴—南昌—井冈山—瑞金—长汀—高州—遵义—延安—西柏坡—北京;“江西红色文化旅游金牌线路”:

南昌—井冈山—赣州—瑞金;“赣湘红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

南昌(或井冈山)—萍乡—韶山—长沙;“赣闽粤红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

赣州—瑞金—长汀—龙岩—梅州—广州;“赣浙沪红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

南昌—龙虎山—上饶—三清山—杭州—嘉兴—上海;“赣鄂红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

武汉—黄冈—九江(庐山)—共青城—南昌—井冈山。

以景德镇—婺源—黄山—三清山—龙虎山为中心的历史文化(道教文化、瓷文化)的品牌景区及乡村风情风景区;以庐山、鄱阳湖为中心的名山名湖风景区。

实施重点和方向:

重点在红色旅游资源整合,培育发展红色观光游、红色商务游、红色休闲度假游和红色专项游,切实做到文化做深、市场做透、产品做精、服务做好、产业做大、品牌做响。

做到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整合资源优势,彰显品牌特色,强化区域协作,形成国际知名的旅游区域,形成以若干优秀旅游城市和旅游强县、市为支撑,品牌景区为核心,点、线、面相结合,国际、国内市场与区域旅游市场相衔接的全方位、开放型旅游网络。

在具体运作上应转变观念,灵活经营,主动出击,积极协作,搞好配套,以旅客为上的服务理念,壮大全省旅游产业规模、培育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

(3)现代物流业

现代物流业发展按照“国道主干线、水运主通道、港站主枢纽”交通支持保障体系,逐步形成贯穿东南西北中的客货运输大通道和快速物流网络业。

功能定位为“一个核心、三个支撑体系、五大物流集聚区”,建设水陆空运输联运一体的物流核心主体,构建以公路、铁路、管道等运输方式为重点的集疏运体系,为各种运输和物流活动提供配套服务的服务体系,提高商品、库存、客户管理经营效率的电子商务体系。

根据人口集聚度、货运吞吐量、交通枢纽,全省构建南昌、九江、赣州、宜春、鹰潭五大内陆物流集聚区。

——南昌建设以服务型为主的商品物流体系,强化与省内主要城市的物流网络联接,全面带动并提升九江、赣州、宜春、鹰潭内陆腹地的功能。

——九江口岸联网实行直通,共同构建全省国内水平的物流中心,推进水路空运输一体的物流体系,建立通畅高效的鄂皖赣重要直达口岸运输物流中心。

发展重点:

以九江港口为集疏运物流基地,整合港口资源,加快推进九江港口和集疏运体系建设。

充分利用水运、空运、铁路、公路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构建以港口为集疏运物流基地的物流网络建设,促进九江保税区的建设和发展。

发挥九江深水岸线优势,提升物流基地的核心和主体功能。

加快集装箱物流配送和码头、船舶航线国际化建设,重点推进码头物流、粮食码头等重点工程建设,形成国内油品及散粮转运中心。

整合现有仓储设施,应用现代电子、信息、网络技术,整合传统储运功能,推动物流基地和物流配送区的建设;完善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和EDI中心,全面提升物流增值服务。

——赣州、宜春建设以商品加工和配送为主的仓储物流中心和配送节点,为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和产品的进出口创造便捷快速的通关环境。

——鹰潭以铁路、公路为枢纽,建设省内城市联接的物资流通基地,为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和产品的进出口创造便捷快速的通关环境。

(4)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对江西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十一五”期间,文化产业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指导思路,实施“文化大省”和小康文化工程,整合文化资源,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加速知名品牌和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

发展方向和重点:

构建文化产业的“文化艺术、文化旅游、民间文化、文化体育娱乐”四大文化板块。

一是大力发展文化艺术产业,融文化与经济为一体,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发挥更大作用;二是加快整合文化旅游产业,融文化与自然景观为一体,形成文化遗产与景观整体联动的产业链;三是强力推进文化体育娱乐产业的发展,初步建成具有本省特色的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重点做大做强广电传媒业、出版发行业、文化旅游业、文化演艺业、文博会展业、网络文化业、民间工艺品业等主导文化产业。

——文化艺术产业:

构建以南昌、九江、赣州三个中心城市为依托的文化演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信息、会展等多种行业的文化艺术产业集聚区域;大力发展以陶瓷文化为代表的民间工艺品文化的发展。

——文化旅游产业:

整合文化旅游产业的“绿色文化、红色文化、古文学文化、民间文化”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