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下册2《通过感官来发现》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811163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007.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下册2《通过感官来发现》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科学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下册2《通过感官来发现》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科学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下册2《通过感官来发现》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科学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下册2《通过感官来发现》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科学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下册2《通过感官来发现》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学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下册2《通过感官来发现》教学设计.docx

《科学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下册2《通过感官来发现》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下册2《通过感官来发现》教学设计.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科学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下册2《通过感官来发现》教学设计.docx

科学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下册2《通过感官来发现》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下册2《通过感官来发现》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二年级下册《我们自己》单元的第2课。

本课重点呈现的是人体感觉器官的基本功能,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

在聚焦环节,通过对感觉器官作用的回顾,一是认识到“眼、耳、鼻、舌和皮肤是我们的感觉器官”,二是认识到“感觉器官可以帮助我们知道周围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探索环节由三个活动组成,第一个活动“交流。

我们的感官能告诉我们什么信息”,明确各个感觉器官都有自己能够感知的信息,强调每个感觉器官只能够感知特定的信息。

第二个活动“看下面的图片,说说我们看到的和我们想到的,并用词汇记录下来”,用眼睛观察图片,呈现出眼睛能够看到的事实与头脑中的想象的不同。

认识到单独一个感觉器官有无法采集到的信息,综合使用多种感觉器官会更加全面地认识事物。

第三个活动“用五种感官实际观察物品”意图让学生将上一个活动的想象部分,通过其他感觉器官进行验证,给出事实现象的描述,再次对事实和想象加以区分,并使学生认识到人体对周围事物的认识需要多种感觉器官的合作。

在研讨环节,通过研讨,让学生认识到每个感觉器官只能感知自己能够感知的信息,对于其他信息无能为力。

多种感官一起观察事物,能够得到这个事物的更多信息,更加接近事实。

拓展环节将感觉器官的研究与社会问题建立起关联,如残障人士缺失某些感觉器官,导致他们需要利用其他感觉器官来弥补,有时还需要各种辅助的科学仪器来帮助他们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学习和工作。

【学情分析】

从一年级开始,观察活动都要借助各种感觉器官来完成,所以学生对感觉器官的功能已经很熟悉了,有利于本课的教学。

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感觉器官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认识事物、感受外界环境的变化等,但是学生并没有意识到感觉器官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眼、耳、鼻、舌、皮肤是我们的感觉器官,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周围的事物及其变化等。

2.每个感觉器官都有自己能做的事情,也有不能做的事情。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采用实验的方式,研究感觉器官能做的事情和不能做的事情。

2.能够清楚地描述自己的观察、实验发现的事实和自己想象的内容。

科学态度目标

1.能如实地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想法。

2.愿意在合作中承担自己的工作,并积极参与研究活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了解残障人士因为感觉器官功能障碍所造成的生活困扰。

理解他们为了更好的生活而综合运用其他感觉器官的意义。

2.知道技术发明为残障人士改善生活提供了帮助。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眼、耳、鼻、舌、皮肤是我们的感觉器官,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周围的事物及其变化等。

难点:

每个感觉器官都有自己能做的事情,也有不能做的事情。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

石头、豆包、装有40~50℃热水的杯子、音箱、盲道图片等。

教师准备:

学生材料(1套),班级记录单,纸箱,板栗。

【教学过程】

一、聚焦

上节课我们观察了我们的身体,了解了我们的身体结构,认识了我们身体中的很多器官。

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感觉器官。

感觉器官非常重要,通过感觉器官我们能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

(板书课题:

通过感官来发现)

二、探索

(一)认识感官及其作用

活动一我说你猜

1.教师出示一个暗箱(箱子里装有板栗),让学生猜一猜箱子里装了什么物体。

要求:

(1)一名同学闭上眼睛,用其他感觉器官感受箱子中的物体,并描述物体的特点。

(2)其他同学根据这个同学的描述,猜测箱子中的物体。

2.学生按要求进行活动。

3.讨论:

说一说,你刚才用了哪些感觉器官?

这些感觉器官的作用是什么?

注意:

用手摸一摸,感觉物体是硬的。

教师要告诉学生这种感觉不是手感觉到的,而是手上的皮肤感觉到的,皮肤是触觉。

4.提问:

你知道人还有哪些感觉器官吗?

5.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人的感觉器官及其作用。

设计意图:

通过使用暗箱,帮助学生认识到感官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周围的世界。

放入板栗是为了增加辨别的难度,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辨别能力、表述能力,进一步认识感官及其作用。

6.提问:

你有什么办法能够迅速识别出箱子中的物体?

预设:

用眼睛看。

追问:

眼睛能帮我们看到哪些信息?

设计意图:

体会感觉器官能做到的事和不能做到的事。

7.小结:

每种感觉器官都有自己能收集到的信息,但也有收集不到的信息。

(二)综合运用多种感觉器官,对事物的认识更加准确

活动二看一看,说一说

1.谈话:

看来,眼睛能够收集比较多的信息,下面我们来看看老师为大家准备的物品(出示石头、豆包、装热水的杯子、音箱),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你想到了什么?

填写在记录单中。

要求:

(1)每人选取一个物品作为观察对象。

(2)最后两列暂时先不填写。

 

物品

眼睛看到的

通过看

想到的

用五种感官感受到的

想到的和事实是否完全一样

记录单()组

2.学生用眼睛观察之后汇报,说一说自己这么想的理由。

学生汇报时,教师及时出示相关的科学词汇。

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将观察到的事实和头脑中的想象做区分。

活动三验证自己的想法

1.用五种感官观察这四种物品,并填写记录单(最后两列)。

2.讨论:

(1)用五种感官观察和只用眼睛看有什么不同?

(2)我们“通过看想到的”都正确吗?

解释一下原因。

设计意图:

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每个感觉器官都有自己无法接收的信息,而综合使用多种感觉器官会更加全面地对事物加以认识。

3.小结:

每种感官都有自己的功能,每种感官都有无法获得的信息,综合运用多种感官能更加全面地认识事物。

三、拓展

活动四不一样的道路

1.出示盲道图片。

2.学生尝试说出盲道的作用。

3.提问:

你还知道哪些科技产品?

它们对残障人士有哪些帮助?

设计意图: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可以认识到感觉器官的重要性,了解科技产品对残障人士的辅助作用。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到每种感官都有自己的功能,每种感官也都有无法获得的信息,只有综合运用多种感觉器官才能对事物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利用感觉器官来认识世界。

【板书设计】

通过感官来发现

物品

眼睛看到的

通过看

想到的

用五种感官感受到的

想到的和事实是否一样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活动目的:

区分观察和想象的内容。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活动手册放在探索环节使用,填写的内容都是通过感觉器官观察到的。

以岩石为例,填入的内容可以是“粗糙的”“硬的”“重的”等。

在学生的表达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把语言说完整,如“用手摸,感觉粗糙”。

在填写活动手册时,可以组织学生先讨论用怎样的词汇更加准确。

教师可以预先将相关词汇写在班级记录单中,避免学生遇到不会写的字,影响表达。

也可采用图文并茂的记录形式。

在讨论的过程中,应该帮助学生区分观察和想象的内容,明确“每种感官都有自己的功能,每种感官也都有无法获得的信息,只有综合运用多种感觉器官才能对事物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下册4《测试反应快慢》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二年级下册《我们自己》单元的第4课,属于生命科学领域。

在前面三课的基础上,学习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完成身体对外界的反应测试。

本课主要分为两个活动:

1.比一比谁抓住的次数多;2.比一比谁的得分多。

第一个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游戏的玩法,要求不高,能抓住尺子即可。

这是通过游戏的方式测试眼、手初步配合的结果。

第二个活动是在能抓住尺子的基础上尽量抓到高分区。

从初步感知转变为数据描述,用数据描述变化规律更能体现事物的本质特征。

学生通过数据分析,能够得出“反应快慢是可以被强化训练”的结论。

【学生分析】

通过课前的访谈得知,学生每天都会与小伙伴一起玩游戏,翻拍手游戏也是玩过的,所以聚焦环节很容易开展。

但是,当问到学生哪些方法能够提高游戏成功率的时候,学生往往说不出来。

本课用到的感觉器官主要是手和眼睛,教师可以继续利用上一课的班级记录单,这样做既可以复习上一课“多种感官参与活动”的知识,又可以为本节课做铺垫,把问题聚焦到感觉器官的反应上。

在探索环节,虽然学生有浓厚的动手兴趣,但他们依然不善于总结提炼语言,所以在本节课还要继续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多数活动课都会出现时间不好把控的情况,所以教师要对完成任务快而有序的小组进行奖励,从而节省时间用于思维能力的提升训练。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身体对外界刺激具有反应能力,并且反应的速度有快慢差别。

2.知道反应速度可以通过多次训练以及眼手的默契配合得以提高。

科学探究目标

1.主要利用眼睛、手这两种器官的默契配合逐步提高反应速度。

2.通过对比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得出影响反应速度快慢的因素。

科学态度目标

能够积极投入到研究活动中,保持好奇心和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数据处理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可以为研究问题提供方便。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知道身体对外界刺激具有反应能力,并且反应的速度有快慢差别。

难点:

通过对比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得出影响反应速度快慢的因素。

【教学准备】

1.标记1~10号的彩色磁贴(至少5组)、白色卡纸条(上面有刻度但没有数字,两人1条)、黑色油性笔(每组1支)、学生活动手册、班级记录单、课件等。

2.课堂评价用的小动物图片和坐标图。

(每个小组由一只小动物代表,每达到一条标准,小动物就会前进一个格子;违反一条标准,小动物就会退后一个格子)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教师邀请一名学生和自己一起玩翻拍手游戏。

2.介绍活动规则:

两人一组,每人拍对方5次,记下自己胜利的次数。

全组完成游戏后,组长举手示意。

3.挑选3名学生说一说自己获胜的次数,并谈一谈感受。

设计意图:

用学生熟悉的翻拍手游戏引入,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4.谈话:

通过这个游戏,我们发现每个人在游戏过程中反应的速度有快有慢。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测试反应快慢。

(板书:

测试反应快慢)

设计意图:

明确本课的研究主题。

二、探索

谈话:

为了测试反应快慢,我们要玩一个“抓尺子”的闯关游戏。

第一关,看谁抓到的次数多。

(一)初步体验反应速度有快慢

1.教师与学生配合示范操作,并明确规则。

教师手臂伸直,一手捏住“尺子”(长白卡纸做的)的上端。

学生伸出一只手,拇指与其余四指做准备捏合状。

教师使“尺子”末端垂直于学生伸出手的正上方,学生的手不能接触“尺子”,也不能高于“尺子”下端。

待学生准备好后教师轻轻松开“尺子”,如果学生迅速将“尺子”抓住,即为成功,就可以在记录单上画“√”。

2.比一比谁抓的次数多。

两人一组完成游戏,每人抓10次,并将结果填写在活动手册上。

设计意图:

此环节是在教师的演示下学生模仿操作,使学生初步体验反应速度有快慢之分。

通过这个游戏可以比较出哪些同学反应快些,哪些同学反应慢些。

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每次抓到“尺子”的部位是有区别的,为接下来在“尺子”上标记数字作铺垫。

(二)做一个有数字的“反应速度尺”

1.思考:

为了更准确地判断反应速度的快慢,我们要在刚才的“反应速度尺”上标记一些数字。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标呢?

2.学生观察:

比较“反应速度尺”与真正的尺子有什么不同,然后一起制定出标记数字的规则。

(例如:

是否要标记0,1~10的数字从哪个方向开始,是标记在格子里还是标记在线上)

 

3.学生制作“反应速度尺”。

每组4人制作2条即可,制作完成后组长举手示意。

(最先完成且制作正确的小组的小动物前进一格)

4.展示交流不同标记的“反应速度尺”,制定统一的游戏规则。

首先,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