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地区等10村土地整治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09593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7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地区等10村土地整治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XX地区等10村土地整治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XX地区等10村土地整治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XX地区等10村土地整治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XX地区等10村土地整治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地区等10村土地整治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XX地区等10村土地整治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地区等10村土地整治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地区等10村土地整治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XX地区等10村土地整治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XX地区等10村土地整治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附录

一、附表

1、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面积汇总表

2、项目区土地利用规划面积汇总表

3、项目区整理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对照表

4、土地整理项目任务、工程内容及投资估算表

5、新增耕地一览表

二、附件

*********等10村土地整治项目勘测报告。

三、现状图片

四、附图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

1万)(局部)

2、***土地整治规划图(1:

1万)(局部)

3、***建设用地管制和基本农田保护图(1:

1万)

4、土地利用分副现状图(1:

1万)

5、*********等10村土地整治项目现状图(1:

5000)

6、*********等10村土地整治项目规划图(1:

5000)。

第一章项目概况

1.1项目提出的原由、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1.1.1项目背景

根据国家制定的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负责保持本辖区内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法定目标和建设占用耕地必须实行“占补平衡”的政策要求,济南市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土地整理的政策。

基于经济、社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考虑,******人民政府从实际着想,欲扎扎实实地为农民办实事,为经济建设提供土地保障,提出对***共计11个村土地进行整理。

鉴于本项目投资多,地方政府财力难以承担,特申请将此项目列入济南市土地整理重点项目,由济南市财政投资扶持。

1.1.2项目原由和建设的必要性

(1)是缓解人增地减、人地矛盾加剧的需要

人增地减矛盾日益突出,人口和土地逆向发展的形势日趋严峻。

人多地少的矛盾直接制约着全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本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小城镇建设和集体、个体和私营经济的迅速发展,使非农业建设对耕地的需求量日渐扩大,耕地总量保持动态平衡的难度不断加大。

因此,积极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充分挖掘土地潜力,成为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3)是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

通过土地开发整理,科学规划,合理配置田、水、路等基础设施,实现地块的规模化、标准化,提高耕作技术与管理的科技含量,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

(4)具有土地开发整理基础

为保障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府、许商街道办事处把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制定规划、计划、实施方案和管理措施。

1999年,根据中发[1997]11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政府进行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同时制定了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提出了科学规划、合理退耕,适度开发的目标,并在工作中抓好试点,逐步推进,确保落实。

1.1.3建设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的意义

(1)通过项目区土地开发整理,能够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的人地矛盾,有力地保障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的实现。

为小城镇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以土地开发整理为契机,依靠当地农业科研技术力量,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3)通过路、水利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提高项目区整体定位,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4)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建立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的应用平台,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使项目区传统农业走生态型农业发展道路,带动当地农业生产上水平上档次,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1.2项目简介

1.2.1项目类型

本项目申报市级重点项目。

项目区属平原,地势较为平坦。

项目区涉及***的边庞家村、边张家村、大路家村、东双庙村、***、栾庙村、马集村、石家村、西双庙村、西万坊村、枣林村等11个行政村。

项目区总面积598.24公顷,盐碱地、设施农用地有很大的整理潜力。

通过土地平整可新增耕地53.72公顷。

1.2.2项目性质

本项目属土地整理项目.

1.2.3项目范围

涉及***共11个行政村。

项目区北起西万坊村水浇地,南至西双庙村水浇地,西起世家村水浇地,东至马集村水浇地。

1.2.4项目规模

(1)建设规模

项目区东西长3.79公里,南北宽2.19公里,总面积598.24公顷。

该项目预算总投资1744.41万元,全部由市财政投资。

其中,工程施工费1533.7万元,占总投资的87.92%,设备购置费0万元,占总投0%,其它费用共计176.48万元,占总投资的10.12%,不可预见费34.20万元,占总投资的1.96%。

工程施工费包括土地平整工程224.64万元,占总投资的12.88%;农田水利工程234.53万元,占总投资的13.44%;田间道路工程1059.60万元,占总投资的60.75%;其他工程14.88万元,占总投资的0.85%。

其他费用包括前期工作费:

70.07万元,占总投资的4.02%;工程监理费:

20.83万元,占总投资的1.20%;竣工验收费:

46.01万元,占总投资的2.64%;业主管理费:

33.53万元,占总投资的1.92%(见表1)。

1.2.5项目工期

项目实施拟分一期进行,总工期1年,2013年1月开工,2013年12月竣工。

1.2.6项目任务目标

项目整理区总面积598.24公顷。

通过开发整理,达到新增耕地率8.98%的目标。

(见表4)

通过配套基础设施和生态防护林网,灌溉保障率达到75%以上,建成“田成方,路成网,树成行,旱能浇,涝能排”的基本农田。

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将改善区域内生态环境。

 

表1-1预算汇总表

序号

工程或费用名称

预算金额(万元)

各项费用占总费用的比例(%)

 

1

2

3

工程施工费

1533.7

87.92

1

土地平整

224.64

12.88

2

农田水利

234.53

13.44

3

田间道路

1059.60

60.75

4

其他工程

14.88

0.85

设备费

35

0

其他费用

176.48

10.12

1

前期工作费

70.07

4.02

2

工程监理费

20.83

1.20

3

竣工验收费

46.01

2.64

4

业主管理费

33.53

1.92

不可预见费

34.20

1.96

总   计

 

1744.41

100.00

第二章报告编制依据

2.1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

2.2土地开发整理相关政策

(1)《土地开发整理标准》;

(2)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1998]16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开发整理管理工作的通知》;  (3)国土资发[1999]39号《关于切实做好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的通知》;  (4)国土资发[1999]50号《关于设立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的通知》;  (5)《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管理办法》;  (6)《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缴使用管理办法》;  (7)《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办法》;  (8)国家制定的其他土地开发整理政策、规定;

(9)鲁财综[2007]128号《山东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试行)》;

2.3相关设计规范

(1)《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TD/T1011~2000);

(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

(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4)《T15772~199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

(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1996);(6)《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试行)》;

(7)《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8)《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

(9)部颁SL207-98《节水灌溉技术规范》;(10)部颁SL18-91《沟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

(11)部颁SDJ127-84《灌溉排水沟系设计规范》;(12)《机井技术规范》(SL256-2000)。

2.4地方有关文件、规划、计划

(1)《***土地整治规划》(局部);

(2)《***土壤志》;

(3)《***土地资源调查报告》;

(4)***水务、农业、林业、环保、交通、电力等部门有关文件;

(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局部);

(6)《***水利志》;

(7)《***水利区划报告》;

(8)《***综合农业区划报告》;

(9)《***水利区划报告》;

(10)《***农村电力网“十五”发展规划》;

(11)《***统计年鉴(2010年)》;

(12)***水务、农业、林业、环保、交通、电力等部门有关文件。

 

第三章项目区概况

3.1项目区基本情况

项目区位于北纬37°16′36″~37°17′48″,东经117°01′12″~117°03′41″,项目区北起西万坊村水浇地,南至西双庙村水浇地,西起世家村水浇地,东至马集村水浇地。

涉及***共11个行政村。

包括:

***的边庞家村、边张家村、大路家村、东双庙村、***、栾庙村、马集村、石家村、西双庙村、西万坊村、枣林村等11个行政村。

3.2自然条件

3.2.1气象

项目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干湿季节明显,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旱涝交替,冬季寒冷干燥。

多年平均气温12.8℃,年最高气温40.5℃,年最低气温-22.6℃。

多年平均无霜期195天,多年平均降雨量为605毫米。

降雨年内分配很不均匀,3~5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12.5%,6~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75.6%。

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164毫米,多年平均风速2.9米/秒,历年最大风速29米/秒。

3.2.2地形地貌

项目区地处黄河冲积平原,地貌类型为沿黄缓平坡地,土壤成土母质为黄河冲积物。

地面高程在14~16.5米之间,土地平整度差。

项目区内形成了岗、坡、洼地相间的微地貌。

3.2.3水文

由于历史上黄河多次泛滥,造成了结构层次交错、岩性复杂多变的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其厚度达数百米。

区内地下水主要为储存于粉细砂层中的第四系孔隙潜水,埋深2~3米,水平径流缓滞,垂直运动强烈。

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河流间歇性补给。

浅层地下水化学类型为中碳酸岩型水,矿化度一般为1~2克/升。

水质良好,适于灌溉。

3.2.4植被

项目区内大部分为农田,周围植被较好。

主要农作物为小麦、玉米、棉花、豆类、蔬菜等,部分农路两侧种有少量林木,树种主要有:

杨树、柳树等;零星分布的废弃地、闲散地等处多为自然植被,品种有紫穗槐等野生灌木和爬地龙、蒲公英等野草。

3.2.5土壤

项目区为黄河冲积平原,土壤为壤质潮土和壤质盐化潮土。

可耕性好,适宜农作物生长。

但由于土壤发育弱,有机质含量偏低,土壤含盐量偏高,有强石灰反应,致使盐碱地在项目区内分布较广。

3.2.6自然灾害

项目区常见自然灾害有:

旱灾、涝灾、干热风等。

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水利工程设施得不到有效利用,农田多存在“旱时无水灌,涝时无处排,农民靠天收”的局面。

干热风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危害较大,尤其对小麦生长不利,使小麦得不到灌浆所需的水份导致灌浆不足,使小麦籽粒不饱并提前成熟而导致减产。

3.3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