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古代汉语知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07522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2.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语文古代汉语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大学语文古代汉语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大学语文古代汉语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大学语文古代汉语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大学语文古代汉语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语文古代汉语知识.docx

《大学语文古代汉语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语文古代汉语知识.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语文古代汉语知识.docx

大学语文古代汉语知识

大学语文古代汉语知识

一、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1.夫吴之与越也,仇雠敌战之国也。

(吴国与越国,是相互仇恨、相互敌对、相互征战的国家。

2.是寡人之过也。

(这是我的过错。

3.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

(过去与吴国的战争,不是你们几个人的过错。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我的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是偏爱我。

5.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使活着的人安居乐业,使死去的人体面地被埋葬,人们生活而没有遗憾,这才是能够统治天下的方法的开始。

6.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即使在太阳底下暴晒,也不能使它再次变直,(这是由于)人力加工使它(变成)这样。

7.此则寡人之过也。

(判断句,“此……也”表判断)

8.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也”表判断)

9.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者,……也”表判断)

10.此亡秦之续耳。

(“此……耳”表判断)

1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也”表判断)

12.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为=是,表判断)

13.汝是大家子。

(“是”表判断)

14.斯用兵之效也。

(“也”表判断)

15.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者,……也”表判断)

16.此予这所得也。

(“也”表判断)

17.此三者,吾遗恨也。

(“也”表判断)

18.梁,吾仇也。

(“也”表判断)

19.噌吰也,周景王之无射也。

(“……者,……也”表判断)

20.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21.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在也。

(“……者,……也”表判断)

(二).省略句

1.以(之)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省略介词宾语“之”)

2.寡人请更(对待吴国的态度)。

(省略动词的宾语)

3.(勾践)无不馎(之)也。

(省略主语和宾语)

4.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省略介词“于”)

5.不得见(太后)久矣。

(省略宾语)

6.(老臣)愿令(之)得补黑衣之数。

(省略主语与兼语)

7.(太后)不及今令(之)有功于国。

(省略主语与兼语)

8.輮以(之)为轮。

(省略宾语)

9.聚之(于)咸阳

10.以(之)为桂林、象郡

11.(百越之君)委命(于)下吏

12.铸以(之)为金人十二

13.(其)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14.(阿房宫)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使(之)快弹数曲。

(省略动词的宾语)

送客(于)湓浦口。

(白头)浑欲不胜簪。

(武侯)出师未捷身先死。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之)以予人。

而卒葬(于)之。

有碑仆(于)道。

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

(庄宗)请其矢,盛(之)以锦事宜囊。

(三).倒装句

1.宾语前置

(1)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长安君以何于(在)赵。

(“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

“自托”动宾短语宾语前置)

(2)何后之有?

——有何后?

(疑问句宾语前置,“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3)忌不自信——忌不信自。

(否定句宾语前置)

(4)未之有也——未有之也。

(否定句宾语前置)

(5)闻道百,权为莫己若。

(宾语“己”置于动词谓语“若”前,即“莫若己”)

(6)大王来何操(“何操”即“操何”)

(7)沛公安在(“安在”即“在安”)

(8)复驾言兮焉求(“焉求”即“求焉”)

(9)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何之”即“之何”)

(10)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读之不知”即“不知句读之”,“惑之不解”即“不解惑”)

何言复来还!

————言何复来还

恐年岁之不吾与。

————恐年岁之不与吾。

其往欲何云?

————其往欲云何?

古之人不余欺也。

————古之人不欺余也。

2.定语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

(“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馎也,无不歠也,必问其名。

——越国出游的年轻人,没有不供给他们饮食的,还要询问他们的姓名。

石之铿然有声者。

(“之……者”,定语后置的标志)

3.介词结构后置

以其无礼于晋——以其于(对)晋无礼

且贰于楚——于(对)楚两属

佚之狐言于郑伯——佚之狐于(对)郑伯言

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昔者夫差于(在)诸侯之国耻吾君

乃号令于三军曰——乃于(向)三军号令曰

……贤于长安君——于(比)长安君贤(胜过)

而封之以膏腴之地——而以膏腴之地封之

申之以孝悌之义——以孝悌之义申之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青,于(从)蓝取之,而于(比)蓝青;冰,水为之,而于(比)水寒。

欣于所遇―――于所遇欣

不能喻之于怀―――不能于怀喻之

亦将有感于斯文―――亦将有于斯文感

师不必贤于弟子―――师不必于弟子贤

多于市人之言语―――于市人之言语多

俟我于城隅——于城隅俟我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尝于穆、曹二善才学琵琶。

转徙于江湖间。

——于江湖间转徙。

(四)被动句

王之蔽甚矣。

(蔽,受蒙蔽)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也。

(“见……于”,表被动)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表被动)

吾属今为之虏矣(“为”表被动)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为”表被动)

既自以心为形役(“为”表被动)

为仲卿母所遣。

(“为……所……”表被动)

渐见愁煎迫(“见”表被动)

仍更被煎迫(“被”表被动)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为……所……”表被动)

智勇多困于所溺。

(“于”表被动)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为”表被动)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于”表被动)

不能容于远近。

(“于”表被动)

(五)固定句式

1.日食饮得无衰乎?

(得无……乎,表推测,译为:

该不会……吧)

2.无乃后乎?

(无乃……乎,恐怕……吧)

3.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孰与,与……比,哪一个……)

4.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直……耳,相当于“只是……罢了”)

5.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止。

(或……或,相当于“有的人……有的人”)

二、词类活用

(一)名词活用

1.名词活用作动词

晋军函陵——军,驻扎,驻军

越国以鄙远——鄙,以……为边邑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封,以……为疆界

与郑人盟——盟,结盟

宦士三百人于吴——宦,使……做宦,帝王的仆隶

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礼,以礼对待

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衣,穿

老臣病足――病,患病

赵王之子孙侯者――侯,封侯

质于齐――质,做人质

朝服衣冠――服,穿戴

树之以桑――树,种植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穿

然而不王者――王,称王,此处指一统天下

王无罪矣――罪,归罪,归咎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食,吃

填然鼓之――鼓,敲起鼓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泳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瓮,用瓮作;绳,用绳子系

或棹孤舟——棹,划桨

 

2.名词作状语

夜缒而出――夜,在夜间

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在早上;夕,在晚上

既东封郑――东,向东

又郊败之――郊,在郊外

必庙礼之――庙,在庙堂上

朝服衣冠――朝,在早上

暮寝而思之――暮,在晚上

能面刺寡人之过也――面,当面

日饮食得无衰乎――日,每日

 

(二).动词活用

今寡人不能――能,才能

其继有在者乎――继,继承人

若不阙秦――阙,使……阙

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退,使……退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也――尊,使……尊

(三)形容词使动

1.形容词意动

吾妻之美我者——美,认为……美

少仲尼之闻——少,以……为少

轻伯夷之义——轻,以……为轻

2.形容词使动

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耻,羞辱,侮辱,使……受耻辱

洁其居,美其服——洁,使……洁;美,使……美

3.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

因人之力而敝之——敝,损害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谨,认真从事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偏爱

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变雄厚;薄,削弱

然后卑事夫差——卑,降低身份

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贤,胜过

4.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善,善行,好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远,远方的国家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

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乏,物质匮乏的时候

吊有忧,贺有喜——忧,忧愁的事;喜,高兴的事

虽无四方之忧——忧,忧愁的事,指外患

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志行之少耻也——耻,羞恶之心

 

三、常见实词归类

微: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隐隐地)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略微,稍微)

鄙: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边远的地方)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边疆,以……为边疆)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目光短浅)

说: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述)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杂说,一种文体)

秦伯说,与郑人盟(同“悦”,喜欢,高兴)

辞:

辞曰: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

停数日,辞去(告别)

不辞劳苦(推托)

复: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繁复)

其有敢不尽力者乎?

请复战(再)

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恢复)

知:

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知道)

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主持)

孰为汝多知乎(通“智”)

劝:

果行,国人皆劝(鼓励)

劝君更尽一杯酒(劝说)

遂:

自杀未遂(实现,成功)

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于是,就)

遂使之行成于吴(最终)

当:

当室者死,三年释其征(执掌)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正当)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把守)

当率三军,北定中原(必定)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将)

间:

奉命于危难之间(期间)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间或)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夹杂)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暗中)

谄人间之,可谓穷矣(离间)

 

四、常见虚词用法

既:

既自以为心为形役(既然)

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已经)

既而儿醒,大啼(不久)

为:

大礼不辞小让,何辞为(句末语气词,表反问,呢)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作为)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替,给)

窃为大王不取也(认为)

天行有常,不为尧,不为桀亡(因为)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为了)

吾属今为之虏矣(被)

因:

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沿袭,动词)

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于是)

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趁机)

因造玉清宫,伐木取材,始见其山(因为)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经由)

践华为城,因河为池(凭借,依据,介词)

乎: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介词,在)

吾尝疑乎是(介词,对)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词,呢)

其:

吾其还也(副词,还是)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大概)

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雠。

(自己的)

其一犬坐于前(指示代词,其中的)

之:

辍耕之垄上(往,到)

子犯请击之(他们)

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助词,的)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衬字,没有意义,起衣调章节的作用)

泾流之大,不辩牛马(代词,这样)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结构助词,帮助宾主前置)

于:

赵氏求救于齐(介词,向)

日三四里,和于身也(介词,对)

甚于妇人(介词,比)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对于)

于是河伯欣然自喜(因)

乃: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才)

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却,只)

以:

请以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