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051243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2.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物流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现代物流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现代物流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现代物流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现代物流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物流学.docx

《现代物流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物流学.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物流学.docx

现代物流学

 

第一章:

现代物流学概述

1、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根本区别:

(1)现代物流强调系统整体优化,

(2)现代物流一定有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的支持,

(3)现代物流具有先进的物流科学技术。

2、现代物流的特征:

反应快速化,功能集成化,服务系列化,作业规范化,目标系统化,手段现代化,组织网络化,经营市场化。

3、物流系统按物流活动范围和业务性质分:

(1)生产物流:

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等在企业内部的实体流动。

(2)供应物流:

为生产企业提供原材料、零部件或其他物品时,物品在提供者与需求者之间的实体流动。

(3)销售物流:

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出售商品时,物品在供方与需方之间实体流动。

(4)回收物流:

不合格物品的返修、退货及伴随货物运输或搬运中的包装容量、装卸工具及其他可再用的旧杂物等,经过回收,分类、再加工,使用的流动过程。

(5)废弃物流:

是伴随某些厂矿的产品共生的副产物、废弃物、以及生活消费品中的废弃物等,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处理过程的实体物流。

4、根据物流活动的相对范围还可以分为:

(1)企业物流:

是指发生在本企业内部的物品实体流动

(2)社会物流:

是指全社会范围内,企业外部及企业相互之间错综复杂的物流活动的总称。

(3)综合物流:

是指物质资料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以及生产过程各阶段之间流动的全过程。

(4)国际物流:

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由于进行国际贸易而发生的商品实体从一个国家(或地区)流转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物流活动。

5、物流系统功能的模式:

(1)输入:

输入的内容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如各种原材料或产品、商品,生产或销售计划,需求或订货计划。

(2)输出:

输出包括各种物品的场所转移,各种报表的传递,各种合同的履行,各种良好优秀服务。

(3)处理(或转化):

是指各种生产设备、设施的建设。

(4)限制(或制约):

(5)反馈:

主要指信息反馈,如各种物流活动分析,各种统计报表数据等。

6、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1)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动脉系统,它联结社会生产各个部分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2)物流是社会再生产不断进行,以创造社会物质财富的前提条件。

(3)物流是保证商流顺畅进行,实现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物质基础

(4)物流技术的发展是决定商品生产规模和产业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5)物流的改进是提高微观经济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的重要源泉。

7、交通运输在物流系统中的作用:

(1)运输是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内的继续。

(2)运输是联结产销、沟通城乡的纽带

(3)交通运输是物流业务的中心活动,

(4)运输费用影响着物流效益

(5)现代化运输体系的形成是实现物流管理现代化的基础。

 

第二章:

国内外物流动态和发展趋势

第一节:

国外物流特点

1、国外物流的特点:

(1)重视物流理论研究和物流技术推广

(2)物流结构形式多样

(3)建成高效强大的物流基础设施(4)现代化的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

(5)健全的物流管理体制和完备的物流法规。

第二节:

物流合理化

1、物流合理化:

是指在物资流运过程中,以科学、合理的组织方法,以最少的物化和活化劳动,取得最大的物流效益。

2、物流合理化包括(整体合理化)和(局部合理化:

是指物流系统中各子系统内物流过程合理化,如运输、包装、装卸搬运、仓储、信息处理和流通加工等各项物流功能分别实现合理化)。

3、物流合理化常用的系统分析方法有:

(1)总成本法:

(2)避免次优化:

一个企业的各组成部分尽力完成了各自的本位工作,但企业未能实现整体最佳效果。

(3)得失比较分析法:

4、实现物流合理化的战略步骤:

(1)制定物流战略、方针和措施。

(2)确定物流网络结构。

(3)设计物流管理系统(4)综合评价物流系统并逐步完善物流系统。

5、物流合理化的途径:

(1)加强物流计划性:

是实现物流合理化的首要条件。

(2)组织物流直达化(3)组织物流短距化

(4)组织物资调运针摆式运输:

(按物流合理化的要求在组织货物调运时,应强调组织往复、回程货源,避免发生不满载和空车行程)。

(5)组织货物调运集中化

(6)物流企业社会化

(7)实现物流标准化

(8)提高物流服务质量。

6、物流标准化:

是指以物流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设施、机械装备、专用工具等各个分系统的技术标准。

7、物流标准化的意义和作用:

(1)、在物流系统管理中,要保证系统的统一性、一致性及各环节的有机联系,除了需要一个适合的体制形式外,还需要许多方法、手段。

(2)、物流标准化对物流成本、效益有重大决定作用。

(3)、物流标准化是加快物流系统建设,迅速推行物流管理的捷径。

(4)、物流标准化也给物流系统与物流外部系统的联结创造了条件。

8、物流标准化的特点:

(1)、物流系统标准化涉及面比一般标准化系统更为广泛。

(2)、物流标准化系统属于二次系统

(3)、物流标准化更要求体现科学性

(4)、物流标准化有非常强的国际性。

9、物流建筑基础模数尺寸:

主要指物流系统中各种建筑所使用的基础模数尺寸。

10、物流标准化工作的原则:

(1)、确定标准化的核心基点

(2)、着重研究配合性问题

(3)、要研究物流与环境保护问题。

第三节:

物流技术发展和物流管理现代化

1、物流管理的内容主要有物流(决策管理)、(过程管理)、(信息管理)。

2、物流管理现代化的根本目的:

实现与物流科学技术现代化相适应的管理现代化,运用各种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以取得物流大系统的最佳效益。

3、物流管理现代化的主要内容:

(1)、预测物流流量,

(2)、编制物流产、需、供、销计划,(3)、确定物流最佳成本,(4)、编制物流生产的最佳经济方案,(5)、组织进货、验收、搬运、入库等业务。

(6)研究物流运输的最佳方案,(7)、加强与物流业务有关法律的监督执行。

4、物流现代化管理技术:

(1)、系统管理技术

(2)、质量管理技术

(3)、决策管理技术(4)、信息管理技术

5、物流现代化管理手段:

(1)、法律手段

(2)经济手段(3)教育手段与人才培养

第四节:

物流国际化

1、国际物流:

就是组织货物在国际间的合理流动,也就是发生在不同国家之间的物流。

2、国际贸易对物流的要求:

(1)、质量要求,

(2)效率要求。

(3)安全要求(4)经济要求。

3、国际物流的特点:

国际性,复杂性,风险性,不规则性。

4、我国发展国际物流的策略:

(1)改革和健全我国物流管理体系,实现从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变,

(2)加快建设我国物流设施、畅通物流渠道。

(3)引进先进的物流技术、实现物流标准化(4)开展国际物流研究,加快国际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

5、电子商务有两种模式:

1、BtoC.(企业对消费者),2、BtoB(企业与企业)

6、电子商务的基础环境:

(Internet的通信基础设施)、(实瑞网上支付的金融环境)、(物流配送)。

第五节:

第三方物流和供应链管理一体化

1、第三方物流:

也称合同物流,是第三方物流提供者在特定的时间段内按照特定的价格向使用者提供的个性化的系列物流服务。

2、第三方物流的作用:

(1)、促进区域经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加强了国际贸易和地区交流,

(2)、促进物流业向更高更深层次发展,减少货物周转环节,进一步降低物流费用,挖掘第三利润源泉。

(3)、消费者和企业可以得到更为完备的物流服务。

3、第三方物流经营的特点:

(1)、从事第三方物流的经营者是一个庞大的群体,

(2)、第三方物流经营者的资产所有关系和组织结构比较复杂,

(3)第三方物流经营的规模差别较大,

(4)经营者所提供的服务项目普遍较多。

(5)与用户的关系普遍认为在较高水平之上。

4、供应链:

是公司制造和分销其产品与服务到最终用户的过程。

5、供应链管理:

是通过前馈的信息流和反馈的物流和信息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模式。

6、供应链管理的目的:

是通过对供应链各个环节的活动的协调,实现最佳业务绩效,从而增强整个公司的业务表现。

7、供应链管理的中心任务:

对供应链中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价值流及工作流,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获利能力。

第六节:

中国物流展望

7、中国物流的主要特点:

(1)、企业物流仍然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已初露端倪。

(2)、专业化物流企业开始涌现,多样化物流服务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3)、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发展初具规模,

(4)、物流产业发展正在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8、中国物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观念陈旧,待转变

(2)专业化物流服务的方式还很有限,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3)低水平的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严重影响着物流效率的提高

(4)物流产业发展面临着较大的制度约束。

(5)物流研究相对落后和物流专业人才短缺,是物流产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第三章:

交通运输技术与组织管理

第一节:

货物运输方式及其运营特性

1、运输:

是指通过运输工具和方法使货物在生产地与消费地之间或者是物流据点之间的流动。

2.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运营特性:

(1)铁路运输:

是一种适宜于担负远距离的大宗客、货运输的重要运输方式,优点:

巨大的运送能力,廉价的大宗运输,全天候,能保证运行的经常性和持续性,安全与准时;缺点:

始建投资大,建设时间长,始发与终到作业时间长,不利于运距较短的运输业务,受轨道限制,灵活性较差。

(2)公路运输:

生产点多、面广、公路运输最显著的运营特点就是它的灵活性,空间的灵活性,时间的灵活性,批量上的灵活性,服务上的灵活性。

公路运输主要随便短途以及没建铁路的边远山区的长途货物运输任务。

(3)、航空运输:

投资少,速度快,时间效益好,但能耗大,成本高,通常贵重或急需物品选择航空运输。

(4)、水路运输:

水运可利用自然条件下,投资少,费用省,运价较低。

时间要求不急的大宗货物或国际货物运输宜水路运输。

(5)、管道运输:

是一种现代化的运输方式,投资省,建设周期短,运输能力大,占地少,受自然条件影响小,一般适合天然气和流向较集中的原油和成品油运输。

速度快,流量大,环节少,运输低等优点。

3、交通运输企业经营现代物流要注意的问题:

(1)以现代物流理念来经营交通运输

(2)开拓物流市场,调整交通运输业务

(3)做好核心业务

第二节:

运输技术与管理

1、运输管理的意义:

(1)运输管理能保证劳动过程中顺利进行,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2)运输费占物流费的比重大

2、运输管理工作的原则:

及时,准确,经济,安全

3、复合运输包括(驼背运输)和(联合运输)

4、复合运输:

由两种及其以上的交通方式相互衔接,共同完成的运输过程统称复合运输。

5、驼背运输:

一种载货工具在某一段运程中,又承载在另一种交通工具上共同完成的运输过程。

6、联合运输:

有两种及其以上的交通工具相互衔接、转运而共同完成的运输过程。

7、目前国际上采购的多式联运:

(1)公铁联运,

(2)陆海联运,(3)陆空(海空)联运。

(4)大陆桥运输。

8、评价运输方式的重要度:

(1)经济性,

(2)迅速性,(3)安全性,(4)便利性。

9、EDI:

是指通过电子方式,采用标准化的格式,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结构化数据的传输和交换。

10、应用比较多的交通运输新技术有:

通信技术,自动识别技术,EDI,射频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智能交通系统,人工智能技术。

11、运输管理的主要内容:

(1)运输计划管理,

(2)发运管理(3)接运管理(4)中转管理(5)运输安全管理

第三节:

合理运输

1、合理运输:

是指按照商品流通规律,交通运输条件,货物合理流向、市场供需情况、走最少的里程,经最少的环节,用最少的运力,花最少的费用,以最短的时间,把货物从生产地动到消费地。

2、组织合理运输的意义:

(1)可加快货物调运时间,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2)有利于扩大商品流通,繁荣城乡市场,发展商品经济,及时供应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3)能改善流通部门特别是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减少货物在途资金的占压,加速资金周转。

(4)可降低运输成本,减少货物运输中的损失,损耗,提高货物运输质量,节约运输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5)可提高车船装载量,合理使用运输工具,充分发挥运输工具的效率,节约运输力和社会劳力。

3、合理运输的组成要素:

运输距离,时间,费用,方式,环节。

4、常见的不合理运输:

(1)对流运输:

也称相同运输,是指同一种货物或两种可以互相代用的物资,在一条运输路线或平行线上的运输,与相对方向的地路线全部或部分发生对流。

(2)迂回运输:

是指运输货物不走直线,绕道具迂回而行,浪费运输吨公里的不合理运输现象。

(3)重复运输:

又称二次运输,是指某种货物本来可以从起运地一次直运到目的的,但由于某种人为因素,运到中途地点卸下后,不久,又二次装车发运,增加不必要的运输环节。

(4)倒流运输:

是指货物从销地或中转地向产地或起运地回流的一种运输现象。

主要由采购或调拨不当造成的。

(5)过远运输:

(6)运力选择不当:

即不能正确选择运输方式。

5、组织合理运输的主要形式:

(1)分区产销合理运输,

(2)直达运输,(3)“四就”直拨运输,

(4)合装整车运输,(5)提高技术装载量(组织轻重套装,实际解体运输,改进堆码方法)。

第四节:

集装箱与集装化运输

1、货物运输有“整车运输,零担运输,集装箱与集装化运输。

2、集装箱运输的优越性:

(1)保证货物运输安全,减少货物损失,

(2)节省包装材料,降低包装费用

(3)简化运输手续,提高工作效率

(4)提高装卸效率,加速车船周转

(5)可以露天存放,减少仓库占用

(6)便于利用计算机进行现代化管理。

3、集装化运输:

是将一定数量的货物,根据各种货物的性质、外部形态、包装等情况,利用特别的器具,把零散的货物集装起来,形成一个较大的集装单元的货物运输。

4、常用集装化工具:

集装盘(托盘),集装袋,集装笼,集装架,集装网。

5、集装化运输注意以下问题:

(1)选择好集装器具,

(2)加强对集装单元的防护

(3)集装单元应有适宜的尺寸

(4)加快集装器具的回送。

第四章:

仓储管理

1.储存的作用:

(1)时间效用,

(2)“蓄水池”作用

(3)降低物流成本

(4)保存商品(物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2、库存商品变化的形式主要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生物变化)。

3、物理变化:

是指只改变商品本身的外部形态,而不改变期本质,不生成新的物质,如:

挥发、溶化、熔化、干燥、变形等。

4、化学变化,不只改变物质的外部形态,而且改变物质的性质,并生成新的物质。

如:

化合,水化,分解,氧化,聚合,老化,风化。

5、生物变化:

是指库存商品受到生物和微生物的作用所发生的变化,如:

虫蛀、鼠咬、霉变、腐朽、腐败。

6、自然损耗:

是指商品在储存过程中,由于受自然因素的影响,本身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所造成的不可避免的自然减量。

7、有形损耗:

是指商品不使用而产生的损耗。

8、无形损耗:

是指由于更新、更好、更廉价的同类产品进入市场,致使库存商品贬值而产生的损耗。

9、库存商品发生变化,损耗的内因:

指物品的化学成分、结构形态、物理化学性质、机械及工艺性质。

10、库存商品发生变化,损耗的外因:

温度、湿度、日光、大气、生物与微生物。

11、商品保管的任务:

(1)规划与配备仓储设施

(2)制定商品储存规划(3)提供良好的保管条件

(4)进行科学的保养与维护(5)掌握库存商品信息(6)建立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

12、仓库:

是以库房、货场及其他设施、装置为劳动手段,对商品。

货物。

物资进行收进,整理,储存,保管和分发的场所。

13、仓库设施:

(1)计量装置,

(2)货架,(3)料棚,(4)线路和站台,(5)储存容器。

14、仓库设施的计量装置:

(1)重量计量设备,

(2)流体容积计量设备,(3)长度计量设备,

(4)个数计量装置,(5)综合的多功能计量设备和计量装置。

15、货架:

是仓库中常用的装置,是专门用于放置成件物品的保管设备。

16、自动化立体仓库的主体:

(1)货架、

(2)巷道式堆垛起重机、

(3)入(出)库工作台(4)自动运进(出)及操作控制系统组成。

17、自动化立体仓库按照建筑形式分:

(1)整体式,仓库高度12M以上,

(2)分离式:

仓库高度在12M以下,其货架是独立的。

18、仓库按照库房高度分为:

(1)高层,12M以上,

(2)中层:

5-12M,(3)低层:

5M以下。

19、仓库按照库存容量分为:

(1)小型,2000托盘以下,

(2)中型:

2000-5000托盘,(3)大型:

5000托盘以上。

20、自动化立体仓库的优点:

(1)货物存放集中化、立体化、减少占地面积,

(2)仓库作业的机械化和自动化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节约劳力,缩短作业时间。

(3)物品出入库迅速、准确、减少了车辆待装卸时间,提高了仓库的存储周转能力。

(4)采用电子计算机控制与管理,有利于压缩库存和加速物品的周转,降低了仓库的存储周转能力。

(5)可以适应特殊环境下的作业。

(6)提高仓库的安全可靠性

(7)由于采用计算机管理,加快了处理各种业务活动的速度,缩短了交货时间。

第二节:

仓库管理

1、物资维护保养工作主要:

(1)创造适合于物资储存的环境条件(温度,湿度,密封隔离条件),

(2)对部分所存物资进行个别技术处置,

(3)进行救治防护。

2、储存合理化:

是用最经济的办法实现储存的功能。

3、储存合理化的主要标志:

(1)质量标志,

(2)数量标志,(3)时间标志

(4)结构标志(5)分布标志(6)费用标志。

4、ABC分析法的一般步骤:

(1)收集数据

(2)处理数据

(3)ABC分析表

(4)根据ABC分析表确定分类

(5)绘ABC分析图

(6)确定重点管理要求

5、分层ABC分析:

在物品种类较多,无法全部排列于表中,或即使可以排成大表,但必要性不大的情况下,可以先进行品目的分层,以减少项数,再根据分层结果将A类品目逐一列出,进行个别的,重点管理。

第三节:

库存控制策略

1、库存控制系统要求:

(1)需求,

(2)补充,(3)费用分析(4)存贮策略。

A.T.循环策略,每隔一个循环时间补充量Q,B:

(s,S)型策略。

即经常检查库存量X,C:

(T,s,S)型混合策略,每经过时间T检查库存量X.

2、经济订货批量Q=R.根号2C3/C1R

第四节:

仓库管理质量指标

1、仓库吞吐能力实现率(T)=期内实际吞吐量/仓库设计吞吐量*100%

2、商品收发正确率(S)=(某批吞吐量-出现差错总量)/同批吞吐量*100%

3、商品完好率(W)=(某批商品库存量-出现缺损商品量)/某批商品库存量*100%

4、库存商品缺损率(Q)=某批商品缺损量/该批商品总量*100%

5、仓容利用率R=仓库商品实际数量或容积/仓库应存数量或容积*100%

第五章:

包装技术与管理

1、包装:

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

2、包装的功能:

(1)保护功能,

(2)便利功能,(3)促销功能。

3、包装容器:

(1)包装袋,

(2)包装盒,(3)包装箱,(4)包装瓶,(5)包装罐。

第七章:

配送及配送业务管理

第一节:

配送的概念

1.配送:

是按用户的订货要求,在物流据点进行分货、配货等工作,并将配好的货物按时送达指定的地点和收货人的物流活动。

2.配送的特点:

(1)配送是从物流据点至用户的一种特殊送货形式。

(2)从事送货的是物流企业(配送),用户(企业)需要什么配送什么,而不是生产企业(送货)生产什么送什么。

(3)配送不是单纯的运输或输送,而是运输与其他活动共同构成的组合体。

(4)配送是以供给者送货到户式的服务性供应。

(5)配送是在全面配货基础上,完全按用户要求,包括种类、品种搭配、数量、时间等方面的运送。

3.配送与传统的送货相比,其现代特征是?

(1)配送不单是送货,在活动内容中还有“分货”、“配货”、“配装”等项工作,

(2)配送是送货,分货、配货等活动的有机结合体,同时还和订货系统紧密相联系。

(3)配送的全过程有现代化技术和装备的保证,

(4)过去的送货形式只是推销的一种手段,目的仅在于多销售一些东西。

4、配送的意义和作用:

(1)完善了输送及整个物流系统

(2)提高了末端物流的经济效益

(3)通过集中库存使企业实现低库存或零库存

(4)简化手续,方便用户,

(5)提高了供应保证程度。

5、配送按组织者分:

(1)商店配送,

(2)配送中心配送

6、配送按配送商品种类及数量不同分:

(1)单(少)品种大批量配送

(2)多品种、少批量配送

(3)配套成套配送

7、按配送时间及数量分类

(1)、定时配送:

按规定时间间隔进行配送,如数天或数小时一次,每次配送的品种及数量可按计划执行,也可在配送之前以商定的联络试通知配送品种及数量。

(2)、定量配送:

按规定的批量在一个指定的时间范围内进行配送。

(3)、定时定量配送:

按照规定配送时间和配送数量进行配送。

(4)、定时、定路线配送:

在规定的运行路线上制定到达时间表,按运行时间表进行配送,用户可按规定路线及规定时间按货和提出配送要求。

(5)、即时配送:

完全按照用户要求的时间和数量进行配送的方式。

8、其他配送方式:

(1)、共同配送:

几个配送中心联合起来,共同制定计划,共同对某一地区用户进行配送,具体执行时共同使用配送车辆,这种方式称共同配送。

(2)、加工配送:

在配送中心按用户的配送要求进行必要的加工,这种将流通加工和配送一体化,使加工更有针对性,配送服务更趋完善的形式,称加工配送。

9、推行配送的必要条件:

(1)、应有稳定的资源

(2)、应有足够的资金

(3)、应有齐备的配送设施和设备

(4)、应有高效的信息系统

(5)、应有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

第二节:

配送业务

1、配送中心:

是从事配送业务的物流场所或组织,它应基本符合下列要求:

1)主要为特定的客户服务,2)配送功能健全,3)完善的信息网络,4)辐射范围相对(干线运输)较小,5)多品种、小批量,6)以配送为主,储存为辅。

2、配送中心的基本功能

(1)备货,

(2)储存,(3)分拣及配货,(4)配装,(5)配送运输,

(6)送达服务,(7)配送加工。

3、配送中心主要类别:

(1)专业配送中心,

(2)柔性配送中心,(3)供应配送中心

(4)销售配送中心(5)城市配送中心(6)区域配送中心

(7)储存型配送中心(8)流通型配送中心(9)加工配送中心

(10)其他配送中心。

4、配送中心的作业流程:

订货、到货接受、验货与拒收、分拣、定单汇总、存储、加工、拣选、包装、装托盘、组配、装车和送货。

5、配送的工作步骤:

(1)制定配送计划,

(2)下达配送计划

(3)按配送计划确定物资需要量(4)配送点下达配送任务

(5)配送发运(6)配达

6、在不具备上述手段的条件下,可以利用人力按下述步骤编制配送计划:

(1)按日汇总各用户需要物资的品种、规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