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库.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60068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51.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库.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库.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库.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库

一、单选题

1.邓小平说:

“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

A。

伟大的B。

行动的指南C。

科学D。

基本理论

2.马克思主义是()

A.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B.涵盖社会各个方面领域的科学

C.人类的精神财富

D.无产阶级的思想宝库

3.下列哪项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文化历史

4。

哪三个国家工人起义,标志着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力量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

()

A.法国美国英国B。

法国德国英国C.美国英国德国D。

法国德国美国

5。

现实的实践发展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也需要以()作为客观基础

A.现实实践B。

实际C.阶级基础D.科学理论

6.从19世纪40年代后中期马克思恩格斯创建()

A。

第一国际B.“共产主义者同盟”C。

第二国际D。

共产阶级

7。

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

A。

继承与创新B。

继承与发展C。

发展与创新D.继承与发展

8。

人类历史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属于()阶段

A。

封建主义B。

帝国主义C.共产主义D.资本主义

9。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

A。

毛泽东思想B。

马克思主义C。

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思想

10。

马克思说过:

“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武器”

A.精神B。

斗争C.理论D.核心

11。

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由()决定

A。

阶级性B.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C.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D。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特征

12.哪种理论品质是160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A。

一切从实际出发B。

联系实际C。

与时俱进D。

在实际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

13。

哪一项不是与时俱进的根本要求()

A。

认识规律B。

把握规律C。

遵循和运用规律D.发展规律

14。

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立党立国的(),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

A。

实践基础B。

理论基础C。

根本指导思想D.核心思想

15。

哪一项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A。

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B。

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

C。

学习理论,武装头脑

D.在掌握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下功夫

16。

()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A。

掌握规律B。

树立马克思的信念C.理论与实践的统一D.与时俱进

17。

哪项不属于狭义的马克思主义()

A。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

B.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观点

C.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方法论

D。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学说体系

18.广义上的马克思还包括()

A.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

B。

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

C毛泽东邓小平等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D.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19.()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

A。

三大工人运动B.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C。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D。

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

20。

()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A.马克思主义B。

科学主义C。

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者形成的新学说

单项选择题答案:

CADCABABBABCDCACCABA

三、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到那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经历过()

A.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孕育

B.18世纪60年代至19世30年代末,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

C.多次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造成极大破坏

D.垄断资本主义

2.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

3.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

A.巴黎公社

B.1831年和1834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

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

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法国启蒙思想

5.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

A.康德

B.黑格尔

C.费尔巴哈

D.笛卡尔

6.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马尔萨斯

D.西斯蒙

7.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

A.昂利·圣西门

B.沙尔·傅立叶

C.罗伯特·欧文

D.托马斯·莫尔

8.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

A.辩证法

B.劳动价值论

C.唯物史观

D.剩余价值学说

9.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有()

A.资本主义世界生产力生产关系矛盾的激化

B.争夺和瓜分世界殖民地的矛盾激化

C.资本主义各国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奥地利皇太子菲迪南大公在南斯拉夫遇刺身亡

10.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可以概括为()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C.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理论品质

D.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1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

A.阶级性

B.实践性

C.客观性

D.人民性

1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

A.李大钊的理论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3.“八荣八耻”的“八荣”是()

A.热爱祖国、服务人民

B.崇尚科学、辛勤劳动

C.团结互助、诚实守信

D.遵纪守法、艰苦奋斗

14.“八荣八耻”的“八耻"是()

A.危害祖国、背离人民

B.愚昧无知、好逸恶劳

C.损人利己、见利忘义

D.违法乱纪、骄奢淫逸

15.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

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

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

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

16.什么是马克思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A。

辩证唯物主义

B.唯物主义

C。

历史唯物主义

D.辩证历史唯物主义

17.下列属于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的有: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

理论联系实际

C。

实事求是

D。

改革开放

18.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

A。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社会主义

C。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

坚持一党专政

19。

马克思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就是实现()的共产主义社会。

A。

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B。

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C.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

D。

人权高于一切

20.如何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

A。

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

B。

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C。

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D。

好好学习,好好工作

 

多选题答案:

1.ABC2.BCD3.BCD4.ABC5.BC6.AB7.ABC8。

CD9。

ABCD10.ABCD11.AB12。

BCD13.ABCD14.ABCD15.ABCD16。

AC17。

ABC18.ABC19.ABC20.ABCD

 

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狭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

  A.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B.列宁主义

  C.毛泽东思想D.邓小平理论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客观条件是:

(D)

  A.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B.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世界观和阶级立场的转变

  C.马克思恩格斯汲取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D.资本主义社会的相当发展和基本矛盾的显现

3、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内容是:

(A)

  A.机器大工业取代工场手工业B.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

  C.促进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推动资本主义进入新的阶段

4、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体系中,被列宁称为“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的是:

(A)

  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D.剩余价值学说

5、早期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具有自发性,导致这种自发性的根本原因是:

                           (D)

  A.人工捣毁机器烧毁厂房

  B.工人要求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待遇

  C.资本家剥削压迫工人日益深重和残酷

  D.缺乏科学理论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6、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

(B)

  A.唯物主义思想B.辩证法思想

  C.可知论思想D.认识论思想

7、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费尔马哈哲学中的“基本内核”是:

(A)

  A.唯物主义思想B.辩证法思想

  C.可知论思想D.认识论思想

8、马克思从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家那里继承的最重要的思想是:

(A)

  A.劳动价值论B.剩余价值学说

  C.唯物论D.辩证法

9、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

  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C.剩余价值学说和劳动价值论D.科学社会主义

10、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D)

  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B.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C.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1、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B)

  A.推翻资本主义社会B.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C.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1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D)

  A.实现无产阶级政党执政B.于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

  C.推翻资本主义社会D.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3、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C)

  A.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B.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C.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D.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础

二、多项选选题:

(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它包括:

(ABCD)

  A.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B.列宁主义

  C.毛泽东思想D.邓小平理论

2、马克思主义最直接的理论来源是:

(ABD)

  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法国启蒙思想D.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3、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AB)

  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

  C.马尔萨斯D.西斯蒙第

4、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

(CD)

  A.唯物辩证法B.科学社会主义

  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学说

5、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所涵盖的领域有:

(ABCD)

  A.政治和经济B.文化和军事

  C.哲学和历史D.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的关系

6、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

(ABC)

  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7、标志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事件有:

(ABD)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英国宪章运动

  C.巴黎公社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8、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众多因素推动的结果。

这些因素主要有:

(ABCD)

  A.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

  C.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D.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四、判断题: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的打“×”)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好它我们就能永不犯错误。

×

  2、马克思恩格斯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立者,与他们个人的主观条件是分不开的.√

  3、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因此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已经过时了。

×

  4、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体系,因此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总是一帆风顺的。

×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哲学史上第一次科学地对哲学基本问题作出完整概括和论证的是:

(D)

  A.黑格尔B.费尔巴哈

  C.马克思D.恩格斯

2、哲学基本问题是:

(C)

  A.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人的本质问题

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B)

  A.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B.物质与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C.物质与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

  D.世界是联系发展的还是孤立静止的

4、一切唯心主义都主张:

(A)

  A.精神是世界的本原B.世界是“绝对精神”的外化

  C.思维依赖于存在D.存在就是被感知

5、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或者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作不同回答,哲学上划分为:

(C)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反映论和先验论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6、在哲学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观点或学派的对立和斗争,其中最基本的斗争是:

(A)

  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

  C.一元论与二元论的斗争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斗争

7、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

  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8、物质的唯一特性是指:

(A)

  A.客观实在性B.多样性

  C.运动属性D.时空属性

9、“物体是不依赖我们思想的东西,与空间的某个部分相合或具有同样的广延。

”这种物质观是:

(A)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B.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C.唯心主义物质观D.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10、人类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它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决定性环节:

                           (D)

  A.感觉、知觉、表象B.概念、判断、推理

  C.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D.刺激感应性、感觉和心理、意识

11、马克思指出: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表明:

(C)

  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

  D.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12、鲁迅说过:

“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还是不能凭空创造,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

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颈子,也就是在正常的人体身上增加一只眼,拉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段话说明,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

(D)

  A.是头脑中主观自生的B.来自人的思维活动

  C.人脑对鬼神的反映D.归根到底来自客观物质世界

13、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C)

  A.实践性B.运动性

  C.物质性D.客观性

1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

(B)

  A.各种物质实体的总和B.多样性的物质统一

  C.物质和精神的统一D.主体和客体的统一

15、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

(A)

  A.形而上学B.唯心主义

  C.相对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

16、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

(B)

  A.形而上学B.唯心主义

  C.相对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

17、“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D)

  A.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有限性是统一的

  B.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是统一的

  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是统一的D.运动和静止是统一的

18、“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C)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

  C.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D.旧唯物主义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19、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

(D)

  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20、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指的是:

(B)

  A.运动B.实践

  C.精神生产D.物质生产

21、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

(D)

  A.人们适应外部环境的本能活动B.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的精神活动

  C.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一切自觉活动

  D.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

22、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A)

  A.生产实践B.处理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实践

  C.科学实验D.艺术创作活动

23、“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腊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已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这句话突出地说明了实践具有:

(B)

  A.客观物质性B.自觉能动性

  C.社会历史性D.直接现实性

24、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

                           (D)

  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B.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C.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

  D.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

25、认为“任何一个事物都和物质世界的其它事物处于普遍联系之中",这是:

                         (A)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B.唯心主义诡辩论的错误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D.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26、唯物辩证法理论体系的实质和核心指的是:

(A)

  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D.物质与意识关系的原理

27、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

(A)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D.矛盾的对抗性和非对抗性

28、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D)

  A.事物数量的增加B.事物的一切变化

  C.事物的绝对运动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9、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新事物:

(C)

  A.是不是得到大多数人的承认B.是不是有新形式和新特点

  C.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D.是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

30、对“失败是成功之母”的理解,正确的是:

(C)

A.失败之后一定会成功B.成功之前必然会经历失败

C.要从失败走向成功需要一定的条件D.失败与成功是一致的

31、人们常说要注意发挥“后发优势",这里的“后发"与“优势”的关系是:

                           (C)

A.后发是绝对的优势B.后发都能成为优势

C.在一定条件下后发才能成为优势D.后发只能是劣势

32、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是:

(D)

  A.由低级向高级转化B.向任何一个方向转化

  C.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转化D.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33、下列有关矛盾的观点中,错误的观点是:

(C)

A.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矛盾斗争性的作用是造成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的唯一原因

D.不同学派、不同学术观点之争是推动科学认识发展的重要动力

34、事物发展的动力是:

(C)

A.矛盾的同一性B.矛盾的斗争性

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

35、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行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依据是:

(A)

  A.内因外因辩证关系原理B.主次矛盾相互转化的原理

  C.质量互变原理D.辩证否定的原理

36、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体现了:

(B)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37、黑格尔曾说:

“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

反之,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

”这段话是要告诉我们:

(D)

  A.要学会分清事物矛盾的性质

  B.要不畏困难勤奋努力

  C.要学会解决不同矛盾用不同的方法

  D.要抓主要矛盾不要平均使用力量

38、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处理矛盾时要:

(C)

  A.坚持均衡论和重点论的统一B.坚持均衡论和一点论的统一

  C.坚持重点论和两点论的统一D.坚持发展观点看问题

39、条件对事物发展:

(C)

  A.起决定作用B.不起任何作用

  C.起促进或延缓作用D.有时起作用有时不起作用

40、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

(C)

  A.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B.事物的变化是否有内在根据

  C.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D.事物是否发生了属性的变化

41、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这在哲学上属于:

                           (D)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B.确定事物的质

  C.认识事物的量D.把握事物的度

4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所包含的哲理是:

                           (A)

  A.量变是质变的必然前提和准备B.事物都是联系的

  C.事物是质和量的统一D.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43、“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