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第五单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005557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0.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语文第五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一年级语文第五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一年级语文第五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一年级语文第五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一年级语文第五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语文第五单元.docx

《一年级语文第五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语文第五单元.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语文第五单元.docx

一年级语文第五单元

识字5

教学目标

1、认识“团、量”等12个生字,会写“谁、怕”等6个字。

2、朗读谜语,边读边想,能说出自己是怎么猜出来的,鼓励背诵。

3、培养收集谜语和自编谜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培养收集谜语和自编谜语的兴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出示精美课件)教师口述:

“一个小女孩提着花篮到花园采花,花园里盛开着12朵美丽的鲜花,你想采吗?

那可要看你能不能过关。

(花心中出示12个生字)你认识这个字才能采这朵花,你能采几朵?

把书翻到79页,试一试。

”以此来激发学生识字的愿望。

二、自读识字

1、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识记生字,如:

熟字减去一部分(级-及);熟字相加(相);熟字加一部分(白-怕)等。

2、各组展示识字的方法及学会的字,并组词,其它组同学补充。

要强调汇报不同的方法,注意提示不好记的字。

三、合作交流

1、初读第1则谜语,把刚学过的字圈出来,多读几遍。

2、同桌合作学习第1则谜语,读后说出谜底。

3、找好朋友上台表演,先分说,再齐说,鼓励带动作。

4、教师板书“团结、力量、谁”再次识记。

四、指导写字

指导写“谁、怕、跟、凉”。

让学生观察这四个字的结构,说说特点(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重点提示:

谁:

右边的部件有四横,不要少写一横。

怕:

竖立旁的笔顺不要写错。

跟:

右半边不要写成“良”。

凉:

左边是两点水,不要写成三点水。

五、游戏巩固

1、找朋友。

出示12个汉字卡片,再出示12个音节卡片,让学生找朋友。

2、比一比。

同桌互考12个生字,看谁说的多,自贴一颗智慧星。

3、写一写。

听写4个生字,谁写得完全正确贴一颗智慧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大屏幕展示12朵美丽的花,环抱着12个生字)比一比,谁认得多。

二、品读领悟

1、自读第2则谜语;和同桌共读并交流谜底,能解释给同桌听就更好了。

2、汇报学习成果。

形式多样,可熟读成诵,可找好朋友读,同学们拍手齐读,丢开书本背诵。

3、自学第3则谜语。

在组长带领下,先熟读,然后逐句讨论,最后猜字,并练习背诵。

4、汇报自学成果

教师恰当引导,并板书四个偏旁,及加偏旁的四个字。

三、指导书写

1、指名到黑板上书写“谁、怕、跟”,师生互评。

2、指导写“量、最”。

“量、最”上边的日要写扁些,日下的横要长。

重点指导书写“最”字。

四、复习巩固

1、复习12个生字,各组一个词或几个词给同桌听。

2、小组内练习听写本课“我会写”中的6个字,写后互相订正。

五、拓展延伸

1、师生互动,出谜、猜谜,(发散思维)。

2、练习背谜语,能背几则背几则。

六、作业

收集谜语,或自编谜语,准备猜谜活动。

教后札记:

借助拼音,自学生字词:

学生已初步具备认读生字的能力,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有利于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

我是按照这样的程序让学生自学生字词:

让学生借助拼音,结合观察字形,初步认读生字。

然后让学生连词认读,展开想象,还可以结合看情境图,联系生活经验,初步了解字义。

由于一年级学生辨认字形不够精细,有些字比较难学,我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

如“凉”是后鼻音,“凉”和“量”声调的差别,“情”和“晴”字形和语义的区别等,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记忆字形,取得较好的效果。

18、四个太阳

教学目标:

   1.认识“挂、街”等13个生字。

会写“园、因”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感悟作者通过画太阳要表达的心愿是什么。

教学重点: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通过画太阳要表达的心愿是什么。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揭题,初读课文。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小画家画的四张画,你们看:

(出示四幅图)。

请大家仔细看一看,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2.是呀,小画家为什么把太阳画成了不同的颜色呢?

请同学们快快到18课中去找找答案吧!

(出示课题)。

齐读。

  3.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然后猜一猜这四幅图分别画的是哪一个季节?

用上课文中的词句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4.汇报交流。

随机板书: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5.小画家画的四季真美呀!

能不能从课文中分别找一个词来夸夸这是怎样的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板书:

(    )的春天  (    )的夏天  

  (    )的秋天  (    )的冬天

  6.请大家再认认真真地读一读课文,然后把你找到的词用~~划出来。

  7.汇报交流。

随机板书:

绿绿 清凉 金黄 香甜 红红 温暖 彩色 多彩

  齐读词组:

绿绿的夏天 清凉的夏天 金黄的秋天 香甜的秋天 红红的冬天

       温暖的冬天 彩色的春天 多彩的春天

二、再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心愿。

  1.这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带来了四个美丽的季节,你最喜欢哪个太阳呢?

  2.以学定教,学生喜欢读哪段,就学习哪段。

  ▲第一小节

  

(1)指名读(“绿绿的太阳”,读得可真好?

你喜欢吗?

想不想读?

)-指名读。

  

(2)这绿绿的太阳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注:

那绿绿的太阳如果挂在冬天,你喜欢吗?

可跟进教学第三小节)

  ▲第二小节

  

(1)谁喜欢这个金黄的太阳?

喜欢的同学站起来读一读第二小节

  

(2)到了秋天,小画家为什么把太阳画成了金黄色?

  随机出示:

果园里,果子熟了。

  ①指名朗读。

  ②指导读好“熟了”一词,随机指名读并进行评价。

  ③齐读句子。

  (3)你们看,金黄的落叶正忙着邀请小伙伴,去果园品尝水果呢!

(放录像)

  (4)这一张张飞舞的落叶就像是一张张请柬,来到了我们小朋友中间,谁是那金黄的落叶?

(师生互动表演,给学生戴上落叶头饰)

  (5)齐读第二小节。

  ▲第三小节

  

(1)这红红的太阳,谁喜欢呀?

(指名读)

  

(2)出示“漫天飞雪”的景象,此时你又有什么心愿?

(自由畅谈-指导朗读)

  (3)冬天,冷风飕飕,天冷得让人缩手缩脚的,多希望有个红红的太阳,给人们带来温暖,小画家就画了一个红红的太阳!

一起去感受一下冬日的温暖吧!

(齐读这一节)

  (注:

这红红的太阳到了夏天的天空会怎么样呢?

可跟进学习第一小节)

  ▲第四小节

  

(1)这个彩色的太阳,谁来读?

(指名读)

  

(2)春天为什么是个多彩的季节?

(自由畅谈)

  (3)是的,春天,太阳就是彩色的,她照在了草地上,小草怎么了?

  ①出示:

春天,太阳是彩色的。

  她照到草地上,

  小草        。

(指名说说)

  ②它还会照到哪里?

  出示:

春天,太阳是彩色的,

  它照到        ,

  (   )。

(汇报交流)

  (4)这彩色的太阳给春天带来了万紫千红,你们看(出示一组图片),想一想,你可以用哪些词来赞美她?

(指名汇报,随机出示词组)

  (5)把学生说到的一组描写春天的词组都出示(预设如下):

  柳绿花红和风细雨莺歌燕舞蓝天碧野冰雪融化

  鸟语花香百花齐放百鸟争鸣万紫千红山清水秀

  (6)齐读以上词组。

  (7)春天真美啊,让我们再去感受一下这个彩色的太阳所带来的多彩的春天的吧!

(齐读第四节)

三、小结,感悟作者的美好心愿。

  1.小画家画了四个颜色非常鲜艳的太阳,分别送给四个不同的季节,表达了他自己什么心愿呢?

(板书 美好心愿)

  2.我们大家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心愿,希望同学们能通过自身的努力早日实现自己的理想。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和丁丁一起画了四个太阳来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

我们重点学习了绿绿的太阳、金黄的太阳、红红的太阳给我们带来的美好生活。

  1.认读词语。

  清凉温暖尝尝香甜冻僵

  2.你能用上其中的几个词语,说说丁丁和我们画太阳的美好心愿吗?

  3.春天的太阳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我们一起来学习第4段。

二、学习第4段,感受春天太阳的多彩、美丽。

  1.读读第4段。

选择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2.指导朗读设问句。

教师导读:

“春天,春天的太阳该画什么颜色呢?

”谁也能像丁丁这样问问?

  3.他是怎么回答的?

课文中丁丁在问谁?

自问自答。

我们也像课文那样悄悄地问问自己。

(教师适时范读。

  4.理解“多彩”。

教师导读“因为春天是个多彩的季节。

”春天有哪些色彩呢?

我们一起来感受春天。

(出示课件)

  5.看插图4。

彩色太阳有哪些彩色?

你发现没有彩色的太阳还缺什么?

  小组合作涂色,说一说春天的颜色。

  说说你为什么要涂上这些颜色。

如:

“阳光撒在草地上,草地绿了。

……”“我画上绿色,阳光撒在小草上,小草……”

  画绿色的小朋友,还有不同的说法吗?

  6.这么多色彩的太阳,我们把它们合成一个,那就是——“多彩的太阳”。

三、背诵课文第4段,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丽。

  多彩的太阳给我们带来了一个五彩缤纷的春天,这是我们小朋友心中多么美好的心愿。

我们把这个心愿记在心中。

  自己试着背背第4段。

四、综合拓展,表达心愿。

  1.多彩的太阳给我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四季。

我们心中也都有一个太阳。

老师心中有一个快乐的太阳,想让校园的每个角落充满欢笑,让每个同学每天都有一个好心情。

(教师出示自己制作的心愿卡)

  2.你心中的太阳又是怎样的呢?

请你也选一张心愿卡,说说你心中的太阳。

  3.四人小组合作,选择自己喜欢的心愿卡。

自由准备,说说自己的心愿。

四人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

同学相互评价。

  5.小结: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太阳,他们代表着我们心中的美好的愿望。

愿大家的愿望能早日实现,相信世界会变得更美好。

板书设计:

绿绿的太阳夏天

金黄的太阳秋天

红红的太阳冬天

彩色的太阳春天

教后札记:

这节课开始我用看图引出课题,借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究竟课文写了什么?

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接着运用多种形式激励学生识字,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课标》强调:

语文学科教学改革要注重与其它学科的整合。

在认字这一环节上设计"小天使"的游戏,巩固了学生认字。

基于汉字的构字规律,让学生自己寻找规律去记忆字形掌握识字的方法,养成识字的能力。

设计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

运用"生字树"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把五个较难识记的字拿出来,设计动画,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去获得信息,找到方法、规律,体现语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19、乌鸦喝水

教学目标

1.认识“乌、鸦”等9个字;会写“可、石”等6个字。

能用“渐渐”说一句话。

2.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引导学生懂得遇到问题时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逐步养成动脑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朗诵课文,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懂得在遇到困难时要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动脑来解决问题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乌鸦图片问:

小朋友们,大家看这是什么?

它漂亮吗?

乌鸦虽然没有华丽的羽毛,但是它很聪明。

小朋友们想不想来了解了解乌鸦,来和它交个朋友呢?

2.板书课题:

乌鸦喝水

二、自读识字

1.学生轻声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生字并用笔画出来。

2.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

同学们看生字宝宝来了,谁愿意和它们交个朋友来把它们介绍给大家?

(指名认读生字)

3.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宝宝的?

(小组讨论,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方法。

师生评议。

如:

“喝”“渴”看偏旁想意思。

喝水要用口,口字旁的是“喝”;口渴需要水,“渴”字是三点水旁。

三、合作交流

1.谁能用这些字来组词?

(生字组词,学生评议)

2.写字指导。

(1)想一想我们以前学过的笔顺规则有哪些?

(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中间后两边等)

(2)找一找、想一想,写哪几个字时是按先左后右的笔顺来写的?

(法、找、许)

(3)“法、找、许”这三个字都是什么结构的字?

(左右结构)

提示:

写“找”字时,不要丢掉最后一笔“点”。

比较“找”与“我”的字形。

(4)“可、石、办”这三个字又应该怎样写呢?

(小组讨论、汇报、教师示范)

四、书写练习

1.先观察田字格中的字,再书写。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强调学生注意书写姿势──“三个一”)

2.播放轻音乐,营建轻松的学习氛围。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节课认识的生字宝宝吗?

(出示生字、生词卡片。

指名认读)

2.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来进一步了解这只小乌鸦好不好?

二、品读领悟

1.谁愿意把第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一听?

(指名读第一段)

2.其它同学想一想,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小组讨论交流、说出各自的想法,小组汇报,师生评议。

3.想一想小乌鸦“到处找水喝”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和神态?

(思考、讨论)

4.用怎样的语调才能把这种心情读出来呢?

(组内练读、汇报、师生评议。

5.小组之间比一比,看看哪一组读得最好。

(小组练习、组内评议)

6.汇报表演。

(师生共评)

7.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8.出示思考题:

为什么乌鸦一看到有许多小石子就想出办法来了?

如果只有大石头或只有几个小石子乌鸦用现在想出的办法能行吗?

为什么?

你能想出什么不同的办法让乌鸦喝到水吗?

(小组讨论、汇报)

9.瓶子里的水是怎样升高的?

谁能用“渐渐”这个词说一句话?

(组内交流、全班交流、评议)

10.分小组表演乌鸦喝水的全过程,比一比哪个组表演的最好。

(小组合作、汇报表演、师生评价,评选出表演得最好的一组给予奖励)

三、拓展延伸

1.同学们,你们认为这只小乌鸦怎么样?

喜欢它哪一点?

(小组交流、汇报、师生共评)

2.借助图画,指导背诵。

先同桌互背互听,再自荐分段展示背课文,最后练习背全文。

四、作业设置

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乌鸦喝水

口渴找到水喝不到水喝到水

聪明

教后札记:

学习过程是学生主体在具有主观意志作用下亲自实践的过程,我在课堂中创设了学生主动参与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机会,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如文中二、三自然段写乌鸦想办法喝着水,传统的教学通常是教师演示,让学生理解喝着水的过程,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

为了让学生尝试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我设计了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研究乌鸦喝着水的过程。

学生实验完成后,不禁发出:

“呦,水真的升高了!

”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这时,讲解是多余的,通过合作实验,学生主动悟出了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

由于设计的实践活动符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读一读课文、做一做实验、说一说实验过程中兴趣盎然地学习语文,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20、司马光

教学目标:

1.熟悉“司、假”等13个生字。

会写“别、到”等6个生字。

2.课文插图中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3.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到碰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背诵课文,体会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熟悉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会观察书中插图中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了解人物

1.导言:

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年前,也就是在我国北宋时期有一位历史学家,他就是司马光,这篇讲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事。

2.哪个同学对司马光有了解呢?

请你说一说。

二、借助图画,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请你轻声读读课文,边读边标画出本课的生、新词。

2.出示本课的生字卡片,请同学们认读。

红色卡片:

(会认的字)

黄色卡片:

(会写的字)

3.指导学生看图。

(1)通过初读课文,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

这个地方有什么?

图上有个个小朋友?

他们在干什么?

知道哪个孩子是司马光?

(2)学生简述画面的内容。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文,说说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读了这段,你读懂了什么?

(2)“古时候”是指什么时候?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深入地思考:

你读懂了什么?

(2)再次看图,假山和水缸在什么位置?

请你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画面,请你说说:

这是一口什么样的水缸?

(4)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4.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这段,思考:

正当孩子们玩得兴奋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不小心”是什么意思?

(2)展开想像:

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们的心情怎样?

情你细想想,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

(3)为什么着急呢?

掉进缸里的小孩子面临着什么危险呢?

(4)用着急的心情练读。

(5)小组内练读后,全班交流。

(6)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小司马光是怎么做的?

请你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5.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思考:

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

(2)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

(3)小组内练读。

(4)个别学生展示读。

其他们学进行评价。

(5)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一个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来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

他的方法好吗?

小组讨论。

(6)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6.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考:

司马光的表现与其他人一们吗?

为什么?

(2)试着做司光砸自由缸的动作。

说说:

谁表演得好?

为什么好?

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3)讨论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

(4)小组讨论:

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5)再读这一段,思考“花园里为什么要一口大缸呢?

有什么用?

]

(6)这口缸有它的自身价值,可是却被司马光砸碎了,耸不怕大人批评他吗?

(7)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一段。

7.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1)自己读读这段。

思考:

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四、发散思维练习。

还有别的方法救出小孩吗?

五、总结全文。

读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呢?

碰到紧急情况时应如何去做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

1.练习背诵课文。

2.同学们相互评议。

二、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练习书写。

1.学习生字“我会认”

2.合作学习:

讨论如何记住本课的生字、新词?

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3.学生交流学习。

4.汇报学习体会。

5.学生反复认读生字。

做游戏。

6.学习“我会写”,指导书写本课的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学习“我会认”

(2)仔细观察本课在写的生字,说出规律:

均为左右结构的字。

(3)指导书写“别、到”两个字,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4)学生仿写、描红,教师相机指导。

(5)教师进行评价,并及时鼓励。

三、课堂练习。

1.比一比,再组词。

救()劲()司()

球()径()同()

2.扩词。

司()()假()()

使()()别()()

四、课堂总结。

教后札记:

教完这堂课后,我深深地悟到了:

  其一:

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

应积极开发课外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走进社会,在生活中学语文,悟语文,用语文,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其二:

拓展训练不是要学生钻牛角尖,走死胡同,浇灭学生创造的火花,而是要引导学生在现有生活经验积累的基础上,积极思维,展开想像,大胆创新,展示个性。

  其三:

教师要敢于跳出编者和自己以前的思维定势的"套子",带领学生大胆地进行改革创新。

允许教师根据对教材的独特见解,灵活运用教材,处理教材。

我想,这也是编者愿意、乐意看到的。

 

21、称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称、曹、议、论、秤、砍、块、沉、线、止、然、量”12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教学难点:

1、学会本课“称、曹、议、论、秤、砍、块、沉、线、止、然、量”12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曹冲称象的办法以及他和官员称象的办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初步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称象》(板书课题),“象”就是我们在公园、电视中看到的大象。

“称象”就是称大象的重量,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呢?

(谁称象,为什么要称象,怎样称的,称出来了吗等)这些问题,同学们学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

  1、了解课文内容。

  2、动笔勾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3、分组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

  4、分段朗读,纠正字音,分析字形。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思考:

本文主要写的是谁称象的事?

(曹冲)

  曹冲是曹操的儿子。

曹操是什么人?

(古时候的大官)

  2、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

这段主要讲的是谁?

讲了他什么事?

引导学生感知这段的主要内容。

  

(2)读第1句话,回答曹操是什么时候的人?

理解“古时候”指三国时期,离现在大约有一千七百多年。

  (3)读第2、3句,回答:

人家送给他一头大象,他心情怎样?

是怎样做的?

(他很高兴,所以就带着官员和儿子去看象)

  (4)指导朗读。

  3、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2段,思考并回答:

象是什么样子?

官员们怎么做的?

(使学生了解本段主要写了象又高又大,官员们边看边议论象的重量)。

  

(2)读第1句,看图回答:

从哪地方看出象又高又大?

  理解“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的意思,具体认识象的高大。

  (3)再读课文,从中体会象很大。

  (4)读第2句话,举例说说“议论”的意思,再回答:

从官员们议论的话里你知道了什么?

(象很重,官员们很想知道象有多重)。

  再读这句话,读出官员们疑问语气。

  (5)朗读第2段。

               第二课时

一、朗读全文。

二、回顾第1、2自然段。

三、学习第3段。

 1、朗读第3段,思考官员们想出哪些称象的办法。

引导学生抓住这段的主要内容。

 2、曹操问:

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的重量称一称?

官员们是怎样说的?

这个办法行吗?

  (先引导学生把第一种办法概括为“造大秤”,再让学生理解第3句话,了解这个办法不行的原因是因为谁也没有那么大的力气提起这杆大秤。

 3、读第4句,说说第二种办法是什么?

为什么也不成。

 (联系曹操得到象时高兴的心情,认识把象割成几块称的办法更不成。

)4、读最后一句,说一说“摇头”和“直摇头”有什么不同。

(“直摇头”的意思是不住地摇头,表明曹操对官员们提出的称象办法持坚决反对的态度)。

  再读一读课文体会曹操的态度。

四、学习第4段。

  1、朗读第4段,思考曹冲想出了什么样的称象办法。

  

(1)从“才七岁”体会出曹冲的年龄怎样。

(年龄太小了)

  

(2)这么小的年龄就能想出称象的好办法。

谁能分步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呢?

  (3)教师根据学生说的内容演示称象过程的前两步。

  第一步:

把演示用的“船”放在装水的大玻璃缸里,再把“大象”放进“船”里,“船身”下沉,沿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第二步:

把“象”拿出,往“船”上装演示用的小石子,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

  (通过演示帮助学生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及“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