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七十一中学校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999284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第七十一中学校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重庆市第七十一中学校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重庆市第七十一中学校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重庆市第七十一中学校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重庆市第七十一中学校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市第七十一中学校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重庆市第七十一中学校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第七十一中学校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市第七十一中学校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重庆市第七十一中学校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重庆市第七十一中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元勋(xūn)含蓄(xù)调羹(ɡēnɡ)鲜(xiǎn)为人知

B.选聘(pìng)筹(chóu)划赫(shè)然兀兀(wù)穷年

C.彷(pánɡ)徨署(shǔ)名绞(jiǎo)肉深恶(è)痛绝

D.涉(shè)猎 通宵(xiāo)澎湃(bài)迥(jiǒnɡ)乎不同

2.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潜心惯注 心会神凝 一反既往 家喻户晓

B.慷慨淋漓 锲而不舍 历尽心血 刮目相待

C.搏学多识 一拍既合 锋芒毕露 可歌可泣

D.妇孺皆知 马革裹尸 杂乱无章 不以为然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趵突腾空”为“济南八景”之首,泉水日夜喷涌,络绎不绝。

B.作家曹文轩荣获儿童文学最高奖——国际安徒生奖,消息传来,骇人听闻。

C.杨绛先生的离世,如巨星陨落,使中国文坛黯然失色。

D.漫步曲水街亭,我们用相机去捕风捉影,记录家乡的古风古韵。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有关领导在会议上明确要求,各部门必须尽快提高传染病防控工作。

B.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实现了中国作家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

C.随着部分地区高大树木的减少,使某些珍稀鸟类只能选择在高压电塔上筑巢。

D.在巡检排查过程中,天津市供电部门解决并发现了居民用电方面的问题。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中国人眼里,人生有四件大事——衣、食、住、行。

把衣放在首位,为什么?

①古人常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②而它的起点“修身”当然不能缺少对身体的包装行为

③即必须首先从外表上塑造出具有儒家风范的形象

④因为在礼仪之邦,衣是脸面、包装,是身份的体现

⑤这是士人儒生的人生信念与行为准则

A.①②⑤④③B.④①⑤②③C.③⑤④①②D.④①③②⑤

6.下列说法中与课文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A.《邓稼先》的作者杨振宁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曾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B.《说和做》的作者臧克家,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主要作品有《烙印》《运河》等。

C.《回忆鲁迅先生》作者是萧红,她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D.《孙权劝学》节选自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遍的《资治通鉴》。

二、综合性学习

7.阅读下面材料,请按要求答题。

莫振离,201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他是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高级中学校长,他将“让瑶乡儿女走向世界”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任教30年来,莫振高跑遍每一位贫困生的家,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近300名贫困生顺利进入大学,先后筹集3000多万元善款资助1.8万名贫困生圆了大学梦。

因积劳成疾,莫振高于2015年3月9日突发心脏病去世,丰年58岁。

(1)(点击师坛)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礼赞师魂)莫振高校对都安教育的执着坚守与无私奉献,“感动中国”颁奖词曾用“你是不灭的蜡烛,是不倒的脊梁”来评价他,我们还可以用哪两句古诗词名句来礼赞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感念师恩)为表达对母校老帅的感激之情,小组自发台办一期以“感念师恩”为主题的手抄报送给老师。

①大家都在“师恩情深”栏日中写--句表达对老师感激之情的话语,请你也写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手抄报已设计了两个栏目,请你设计另外两个。

(不能直接用材料和题目中的四字词语作答)

栏日一:

师恩情深栏目二:

恩师风采

栏日二:

__________。

栏目四:

_________。

三、名著阅读

8.名著导读

《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______的代表作,它描写了20年代,老北京的一个_______的辛酸故事。

此小说大量应用北京口语、方言,还有一些老_______的风土人情的描写,是现代白话文小说的经典作品。

它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子默写

9.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2)____________,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

(3)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晚春》)

(4)烟笼寒水月笼沙,____________(杜牧《泊秦淮》)

(5)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____(赵师秀《约客》)

(6)____________,一山放出一山拦。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7)乡愁,是素绕在诗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情愫。

不知何人深夜吹笛,伤离惜别的曲调,勾起诗人无尽的相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夜洛城闻笛》);岑参在远赴边塞的途中,偶遇返京的使者,思乡之情奔涌而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逢入京使》)

五、文言文阅读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卿今当涂掌事(______________)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_____________)

(3)见往事耳(_____________)

(4)但当涉猎(_____________)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12.孙权哪些主张和行动值得我们重视和效仿?

13.用横线划出表现吕蒙独到见地的句子,并解释这句话的意思

六、现代文阅读

大地的恩典

杜怀超

①在江南,我时常遥望家乡的那片竹林。

②对于竹子,我处于一种远距离的仰望或者审视中。

它于我,或如千年的深潭,或如捉摸不透的阵风,空行处唯有水声一般漫漶过来:

竹林深似海。

这也不是雨打竹林的声响,猜不透道不出其中深藏的未知和遮蔽的隐语。

③对于竹子,父亲与我看法截然不同。

父亲是从一根竹扁担开始与竹耳鬓厮磨的,磨得光亮的半月型长扁担,与父亲时常纠缠在一起,使得父亲瞬间有了担山填海的力量,一种承担着苍茫大地的力量,养活了一家人的生活。

父亲和竹子挨得那么近,皮肤挨着皮肤,骨头连着骨头,以至在手搬肩扛之间,我听到了骨头与竹节的窃窃私语声。

当然,父亲总是默不作声,至疼痛处他也只会咧嘴一笑。

④我不理会父亲对竹的迷信和虔诚。

在我六岁开始扶起歪歪斜斜的竹毫,在宣纸上战战兢兢地涂抹下重重的一笔后,弃笔逃离。

但父亲就像老鹰捉小鸡般又把我抓回来。

我老老实实地重新捡起竹毫,继续在宣纸或者红纸上描摹虔诚、图腾和吉祥。

⑤父亲也完全不理会我的委屈,他只纠结我对竹毫的亵渎和无知,以致多多年来,我一直在书桌前,挺直身子,坚守着对竹毫的执笔姿势。

父亲呢,在门前的田畴上,种下一片竹林。

四季里,把竹子枝条捆扎起来,做一柄扫帚,在旷野里扫荡着秋天。

⑥我是在历史的河流里认识竹简的。

最初的文字里,竹简是一座立体凝固的雕塑,在时间的刻刀里留下他们刀砍火烧的背影。

父亲不懂竹简,即使竹叶大的象形文字,他也是看不懂的。

但这不能阻止他对文字的向往。

在我夜晚习字的空闲里,他也会郑重地拿起竹毫,在空中比划一番,那举止与深情,分明是我多年后仰望庙宇般的神圣或对万物生灵般的虔诚。

确实也是,一行行端庄的文字,当我们给予它生命,谁能窥尽其中的叱咤风云?

在竹简深处,或者说在竹海深处,父亲是无法窥知内部世界的,诸如竹子的暗语与象征,比如它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此父亲是一片茫然。

⑦父亲要做的就是怎样从文化的战场转移到生活的舞台上。

对文化他没有发言权,而在生活的漩涡里,他就是自己的主宰者。

他可以从竹枝上取下一节,打磨成祖母手中的捻线陀,纺麻线、棉线;他可以用竹片打制成厨房里的砧板,甚至可以花上十天半月的时间,用上好的竹青编织成憩息的竹席、躺椅之类。

父亲对竹席有着独特的情怀。

即使在农历的五月或者秋收正午,只要有了它,疲惫与艰辛就会逃得无影无踪。

累了就和衣而睡,醒来则投入劳作。

他侍弄庄稼、竹子的模样和我在纸上写生字没有两样。

在旷野里不停劳作、奔跑的父亲,正是一棵竹子,一棵在风中奔跑的竹子。

在一起十年的光阴里,凄风苦雨,冰刀霜剑都没有折弯它,即使在最黑沉沉的深夜里,依然发出铿锵的回音。

⑧父亲对竹子或竹制的事物,总是有着命里的熟稔和暖温。

即使老了,他依然握一支竹质拐杖,继续保持挺拔的身子,在大地上行走。

他从老家来江南,看到我书房里摆放一盆花草,我告诉父亲它叫文竹,他竟然不以为然。

看着眼前纤弱的盆中之竹,他迷茫的眼神里还有一丝轻蔑。

文竹,文竹,这也能算竹?

是的,一段文字的力量怎么能比得了一件竹器的重量,也没有春笋从大地深处,穿破一冬的禁锢,直刺云天的竹子。

父亲临回老家时,居然在门前给我种上一丛竹子。

⑨心情低谷时,我总会搬一竹椅,陷在里面看父亲种的竹林。

当竹子看我时,我不知道父亲是不是在老家也一样地打量着我?

父亲曾对我说过,竹子是很神秘的,一夜之间可长高一米呢,最终同大树般高大,它还能开花呢。

事实上,见过竹子开花的人并不多,以至于不少人认为竹子根本就不开花。

父亲说这话时发出罕见的叹息声。

后来我才知道,竹子终身只开一次花,花上数年、数十年的时间积蓄,一朝迸发,然后死去。

花期就是死期。

对着老家的方向,我泪眼婆娑。

⑩我很少给父亲买什么礼物,一是他会心疼我花钱,二是他的喜好我也不甚清楚。

后来我给他寄去产于江南的礼物——一整套用自然生长的竹子提取原生态纤维素制作的衣物,他竟甚是欢喜。

父亲一生爱竹,就让竹子从他的手足、皮肤、血脉和骨骼出发,与父亲融为一体吧。

父亲来电说,这衣物有竹子的味道呢。

我哑然失笑,如果夜晚仔细倾听的话,它还会和你一同呼吸呢!

⑾念及此,我看到一株高大挺拔的竹子,正走向大地上菩萨般的父亲,直至生命深处,随即竹涛涌来……

(节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父亲的形象。

15.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的句子。

16.依据文章第⑨段画线句,展开合理想象,将“我”此刻的心里描写出来。

(60字以内)

17.联系全文,说说文章第⑩段中“我”为什么给父亲买了一套用竹纤维制作的衣物。

18.阅读全文,说说你对文题“大地的恩典”的理解。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长江漂流——尧茂书

①尧茂书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市。

在乐山南边20公里,长江逶迤而过。

他与长江似乎有一种天然的血缘,当他一次意外地发现中国国家考察队拍摄的《长江》画册时,他的心被强烈地震撼了。

从此,长江源头那片壮丽而奇美的风景便扎根在他的心中。

“我要对长江做一次完整的考察”,他立下誓言,并开始周密的准备。

②1983年,尧茂书自费到长江源头实地考察,并到大渡河、沱沱河等地对橡皮筏越险滩技术作了尝试。

准备工作在按部就班地进行,尧茂书预备于1986年下水。

这时,突然传来美国人坎·沃伦率领一支探险队将于1985年8月到中国漂流长江的消息。

“中国的长江应该由中国人首先漂流”,尧茂书决定提前开漂。

1985年6月12日,尧茂书与向单位请了一个月假的三哥尧茂江携带橡皮筏和大批行装,经过千里跋涉,终于来到孕育长江第一股涓流的姜根迪如冰川。

③尧茂书一下子扑倒在冰盖上,倾听着水珠的叮咚声,冰盖下有细流在涓涓地流淌。

“多少年了,想不到我这一辈子真的到了长江源头”,此时,这位壮汉泪流满面。

④长江的源头水浅。

特制的橡皮筏只能在水深5米时才能漂起来,尧氏兄弟常得在冰水里推着橡皮筏前进。

一个月下来,两人掉了10多斤肉。

由于缺乏维生素和高原强烈紫外线的照射,他们嘴脸几度脱皮溃烂,稍一张嘴,就会拉烂嘴皮。

⑤6月24日,三哥的假期到了,必须走了,此后的路只有尧茂书一个人去承受。

孤独是难耐的,“最不能忍受的,是一个现代人孤身进入无人区所遭受寂寞的痛苦,有时我简直要发疯……上游气候恶劣多变,河道复杂。

水浪、冰雹、雨雪交替打进舱内,我几乎整天泡在湿淋淋的水舱内划行。

天黑露宿,头一件事就是晾被子和衣服。

一遇到有人的地方,我最大愿望就是烤一烤火。

”尧茂书遇到过泥石流爆发的惊险场面,曾以一把匕首与狼群面对面对峙。

一次,他上岸拍摄,一头棕熊占据了橡皮筏,将筏上能吃的都吃了,不能吃的扔入江中。

回到橡皮筏,哭笑不得的尧茂书只好饿肚子了。

直到两天后,遇到游牧的藏民,买下糌粑和牛肉干才得以果腹。

进入通天河后,江流开始咆哮起来。

一个接一个峡谷,江水如万马奔腾。

⑥7月6日,尧茂书写道:

“在船上选好角度,拍了照。

只听前面水声大吼,吃惊不小。

匆忙系好机子,躲也来不及,只见波浪排出倒海向我压来……我奋力划桨,越过浪峰,又陷进浪谷,一个几米高的飞浪对着船首劈来,我心想‘坏了!

’波浪涌进船舱里,将我一身打湿,舱中积满了水。

我拼命划桨,全身神经集于一念:

‘翻过浪’。

”终于,尧茂书战胜了激流,他称7月6日为最惊险一日矣。

7月23日,漂完通天河的尧茂书经过短暂休整,开始了他漂流金沙江的历程。

然而,这一天是尧茂书活在人世的最后一天。

由于金沙江水大浪急,他触礁翻船,不幸身亡。

尧茂书牺牲了,但他的血没有白流。

他是一位先行者,他像一把火炬照亮了勇敢者的路。

19.阅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0.“从6月24日到7月23日”,尧茂书主要克服了哪四个方面的困难?

请概括作答。

21.“中国的长江应该由中国人首先漂流”,从这句话中,你认为尧茂书是一个怎样的人?

22.联系全文,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的含意。

他是一位先行者,他像一把火炬照亮了勇敢者的路。

23.尧茂书牺牲后,其事迹被各媒体纷纷报道,社会上对尧茂书的行为也表现出两种不同的观点。

你赞成哪种观点,请联系实际阐明你的理由。

(48字以内)

第一种观点:

“他的精神就是我们民族的精神,他的脊梁就是我们民族的脊梁,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

第二种观点:

“尧茂书的漂流弊大于利。

探险就是没有意义的冒险。

它消耗了大量时间、钱财,甚至会牺牲宝贵的生命。

一点也不值得!

七、作文

24.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要求:

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不能使用真实人名;⑤不得抄袭。

(1)Beyond乐队在《真的爱你》这首歌中唱到“是你多么温馨的目光/教我坚毅望着前路/叮嘱我跌倒不应放弃……”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呵护,老师和朋友的提携,杰出人物的激励……想想看,是谁影响自己最深,才成就了现在的自己呢?

请以下面的题目写一篇作文

题目:

那个影响了我的人

(2)听到婉转动人的乐曲,有一种共鸣在心中涌动,给我以振作的力量;看到父亲真情流露的细节,有一种感动在心中中涌动,给我以鼓舞的力量;读到英雄人物的事迹,有一种热血在心中涌动,给我以奋发向上的力量。

无论是生活还是阅读,无论是艺术还是现实,经常将一种力量注入我们心间。

请将下面的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作文。

题目:

有一种力量来自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试题分析:

B选聘(pìn)。

C深恶(wù)痛绝。

D澎湃(pài)。

2.D

【解析】

试题分析:

A.“潜心惯注”应改为“潜心贯注”;B.“历尽心血”应改为“沥尽心血”;C.“搏学多识”应改为“博学多识”;“一拍既合”应改为“一拍即合”。

3.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络绎不绝,形容人、马、车、船等连续不断。

不能形容泉水。

B.骇人听闻:

使人听了非常震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不符合语境色彩。

C.黯然失色,本指心情不好,脸色难看。

后多比喻相比之下很有差距,远远不如。

使用正确。

D.捕风捉影:

含贬义;指说话没有事实根据。

不符合语境色彩。

故选C。

4.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动宾搭配不当,将“提高”改为“加强”;

C.缺少主语,删除“随着”或“使”;

D.语序不当,将“解决”与“发现”调换位置;

故选B。

5.B

【解析】

【分析】

【详解】

读所给句子可知,由人生有四件大事之一的“衣”,引出下文对“衣”的作用的解释,又联系到古人常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的如何“修身”。

句子排列顺序最佳的是④①⑤②③。

B项符合题意,故选B。

6.D

【解析】

试题分析:

考查文学常识。

D与课文内容不符。

司马光是北宋人。

7.

(1)示例:

感动中国人物莫振高校长的感人事迹。

(2)示例1: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示例2: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①句子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即可。

②师生剪影师生故事

【解析】

【详解】

(1)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

概括的格式一般是谁的什么事或谁怎么样。

认真阅读这则材料,主体是“莫振高”,事件是“感人事迹”。

据此即可概括。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掌握。

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一定要注意这方面的积累,可准备一个笔记本,分门别类的把相关的名句整理出来。

因为莫振高是一个老师,所以可以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或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来礼赞他。

(3)①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作答此类题目时,一定要认真读题,分析表达的主题或目的是什么,然后即可根据这个主题来组织语言,表述时,一定要语言通顺,说理有据,有时还要注意要有称呼。

本题表达的对象是自己的老师,表达的目的是表示对老师的感激之情,长度要求是一句。

据此可作答如下:

老师,是您为我的理想插上了飞翔的翅膀,谢谢您!

②本题考查学生设计栏目的能力。

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读题,分析手抄报的主题是什么,所设计的栏目一定要与主题相关,还要认真分析已给出的栏目名称,所设计的栏目一定要与其格式相同。

据此即可作答。

8.老舍人力车夫北京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课外阅读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的大语文观。

以考促读。

做这种题,熟读原作品,记住重点情节及人物的特征。

相似人名注意不要记乱,必要时死记硬背。

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名著的了解。

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

此题考查的是与《骆驼祥子》有关的文学常识。

9.

(1)深林人不知

(2)可怜夜半虚前席(3)惟解漫天作雪飞(4)夜泊秦淮近酒家(5)闲敲棋子落灯花(6)政入万山圈子里(7)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解析】试题分析:

古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古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古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古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

此题要注意“淮”“敲”“柳”“园”等字词的书写。

10.

(1)当道,当权

(2)研究儒家经典(3)历史(4)粗略的阅读

11.

(1)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在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

(2)长兄知道这件事情太晚了啊。

12.孙权认为广泛地学习很有益处,不能因为事务多、时间少,就不学习。

1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读书人分别了多时,就应该用新的眼光看待别人的进步

【解析】

10.试题分析:

考查文言实词。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往事”:

历史。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11.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卿”“复”“见”等字词的翻译。

点睛: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12.试题分析:

考查对文言文重要信息的筛选和提取能力。

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

孙权的主张和行动值得我们重视和效仿的地方有“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但当涉猎”,即广泛地学习很有益处,不能因为事务多、时间少,就不学习。

13.试题分析:

题干要求用横线划出表现吕蒙独到见地的句子,并解释这句话的意思。

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找到相关语句。

即“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

翻译时注意“士”“即”“刮目相看”等词语。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

“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孙权说: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

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

“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

”吕蒙说:

“志士(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

”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14.勤劳能干;有家庭责任感;对文化感到渺茫;对文字的向往、对文化的虔诚(敬重);注重对“我”的教诲和引导;挺拔、坚强(隐忍);对生命有深刻的理解(悲悯的情怀)。

15.示例:

⑴运用拟人修辞,体现了父亲与竹子的亲近(亲密),表现出父亲劳作的艰辛,表达我对父亲辛勤劳作的感动与赞美!

16.要点:

对父亲的牵挂思念;对,父亲年老的心疼(担忧);对父亲的感念(感恩);对之前不理解父亲感到愧疚。

17.示例:

是因为父亲一生爱竹,在我心中父亲与竹子是融为一体的,通过为父亲买礼物,寄托我对父亲的理解与感念。

18.写出大地孕育孕育出竹子,竹子给予我们生活的帮助、精神的影响;表现了父亲像竹子一样坚毅顽强,他也像大地一般养活了一家人,并给予我教诲和引导;表达出我对竹子以其父亲的感激和赞美。

【解析】

14.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解答时,要联系文章内容,结合文中所使用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从语言、动作情节等进行分析。

通过阅读文章可知,父亲勤劳能干;有家庭责任感;对文化感到渺茫;但对文字的向往、对文化的虔诚;注重对“我”的教诲和引导,对生命有深刻的理解等。

此文没有关键句可用,就用简洁的语言把所描写的内容概括出来。

15.试题分析:

欣赏语句。

“父亲和竹子挨得那么近……我听到了骨头与竹节的窃窃私语声。

”明显运用拟人修辞,体现了父亲与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