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学校评估自查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994017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标准化学校评估自查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标准化学校评估自查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标准化学校评估自查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标准化学校评估自查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标准化学校评估自查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标准化学校评估自查报告.docx

《标准化学校评估自查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标准化学校评估自查报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标准化学校评估自查报告.docx

标准化学校评估自查报告

标准化学校评估自查报告

石嘴山市大武口区隆湖六站小学

根据《石嘴山市普通中小学标准化学校评估实施办法(试行)》和《石嘴山市普通中小学标准化学校评估细则(试行)》具体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们成立了自查领导小组,认真进行了自查,总结经验,找出不足,不断加以改进。

下面我就本校“标准化学校评估”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请指正。

一、学校概况

石嘴山市大武口区隆湖六站小学始建于于1985年,2008年5月迁入新校,主要服务于隆湖六站村、十分沟、建材厂、明水湖等辖区。

学校校园占地面积为26168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5977平方米,绿化面积5000多平方米。

学校现有2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190人,生均占地面积22平方米,生均建筑占地面积5平方米,生均绿化占地面积4.2平方米。

学校有专任教师60人,其中,小教高级教师32人、自治区级、市级、大武口区级等骨干教师16名,占教师总数的27%。

专科及以上学历59人,中师1人,学历合格率100%,全校教师接受继续教育培训率100%,课堂教学质量工程达标率100%。

学校有运动场、多功能大厅、微机室、电子备课室、实验室、劳技室、图书室、音乐室、体育室、美术室、心理咨询室、卫生室、广播室、师生阅览室、健身房、卫星教育地面接收站、微机网络中心、多媒体教室等一应俱全。

现有计算机184台,其中,学生用机106台,教师用机43台,各功能室及教室用机35台。

图书33075册,生均达28册。

各功能室软硬件设施配套齐全,满足了正常的教育教学需求,达到了基础教育国家规定标准,为现代化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教育管理

学校管理的基本思路是:

坚持“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以人为本,以法治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促进师生和谐发展,把领导班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发展之基,把师德建设和素质教育作为兴校、强校的关键和根本来抓,始终把教育教学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中心,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教学管理的唯一目标,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实施规范化、民主化、人本化管理为抓手,以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培养良好习惯,增强责任意识为目的,以教师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教学艺术娴熟,综合素质提高为手段,以教学条件的完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社会信誉度的提升为发展目标,制定了“诚信做人,踏实做事”的校训和“真、善、美、信、静、净、劲、进”的校风,认真制定学校计划,严格遵守教育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了各种管理制度,强化工会工作,认真做好校务公开工作,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执行收费标准,做到了开齐学科,开足课时,落实活动课程,无挤占音体美劳学科课时现象,确保了义务教育阶段各项指标完成率均为100%。

形成了规范化管理的操作规程,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井然有序,并不断朝着“教育质量优良、管理富有特色、文化氛围浓厚的优质学校的办学目标迈进,争创市级标准化学校。

(一)实行人本化管理

科学的管理机制是学校发展的动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未来经济时代的教育需求,我校探索出与之相适应的学校发展管理模式,即具有较高水平的柔性管理。

管理中以人为本,重视发挥教师的潜能,将严格科学的管理,落实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各项规章制度。

学校的管理将逐步向描绘愿景、激发创造、开发潜能性的管理模式迈进。

1.目标明确科学管理

围绕创建标准化学校,学校领导班子健全,班子成员全部有各级骨干教师组成,年龄结构合理。

领导班子团结奋进,凝聚力强,一心一意为学校发展谋利益,在管理方面求发展求创新。

班子分工明确,团结协作,勤政创新,有较强的正义感和使命感。

建立学校、家庭、社会有效沟通合作的教育与管理机制。

成立家长委员会,创办家长学校,建立了校内监督机制。

坚持校务公开与财务公开,坚持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制度。

学校提倡人文管理。

就是要为大家营造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一种来自于心灵的真正意义的放松。

行政领导在认真分析学校各种实情的基础上,制定了规范的管理标准,合理的行动指南。

学校领导能带头学习政治理论和教育理论,工作计划周密严谨、措施得力,政令畅通,各项工作运行良好,管理规范。

2.队伍管理重在激励

领导班子成员引领广大教师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激发教师的爱心,实现以爱育爱的教育。

同时,人文管理增强了广大教师的服务意识,凝聚教师了团队精神,学校积极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管理策略,建立符合标准的教师激励机制、评价机制,建立发展与学习、信息交流与沟通、合作与评价、反思与专业成长等为内容的多种评价体系,旨在以欣赏的目光激励教师成长,使教师树立“我是教育教学的服务者、职业道德的表率者、专业思想的引领者”的思想,引领教师在专业上发展,激发每一位教师的内驱力。

学校实行年级组长负责制,将管理工作的重心下移,充分发挥年级组长的管理作用,让每个年级组长来管理组内的各项工作,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给教师创设一个宽松的工作氛围,使管理更具人文化,并不断探索扁平化管理。

3.全员育人常抓不懈

一是加强班级少先队在德育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做好常规德育工作,推进“文明班级的评选”制度,充分发挥少先队红领巾监督岗的作用。

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的监督,坚持纪律、卫生周周评制度和值周领导带班制度。

坚持升降国旗制度和国旗下的讲话制度。

二是加强学生的德育养成教育,落实到思品课、班队活动,渗透到各科教学、各种课外活动,坚持从严、从细、从实、经常抓,抓经常,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是不断拓宽德育教育渠道,充实德育教育内容。

以纪念重大节日活动为契机,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专题活动,既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又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为学生提供了表现的舞台,展现了学生的个性特长。

真正让校园成为同学们学习、成长、发展特长的乐园。

四是大力实施“阳光笑脸——阳光少年——阳光伙伴”评价工程,深化阳光评价体系,让每个层面的学生都能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和点滴进步,享受成功的体验。

五是组建音体美等各类兴趣小组,着眼素质,培养了能力。

4.强化体育、卫生、安全工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一是认真落实《体育工作条例》和《卫生工作条例》,严格“两课两操”制度,有效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锻炼时间。

二是认真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每年学生的体质健康达标率均达92%以上。

三是以体育竞赛为抓手,深入开展阳光体育活动。

每年定期召开运动会、趣味活动、冬季长跑、校园足球赛等比赛。

四是强化卫生管理和健康教育,定期对学生进行体检,进行健康分析和心理疏导,经常开展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的卫生知识宣传教育,严格晨检制度和新生入学预防接种制度,控制学校流行性传染病的发生。

五是重视学生安全教育,为每位学生投保了校方责任保险。

同时不断完善安全预警机制,健立健全各类安全防范应急预案,并做到定期教育、实践演练,不断提高了师生的安全防范能力。

(二)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育的主导因素,教师的素质是学校的生命线。

我校从着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通、敬业乐业、思辨发展的教师队伍入手,以专家引领、同事交流、教学反思等形式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

1、以科学发展观着力打造学习型教师

我校始终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坚持“教师培训重在素质培训,教师教育重在师德教育”的指导思想,全面开展师德规范教育,把师德教育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起来,与教育行风建设结合起来,与规范教育教学行为结合起来,开展了学习交流、演讲、座谈表彰等一系列师德师风教育活动。

一是通过学习讨论增强教师的责任意识。

学校组织教师听取各级师德报告,积极广泛地开展“讲师德比奉献,塑形象”活动,学校针对师德问卷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在教师中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利用全校例会安排教师进行师德学习体会交流,并将师德建设责任化、制度化,通过监督使师德教育有章可循。

二是树立典型增强教师的奉献意识。

为了大力弘扬教师的奉献精神,使全体教师在师德师风上学有榜样,做有楷模。

除学习报刊杂志上优秀教育事例外,还宣传本校先进教师的事迹,使教师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从身边的榜样学起。

引导教师树立追求事业的信念,把谋生的职业当作完善实现个人社会价值,挖掘个人最大潜能的事业追求。

以榜样为目标激励自己更踏实、更认真、更有效地做好本职工作。

如,学校每学期都要组织一次班主任经验交流会。

三是坚持“以校为本的”师资培训。

学校加强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培训与疏导,使广大教师始终保持积极向上、健康良好的心理品格,积极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用心灵去浇灌心灵的职业。

2、以提高能力为着力点,打造知识复合型教师

学校坚持把教师的发展聚焦在课堂上,探索出以课堂为本的教学模式,把课堂教学实践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通过课堂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

我们坚持以课堂质量工程为着力点,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着眼于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大力培养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加强自身学习和自我提升,创建了一个切实可行的专业培训运作程序,即“一条主线,两种途径”。

一条主线,即以“聚焦课堂教学”为主线,每位教师围绕课改实验,结合实际工作,通过实践、反思,切实锤炼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每学期都组织教师开展不同形式的教学比武练兵活动。

两种途径,教科室做到了切实抓好校本培训的工作,努力让教师“走出去”和将专家“请进来”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要求教师业务培训技能达到以下标准:

每位教师除能胜任一门课程教学外,还必须胜任至少一个兴趣小组的辅导工作;讲一口较标准的普通话,写一笔漂亮的字,仪态端庄大方,具有和蔼可亲、情感丰富、幽默风趣、富有创意的人格魅力;每位教师每学期完成“五个一”的业务提高要求,即读一本教育理论书籍、做一本教育资料摘录、写一篇质量较高的论文、制做一个教学课件,上一堂校级以上公开课;逐步建成一支结构合理综合素质好的教师队伍。

3、以提升教研水平为制高点,打造研究型教师

我校始终坚持“科研为先导、教研为重点、培训贯全程”和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指导思想,加大各级各类课题的力度,培养教师的教育教研能力。

一是充分发挥各级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

在培训工作中把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放在首位,让骨干教师引领教师自觉的结合教学实际,科学的分析、探索、总结教学规律,进而提高教学实际水平。

二是通过小专题研究来培养教师的教研能力。

要求各学科组和年级组每学期都要根据年级和学科特点制定专题研究计划,并认真执行,收效良好。

三是通过加强制度建设促进教师教研能力的提高。

建立教育管理人员与教研人员听课制、外出学习汇报交流制,通过督导评价促进教师深化教学模式的实验,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四是加强集体备课,把“一周一课”、“每人一课”落在实处。

五是扎实开展课堂教学质量工程达标复审工作,组织开展听课、评课、研讨交流活动。

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教研活动,一方面确保了教师精心准备每一节常态课,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加强了对课标的更深理解,更好地促进了教学与教研的共同发展,促进了学校的校本教研,达到了教研有效的目的。

三、教学科研

加强教科研,是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是教育决策科学化的需要。

我校始终坚持以教科研为先导,以课程改革为抓手,充分利用本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加大“科研兴校”的力度,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立足校本教研,实现师生共同发展。

学校设置了语文组、数学组、综合组,涉及8个学科的教研机构网络,以课堂教学质量工程达标复核为契机,建立“以课堂为本的教师发展模式,在教育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实现实践层面上的教师发展新策略,鼓励教学形式富有个性的课堂,教研组形成富有学科特点的教学氛围。

(一)开展对外科研交流,加强科研辐射功能和吸纳能力

学校通过“外取外引”、“内研内化”等多种形式,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同时,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一年来,先后派外出学习的教师达50人次。

多次与十三小组织开展教研互动活动,使两校教师在活动中相互学习交流、相互构通信息,形成科研合力。

(二)加强课题研究的指导与研究

学校强调向教科研要质量,营造浓厚的教科研氛围,以教促研、以研促质量,提高教师教研能力,指导教师从教育教学实践中选取教研小专题,开展课题和专题研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并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形成经验,实现教学型向科研型的转变,切实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使课题管理走向规范化,专题研究走上科学化的轨道。

加大各级各类课题的研究力度,不断培养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三)树立课堂质量观和学生发展观

教导处、教科室在强化教学管理过程的同时,切实做好质量监控。

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上下工夫,要求全体教师能够深层次理解课程标准并熟练掌握课堂教学质量基本标准,能正确评价课堂教学,建立改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机制。

不断提高“好课”比例。

促使不同层次的教师在科研意识、研究水平和教学能力等方面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效提高。

四、学校亮点工作

为使我校创出自己的办学特色,本着“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结合实际创特色,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小专题为载体,促教师专业能力提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育质量提升年”的进一步落实,我校把“小专题研究”作为校本教研的突破口,以“发展个人,带动团队,提升整体”的工作思路,采取各学科以年级组为单位,依托课例、同伴对话、专业引领、片区教研等措施,小专题研究卓有成效。

具体做法

1、活动形式:

做到四个结合,即常规教研与闲聊式研讨相结合,常态课堂教学研讨与专题展示研讨交流相结合,校本教研与联校教研相结合,教学研讨与尝试网络教研相结合。

2、活动措施:

(1)立足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在比照身边优秀中、在学习理论中、在观摩活动中、在领导专家指导中善于反思,找准问题;形成问题库,继而通过团队合作,确定专题,制定方案,如五年级语文组《在阅读教学中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六年级数学组《如何有效利用数学分层测试卡》、英语组《怎样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等9个小专题。

(2)专题学习,理论奠基

教师围绕专题,多渠道学习,通过专家、教研员的引领、名师团的指导、校内骨干教师的辅导、远程资源以及自学,提升理论水平。

多元的学习内容为小专题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3)立足课堂,提升质量

注重将小专题与教研活动、课堂教学、教师成长有机的结合。

一是夯实集体备课,保证小专题的深度、广度。

在以骨干教师为主导、全体教师为主体,全员参与的基础上,按“个人初备—集体备课—课堂实践—评价反思—交流改进—再实践—再反思”的步骤,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和挖掘,在重点的把握、难点的突破、专题的渗透上各抒已见,形成新的思路和见解,使集体备课不单是个人备课的简单重复,而是个人备课的再认识,再创造的过程。

二是拓展研讨课形式,强化小专题的效果。

每位教师按计划要围绕专题上一节集体备课基础上的组内研讨课,届时邀请学校、学科组长、其他年级组教师等共同研讨切磋,在说、听、评、研的实践体验中,通过“一人一课”、“一人多课”、“同课异构”等不同形式,解决一个个小问题,从而积累总结小专题的本土策略。

(如:

高段数学组采取“百分数的意义”和“垂直与平行”同课异构,一年级语文组采取“小小的船”一人在多班上等)三是依托展示课的交流互动,提升小专题的内涵发展。

随着研究实践的启动、深入,需要发挥群体的力量,共同剖析成败,研究改进策略。

于是每个专题组每学期按计划面向全校展示一次小专题课例研讨活动,全体同学科教师围绕专题、依托课例进行评析交流,在与同伴的思维碰撞中总结出专题策略,使专题研究得到提升。

(4)过程跟进,总结提升

为了使专题研究系统化、校本化,自行设计了《小专题研究手记》,人手一册,记录专题研究的过程。

学期末,学校组织召开小专题研究总结会议,总结研究过程,交流研究经验,反思解决策略的成与败,将专题研究成果在校内进行再利用和再提升,使研究可持续发展。

3、研究成果

通过小专题研究的开展,增强了老师们的研究意识,提高了老师们分析教材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提升了个人专业素养

(二)诵读经典,传承美德

开展经典诵读,着眼于“熏陶”,注重“感悟”即以激发兴趣、内化行为、陶冶情操为目标。

虽提倡探究但不求甚解,只求朗朗上口,熟读成诵、耳熟能详。

承认个体差异,不求整齐划一。

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习要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积少成多。

具体做法:

1、科学安排,营造氛围。

突出以“经典诗文诵读”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和布置,突出传统文化气息,注重厚德载物、大气沉静的校园文化建设。

(1)利用橱窗、走廊、墙壁等空间和角落,或用印制的精美诗文图画,或用学生亲笔书画的名言佳句,或用孩子们充满灵性的“诗配画”加以装饰。

  

(2)在班级黑板报上,都刊出一些经典诗文,并提供历史背景材料和诗词析义,供学生阅读、赏析、评比、积累。

  

(3)各班的教室环境布置要求体现班级特色,每个班级都可以开辟诗园内容或是学生阅读古诗文的活动成果,或是古诗书法展、读后感,或手抄报等。

  

2、开展活动,保证实效。

 

坚持“四个结合”,稳步推进经典诵读活动。

“四个结合”,即一是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每周每班开设一节经典诵读课,按照不同年级安排不同的内容,做到四个一(一诵、一听、一看、一写)。

“一诵”是各班充分利用每天课前三分钟,开展“课前一吟”活动,由课任教师负责。

“一听”利用课间、利用校园广播播放简短易记的经典诗句,让学生在轻松自然感受经典,达到耳熟能详的效果。

“一看”是通过诗文长廊、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让学生随处可欣赏到古诗文佳作佳句,且每个班开辟诗文园地,每周都会摘抄一首古诗,让学生在有意、无意之中将古诗文记住。

“一写”是让学生把教过的诗文经典用笔记本抄下来,高年级还可通过制做诗文卡、办手抄报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

二是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如音乐课教唱《静夜思》等歌曲,美术课引导学生给古诗配画等。

三是坚持与形式多样的活动相结合。

实施亮点工程以来,学校设法开展大型活动,开展如诗文配乐诵读、名著知识竞赛、故事演讲、诗词演唱、诗配画展示、诗词书法展示等各种主题、比赛活动。

四是坚持评比与激励相结合。

每学年进行一次经典诵读评优奖先活动,对在活动中表现突出、成绩优秀的集体、个人给予奖励,如以年级为单位评选出“经典诵读先进班级”、“优秀教师”、“经典诵读之星”、“书香家庭”等,鼓励教师、学生、家长搞好这项活动,不断提高经典诵读的质量。

  

(三)实施“阳光工程”,促进学生养成教育

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实施“阳光笑脸——阳光少年——阳光伙伴”的阳光评价系列,实现“以德育为灵魂”的办学思想。

坚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近一点、实一点、贴近孩子生活一点”的原则,坚持德育创新,以基础道德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基础,抓过程管理,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提高了德育的成效。

具体做法:

一是开展“日行一善,阳光笑脸”活动。

实施文明礼仪手册,提倡学生每天说一句文明话,做一件好事,让学生记录事实说话自已的一言一行。

让每个层面的学生都能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和点滴进步,享受成功的体验。

鼓励进取;量化目标,灵活选择;注重过程。

每月定期利用班会进行交流、展示和评比,推荐班级各类进步星上报学校。

学期末评选学校进步星进行奖励,宣传。

二是深化《阳光评价实施方案》,实施阳光系列评价。

一是进一步细化完善评价细则,便于操作,更合理。

阳光卡分为竞赛类、学习类、行为习惯养成类、能力特长表现类;二是注重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表现。

教师人人参与,注重学生平时表现,无论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及时进行评价。

通过积分累计,颁发阳光卡,积累十张阳光卡,命名阳光少年。

建立阳光卡光荣簿,有专人负责登记阳光卡获取情况。

引导学生从小成功走向大成功,从小进步走向大收获,让学生在每个阶段每一方面都受到激励,在整个学习、成长过程中都处于激励之中,让学生在阳光校园中健康成长。

每学期进行表彰。

通过此项活动的开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推动了学校的整体工作的发展!

五、校园文化建设

优化育人环境,营造育人氛围。

为优化育人环境,树立鲜明的学校形象,形成有文化底蕴的校园文化氛围,我校从办学理念、学校发展、师生规范等方面考虑,制定了校训、校风。

设置校园文化墙,在楼道里张贴了张贴了名人名画和名人格言以及隐性的提示语,“请节约每一滴水”、“上下楼梯请右行”等。

静化了校园,营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围。

学校还加大投入校园绿化的力度,开辟学生体验的绿色德育基地,师生共同种植花木草坪,积极体验。

校园呈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生动活泼的景象。

六、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我校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学校成绩,硕果累累:

先后荣获全国百强网校、全国优秀网校、北师大“提升明德学校教育质量先进学校”;自治区教育厅“先进教研集体”、“全人教育特等奖”、“全人教育甲等奖”、“留守儿童家长示范校”、宁夏教育协会先进集体;石嘴山市教研活动设计评比一等奖、大武口区政府“教书育人先进集体”、“法制教育先进集体”、“铁路护路联防工作先进集体”;区教育体育局“师德师风先进集体”、“先进党支部”、“先进基层党组织”、“教学基本功竞赛集体三等奖”、“中华经典诵读优秀学校”、“书画进校园组织奖”等荣誉称号,学校连续三年荣获大武口教育体育综合考核一等奖。

体卫艺工作成绩更为喜人,每年都能在各级各类评比活动中分获竞赛一、二、三等奖;特别是“阳光伙伴”、“校园小足球”体育竞赛走出了宁夏,走向全国,分获优秀奖和亚军。

2、教师成绩,异彩纷呈:

三年来先后有7位教师的作品在区、市级公开刊物上发表;有11节优质课、光光盘分获自治区、市、区级一、二、三等奖;有19篇论文获国家、自治区、市、区级一、二、三等奖;有57人次获国家、自治区、市、区级指导教师奖;有29人的课件、教学设计、教育故事、案例、反思等分获国家、自治区、市、区级一、二、三等奖。

3、学生成绩,可喜可贺:

在书法、绘画、作文、演讲、朗读、科技创新等各项竞赛中,先后有360人次分别荣获国家、自治区、市、区级一、二、三等及优秀奖。

回首往事,令人欣慰,展望未来,令人振奋。

隆湖六站小学的领导和教职工们将把握新机遇,乘新课程改革的强劲东风,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志存高远,再求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