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非线性系统分析练习与解答.docx
《第7章非线性系统分析练习与解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章非线性系统分析练习与解答.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7章非线性系统分析练习与解答
第七章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
习题与解答
7-1设一阶非线性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3
xXX
试确定系统有几个平衡状态,分析平衡状态的稳定性,并画出系统的相轨迹。
解令X
0
得
X
X3x(x21)x(x
系统平衡状态
Xe
0,
1,
1
其中:
xe0
:
稳定的平衡状态;
Xe
1,
1
:
不稳定
平衡状态。
计算列表,画出相轨迹如图解
7-1所示。
1)(x1)0
X
-2
-1
1"
0
1迈
1
2
X
-6
0
0.385
0
-0.385
0
6
X
11
2
0
1
0
2
11
当x(0)1时,系统发散;x(0)1
可见:
当x(0)|1时,系统最终收敛到稳定的平衡状态;
时,X(t);x(0)1时,X(t)。
x~x平面上任意分布。
注:
系统为一阶,故其相轨迹只有一条,不可能在整个
7-2试确定下列方程的奇点及其类型,并用等倾斜线法绘制相平面图。
(1)xx|x0
X1
X1
X2
X2
2x1x2
系统方程为
xx
xx
x
x
0(x
0(x
0)
0)
令x
x0,得平衡点:
Xe
0
o
系统特征方程及特征根:
2
1
0,
1.3
ss
s1,2
j-
22
2ss
1
0,
s1,2
1.618,0.618
(稳定的焦点)
(鞍点)
dxxxxdx
xf(x,x)x|x,
dx1时dxx'
I:
1丄(x0)
II:
—1(x0)
计算列表
-m
-3
-1
-1/3
0
1/3
1
3
oo
x0:
11
-1
-2/3
0
2
-m
-4
-2
-4/3
-1
x0:
11
-1
-4/3
-2
-4
oo
2
0
-2/3
-1
(2)
xi
图解7-2(a)系统相平面图
X1X2
2x1x2
由式①:
X2
X1
X1
式③代入②:
(X1
xj
2X1(X1X1)
即
X1
2x1
X10④
令
X1
X1
0
得平衡点:
Xe
0
由式④得特征方程及特征根为
s22s10122.414(鞍点)
0.414
画相轨迹,由④式
xi
dxi
XidX
Xi
2x1x1
计算列表
X1
Xi
2
2.5
3
OO
1
1.5
2
=1/(-2)
OO
2
1
0
-1
-2
OO
用等倾斜线法绘制系统相平面图如图解7-2(b)所示。
7-3已知系统运动方程为xsinx0,试确定奇点及其类型,并用等倾斜线法绘制
相平面图。
x丄sinx
-2
-1
-1/2
-1/4
0
1/4
1/2
1
2
-1/
1/2
1
2
4
OO
-4
-2
-1
-1/2
作出系统相平面图如图解7-3所示。
图解T「3
7-4若非线性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2
⑴x(3x0.5)xxx0
(2)xxxx0
试求系统的奇点,并概略绘制奇点附近的相轨迹图。
在奇点处线性化处理。
在xe0处:
0.5x
特征方程及特征根
在xe1处
0.5xx0
所示。
系统开始是静止的,输入信号r(t)41(t),
出开关线方程,确定奇点的位置和类型,画出该系
解由结构图,线性部分传递函数为
C(s)
M(s)
由非线性环节有
由综合点得
将③、②代入①得
0
e
2
m(t)
e(t)
2e
2
e(t)
2e
2
c(t)
r(t)
e(t)
4e(t)
e(t)
开关线方程为e(t)2
0|e2I
2e(t)e2II
2e(t)e2III
e(t)0ec(常数)
ee20
令ee
0
得奇点e0I2
特征方程及特征根
2s
1
0,
S,2j
(中心点)
III:
e
e
2
0
令ee0
子曰*得奇
:
占
八、、
老2
特征方程及特征根
孑
1
0,
S,2j
(中心点)
绘出系统相轨迹如图解7-5所示,可看出系统运动呈现周期振荡状态。
7-6图7-37所示为一带有库仑摩擦的二阶系统,试用相平面法讨论库仑摩擦对系统单位阶跃响应的影响。
B07-37有库白摩擦的二阶系魏
解由系统结构图有
C(s)
51:
c0
E(s)
s0.5s12
c0
s(0.5s12)C(s)5E(s)
0.5c3c5e
0.5cc5e
c0
c0
I
II
①
因为
cre
1e
②
②代入①式有
e6e10e0
e0
I
e2e10e0
e0
II
特征方程与特征根
I
:
s26s100
si,2
3j
(稳定的焦点)
II
2
:
s2s100
S1,2
1j3
(不稳定的焦点)
依题意c(0)0,c(0)0
可得
以(1,0)为起点概略作出系统相轨迹。
可见系统阶跃响
应过程是振荡收敛的。
7-7已知具有理想继电器的非线性系统如图7-38
所示。
图7-38具有理想继电器的非线性系统
试用相平面法分析:
(1)T;0时系统的运动;
(2)Td0.5时系统的运动,并说明比例微分控制对改善系统性能的作用;
(3)T;2时系统的运动特点。
解依结构图,线性部分微分方程为
cu
①
非线性部分方程为
u
1e
Tde
0
②
1e
Tde
0
开关线方程:
1e
Td
e
由综合口:
c
re
1<
e
③
③、②代入①并整理得
e
1
eTde
0
1
eTde
0
在1区:
de
e
e
1
de
解出:
e2
2e
(e
0)
(抛物线)
同理在II区可得:
2e
2e
(e
0)
(抛物线)
开关线方程分别为
Td
0时,
e
0;
Td
0.5时,
e
2e;
7-7所示。
Td
2时,
e
0.5e.
概略作出相平面图如图解
^-0^-05笃"
图解M
由相平面图可见:
力口入比例微分控制可以改善系统的稳定性;当微分作用增强时,系统振荡
性减小,响应加快。
7-8具有饱和非线性特性的控制系统如图7-39所示,试用相平面法分析系统的阶跃响
应。
解非线性特性的数学表达式为
e|e|a
yMea
Mea
线性部分的微分方程式为
TccKy
考虑到rce,上式又可以写成
Trr
rr0,因此有
0
TeeKy
输入信号为阶跃函数,在t0时有,
TeeKy
根据已知的非线性特性,系统可分为三个线性区域。
I区:
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TeeKe0(ea)
按前面确定奇点的方法,可知系统在该区有一个奇点(0,0),奇点的类型为稳定焦点。
图
解7-8(a)为1区的相轨迹,它们是一簇趋向于原点的螺旋线。
n区:
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TeeKM0(ea)
设一般情况下,初始条件为e(0)e0,e(0)e0。
则上式的解为
e(t)e0(e0KM)T(e0KM)TetTKMt
对上式求一次导数,得
e(t)(e0KM)etTKM
故当初始条件e'0KM时,相轨迹方程为e'KM。
川区:
此时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TeeKM0(ea)
将n区相轨迹方程中的KM改变符号,即得川区的相轨迹方程
eKMGKM)
ee0(e0e)TKMTlneKM(e0KM)
e0KM
7-8(c)所示。
该区的相轨迹如图解7-8(b)所示。
将以上各区的相轨迹连接起来,便是系统的整个相平面图,如图解
假使系统原来处于静止状态,则在阶跃输入作用时,相轨迹的起始点应为
e(0)R,e(0)0。
此时的系统的相平面图如图解7-8(d)所示。
由图可知,系统在阶
跃输入作用时,系统是稳定的,其稳态误差为零。
动态过程具有衰减振荡性质,最大超调量可从图中量得。
图解7-8非线性系统的相平面图
A3
(1)G(s)
(2)G(s)
(3)G(s)
1
s(0.1s1)
2
s(s1)
2(1.5s1)
s(s1)(0.1s1)
试问用描述函数法分析时,哪个系统分析的准确度高?
解线性部分低通滤波特性越好,描述函数法分析结果的准确程度越高。
分别作出三个
系统线性部分的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如图解7-10所示。
由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可见,L2的高频段衰减较快,低通滤波特性较好,所以系统
(2)的描
述函数法分析结果的准确程度较高。
7-11将图7-40所示非线性系统简化成环节串联的典型结构图形式,并写出线性部分的
传递函数。
图7-40非线性系统结构图
解(a)将系统结构图等效变换为图解7-11(a)的形式。
G(s)G(s)[1Hds)]
(b)将系统结构图等效变换为图解7-11(b)的形式。
7-12判断题7-41图中各系统是否稳定;1N(A)与G(j)两曲线交点是否为自振点。
题7-41图自振分析解(a)不是
(b)是
(c)是
(d)a、c点是,b点不是
(e)是
(f)a点不是,b点是
(g)a点不是,b点是
(h)系统不稳定
(i)系统不稳定
(j)系统稳定
7-13已知非线性系统的结构图如图7-42所示
图7-427-13题图
图中非线性环节的描述函数为
N(A)
A6
(A0)
试用描述函数法确定:
(1)使该非线性系统稳定、不稳定以及产生周期运动时,线性部分的K值范围;
(2)判断周期运动的稳定性,并计算稳定周期运动的振幅和频率。
1
(A
2)
N(A)
A
6
11
1
N(0)3,
N()
dN(A)
420
dA
(A
2)2
N(A)单调降,1N(A)也为单调降函数。
画出负倒描述函数曲线1N(A)和G(j)曲线
如图解7-13所示,可看出,当K从小到大变化时,系统会由稳定变为自振,最终不稳定。
K.0——2/3——2——oo
稳定自握不稳定”
图7-43非线性系统结构图及自振分析
解具有滞环继电特性的描述函数为
代入
1,h
其负倒描述函数1N(A)曲线如题7-43(b)所示,G(j)曲线位于第三象限,两曲线必
然有交点,且该点为自振点。
G(s)
5(Ts1)
2
s
G(j
\5.5T
)2j-
G(j
)丄
N(A)
根据虚部相等,有
自振角频率随T增大而增大,当
根据实部相等,有
T0.5时,
3.18。
5
-'A21
20T2
4
()
解出非线性输入端振幅为
400T4
当T0.5时,A1.18。
自振振幅随T增大而减小。
输出信号振荡的振幅和频率。
解将系统结构图等效变换为图解
10
G(j)j(j1)
7-15。
10.10
~2J2
1
(1)
2
0.2
A
A2
1
N(A)
\1
0.2
A
令G(j)与1N(A)的实部、虚部分别相等得
10
:
-,1
0.2
两式联立求解得
由图7-44,r(t)
10
0.2
0.157
3.91,
0时,
A0.806。
c(t)e(t)
^x(t),所以c(t)的振幅为0.806
5
0.161。
7-16用描述函数法分析图
自振,
7-45所示系统的稳定性,并判断系统是否存在自振。
若存在
图7-45非线性系统结构图
解因为Mh,所以当xc0时NdA)环节输出为Mh,N2(A)环节输出也为Mh。
同样N3(A)输出也是M;当x0时情况类似。
所以实际上N2(A)和N3(A)不起作用,系统可等效为如图解7-16(a)的形式。
画出
1N(A)和G(j)曲线如图解7-16(b)所示。
可见系统一定自振。
由自振条件
40M
比较实部、
解出
7-17
N")G(j)1
4M
Aj(1j
10
)(2j)
j(1j)(2
虚部有
40M
A
(2
2
j(2
2
——
—1
0
2)0
A2.12M
2
殆厂
(h)
0■
图解7-16
试用描述函数法说明图7-46所示系
统必然存在自振,并确定输出信号c的自振振幅
和频率,分别画出信号
C、
X、y的稳态波形。
y
5
■c
—J-1
s(j4-2)2
4
N(A)-,
绘出1N(A)和G(j
由自振条件可得
N(A)4
)曲线如图解7-17(a)所示,
可见
图7-46非线性系统结构图
D点是自振点,系统一定会自振。
N(A)
G(j)
j(j2)2
j(4)
10
10
10
令虚部为零解出=2,代入实部
得A=0.796。
则输出信号的自振幅值为:
AcA20.398。
画出c、X、y点的信号波形
如图解7-17(b)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