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Multisim设计电容测量电路.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989394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32.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利用Multisim设计电容测量电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利用Multisim设计电容测量电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利用Multisim设计电容测量电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利用Multisim设计电容测量电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利用Multisim设计电容测量电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利用Multisim设计电容测量电路.docx

《利用Multisim设计电容测量电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用Multisim设计电容测量电路.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利用Multisim设计电容测量电路.docx

利用Multisim设计电容测量电路

一、概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进入高科技时代,而以电子元件组成的电器在生活中被运用的越来越广泛,大至航空航天技术,小到手机、电子手表等等。

而这些电器都是由一些电容、电阻等元器件组成。

特别是电容在这些电路中的作用,因此电容的大小的测量在电容使用过程中必不可少,测量电容的大小的办法也越来越多,并且多样化、高科技化。

当然,测量的结果应该保持较高的精确度和稳定性,不仅如此,还应兼顾测量速度快等要求。

目前应用比较普遍的方法有电桥法测电容、容抗法测电容、基于NE555的RC充放电原理等等,而此次课程设计采用的是基于NE555的RC冲放电原理。

用2片NE555芯片分别接成单稳态触发器和多谐振荡器,将待测电容接入单稳态触发器中,将电容的大小转换成一定的脉冲宽度,在这个脉冲宽度内的多谐振荡器产生的脉冲个数经过计数器的计数、锁存后用数码管显示出来。

因此可以直接计算出待测电容的大小,并且达到精确度比较高(±10%)、测量数值较为稳定,量程可控制(0.2uF—20uF)的要求,而且所设计的电路比较简易,所用的都是一些常用的元器件,电路连接简单不繁杂。

本设计报告由方案论证、电路设计、性能测试、结论、性价比、课程设计体会及合理和建议等部分组成,另外还附有参考文献、总电路图和元器件清单。

二、方案论证

本设计方案采用的是基于NE555的RC充放电原理的脉冲宽度测量法,本设计的主要由测量电路、计数锁存电路和显示电路三部分构成。

测量电路核心就是由2片555定时器构成的单稳态触发器和多谐振荡器组成,计数电路由3片74LS160构成的计数器和2片74LS273构成的锁存器组成,显示电路由3片内部自带译码器的数码显示管(DCD_HEX)组成。

脉冲宽度测量法的系统功能框图如图1所示,利用单稳态触发器在待测电容

上的充放电的规律,将电容的大小转换成输出信号的脉冲宽度

,再将单稳态触发器的输出信号和多谐振荡器的输出信号一起接入一个与门,与门的输出信号中脉冲宽度

内的脉冲个数

通过3片十进制计数器计数后输入到2片锁存器,最后由锁存器输入到自带译码器的数码显示管,数码显示管所显示的数值就是脉冲个数

由于初始相位不定和传输的时间差等原因,第一个显示的数字并不是准确的脉冲个数

,而准确的数值大小为显示稳定后的数值。

由于本方案大多采用的是数字元器件,因此对外界的干扰信号有着很强的抵抗能力,而用容抗法测电容由于采用许多模拟元器件,只要外界存在有一定强度的干扰信号,就会使测量结果发生较大的改变。

不仅如此,外界的温度也会对模拟元器件产生很大的影响,而在实际生活中的多外界环境不如在实验室环境。

用本方案的设计电路则可以大大的减少上述条件对电路测量的影响,从而提高测量准确度,适用于大多数环境。

图1系统功能框图

本设计由于是采用计数器直接计数,经锁存器锁存后输入数码管进行显示,省去了信号直接的转换,使相对误差减小。

三、电路设计

电路设计包括了两大部分,总电路图见附录I。

考虑到实际生活中的需要,因此设计了能将日常生活用电转换成5V的直流电,转换电路图如图2。

图25V直流电流源

这个电路将日常生活所用的电经过变压、整流、稳压、滤波后,输出的电压为稳定的5V直流电,将此输出的电压为电路中所有元器件提供稳定的电流。

第二大部分又分为三个小部分,分别是测量电路部分、计数锁存电路部分以及显示电路部分。

首先是测量电路部分,电路图如图3所示,此部分由2片555定时器连成的单稳态触发器和多谐振荡器组,上面的555定时器为单稳态触发器,下面的为多谐振荡器。

多谐振荡器3端输出的单位脉冲信号作为单稳态触发器2端的输入信号。

图中

为待测电容,接入到单稳态触发器中。

由于电容的充放电,单稳态触发器产生一个脉宽与待测电容大小成正比的脉冲信号。

这个信号经过一个非门后作为锁存器的时钟信号。

而多谐振荡器的输出单位脉冲信号和单稳态产生的脉冲信号经过

一个与门后作为计数器的时钟信号进行计数。

图3测量电路

单稳态触发器产生脉冲信号的脉宽

计算公式如下:

值固定时,

的大小成正比。

越大,在

时间内通过与门的脉冲数

就越多,数码管所显示的数字就越大。

多谐振荡器的振荡周期

的计算公式如下:

考虑到设计要求中量程为0.2uF—20uF,令

为0.2uF。

单稳态触发器3端输出信号和多谐振荡器输出信号经过与门后的信号满足:

经过整理得:

适当的选取

的值,使

,则数码管所显示的数值

的比值。

这样我们就可以直接计算出

的大小了。

例如,当待测电容

为1uF时,多谐振荡器输出信号、单稳态触发器输出信号、非门输出信号、与门输出信号如图4所示。

图4待测电容为1uF时各输出信号波形

上图中的波形自上至下分别为单稳态输出信号、非门输出信号、多谐振荡器输出信号、与门输出信号。

其次是计数锁存电路部分,本部分电路图如图5所示。

图5计数锁存电路

计数器74LS160N是一个同步十进制加法计数器,上升沿有效。

其管脚图如图6所示。

图674LS160N管脚图

其中A、B、C、D端接地,QA—QD为输出端连接锁存器的输入端,RCO为进位输出端,ENP、ENT为计数控制端,LOAD为同步并行置入端,CLR为异步清零端,CLK为时钟信号输入端。

其功能真值表如表1所示,计数器的状态转换表如表2所示。

表174LS160功能真值表

CLK

CLR

LOAD

ENP

ENT

工作状态

×

0

×

×

×

清零

1

0

×

×

预置数

×

1

1

0

1

保持

×

1

1

×

0

保持

1

1

1

1

计数

表274LS160状态转换表

计数顺序

电路状态

等效十进制数

进位输出

QA

QB

QC

QD

0

0

0

0

0

0

0

1

0

0

0

1

1

0

2

0

0

1

0

2

0

3

0

0

1

1

3

0

4

0

1

0

0

4

0

5

0

1

0

1

5

0

6

0

1

1

0

6

0

7

0

1

1

1

7

0

8

1

0

0

0

8

0

9

1

0

0

1

9

0

10

1

0

1

0

0

1

多谐振荡器和单稳态触发器产生的信号经过与门后,作为计数器的时钟信号,而单稳态触发器的输出信号作为计数器的清零信号。

计数控制端都接高位,由图4可知单稳态触发器输出信号处于高电平,计数器开始计数。

经过一个脉冲宽度后清零端输入为低电平,计数器清零。

当单稳态触发器输出信号重新为高电平时,计数器又从0开始计数,以此一直循环。

因此计数器输出的数值为一个固定的值。

本设计方案中,由于量程为0.2uF—20uF,因此要计数的数值将达上百,因此用3片74LS160N连成计数可以从0到999的电路。

将第一片的进位输出端连接到第二片的计数控制端,而第二片的进位输出端连接到第三片的计数控制端以达到设计要求。

锁存器74LS273是一个8位数据/地址锁存器,其是一种带清除功能的8D触发器,管脚图如图7所示。

图774LS273N管脚图

功能表如表3所示。

表374LS237功能表

输入

输出

CLR

CLK

D

Q

0

×

×

0

1

1

1

1

0

0

1

0

×

保持前态

其中D1—D8为输入端,连接计数器;Q1—Q8为输出端,连接数码管;CLR为主清除端,低电平触发,即当输入为低电平是,芯片被清除,输出全为0;CLK为锁存控制端,上升沿触发,即当CLK输入信号从低电平到高电平时,数据通过芯片,当输入信号为低电平时,数据将被锁存,不论输入端D1—D8数据如何改变,输出端Q1—Q8数据不变,从而达到锁存功能。

因此CLR接高电平,使锁存器一直处于工作状态,单稳态触发器的输出信号通过非门后的输出信号作为锁存器的锁存信号,其目的是在计数器在一个脉冲宽度时间内计数后,清零之前将数据进行锁存,以此达到显示的数字呈稳定状态。

最后的显示电路由3片自带译码器的数码显示管组成,其管脚图如图8所示。

图8数码显示管

用3片数码显示管分别显示个位、十位和百位的数值。

数码管显示的数值是经过计数器的计数,锁存器锁存后的数值。

由于单稳态触发器输出信号的脉冲宽度固定且多谐振荡器输出信号的频率不变,因锁存器锁存的数一直为固定值,固数码显示管显示的数不变。

四、性能测试

首先是对5V电流源电路进行测试,测试电路如图9所示,仿真数据如图10所示,其测试数据如表4所示。

图9电源测试电路

图105V电压源输出波形图

表45V电压源测试数据表

频率(HZ)

阻值(MΩ)

电压(V)

103

500.497

5.004

其次是对总电路分别用2uF、4uF、6uF、8uF、10uF、12uF、14uF、16uF、18uF和20uF电容作为待测电容进行测试,选其中3个电容进行测试,结果如下,相对误差的计算公式为:

相对误差=|测试值-真实值|/真实值。

测试电容为2uF时显示的数值如图11所示,各输出波形如图12所示。

图11测试电容为2uF时显示的数值

图12单稳态输出、非门输出、多谐振荡器输出、与门输出

根据设计的原理,得出测试结果为1.8uF,相对误差为10%,符合设计要求。

测试电容为8uF时显示的数值如图13所示,其个输出波形如图14所示。

图13测试电容为8uF时显示的数值

图14单稳态输出、非门输出、多谐振荡器输出、与门输出

根据设计的原理,得出测试结果为8.4uF,相对误差为5%,符合设计要求。

测试电容为20uF时显示的数值如图15所示,各输出波形如图16所示。

图12测试电容为20uF时显示的数值

图16单稳态输出、非门输出、多谐振荡器输出、与门输出

根据设计的原理,得出测试的结果为20.2uF,相对误差为1%,符合设计要求。

将上述3个测试结果和其它7个数据记入下表:

表5所有测试数据

待测电容(uF)

实际测量(uF)

相对误差

2

1.8

10%

4

3.8

5%

6

5.8

3.3%

8

8.4

5%

10

10.4

4%

12

12.4

3.3%

14

13.6

2.8%%

16

15.6

2.5%

18

17.6

2.2%

20

20.2

1%

五、结论

当待测电容接入电路后,在2秒左右即可显示出数值。

而且当电容取0.2uF到20uF时,数码管显示的数值应该是000到100中的一个值。

相对误差是一直存在的,避免不了,因为数据的传输以及器件的反应都需要消耗一定的时间。

本方案所设计的电路不足之处就是测量的结果产生的相对误差虽然在设计要求范围之内,但是相对误差的变化较大,一部分是器件本身和数据传输的原因,另一部分应该是多谐振荡器与单稳态触发器没有选用一组合适的电阻值。

有时候待测电容为某个特定的值时,产生了比较大的误差,这个误差产生的原因应该是元器件之间产生了某种影响。

还有一个现象就是在单稳态触发器输出的一个脉冲宽度内单位脉冲个数比数码管显示的个数多一,这个现象应该是由于锁存时间过早造成的,理论上只要接入延时电路,而且这个延时的时间长度应该控制在一个比较小的范围内,否则会造成更大的误差。

不过总的来说已经达到了设计要求。

六、性价比

本设计采用的555定时器、74LS160、74LS273、与门、非门和数码显示管组成,测量精度达到0.2uF,量程可以从0.2uF到1999.8uF。

测量的数值可以直接用数码显示管显示出来,直观而且稳定电路基本上由数字元件组成,因此对于外界环境存在的影响抵抗能力比较大,因此性能较用容抗测量法完善。

由于科技的发展,市场上各种中规模集成芯片售价也较为低廉,而且质量可以得到保障。

价格方面,目前市场上555定时器芯片的售价大概是1.5—2元,74LS160的售价大概是1元,74LS237的价格1—1.5元,数码管大概是2—2.5元,非门1元,与门1元,所以整个电路造价并不是很高,但性能却不低,而且电路所占的空间很小,是性价比较高的一直设计。

七、课设体会及合理化建议

经过一个多星期的课设,掌握了很多课本以外的知识,也发现了很多不足之处。

如何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设计中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电路设计过程中,有时候为了达到某种效果,有许多不同的方法,但是各个方法又有许多不同之处,因此还要考虑这个方法对整个电路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还有就是元器件选择的问题,例如555定时器芯片就有4种左右,每一种在主要的特征上都是相同的,但是一些小细节上又有不同。

在设计过程中通过需求去寻找相应的资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资料的寻找方法有很多,可以网上寻找,也可以去图书馆寻找相关的资料,这就要求我们应具有很强的自学能力。

其实关于设计课题的建议,个人认为设计方向应该着重与实际生活中,使设计实际化、多方面化。

参考文献

[1]阎石主编.数字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2]童诗白、华成英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3]高吉祥编.电子技术基础实验与课程设计.[M]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4]陈明义编.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实用教程.[M]湖南:

中南大学出版社,2002

[5]崔瑞雪编.电子技术动手实践.[M]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7

[6]李秀人编.电子技术实训指导.[M]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7]周立清编.全国大学生电视设计竞赛教程.[M]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8]周立清编.Multisim&Ulyiboard10原理图与PCB设计.[M]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附录I总电路图

附录II元器件清单

序号

编号

名称

型号

数量

1

R1

电阻

1.94kΩ

1

2

R2

电阻

300Ω

1

3

R3

电阻

300kΩ

1

4

C1

电容

1uF

1

5

C3

电容

10nF

1

6

C4

电容

0.2uF

1

7

C5,C6

电容

100uF

8

U8,U9,U12

数码管

3

9

U4

反相器

1

10

U1,U2

555定时器

2

11

U5,U6,U10

计数器

74LS160N

3

12

U7,U11

锁存器

74LS273N

2

13

U3

与门

74LS08N

1

14

U13

稳压管

LM7805KC

1

15

D5

桥式整流器

1B4B42

1

16

T1

变压器

NLT_PQ_4_10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