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生产学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98836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79.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种子生产学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种子生产学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种子生产学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种子生产学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种子生产学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种子生产学2.docx

《种子生产学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种子生产学2.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种子生产学2.docx

种子生产学2

一、名词解释

1、种子①植物学上的种子:

是指由胚珠发育形成的繁殖器官。

②农业生产上的种子:

是指各种播种材料的总称。

2、农业种子-是指农作物和林木的种植材料或繁殖材料,包括籽粒、果实和根、茎、叶、芽、苗等。

--《种子法》种所称的“种子”

3、良种-指从优良品种中繁殖出来的优良种子的简称。

优良品种包括:

高产、优质、早熟、抗病、适应性强;优质种子包括:

纯度、净度、发芽率、含水量,简称纯、净、壮、干。

4、种子产业化工程:

是以农作物种子为对象,以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良的商品化种子为目的,通过利用生物学科技成果、农业工程手段及农业经济管理学原理,按照种子科研、生产、加工、销售、管理的全过程所形成的规模化、规范化、程序化、系统化的产业整体。

5、区域试验:

由国家专业机构统一组织的,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的多年多点的联合品种比较试验。

6、品种的自然寿命:

品种在连续使用过程中,因不断发生混杂退化,导致其经济价值的降低,明显地影响生产效益,而使品种不能在生产上继续使用。

7、品种的经济寿命:

是指因品种更新换代,或因人们经济观点改变等而使原品种淘汰不用,称为经济寿命。

8、品种区划:

按照农作物品种不同区域的适应性和区域的自然条件,合理安排品种布局,称为品种区划。

9、品种布局:

指在一个较大自然区域内,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配置相应不同类型的品种。

10、品种搭配:

指在一个生产单位或条件相似的较小自然区域内,根据生产条件,劳力情况,病虫害发生情况及作物结构等,有主有次的分别种植各具一定优点的若干品种,彼此搭配,各得其所。

11、品种混杂:

一个品种群体里混进了同一作物其他种、品种或类型的种子,使品种纯度降低的现象。

12、品种退化:

一个品种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和经济性状发生了不符合人类要求的可遗传的变异,使原有品种在农业生产上的利用价值降低或丧失的现象。

13、品种更换:

迅速繁殖具有更高水平的新的优良品种,尽快地替换生产上原来应用的品种,从而保证新的优良品种能按计划迅速推广。

14、品种更新:

通过对推广品种的保存提纯,去杂选优,定期为生产上提供足够数量的高质量的种子,替代生产上使用的质量较差的同品种的种子。

15、重复繁殖程序:

良种繁育总是从育种单位提供的原原种开始繁殖,到生产出大田用种为止,下一轮依然重复相同的繁殖过程。

这种利用原原种重复繁殖生产原种和大田用种的程序,即为重复繁殖程序。

16、循环选择程序:

每一轮原种生产都是从群体选择单株开始,经过分系比较,混系繁殖,进而扩大繁殖,至生产出大田用种为止。

17、雄性不育系(简称不育系):

雌穗发育正常,而雄花发育不正常,花药干瘪皱缩,不外露散粉,或散出少量花粉也无授粉能力,这种雄性稳定不育而纯合的后代就是雄性不育系。

18、雄性不育保持系(简称保持系):

本身能散粉结实,用它的花粉给不育系授粉后,能使其结实,并使其后代仍然保持雄性不育特性的父本自交系称为雄性不育保持系。

19、保持系有两种类型:

①同型保持系:

同型保持系与相应的不育系,除在育性上不同外,其它特性特征几乎完全一样,制种效果也相同,用同型保持系的花粉给不育系授粉后,仍保持不育系原有的特征特性。

生产上应用的不育系都必须有它相应的同型保持系。

②异型保持系:

把具有能保持某个不育系特性的能力,而其它性状不同于该不育系的保持系,称异型保持系。

用异型保持系的花粉给不育系授粉后,所得的杂种一代,不仅能保持雄性不育,而且还具有杂种优势。

在配制三交种和双交种时,异型保持系用作母本的父本。

20、雄性不育恢复系(简称恢复系):

本身能散粉结实,用它的花粉给不育系授粉后,能使其结实,并使其后代雄花发育恢复正常的父本自交系,称为雄性不育恢复系。

21、原种:

是指育成品种的原始种子,或由产生原种单位生产出来的与该品种原有性状一致的种子。

二填空、判断

1、四化一供:

种子生产专业化、种子加工机械化、种子质量标准化(核心)、品种布局区域化、以县为单位组织统一供种。

2、区域试验的组织体系:

组织单位→主持单位→承担试验单位。

3、对照的选择:

一般以生产上当前大面积推广的品种作为统一对照。

对照品种的种子应当是指定单位提供的原种。

4、品种区划的指导思想:

使不同生态地区种植的农作物品种的优良性状均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不良性状受到最大的抑制。

5、品种区划的依据:

自然条件---有效活动积温、海拔、无霜期、降水量、土壤肥力、栽培、耕作制度等;作物品种---品种的物候期及其生态特性。

6\、种子生产的任务:

品种更换、品种更新。

7、种子生产的体系

●杂交种---“省提、地繁、县制”,即省统一提纯亲本,地、县统一繁殖,县(区、乡)连片集中制种;

●常规品种---由种子公司有计划地组织生产和供种;

●棉花---一般采用县原种场、轧花厂和繁殖区三结合的繁育推广体系。

8、种子生产的一般程序:

(一)重复繁殖程序

(二)循环选择程序

9、重复繁殖程序:

良种繁育总是从育种单位提供的原原种开始繁殖,到生产出大田用种为止,下一轮依然重复相同的繁殖过程。

这种利用原原种重复繁殖生产原种和大田用种的程序,即为重复繁殖程序。

10、循环选择程序:

每一轮原种生产都是从群体选择单株开始,经过分系比较,混系繁殖,进而扩大繁殖,至生产出大田用种为止。

 

11、我国现行的种子生产的一般程序:

原种生产、原种繁殖、大田用种的繁殖。

12、原种繁殖的代数根据作物的种类、繁殖系数的高低、播种用种量及供种面积而定。

13、原种利用的代数与作物的授粉方式关系密切。

稻、麦等自花授粉作物的原种可利用到四代,棉花原种以利用两代为宜,但由于棉花种子繁殖系数低,大田用种只能实现三代或四代更新。

14、大田用种的繁殖包括:

种子田的建立;种子田的面积;种子田的形式。

15、种子田的形式:

一级种子田、二级种子田

16、提纯生产原种的一般程序:

单株选择、分系比较、混系繁殖.

17、加速种子生产的方法:

(1)提高繁殖系数;①单株繁殖,精量稀播②剥蘖移栽③芽栽繁殖④组织培养,快速繁殖

(2)异地异季繁殖,一年多代

18、利用育种家种子直接生产小麦原种:

一年繁殖、多年储存、分年使用。

19、棉花品种退化的表现:

①品种的纯度下降②农艺性状的变化。

20、玉米自交系原种的保纯繁殖:

自交套袋繁殖、隔离区繁殖

21、玉米自交系混杂退化的原因:

天然杂交、机械混杂、自交系发生变异、长期自交

22、玉米分次去杂:

Ø苗期去杂结合间、定苗进行。

主要根据幼苗的叶色、叶鞘色、叶片宽窄、叶相和生长势来识别杂苗,坚持“三去一留”:

去过大过旺苗、去过弱过小苗、去杂色异样苗,留典型一致苗。

Ø抽雄前去杂,主要根据株高、株型、叶片长短、宽窄、颜色、曲波皱褶、着生姿态和茸毛多少等特征去识别杂株。

要特别注意去掉生长高大健壮的杂种苗。

有时需要根据雄穗特点,如分枝数目和形式,颖色等识别杂株。

Ø收获后去杂,主要根据果穗的穗形、粒色、粒型、轴色等去掉杂穗;不能做种用的有病和成熟不好的果穗,也要淘汰掉。

23、玉米自交系的提纯:

穗行测交提纯法、穗行鉴定提纯法

24、玉米杂交种配置的工作内容:

选地隔离:

规格播种:

去杂去劣:

去雄授粉:

分收分藏:

25、隔离方式:

空间隔离、时间隔离、自然屏障隔离、高秆作物隔离

26、单交制种区,空间距离不少于400米;双交种、三交种和直接用于大田生产的单交种制种区,其空间距离不少于300米。

27、减少隔离区数目的方法:

①父本自交系连用;②正反交隔年轮配;③集中繁殖自交系;④自交系一年繁,几年用

28、规格播种原则:

在保证父本花粉供应充足的前提下,尽量增加母本行数,以提高制种产量。

29、调节父、母本播种期

如果母本的抽丝期比父本的散粉期早2—3天,或者相遇,父母本可同期播种。

如果双亲花期不遇,相差5天以上,就应调节父母本花期,先播开花较晚的亲本,后播开花早的亲本。

30、调节父母本花期的原则:

“宁可母等父,不可父等母”

播种错期天数=父母本花期相差天数×1.5-2.0

31、花期预测:

(1)叶片检查法

以亲本的总叶数为基数,按母等父的原则,掌握:

两亲本叶片数在生育期间相差1—2片。

例如:

母本总叶数为18片,父本总叶数为15片,则在生育期间应使母本比父本提前发育4-5片叶;

若母本总叶数18片,父本总叶数为20片,则应使父母本发育叶片数相同;

若母本总叶数为18片,父本总叶数为22片,则生育期间应使父本比母本提前发育1-2片叶。

(2)幼穗检查法

32、玉米制种田父母本花期相遇的调节方法:

把握亲本法、错期试验法、父本分期播种法、密度调控法、坚持“母等父”、“父包母”的原则法、苗期调节法、中耕断根镇压法、快速促进法、剪叶割除法、超前摸苞去雄法、剪苞叶法、剪花丝法、擦母本花丝露水法、激素调节法、辅助授粉法.

33、玉米杂交制种区的播种技术

(1)制种区必须严格分清父、母本行,不得重播、漏播,行向要正直、不交叉。

(2)为了分清父、母本行,避免在去杂、去雄、收获时发生差错,可在父本行头及行内一定间距种豆类或向日葵作为标记作物。

(3)如有缺苗,切不能用其它玉米补种,父本行可移栽或补种原父本的苗或种子;母本行不要移栽或补种,以免拉长去雄时间.

34、玉米雄性不育的类型:

(1)非遗传性雄性不育;

(2)遗传性雄性不育①细胞核雄性不育②核质互作雄性不育

35、三系间的关系:

(1)不育系接受同型保持系的花粉,所产生的后代仍然是不育系;

(2)不育系接受恢复系的花粉,所产生的后代是雄性可育的杂交种,供大田利用其杂种第一代的优势;

(3)保持系自交或姐妹交结实的后代仍然是保持系,恢复系自交或姐妹交结实的后代仍然是恢复系。

36、主要危害马铃薯的病毒有:

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马铃薯A病毒(PVA)、马铃薯Y病毒(,PVY)、马铃薯M病毒(PvM)、马铃薯X病毒(PVX)、马铃薯S病毒(Pvs)和苜蓿花叶病毒(AMV)7种。

类病毒有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PSTVd)等。

37、提高脱毒率的措施:

(1)茎尖分生组织结合热处理(37℃,可消除马铃薯块茎内的PLRV)、

(2)茎尖分生组织结合化学处理(提高培养基中重金属离子含量)、(3)茎尖分生组织结合低温处理(4个月以上,低温6-8℃)

38、马铃薯脱毒微型薯(原原种)快繁的生产方式有:

有基质栽培法(有土栽培扦插繁殖、无土栽培繁殖)和无基质栽培法(气雾法)。

39、脱毒种薯分为基础种薯和合格种薯两类。

40、基础种薯是指用于生产合格种薯的原原种和原种。

(育种家种薯、一级原种、二级原种)

41、合格种薯是指用于生产商品薯的种薯。

(一级种薯、二级种薯)

42、马铃薯/种薯的原种的纯度不低于99.5%;一级良种98%;二级良种96%;三级良种95%

43、马铃薯种薯原种生产基地要求:

区域确定、地块选择、茬口安排

44、马铃薯防止病毒再侵染的措施:

1.及时拔除病株2.割秧早收,减轻种薯带毒3.因地制宜,避蚜生产种薯4.防蚜灭蚜

45、我国有两种类型的种薯生产体系:

①北方春作区生产体系②中原春秋二季作区生产体系。

三、简答题

1、良种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①能显著提高农作物产量;②能改进和提高农产品品质;③能增强抗性,保持产量与品质的稳定;④有利于耕作栽培制度改革和扩大作物的种植区域;⑤能适应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要求。

2、品种区划、布局与搭配基本原则:

①农作物品种布局的自然生产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相对一致性;②品种区划要与种植业结构、布局、耕作制度、关键措施和发展方向保持相对一致;③农作物品种的近期布局、推广意见与发展方向的相对一致性;④尽量保持基层行政区(乡、村)界限的完整性。

3、品种区划的作用:

①有利于实现品种的合理布局,做到因地用种;②便于统一规划;③有利于发挥品种的作用,促进育种、品种试验和定点繁殖;④有利于种子经营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