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和问答.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97273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5.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和问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小学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和问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小学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和问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小学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和问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小学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和问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和问答.docx

《小学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和问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和问答.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和问答.docx

小学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和问答

五、名词解释

1.非正式群体:

在正式群体内部,学生们会在相互交往的基础上,形成以个人好恶、兴趣爱好为联系纽带,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非正式群体。

2.标准参照评价:

是基于某种特定的标准来评价学生对与教学密切关联的具体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3.教学内容:

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4自我意识:

是作为主体的我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意识。

5.意义学习:

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五、名词解释

1.逆向迁移:

指后面的学习影响着前面学习所形成的经验结构,使原有的经验结构发生一定的变化,使之得到充实、修正、重组或重构等。

2.并列结合学习:

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

3.操作定向:

即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的过程.。

4.头脑风暴训练:

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进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

5.自觉纪律:

是出自内心要求而非外力强制的纪律,其形成过程是将外部的教育要求转化为内部的需要。

五、名词解释

1.实验法:

是指创设一定的情境,对某些变量进行操纵或控制以揭示教育心理现象的原因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

2.具体迁移:

也称为特殊迁移,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去。

3:

变式:

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

4.问题解决:

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5.组织策略:

是指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五、名词解释

1.观察法:

是指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科学仪器,在一定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地记录、描述客观对象的表现来收集研究资料的方法。

2.认知方式:

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3,连锁学习:

指学习联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一反应动作,以形成一系列刺激一反应动作联结。

各种动作技能的形成,都离不乔开这类学习。

4.学习动机:

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截茅习活动,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5.顺向迁移:

前面的学习影响着后面的学习,叫顺向迁移。

五、名词解释

1.微格教学:

微格教学指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可以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

这是训练新教师有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2.谈话法:

也叫问答法,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3.尝试一错误说:

是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提出的联结学习理论,他认为人和动物的学习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联结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而形成的,即通过试误形式主义的。

他据此提出了三条学习规律,即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

4.道德行为:

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

5.心理辅导:

是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学校辅导教师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环境,依据自身条件,确立有益于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的生活目标,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增强与维持学生心理健康,使其在学习、工作与人际关系各个方面做出良好适应。

五、名词解释

1.正式群体:

正式群体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明文规定的群体,其成员有固定的编制,职责权利明确,组织地位确定。

班级、小组、少先队都属于正式群体。

2.形成性评价:

通常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一般是由学生完成一些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测验,也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自我评估,或者凭教师的平常观察记录或与学生的面谈。

3.反思性实践:

反思性实践又称反思性教学,这是“一种思考教育问题的方式,要求教‘师真有作出理性选择并对这些选择承担责任的能力”。

4.教学媒体:

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5.性格:

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五、名词解释

l,学习准备:

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个人学习的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2.完形二顿悟说:

是由格式塔心理学家苛勒等人提出的认知学习理论;他们认为学习不是盲目尝试,而是对情境的一种突然领悟和理解,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的过程。

3.问题情境:

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

4,一般迁移:

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

5.模象直观:

即通过对事物的模象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

五、名词解释

1.常模参照评价:

是指评价时以学生所在团体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即所谓常模),根据其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或名次)来报告评价结果。

2.组块:

指在信息编码过程中,耐用储存在长时记忆系统中的知识经验对进人到短时记忆系统中的信息加以组织,使之成为人所熟悉的有意义的较大单位的过程。

3.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教学环境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教师的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影响着学生的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等心理特性的发展,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4.人格:

又称个性,通常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5.认知一结构说:

这是美国认知学派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的学习理论,他认为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沟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五、名词解释

1.程序教学:

程序教学指一种能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自学,以特定顺序和小步子安排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方法。

2.课堂管理:

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

3.原型内化:

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筒缩的形式的过程。

4,学习过程:

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5.关键期:

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这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五、名词解释

1,消退:

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

2.定势:

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两种:

促进和阻碍。

3.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和心理距离。

4.正式评价:

学生在相同同的情况飞下接受相同的评估,且采用的评价工具比较客观。

5.算法式:

即把解决问题的所有可能的方案都列举出来,逐一尝试。

此种方式虽然可以保证解决问题,但效率不高。

五、名词解释

1.概念学习:

指学会认识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并对同类事物的抽象特征作出反应。

3.言语直观:

是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

4.操作熟练:

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

5.完形训练模式:

在直接讲解策略之后,提供不同程度的完整性材料促使学生学习策略的某一成分或步骤,然后逐步降低完整性程度,直至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所有成分或步骤。

五、名词解释

1.教学目标:

是指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

在教学中,教学目标有助于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测量和评价、选择和使用教学策略指导学生学习等。

2,课堂纪律:

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协调学生的行为,以求课堂目标的最终实现,必然要求学生共同遵守课堂行为规范,从而形成课堂纪律。

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

3.案卷分析:

案卷分析是一种常用的评价策略,其内容主要是按照一定标准收集起来的学生认知活动的成果。

4.。

教学过程:

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

5.最近发展区:

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即最近发展区。

五、名词解释

1,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2.发散思维:

也叫求异思维,是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

3.成就动机:

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并4,元认知:

又称为反审认知、反省认知,或超认知,是关于个人对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知识的5,概念学习:

是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

五、名词解释

2.学习:

指通过主客观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及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表现出来。

4.应激:

是指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失衡而产生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

5.班级群体:

是学生在学校中形成的自然群体,学生在学校中的活动主要以班级为背景来完成。

六、简答题

1.如何理解学习的概念?

(1)学习是一个介于经验与行为之间的中间变量;

(2)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3)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

2.简述教师的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

(1)教师的认知特征与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

研究表明,学生的知识学习同教师表达的清晰度有显著的相关,教师讲解的含糊不清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有负相关,教师思维的流畅性与他们的教学效果有显著的相关。

(2)教师的人格特征与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

有激励作用、生动活泼、富于想像并热心于自己学科的教师,他们的教学工作较为成功。

(3)教师的期望对学乒生的影响。

罗森塔尔效应表明,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送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

简述教师的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

3.简述标准化成就测验的优越性?

(l)客观性。

在大多数情况下,标准化测验是,个比教师编制的测验更加客观的测量工具。

(2)计划性。

专家在编制标准化测验时,已经考虑到所需要的时间和经费,因此标准化测验更有计划性。

(3)可比性。

标准化测验由于具有统一的标准,使得不同考试的分数具有可比性。

4.班级规模对课堂管理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班级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

首先,班级大小会影响成员之间的感情联系。

其次,学生越多,学生间的差异越大,课堂管理遇到的阻力可能也越大。

再次,班级的大小也会影响交往模式。

最后,班级越大,内部越容易形成各种非正式小群体。

1.简述态度与品德的关系?

通过对态度和品德的实质与结构的分析可以发现,二者实质是相同的。

品德是一种习得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而态度也是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二者的结构是一致的,都是南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构成。

但是,态度和品德这两个概念也有区别。

第一,二者所涉及的范围不同。

第二,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

2.如何让理解与把握心理健康的标准?

在理解与把握心理健康标准时,主要应该考虑到以下几点:

首先,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时,应兼顾个体内部协调与对外良好适应两个方面:

其次,心理健康概念具有相对性,即心理健康有高低层次之分。

再次,心理健康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过程。

最后,心理健康与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