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雅通识课《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安与防护》章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971298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7.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尔雅通识课《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安与防护》章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尔雅通识课《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安与防护》章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尔雅通识课《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安与防护》章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尔雅通识课《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安与防护》章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尔雅通识课《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安与防护》章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尔雅通识课《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安与防护》章答案.docx

《尔雅通识课《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安与防护》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尔雅通识课《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安与防护》章答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尔雅通识课《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安与防护》章答案.docx

尔雅通识课《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安与防护》章答案

尔雅通识课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安全与防护》答案

1.课程概述

1.1课程目标

1.《第35次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的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12月,我国的网民数量达到了()多人。

C6亿

2.《第35次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的数据显示,2014年总体网民当中遭遇过网络安全威胁的人数将近50%。

()√

3.如今,虽然互联网在部分国家已经很普及,但网络还是比较安全,由网络引发的信息安全尚未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全民性的问题。

()

×

1.2课程内容

1.()是信息赖以存在的一个前提,它是信息安全的基础。

A、数据安全

2.下列关于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以上都对

3.网络的人肉搜索、隐私侵害属于()问题。

C、信息内容安全

1.3课程要求

1.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应该做到()。

D、以上都对

2.信息安全威胁

2.1斯诺登事件

1.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主要是凭借“棱镜”项目进入互联网服务商的()收集、分析信息。

C、服务器

2.谷歌、苹果、雅虎、微软等公司都参与到了“棱镜计划”中。

()

3.“棱镜计划”是一项由美国国家安全局自2007年起开始实施的绝密的电子监听计划。

()√

2.2网络空间威胁

1.下列关于网络政治动员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这项活动有弊无利

2.在对全球的网络监控中,美国控制着()。

D、以上都对

3.网络恐怖主义就是通过电子媒介对他人进行各种谩骂、嘲讽、侮辱等人身攻击。

()×

2.3四大威胁总结

1.信息流动的过程中,使在用的信息系统损坏或不能使用,这种网络空间的安全威胁被称为()。

A、中断威胁

2.网络空间里,伪造威胁是指一个非授权方将伪造的课题插入系统当中来破坏系统的()。

B、可认证性

3.网络空间的安全威胁中,最常见的是()。

A、中断威胁

4.网络空间里,截获威胁的“非授权方”指一个程序,而非人或计算机。

()

×

3.信息安全的概念

3.1你的电脑安全吗

1.造成计算机系统不安全的因素包括()。

D、以上都对

2.以下哪一项不属于BYOD设备?

()

C、电视

3.0day漏洞就是指在系统商不知晓或是尚未发布相关补丁就被掌握或者公开的漏洞信息。

()

4.埃博拉病毒是一种计算机系统病毒。

()

×

3.2安全事件如何发生

1.计算机软件可以分类为()。

D、以上都对

2.信息系统中的脆弱点不包括()。

C、网络谣言

3.机房安排的设备数量超过了空调的承载能力,可能会导致()。

A、设备过热而损坏

4.TCP/IP协议在设计时,考虑了并能同时解决来自网络的安全问题。

()

×

5.人是信息活动的主体。

()

3.3什么是安全

1.CIA安全需求模型不包括()。

C、便捷性

2.()是指保证信息使用者和信息服务者都是真实声称者,防止冒充和重放的攻击。

C、可认证性

3.以下哪一项安全措施不属于实现信息的可用性?

()

D、文档加密

4.对打印设备不必实施严格的保密技术措施。

()

×

5.信息安全审计的主要对象是用户、主机和节点。

()

6.实现不可抵赖性的措施主要有数字签名、可信第三方认证技术等。

()√

4.信息安全防护体系

4.1伊朗核设施瘫痪事件

1.美国“棱镜计划”的曝光者是谁?

()

B、斯诺登

2.震网病毒攻击针对的对象系统是()。

D、SIMATICWinCC

3.伊朗核设施瘫痪事件是因为遭受了什么病毒的攻击?

()

C、震网病毒

4.离心机是电脑主机的重要原件。

()

×

5.进入局域网的方式只能是通过物理连接。

()

×

4.2信息安全防护手段的发展

1.《保密通讯的信息理论》的作者是信息论的创始人()。

C、香农

2.信息安全防护手段的第二个发展阶段的标志性成果包括()。

D、以上都对

3.信息安全防护手段的第三个发展阶段是()。

C、信息保障阶段

4.CNCI是一个涉及美国国家网络空间防御的综合计划。

()

5.网络空间是指依靠各类电子设备所形成的互联网。

()

×

4.3网络空间信息安全防护体系

1.PDRR安全防护模型的要素不包括()。

C、预警

2.信息安全的底包括()。

D、以上都对

3.网络空间信息安全防护的原则是什么?

()

A、整体性和分层性

4.木桶定律是讲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

()√

5.没有一个安全系统能够做到百分之百的安全。

()

6.美国海军计算机网络防御体系图体现了信息安全防护的整体性原则。

()×

5.计算机设备与环境安全——原理及分析

5.1迪拜哈利法塔的机房

1.影响计算机设备安全的诸多因素中,影响较大的是()。

C、主机故障

2.计算机硬件设备及其运行环境是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运行的()。

D、基础

3.计算机设备除面临自身的缺陷,还可能会受到自然灾害因素的影响。

()√

5.2设备面临什么安全问题

1.计算机设备面临各种安全问题,其中不正确的是()。

A、设备被盗、损坏

2.顾客在银行输入密码后立即使用数码红外摄像机,它读取键盘输入的密码成功率超过()。

C、80%

3.U盘具有易失性。

()

5.3如何确保设备运行安全

1.机箱电磁锁安装在()。

D、机箱内部

2.PC机防盗方式简单,安全系数较高。

()

我的答案:

×

6.计算机设备与环境安全——扩展与应用

6.1移动存储设备安全威胁分析

1.影响移动存储设备安全的因素不包括()。

D、电源故障

2.被称为“刨地三尺”的取证软件是()。

D、ViewURL

3.恶意代码USBDumper运行在()上。

C、主机

4.通过软件可以随意调整U盘大小。

()

5.密码注入允许攻击者提取密码并破解密码。

()

×

6.2移动存储设备安全防护技术

1.关于U盘安全防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ChipGenius是USB主机的测试工具

2.专门用于PC机上的监测系统是()。

D、卡巴斯基PURE

3.如果攻击者能取得一个设备的物理控制,那意味着他可以轻易控制这个设备。

()√

6.3移动存储设备综合安全防护

1.终端接入安全管理四部曲中最后一步是()。

C、行为的审计与协助的维护

2.USSE和闪顿都是国内的终端安全管理系统。

()

×

7.数据安全——密码基本概念

7.1艳照门事件

1.下面对数据安全需求的表述错误的是()。

C、可否认性

2.现代密码技术保护数据安全的方式是()。

D、以上都是

3.“艳照门”事件本质上来说是由于数据的不设防引成的。

()

7.2如何确保数据安全

1.《福尔摩斯探案集之跳舞的小人》中福尔摩斯破解跳舞的小人含义时采用的方法是()。

B、统计分析

2.柯克霍夫提出()是密码安全的依赖因素。

D、密钥

3.把明文信息变换成不能破解或很难破解的密文技术称为()。

C、密码编码学

4.非对称密码体制、单钥密码体制、私钥密码体制是一个概念。

()

×

8.数据安全——数据保护的特性

8.1保护保密性

1.下面哪个不是常用的非对称密码算法?

()

C、IDEA算法

2.两个密钥的3-DES密钥长度为()。

B、112位

3.WEP协议使用了CAST算法。

×

8.2完整性

1.SHA-2的哈希值长度不包括()。

B、312位

2.下面关于哈希函数的特点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元数据的变化不影响产生的数据块

3.哈希值的抗碰撞性使得哈希值能用来检验数据的完整性。

()√

8.3保护不可否认性和可认证性

1.下面关于数字签名的特征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

3.B、只能使用自己的私钥进行加密

4.

5.2.特殊数字签名算法不包括()。

6.

7.C、RSA算法

8.

9.3.数字签名算法主要是采用基于私钥密码体制的数字签名。

()×

10.

11.8.4保护存在性

12.

13.1.信息隐藏在多媒体载体中的条件是()。

14.

15.D、以上都是

16.

17.2.LSB算法指把信息隐藏在图像的()。

18.

19.C、最低层或最低几层的平面上

20.

21.3.信息隐藏就是指信息加密的过程。

()

22.

23.×

24.

25.8.5数据文件保护实例

26.

27.1.下列哪种方法无法隐藏文档?

()

28.

29.C、修改文档属性为“只读”

30.

31.2.关于常用文档安全防护的办法,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32.

33.D、粉碎文档

34.

35.3.对文档进行完整性检测和数字签名也能起到安全防护的作用。

()

36.

37.√

38.

39.9.数据安全——保护数据的可用性

40.

41.9.1美国签证全球数据库崩溃事件

42.

43.1.应对数据库崩溃的方法不包括()。

44.

45.D、不依赖数据

46.

47.2.美国签证全球数据库崩溃事件中,由于数据系统没有备份,直接导致了系统恢复缓慢,签证处理工作陷入停顿。

()√

48.

49.9.2保护可用性与容灾备份

50.

51.1.容灾备份系统组成不包括()。

52.

53.A、数据粉碎系统

54.

55.2.C、安全防护目标

56.

57.3.建设容灾备份的目的不包括()。

58.

59.D、粉碎黑客组织危害性

60.

61.4.容灾备份与恢复的关键技术涉及到工作范围、备份点选择、需求衡量指标、恢复策略、恢复能力的实现等。

62.

63.√

64.

65.5.数据备份是容灾备份的核心,也是灾难恢复的基础。

()

66.

67.√

68.

69.9.3可用性保护实例

70.

71.1.WD2go的作用是()。

72.

73.A、共享存储

74.

75.2.找回被误删除的文件时,第一步应该是()。

76.

77.C、直接拔掉电源

78.

79.3.数据恢复软件在使用时安装或预先安装的效果差别不大,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而定。

()

80.

81.×

82.

83.10.身份与访问安全——基于口令的认证案例与分析

10.1网站用户密码泄露事件

1.2014年12月25日曝光的12306数据泄漏事件中,有大约()数据被泄漏。

C、13万

2.国内最大的漏洞报告平台为()。

A、乌云网

10.2什么是身份认证

身份认证是证实实体对象的()是否一致的过程。

C、数字身份与物理身份

2.创建和发布身份信息不需要具备()。

C、资质可信

3.身份认证中认证的实体既可以是用户,也可以是主机系统。

()

10.3身份认证安全码

1.图片密码的优点不包括()。

D、便于PC用户使用

2.对于用户来说,提高口令质量的方法主要不包括()。

D、登陆时间限制

3.安全控件主要是通过监控用户的登录和退出来保证用户的信息安全。

()×

10.4如何提高身份认证的安全性

1.目前广泛应用的验证码是()。

A、CAPTCHA

2.目前公认最安全、最有效的认证技术的是()。

D、生物认证

3.下列属于USBKey的是()。

C、支付盾

4.常用的3种凭证信息包括用户所知道的、用户所拥有的以及用户本身的特征。

()√

11.身份与访问安全——基于数字证书的认证

11.1网站真假如何鉴别

1.日常所讲的用户密码,严格地讲应该被称为()。

B、用户口令

2.基于口令的认证实现了主机系统向用户证实自己的身份。

()

×

11.2什么是数字证书

1.打开证书控制台需要运行()命令。

A、certmgr.msc

2.数字证书首先是由权威第三方机构()产生根证书。

A、CA

3.证书出问题以后,只有立刻通过CRL宣布证书失效才能切实解决证书认证的问题。

()×

11.312306网站的问题

1.12306网站的证书颁发机构是()。

D、SRCA

2.12306网站证书的颁发机构签发的证书无法吊销,可能给系统带来危害。

()√

11.4数字证书的作用

1.公钥基础设施简称为()。

C、PKI

2.在公钥基础设施环境中,通信的各方首先需要()。

D、申请数字证书

12.操作系统安全

12.1WindowsXP停止服务事件

1.WindowsXP的支持服务正式停止的时间是()。

C、2014年4月8日

2.关于新升级的Windows操作系统,说法错误的是()。

D、对硬件配置的要求较低

3.WindowsXP的支持服务正式停止,造成影响最大的是中国用户。

()√

12.2操作系用的安全威胁及安全机制

1.《信息技术安全评估通用标准》的简称是()

2.C、CC

3.

4.2.操作系统面临的安全威胁是()。

5.

6.D、以上都是

7.

8.3.实现操作系统安全目标需要建立的安全机制中属于最小权限原则的应用是()。

9.

10.D、用户账户控制

11.

12.4.CC被认为是任何一个安全操作系统的核心要求。

()

13.

14.×

15.

16.5.隐通道会破坏系统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

17.

18.√

19.

20.12.3WindowsXP系统如何加固安全

1.确保系统的安全性采取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D、启用Guest账户

2.可用于对NTFS分区上的文件和文件加密保存的系统是()。

C、EFS

3.设置陷阱账户对于系统的安全性防护作用不大。

()×

 13.1之所以认为黑客是信息安全问题的源头,这是因为黑客是(C)。

∙A、计算机编程高手B、攻防技术的研究者

∙C、信息网络的攻击者D、信息垃圾的制造者2.第一次出现“Hacker”这一单词是在(B)。

∙A、Bell实验室B、麻省理工AI实验室

∙C、AT&A实验室D、美国国家安全局

3.黑客群体大致可以划分成三类,其中黑帽是指(C)。

A、具有爱国热情和明显政治倾向、非官方的、使用技术来“维护国家和民族尊严”的人

B、主观上没有破坏企图的黑客,热衷于发现漏洞和分享漏洞的人

C、非法侵入计算机网络或实施计算机犯罪的人

D、不为恶意或个人利益攻击计算机或网络,但是为了达到更高的安全性,可能会在发现漏洞的过程中打破法律界限的人

4.黑客群体大致可以划分成三类,其中白帽是指(B)。

A、具有爱国热情和明显政治倾向、非官方的、使用技术来“维护国家和民族尊严”的人B、主观上没有破坏企图的黑客,热衷于发现漏洞和分享漏洞的人

C、非法侵入计算机网络或实施计算机犯罪的人

D、不为恶意或个人利益攻击计算机或网络,但是为了达到更高的安全性,可能会在发现漏洞的过程中打破法律界限的人

13.2一种自动检测远程或本地主机安全性弱点的程序是()。

∙A、入侵检测系统B、防火墙

∙C、漏洞扫描软件D、入侵防护软件

2.黑客在攻击过程中通常进行端口扫描,这是为了(D)。

∙A、检测黑客自己计算机已开放哪些端口B、口令破解

∙C、截获网络流量D、获知目标主机开放了哪些端口服务

3.攻击者将自己伪装成合法用户,这种攻击方式属于(D)。

∙A、别名攻击B、洪水攻击

∙C、重定向D、欺骗攻击4.黑客在攻击过程中通常要入侵“肉鸡”作为跳板进行攻击,这是为了(B)。

∙A、显示实力B、隐藏自己

∙C、破解口令D、提升权限

5.以下对于社会工程学攻击的叙述错误的是()。

A、运用社会上的一些犯罪手段进行的攻击

B、利用人的弱点,如人的本能反应、好奇心、信任、贪便宜等进行的欺骗等攻击

C、免费下载软件中捆绑流氓软件、免费音乐中包含病毒、网络钓鱼、垃圾电子邮件中包括间谍软件等,都是近来社会工程学的代表应用

D、传统的安全防御技术很难防范社会工程学攻击13.3以下哪一项不是APT攻击产生的原因(D)。

∙A、APT攻击已成为国家层面信息对抗的需求

∙B、社交网络的广泛应用为APT攻击提供了可能

∙C、复杂脆弱的IT环境还没有做好应对的准备

∙D、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信息安全问题2.以下对于APT攻击的叙述错误的是(C)。

∙A、是一种新型威胁攻击的统称

∙B、通常是有背景的黑客组织,能够综合多种先进的攻击技术实施攻击∙C、通常不具有明确的攻击目标和攻击目的,长期不断地进行信息搜集、信息监控、渗透入侵∙D、传统的安全防御技术很难防范3.APT攻击中常采用钓鱼(Phishing),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B)。

∙A、这种攻击利用人性的弱点,成功率高B、这种漏洞尚没有补丁或应对措施∙C、这种漏洞普遍存在D、利用这种漏洞进行攻击的成本低4.APT攻击中的字母“A”是指(A)。

∙A、技术高级B、持续时间长

∙C、威胁D、攻击14.1以下设备可以部署在DMZ中的是(C)。

∙A、客户的账户数据库B、员工使用的工作站

∙C、Web服务器D、SQL数据库服务器

2.包过滤型防火墙检查的是数据包的(A)。

∙A、包头部分B、负载数据

∙C、包头和负载数据D、包标志位

3.系统管理员放置Web服务器并能对其进行隔离的网络区域称为()。

∙A、蜜罐B、非军事区DMZ

∙C、混合子网D、虚拟局域网VLAN

4.利用防火墙可以实现对网络内部和外部的安全防护。

(×)

5.即使计算机在网络防火墙之内,也不能保证其他用户不对该计算机造成威胁。

(√)14.2以下哪一项不是IDS的组件(D)。

∙A、事件产生器和事件数据库B、事件分析器

∙C、响应单元D、攻击防护单元

2.通过对已知攻击模型进行匹配来发现攻击的IDS是(A)。

∙A、基于误用检测的IDSB、基于关键字的IDS

∙C、基于异常检测的IDSD、基于网络的IDS

3.按照技术分类可将入侵检测分为()。

∙A、基于误用和基于异常情况B、基于主机和基于域控制器

∙C、服务器和基于域控制器D、基于浏览器和基于网络

14.3不同安全级别的网络相连接,就产生了网络边界,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网络边界安全访问策略()。

∙A、允许高级别的安全域访问低级别的安全域

∙B、限制低级别的安全域访问高级别的安全域

∙C、全部采用最高安全级别的边界防护机制

∙D、不同安全域内部分区进行安全防护

2.以下不属于防护技术与检测技术融合的新产品是(D)。

∙A、下一代防火墙B、统一威胁管理

∙C、入侵防御系统D、入侵检测系统3.IPS是指入侵检测系统。

(×)

14.4防火墙设置中,若设置“缺省过滤规则”为“凡是不符合已设IP地址过滤规则的数据包,允许通过本路由器”。

这属于“宽”规则还是“严”规则?

(A)∙A、宽B、严

∙C、严宽皆有D、都不是

2.以下不属于家用无线路由器安全设置措施的是()。

∙A、设置IP限制、MAC限制等防火墙功能B、登录口令采用WPA/WPA2-PSK加密∙C、设置自己的SSID(网络名称)D、启用初始的路由器管理用户名和密码3.通常路由器设备中包含了防火墙功能。

(√)4.通过设置手机上的VPN功能,我们可以远程安全访问公司内网。

(√)15.1为了确保手机安全,我们在下载手机APP的时候应该避免(A)。

∙A、用XX搜索后下载B、从官方商城下载∙C、在手机上安装杀毒等安全软件D、及时关注安全信息2.Web攻击事件频繁发生的原因不包括(D)。

A、Web应用程序存在漏洞,被黑客发现后利用来实施攻击B、Web站点安全管理不善

C、Web站点的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D、Web站点无法引起黑客的兴趣,导致自身漏洞难以及时发现

3.专业黑客组织HackingTeam被黑事件说明了(B)。

∙A、HackingTeam黑客组织的技术水平差B、安全漏洞普遍存在,安全漏洞防护任重道远∙C、黑客组织越来越多D、要以黑治黑4.许多用户对苹果手机进行越狱,关于这种行为说法错误的是(A)。

∙A、这是一种犯罪行为

∙B、破坏了苹果手机iOS操作系统原先封闭的生态环境

∙C、无法享受苹果公司对其保修的承诺

∙D、越狱后手机安装被破解的应用程序涉及盗版行为15.2不属于计算机病毒特点的是()。

∙A、传染性B、可移植性

∙C、破坏性D、可触发性2.计算机病毒与蠕虫的区别是(B)。

∙A、病毒具有传染性和再生性,而蠕虫没有

∙B、病毒具有寄生机制,而蠕虫则借助于网络的运行

∙C、蠕虫能自我复制而病毒不能

∙D、以上都不对3.以下对于木马叙述不正确的是(D)。

A、木马是一个有用的、或者表面上有用的程序或者命令过程,但是实际上包含了一段隐藏的、激活时会运行某种有害功能的代码

∙B、木马能够使得非法用户进入系统、控制系统和破坏系统

∙C、木马程序通常由控制端和受控端两个部分组成

∙D、木马程序能够自我繁殖、自我推进4.蠕虫的破坏性更多的体现在耗费系统资源的拒绝服务攻击上,而木马更多体现在秘密窃取用户信息上。

(√)

15.3不能防止计算机感染恶意代码的措施是()。

A、定时备份重要文件B、经常更新操作系统

C、除非确切知道附件内容,否则不要打开电子邮件附件D、重要部门的计算机尽量专机专用与外界隔绝

2.防范恶意代码可以从以下哪些方面进行(D)。

A、检查软件中是否有病毒特征码B、检查软件中是否有厂商数字签名

C、监测软件运行过程中的行为是否正常D、以上都正确

3.代码签名是为了(B)。

∙A、表明软件开发商的信息B、实现对软件来源真实性的验证

∙C、说明软件的功能D、说明软件的版本4.在计算机或手机上安装了防病毒软件之后,就不必担心计算机或手机受到病毒攻击了。

(×)16.1伦敦骚乱事件反映出的问题不包括()。

∙A、社交网络成为这些国家青年宣泄不满情绪,进行政治动员的重要平台

∙B、对事件的发展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C、社交网络直接导致了骚乱事件的发生

∙D、社交媒体在此次事件中也发挥了正面的、积极的作用2.以下关于网络欺凌的概念理解不正确的是(A)。

∙A、通过网络雇佣打手欺凌他人B、通过网络谩骂、嘲讽、侮辱、威胁他人

∙C、通过网络披露他人隐私D、通过网络骚扰他人3.以下哪一项不属于信息内容安全问题(D)。

∙A、网上各类谣言、煽动性言论B、网络炫富

∙C、色情网站提供的视频、裸聊D、计算机蠕虫4.网络虚假信息、欺骗信息、垃圾信息、侵害隐私的信息、网络欺凌信息、侵犯知识产权的信息等都属于信息内容安全威胁。

(√)

16.2信息内容安全事关(D)。

∙A、国家安全B、公共安全

∙C、文化安全D、以上都正确

2.信息内容安全的一种定义是,对信息在网络内流动中的选择性阻断,以保证信息流动的可控能力。

在此,被阻断的对象是(D)

∙A、通过内容可以判断出来的可对系统造成威胁的脚本病毒

∙B、因无限制扩散而导致消耗用户资源的垃圾类邮件

∙C、危害儿童成长的色情信息

∙D、以上都正确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