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比例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95461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2.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单元比例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二单元比例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二单元比例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二单元比例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二单元比例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比例教案.docx

《第二单元比例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比例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单元比例教案.docx

第二单元比例教案

遂平五中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2019年3月4日学科:

数学年级:

六年级主备教师:

刘晓晓

辅备教师:

张玲李悦王欢欢王明俊赵培立

比例的认识

课型:

新授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

2.在比的知识基础上引出比例的意义,结合实例,培养学生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比例的意义,找出相等的比组成比例。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什么是比?

(1)一辆汽车5小时行驶300千米,写出路程与时间的比,并化简。

(2)小明身高1.2米,小张身高1.4米,写出小明与小张身高的比。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 :

161/3 :

2/54.5 :

2.710 :

6

二、探索新知 

1.课件出示课本情境图。

(1)观察课本情境图。

(不出现相片长、宽数据) 

①说一说各幅图的情景。

②图中图片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你知道这些图片的长和宽是多少吗?

(3)这些图片的长和宽的比值各是多少?

A.6 ∶4=B.3∶2=C.3∶8=D.12∶8=E.12∶2=

(4)怎样的两张图片像?

怎样的两张图片不像?

①D和A两张图片,长与长、宽与宽的比值相等,12∶6=8∶4,所以就像。

②A长与宽的比是6∶4,B长与宽的比是3∶2,6∶4=3∶2,所以就也像。

板书:

12∶6=8∶46∶4=3∶2

(5)什么是比例?

板书: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从比例的意义我们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

这两个比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6)比较“比”和“比例”两个概念。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比”,现在又知道了“比例”的意义,那么“比”和“比例”有什么区?

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

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

(7)找比例。

 在这四副图片的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比可以组成比例?

学生猜想另外两副图片长、宽的比值。

求出副图片长、宽的比值,并组成比例。

(8)如:

3∶2=12∶86∶4=12:

8

三、巩固练习

练一练第4题。

下面各表中相对应的两个量的比能否组成比例?

把能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四、课堂小结。

(1)什么叫做比例?

(2)一个比例式可以改写成几个不同的比例式?

(3)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教学反思:

遂平五中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2019年3月5日学科:

数学年级:

六年级主备教师:

刘晓晓

辅备教师:

张玲李悦王欢欢王明俊赵培立

比例的基本性质

课型:

新授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在探索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3.通过自主学习,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比例的基本性质及运用.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1、师:

①这段时间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②那你能说说什么叫做比例吗?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我们可以怎样理解这句话,举例说明。

③指名学生回答。

2、(课件出示)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每组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4:

1.6和60:

401:

4和0.8:

47:

4和5:

380:

2和200:

5

二、自主探究

1、师:

看到这个题目,你能够想到哪些问题?

①什么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②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什么作用?

2、利用2.4:

1.6=60:

40这组比例,介绍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比例的项、内项和外项。

①师:

我们先来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吧。

②师追问:

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你还能准确找到它的外项与内项吗?

(课件出示)指名判断。

6.14.2=4060

3、师:

我们已经认识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师:

那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呢?

其实这个知识就藏在刚才的两道比例式中,就看聪明的你们能不能发现了?

观察思考:

发现了什么?

前后桌讨论交流。

5、验证交流

①学生自主验证。

②分组交流请学生四人一组交流,教师巡视,并提醒:

注意结合具体的例子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述。

4、得出结论引导学生用比较完整的话说说自己的想法: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的积,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结合例子说明)

5、总结比例的基本性质,并齐读。

三、实践反思

1、师:

那学习了比例的基本性质后有什么用呢?

有没有谁发现的?

来给大家说说。

(可以用来判断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

2、P34“做一做”

6:

3和8:

50.2:

0.25和4:

5031:

61和21:

411.2:

43和54:

5

指名板演,其余生独立练习。

四、拓展练习

出示:

1、根据2×9=3×6,你能写出比例式吗?

2、①学生独立思考,想到了就可以到黑板上写。

②引导学生观察,看着这么多的比例式,从直观上你有什么感觉?

(凌乱)那怎样才能写得更有条理,更有顺序?

4、开放的小游戏:

任意说出四个10以内的自然数,看看它们能不能组成比例。

5、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讨论后补充内容和建议

课后反思:

 

遂平五中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2019年3月6日学科:

数字年级:

六年级主备教师:

刘晓晓

辅备教师:

张玲李悦王欢欢王明俊赵培立

比例的应用

课型:

新授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体现解比例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及情感、价值观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自主探索出解比例的方法,并能轻松解出比例中未知项的解。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前面我们学习了比例的基本性质,你能说说它的具体内容吗?

2.请你用比例的相关知识判断下列哪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并且说明理由。

5:

7和8:

131/2:

1/3和1/4:

1/6   

二、导入新知

我们知道比例中共有四项,如果知道其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解比例的方法。

三、探索新知

1.教学例题。

呈现情境图,解决实际问题。

(1)呈现情景图。

(2)你如何理解4个玩具汽车换10本小人书?

(3)尝试解答。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

(4)学生交流。

(5)尝试用比例的方法解决问题。

尝试解答。

学生交流,形成方法。

解:

设1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x本小人书。

4:

10=14:

x

4x=14×10

4x=140

x=35

答:

1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35本小人书。

教师指出: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板书:

解比例。

2.比较、小结。

(1)提问:

解比例的方法和解方程的方法有哪些相同处和不同处?

方法小结:

解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我们处处都有可能用到,要是遇到这样的问题怎么来解决呢?

我们先来总结总结:

其实,比例就是一种特殊的方程,不论在书写格式还是验算方法上他与解方程都是相同的。

三.学以致用,巩固新知。

1.解比例。

5:

8=X:

40X/9=7/3

1/2:

X=1/6:

2/51.5:

0.6=x:

0.4

2.按下面的条件组成比例,并求未知数的值。

(1)12和5的比等于3。

6和X的比。

(2)X和1/3的比等于4:

3。

3.拓展延伸。

(1)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正好互为倒数,已知一个内项是3,另一个内项是多少?

(2)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的乘积是最小的质数,已知一个外项是2,另一个外项多少?

四、课堂总结:

(1)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

什么叫解比例?

怎样解比例?

(先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再解方程求解。

(2)现在你们知道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另一个作用是什么了吗?

(用来解比例)

讨论后补充内容和建议

课后反思:

 

遂平五中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2019年3月7日学科:

数字年级:

六年级主备教师:

刘晓晓

辅备教师:

张玲李悦王欢欢王明俊赵培立

比例尺

课型:

新授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与交流,体会比例尺的实际意义,了解比例尺的含义。

2、运用比例尺的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比例尺、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千米=()米5千米=()厘米

1米=()厘米1000厘米=()米

1千米=()厘米3000000厘米=()千米

二、探索新知。

1、初步感知比例尺。

(1)操作:

我们教室地面长8米,宽6米。

老师请你们当一回小小的设计师,将教室占地的平面图画空白处。

2、抽象概括比例尺。

(1)意义:

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如:

操作活动中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是( ) :

 ( ),

我们就说这幅图的比例尺就是(  ):

(  )。

(2)求比例尺的方法:

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我们就可以知道:

图上距离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比例尺

实际距离

或者是          =比例尺

 

(3)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如:

比例尺1:

200表示

①图上1厘米长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厘米。

②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③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倍。

3.解决问题:

求比例尺。

 一张地图上,用3厘米表示实际距离600米,求这张地图的比例尺。

根据比例尺求实际距离。

上面是明明家的平面图,说一说这里比例尺:

1:

2000是什么意思?

2. 平面图中明明卧室的长是()厘米,宽是()厘米。

算一算:

明明卧室实际的长是多少米?

宽是多少米?

面积是多少米2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小结:

比例尺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是长度比,不表示面积比,所以当求实际面积时,必须先求出对应的长度,再求面积。

3:

明明家的总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

例4:

在父母卧室南墙正中有一扇宽为2米的窗户,在平面图上标出来。

三、拓展提升:

一个长8毫米的精密电脑零件,画在图纸上长16厘米,求这幅图的比例尺。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讨论后补充内容和建议

课后反思:

 

遂平五中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2019年3月8日学科:

数字年级:

六年级主备教师:

刘晓晓

辅备教师:

张玲李悦王欢欢王明俊赵培立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课型:

新授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例将图形放大或缩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今天老师看看你们的眼力,我做2个动作,看你们能不能用数学知识来描述?

(平移、旋转)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平移、旋转:

大小、形状不变,位置改变。

2、老师这有一长可爱的小狗照片,请同学们欣赏一下。

(课件出示)这张照片是什么形状的?

(长方形)后排同学不一定能看清楚,老师把它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