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中医针灸治疗.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945677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82.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带状疱疹中医针灸治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带状疱疹中医针灸治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带状疱疹中医针灸治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带状疱疹中医针灸治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带状疱疹中医针灸治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带状疱疹中医针灸治疗.docx

《带状疱疹中医针灸治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带状疱疹中医针灸治疗.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带状疱疹中医针灸治疗.docx

带状疱疹中医针灸治疗

带状疱疹中医针灸治疗

LT

一、体针】

  

(一)取穴

  主穴:

阿是穴、夹脊穴、支沟、阳陵泉。

  配穴:

腰以上病灶:

曲池、合谷、外关;腰以下病灶:

三阴交、太冲、血海。

  阿是穴位置:

系指皮损周围(约离疱疹0.5~1寸处)。

  夹脊穴位置:

取与皮损相应之夹脊穴。

  

(二)治法

  一般仅需取主穴,疗效不明显时酌加1~2个配穴。

阿是穴针法:

以1.5~2寸毫针,呈25度角朝疱疹方向斜刺,按皮损范围,在周围进4~8针,略加捻转提插,有轻度得气感即可。

相应夹脊穴,斜向脊柱深刺,使针感循神经分布线路传导。

余穴均施提插捻转泻法,留针20~30分钟,5~10分钟运针1次。

每日1~2次。

  (三)疗效评价

  疗效判别标准:

基本痊愈:

疱疹结痂,症状消失;显效:

疱疹结痂,症状明显消失;有效:

部份结痂,症状减轻;无效:

治疗前后改善。

  共治疗431例,有效率在96%左右。

其中100例按上述标准评判,基本痊愈67例,显效11例,有效19例,总有效率为97%。

  【二、穴位激光照射】

  

(一)取穴

  主穴:

分2组。

1、阿是穴;2、腰以上病灶:

合谷、曲池;腰以下病灶:

阳陵泉、侠溪。

  配穴:

支沟、太冲。

  阿是穴位置:

皮损区。

  

(一)取穴

  主穴:

曲池。

  

(二)治法

  药液:

维生素B12注射液(含量100微克/毫升)。

  每次取双侧,以5号齿科针头,深刺得气后,每侧穴注入1毫升。

每日1次。

皮损有渗出者,可外敷呋喃西林氧化锌软膏。

  (三)疗效评价

  200例本病患者,经穴注射2~8次,全部痊愈。

  【四、皮肤针】

  

(一)取穴

  主穴:

分2组。

1、脊柱两侧旁开2厘米之平行线;2、距病灶边缘1厘米之环状区。

  

(二)治法

  取第一组作整体治疗,第二组作局部治疗,一般宜同时取。

先依皮损所在部位和范围,定平行线长度和环状区大小。

如在胸胁部,取相当于胸段长度;皮损在下肢,取腰骶段长度。

然后,以较强手法叩刺平行线和环周线,皮肤针针尖方向与皮肤表面垂直,针尖接触皮面应短暂(约每秒2次),针间距离0.5~1.0厘米左右。

每条刺激线连叩三遍,每日1~2次。

注意不可叩刺病灶,以防感染。

  (三)疗效评价

  疗效判别标准:

痊愈:

皮损炎症全退,水疱干涸,无新疹,自觉症状全部消失。

  共治110例,按此标准,痊愈107例,治愈率为98.2%。

  【五、艾灸】

  

(一)取穴:

  主穴:

阿是穴。

  

(二)治法

  一为艾炷灸。

于阿是穴之二处(一处为先发之疱疹,一处为疱疹密集处)各置一麦粒大之艾炷,点燃后,觉灸痛即吹去未燃尽之艾炷。

再以同样的方法,延伸至远端疱疹密集处各灸一壮。

1次即可,如不愈,隔5天再灸1次。

  一为艾卷灸,取纯艾卷或药艾卷,点燃一端后熏灸阿是穴。

其熏灸方法有三种:

一为用2支艾卷同时作广泛性回旋灸,以病人感觉灼烫但能耐受为度,灸治时间据皮损面积大小酌情掌握,一般约30分钟。

二为用1支艾卷在阿是穴均匀缓慢地向左右上下回旋移动。

应注意艾火宏壮,集中于疱疹顶部,以有灼热麻苏苏的特殊感觉沿肋间隙或经脉循行路线感传为佳。

三为“围灸法”,用艾卷在病损处由中心向周围围灸,直灸至局部潮红,患者自觉舒适,不知痛为度,通常需时30~40分钟。

上述三法,可任选用,每日1次,4~7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艾炷灸100余例,均在5~7天获愈[14]。

用艾卷灸共治166例,其中用围灸法及单支艾卷薰灸法治疗136例,均在5次内获得痊愈。

另30例,用双支艾卷同灸法,经治7次,结果痊愈17例,显效4例,有效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3%。

  【六、火针】

  

(一)取穴

  主穴:

肺俞、胆俞、脾俞、阿是穴。

  配穴:

病变在腰以上加支沟,在腰以下加阳陵泉。

  阿是穴:

皮损区周围。

  

(二)治法

  主穴均取,据病变部位加配穴。

将针在酒精灯上烧灼,至针尖红而发亮,迅速刺入穴位,直刺3毫米,快刺疾出。

阿是穴则采用疱疹周围围刺之法。

每3日1次。

一般1~3次。

注意针孔清洁,勿用手抓挠。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105例,均于1~3次之间获愈。

火针后疼痛消失一般为12小时,疱疹干枯结痂平均3天。

  【七、拔罐】

  

(一)取穴

  主穴:

阿是穴。

  

(二)治法

  令病人选好体位,一般取坐位。

然后充分暴露病灶区。

用闪火法,先在皮损两端吸拔,接着沿带状分布,将罐依次拔在疱疹密集簇拥之处。

罐具大小,依部位而选,但必须拔紧。

如松弛不紧者,一定要重新吸拔。

罐数,按病灶范围而定,以排满为度,留罐约15分钟。

留罐期间,如罐内出现水泡,不必介意。

拔罐后如有破溃者,外涂龙胆紫药水,局部感染重者,可撒氯霉素粉。

一般每日一次,不计疗程,直至痊愈。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111例,全部治愈,最短2天,最长10天。

平均治愈时间为4.2天,无一例后遗症。

  【八、刺血】

  

(一)取穴

  主穴:

阿是穴。

  

(二)治法

  常规消毒皮损部位,用三棱针沿疱疹周围转划一圈,以皮肤轻微出血为度。

然后用毛笔或棉签蘸雄黄酒少许,外涂于疱疹之上,每日3~5次,不计疗程。

雄黄酒泡制:

雄黄少许研成细末,装入瓶内,罐入酒水各半调和而成。

老年或体虚病久者,同时服人参败毒散,加黄芪30克,丹皮、赤芍各10克,日1剂,早晚分服。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44例,结果全部获愈。

  【九、灯火灸】

  

(一)取穴

  主穴:

分2组。

1.内关、委中;2.列缺、合谷。

  配穴:

四肢取阳陵泉,腹部取足三里、三阴交,臀部取环跳。

  

(二)治法

  穴位均根据皮损部位选取,主穴第一组用于胸胁腰背部皮损,第二组用于头面部。

每次取一穴,以灯心草一根,约3寸长,一端蘸植物油,点燃后迅速将燃着端接触穴位的皮肤,一点即起。

施灸处可出现绿豆大的水泡,不必处理,会自行消退。

每日1次(注意,第二天灸灼时,宜在原灸点之旁边),4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以灯火灸法治疗52例,结果全部治愈。

一般1~4天疼痛及炎症基本消失,2~5天水疱开始干涸结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