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低年级朗读教学的有效性.docx
《小学语文低年级朗读教学的有效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低年级朗读教学的有效性.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低年级朗读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语文低年级朗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朗读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它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
”小学语文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情感,或直抒,或含蓄,或激昂。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朗读教学的策略,引导学生领会文本的涵,感受文章的韵味,体会文中的情感,强化语言的敏锐性,这就是有效性朗读。
同时,朗读对于锻炼学生口才,促进学生记忆,丰富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增强对语言艺术的欣赏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可见朗读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可是,长期以来,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角色错位,学生在朗读中存在着各种弊端,朗读缺乏技巧,缺乏情感,有效性缺失,严重影响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鉴此,我提出了研究此课题。
(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教师仅仅是学生朗读召集人、旁听者、捧场人,学生的个体学习缺乏指导。
2、学生在朗读中自读自悟,缺乏学习交流、情感体验。
3、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虽有交流,但仅是泛泛而谈,语言表达苍白空洞,缺乏个性。
二、课题界定与研究依据
朗读是一种有声语言的艺术,是借助语音形式生动,形象地表达作品的思想容的言语活动,是口头的语言艺术。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
其中低年级的要“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因此,从低年级起就要重视朗读教学,教给学生一定的朗读技巧,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我们这里提出的朗读有效性指学生对有无朗读的兴趣、掌握朗读的技巧,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等等。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1、从课程标准的角度来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涵,语文课要充分重视学生的朗读,让学生反复的朗读中体会语言所蕴含丰富的情感,并与自己的情感相通,加深理解与体验。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朗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
”
2、从阅读教学的角度来看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从而达到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
朗读是沟通读者与文本互动的桥梁,是读者和作者思想情感交流的通道;朗读是我国语文学习的传统方法,是现代语文学习的一个关键环节。
3、从学生能力发展的角度来看
朗读对于锻炼学生口才,促进学生记忆,丰富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增强对语言艺术的欣赏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4、从学生的朗读现状来看
抓好朗读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当我们教着高年级的学生的时候,我们往往很期待学生的朗读能读得很有文中的“味”,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我们所愿。
他们的朗读始终是一个调子,语气平淡而缺乏感情,有的甚至结结巴巴,破词、破句现象时有发生,背诵课文时以唱背的形式出现,声情并茂更是无从谈起。
一旦形成了这种局面,我们再要去纠正,提高朗读效果就会非常吃力。
四、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朗读是一项不可忽视的阅读基本功训练,它是眼、耳、口、脑并用的阅读活动。
朗读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容的理解和巩固;有助于学生正确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冶情操;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育教学改革的今天,努力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已成为语文教学者关注的焦点。
低年级的孩子热情活泼,极易被新鲜的事物所感染,他们有着丰富的感情和表情,更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
低年级也是学生朗读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
五、课题研究容
本课题研究着重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实现培养小学生良好语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目标。
具体研究容包括:
1、培养学生良好朗读行为习惯的策略研究。
2、学生朗读指导策略的应用研究。
3、以课策略应用带课外策略应用。
4、小学生朗读能力评价策略的研究。
六、课题研究过程设计
1、起始阶段(2013年4月)
课题的确立、研究方案的设计、课题申报、确定研究思路和研究容,搜集相关资料,进行理论学习。
2、实验研究阶段(2013年5月——2013年10月)
(1)结合教学实践,深入研讨,不断反思总结,撰写论文。
(2)在各年级中用问卷调查法、对照比较法、行动研究法等研究方法来验证低年级课堂教学中朗读有效性的研究的效果。
不断总结完善。
3、总结阶段(2013年11月)
整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结题报告,课题研究论文。
七、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个案研究法等方法进行。
1、行动研究法。
在低年级中选取部分班级,在语文学科进行实验。
2、经验总结法。
广泛总结实验老师先进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学习经验。
3、文献法。
搜集利用国外的有关资料,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
4、个案研究法。
选择个案,根据调查分析,了解研究方向及成效。
八、课题预期研究成果
(一)增强学生的朗读意识。
一是节奏意识。
了解和逐步掌握朗读情感激越时节奏的加快、声调的昂扬,情感悲戚时节奏的舒缓、声调的压抑等,把握适当的停顿在朗读节奏中的重要意义。
二是角色意识。
启发学生去揣摩体悟角色的思想和情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朗读,在具有角色意味的绘声绘色的朗读中心领神会,表达出深刻含义和丰富感情。
三是问题意识。
通过多读多诵,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质疑问难的思维能力,用自己的语言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二)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
主要包括诵读、吟读、咏读、讲读等,让学生走进文本,靠近作者,在朗读中理解主题,感受蕴美;展开想象,激发情感美;辨析语言,体悟艺术美。
(三)形成朗读教学策略。
一是语言表达的形象化。
促使学生对抽象的语言文字具体化、形象化,增强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二是语言表达的准确化。
通过反复阅读、揣摩、品尝,对语言文字地把握更为准确,追求一种独到的顿悟。
三是语言表达的整体化。
指导学生在依托具体的语境,整体着眼,上下联系,融会贯通。
四是语言表达的想象化。
指导学生调动生活积累和生活经验,重组记忆表象,再造相关形象,并逐渐进入作者所描绘的世界,去感受鲜活的人物、动人的场面、秀丽的景色,去体味作者所表达的喜怒哀乐。
九、课题主要特点和创新之处
特点:
在低年级的课堂上,指导朗读非常重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
目前,低年级的课堂朗读常常出现“多字、少字、唱山歌”等现象,本研究旨在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学生朗读的能力,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作品的思想容。
创新之处:
力求通过该研究,能使我们的语文课堂书声琅琅、“读”占鳌头,使我们的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我们教师的教学更加轻松、真实、有效;通过更加新颖的朗读训练,让孩子深入文本,与文本对话,充分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让孩子读得准、读得透、读得快乐。
指导小学生情感朗读方法的研究”开题报告
“指导小学生情感朗读方法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语文教学的需要。
朗读是进行阅读训练的基本技能之一,是培养阅读能力的第一基本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从而达到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也是沟通读者与文本互动的桥梁,是读者和作者思想情感交流的纽带。
(二)当今语文教学的现状。
由于受升学考试和传统理念做法的影响,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忽视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抑制学生智力能力发展的情况,仍然大有所在。
当今的语文教学中,朗读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琅琅书声常常被教师的过分讲解所代替。
课上“讲”得多,课后“练”得多,唯独“读”得太少,这不能不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遗憾。
我们有必要让琅琅书声回到语文课堂上来。
(三)我们校的实际情况。
我校是一所乡镇中心小学,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的构成基本是当地农民子弟,学生语音面貌表现出普通话水平低。
同时,学生的朗读兴致不高,朗读水平一般,朗读中还存在诸如多字、丢字,声音放不开,语气、停顿掌握不好,情感表现力不强等一系列问题。
学生在朗读时找不到感情,或者是有感情不能准确表达,多数学生没有养成在自己读书时表达感情的习惯。
这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平时没有很好的积累表达感情的方式与方法。
学生的感情朗读不是自己心的真情迸发,而是在完成老师的要求。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提出“有效培养小学生朗读能力”的课题研究。
二、课题核心概念界定
“情感朗读”简单地说情感朗读就是以清晰响亮的声音,正确标准的国语,把语文教材有感情地读出来,透过朗读,可以把文字透彻地表达,使书面、静态的字句充满立体动态感,是教学的最佳示。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
”本课题旨能正确、流利、有感情,而对有感情则从速度、停顿、重音、语调、节奏这几方面来衡量和训练。
“指导方法”在这里就是教师指导学生情感朗读所采用的方式和手段。
三、理论依据
1.《语文新课程标准》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涵,语文课要充分重视学生的朗读,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语言所蕴含丰富的情感,并与自己的情感相通,加深理解与体验。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
”
2.许多名家有关朗读的论述。
教育家叶圣就朗读也曾说过:
“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激昂,委婉处还他委婉……务必尽情的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当时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当时的心灵沟通。
”我国宋代学家朱熹就主:
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牵强暗记。
而且要“逐句玩味”、“反复精详”、“诵之宜舒缓不迫,字字分明。
”可见朗读的重要性。
四、研究方案
(一)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使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使我校学生的语音面貌得到明显改善,朗读能力有较大提高;通过朗读理解文本,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通过美文朗读,使学生冶性情和情操;促进学生在朗读中潜移默化地形成语文综合素质,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2.通过研究,使教师掌握较成熟的朗读指导技巧和方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教科研水平的提高。
(二)研究容
1.当前小学生朗读现状分析的研究;
2.指导小学生情感朗读方法的研究;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
对小学朗读教学的资料和研究的成果进行收集、整理、比较和归纳,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筛选有效经验,运用于本课题研究。
2.问卷调查:
在学生、家长中开展关于朗读兴趣、朗读习惯、朗读方法的调查问卷,分析朗读教学的现状以及学生的学情、心理品质和学习习惯,为针对性地开展朗读教学策略研究打好基础。
3.行动研究:
课题研究期间,将在本校同年级各班之间开展行动研究,探讨实施策略并制定具体步骤,最后进行科学的经验总结,以便推广研究成果。
4.个案研究:
选择一些典型学生,对个体进行跟踪分析,建立个人档案,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分析,跟踪观察学生个体变化。
5.经验总结法:
通过学习、实践,总结教学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形成教学策略,撰写论文。
6.对比研究。
通过讲实验班与其他班对比研究,找到最佳策略。
(四)研究思路
本课题首先设计调查问卷,掌握目前学生在朗读方面情况,以及存在的困惑,对小学生朗读现状进行分析;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研究指导方法;组织研讨活动探讨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最终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五、实施步骤
1.研究对象
以本校三年级163班、164班、五年级154班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
2.研究步骤
本课题计划时间为一年,总体上分为准备、实施、总结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2011年8月—2011年12月)
申报课题,设计研究方案,课题计划,确定课题组成员并明确课题分工。
实施阶段(2011年12月—2012年5月)
(1)实施课题研究方案,落实课题研究班级。
开展调查问卷,积累原始资料并进行分析整理。
(2)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探索小学生情感朗读的教学策略。
(3)做好课题的结题报告的各项准备工作。
总结阶段(2012年6月-2012年7月)
整理研究材料和数据,完成课题报告和论文的撰写,申请课题结题。
六、预期研究成果
1.关于当前小学生朗读现状的调查报告;
2.论指导小学生情感朗读方法的研究;
3.“指导小学生情感朗读方法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七、课题组成员
碧霞、阮珉、欢英
八、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本课题主持者是多年从事教育教学及班主任管理的校级骨干教师,曾多次独立主持、参与省、市级课题研究,有较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和较高的理论素养。
本课题组骨干成员成员结构合理,多年从事一线教学,有着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课堂教学水平较高,科研能力较强,善于撰写经验总结的教师。
有利于结合各自岗位从事该课题研究工作。
九、主要参考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育1993-08
《叶圣语文教育论集》叶圣 教育科学1980 印刷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