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90038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完整版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完整版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完整版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完整版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解析.docx

《完整版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解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版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解析.docx

完整版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诗歌鉴赏(附解析)

 

注意事项:

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

重在审题,多思考,多

理解!

无论是单选、多选还是论述题,最重要的就是看清题意。

在论述题中,问题大多具有委

婉性,尤其是历年真题部分,在给考生较大发挥空间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考试难度。

考生要

认真阅读题目中提供的有限材料,明确考察要点,最大限度的挖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建议

考生答题时用笔将重点勾画出来,方便反复细读。

只有经过仔细推敲,揣摩命题老师的意图,

积极联想知识点,分析答题角度,才能够将考点锁定,明确题意。

〔山东卷〕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以下问题。

〔8分〕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

霜月系枫桥。

注:

吴松:

即吴淞,江名。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3分〕

【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

营造了凄冷、感伤

的氛围。

〔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5分〕

【答案】孤舟联结者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赏析】

《吴松道中》共有两首,是诗人行船在吴淞江上时所写。

诗人写这两首诗,原本无一定题旨,他在吴淞道上一路行来,身与境遇,便随兴而发,随感而咏,或写景或怀古,富有当

时当地色彩。

遣词用语,不事雕饰,浅近自然,与诗人随意挥洒的诗情相合。

这里选的是第二首。

吴松,即“吴淞”,江名,太湖最大的支流。

这一首写泊舟后第二天的行程。

诗中的“天寒”、“叶飘”、“雁声急”、“岁晚”、“霜月”诸语,点明季节已是晚秋。

前三联描写了由盘门到枫桥的一路景色,兼及诗人自己的心情。

天刚破晓,船又启航。

头天傍晚下了一场大雨,这一天清晨依旧是秋雨霏霏,兼以风声萧萧,

江南水乡便满天飘舞着木叶。

深秋天寒,时时听到空中大雁,鸣声惶急,向着南方飞去而无留意。

诗人不由得又低头思量自己:

“大雁急急归去,顷刻使能回到南方,可我自己呢?

一年将尽,旅程却还遥远着呢。

”为了排遣乡思,诗人便留心观看船的四周,发现了两个极有

意思的景象,其一是“鸟避征帆却”:

他所乘坐的这艘远行之船,在湖面上一摇一晃地前进着,水鸟们“啾啾”鸣叫着随在后面,有时船身猛一倒退,鸟儿们便急急地避了开去;其一是“鱼惊荡桨跳”:

鱼儿们聚游在船的两侧,船家一起一落地摇动着双桨,偶尔声音响了一

些,便惊得鱼儿慌不迭地散了开去。

看着有趣,不知不觉间,夜已来临,尾联便写夜宿枫桥。

枫桥在苏州城闻门外十里枫桥镇,原本称“封桥”,因唐代张继《枫桥夜泊》诗而得此名。

天既已黑尽,诗人便盘算着:

今夜,这艘孤舟该宿于何处〔何许〕呢?

放眼望去,一轮霜月

下,他看见了那久负盛名的枫桥。

南宋诗人范成大编纂的《吴郡志》说,枫桥“自古有名,南北客经由未有不憩此桥而题咏者”。

因此,诗人一见到枫桥,便兴致勃勃地嘱咐船家将船

 

系在桥下,决定这天晚上夜宿于此处,以一抒幽思。

〔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8.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

从诗句描写上看诗人的性格,从诗歌的

氛围上品读诗人的心境和情怀,诗人陶醉于东山晴后山上雪景,面对如此美丽的大自然,诗人怎能不陶醉,怎能不忘怀!

答案例如:

诗人只顾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

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往我的诗人形象。

9、【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以及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修辞作用。

解答这两字,要立足诗歌,从修辞角度以及表达效果上回答。

答案例如:

“软”字以触觉写

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的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

〔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题。

柳堤

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

十里笼睛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

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10、〔7分〕]

①以下对本事的赏析,不

正确的选项

是〔3分〕

......

A.一二句点题,

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

B.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堤长;“千条”承“密树”,状柳茂。

C.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

D.“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体生动的描绘出暮春世界的美丽景色。

②雨本无香味,但诗人在“雨香飞燕促”中却说雨“香”

,这是用嗅觉来变大触觉和视

觉的修辞方法。

以下诗句中“香”子的运用和本诗类似的两项是〔

4分〕

A.花经宿雨香难拾,莺在豪家语更娇。

〔唐·郑谷《阙下春日》

B.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

〔宋·杨朴《莎衣》

C.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错。

〔宋·刘子

翚《海棠花》〕

D.映日暖云流似水,浥尘香雨润如膏。

〔明·邱睿《都城春日》

11、这首诗运用了由景及理的写法,这种写法在王之涣《登鹤雀楼》〔白日依山尽〕、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等诗中也有表达。

人选上述诗歌中的一首,也可选取其他诗作,具体说明期中景和理的内容,并分析景理之间的关系。

〔不少于150字〕〔10分〕①玉花:

喻雪花。

(1)“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

请简要赏析。

(3分)

答:

 

(2)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

(3分)

答:

能力层级为E。

【解析】李纲是邵武人,本词是本地作家的作品,在读懂全文的基础上,紧紧抓住一些关键词并不难解题。

第一小题考查的是诗歌的表现手法,理解可多元化,其中衬托的表现手法相当明显。

第二小题考查的是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诗

句通俗易懂,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考生只要抓住“空旷”“茅舍”“欢笑”等关键词,作者所蕴含的情感便昭然假设揭。

【答案】

(1)要点:

“箬笠”“蓑衣”勾勒出钓翁雪天垂钓的外在形象,画面简约,意境空灵。

“冰散响”描写轻细的声音,衬托出环境的寂静、钓翁的宁静。

钓翁“时振玉花空”的动作,衬托出钓翁的凝定。

“但”字写出了钓翁的心无旁骛。

(2)例如:

空旷,暗示钓翁生活的闭适自在;“茅舍竹篱依小屿’描写钓翁生活的简朴与环境的清幽;“缩鳊圆鲫人轻笼”流露出钓翁生活的自得之情;“欢笑有儿童”凸现了钓翁生活的温馨和欢乐。

〔广东卷〕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余杭四月

[元]白珽

〔7分〕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注]①朱樱:

樱桃的一种、②昼门关:

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

 

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

紧闭门户。

〔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

【答案】①颔联运用了映衬〔衬托,对比,烘托,渲染〕、列锦的表现手法;②映衬类:

朱、青,绿,白,颜色明丽喜人,相为映衬,烘托出一种清新的四月乡间独特的风貌,

传达出诗人愉悦而闲适之情;或列锦类:

颔联采用意象叠加的方式巧妙了将乡间独特物象樱桃,豆,草,鹅排列在一起,勾勒出一副生动的乡村春意盎然的图景,烘托静谧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的闲适而悠游的情怀。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

考生要熟练掌握诗歌鉴赏中

的各种表达技巧,答题时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并结合原诗分析答出此手法的表达

效果及有效传递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可采用“手法+分析+效果”的答题模式。

〔2〕“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

表达在诗中哪些地方?

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①四月乍晴,万物复苏,争奇斗艳,一派生机,乡下进入农忙时节。

②有樱桃绿草白鹅悦目,有青豆配酒爽口,船行水上,轻快疾驰,有春风拂袖,诗人所见农户

白天闭门,原是为了保养小蚕,由自然景物到社会场景,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生意”

〔生机〕。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文学作品的结构理解能力。

首联点题并总领全诗,是对全诗的凝

练的概括。

〔湖北卷〕1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

送邹明府游灵武

唐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

对县令的尊称。

灵武:

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4分〕

〔2〕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

〔4分〕【答案】〔1〕〔4分〕

 

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

清正廉洁。

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

的还是那些书。

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

正是通过这

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2〕〔4分〕

①“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动,

颇有画意;一个“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

②“透”字,

极为传神地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时还隐含风急、天寒、衣单等内容,富有

想象力和感染力。

【赏析】曾经就任西畿县县令,三年下来,马不生膘。

为偿还高筑的债台,只好把佩剑

卖了,任满还乡时,也仅仅是满载车书而归。

在山林深居,衣衫单薄简朴。

就住在在灵州的

一个角落,每日早上可以听到报晓的号角,平时也没有什么客人来往。

寓意说他曾经在西畿县就任三年,勤于政务,衣食节俭。

以至于马都没有长出来肥膘。

〔更欲指人,没有贪污腐败,人为清廉〕是为偿还高筑的债台,只好把佩剑卖了〔这句话是

引自一个古典“《嘉靖宁夏新志》等宁夏地方志作“债多凭剑与”,此从《全唐诗》本”。

就跟我们说成语一样,应该并不是说他真的穷的连剑都卖了。

〕说明他为官清廉,两袖清风。

所以任满以后,没有搜刮民脂民膏,仅有学赋诗书满车。

也只有学赋诗书满车!

〔不知道算

不算说他胸怀大志,不过有点牵强。

〕边雪就可以让你找不到他的踪迹,说明他所处的地方

比较偏僻,徐风吹来就掀起了他身上的睡衣,

说明他衣衫简朴,没有什么锦衣华冠。

更显得

他,大方,简朴,不拘小节。

他就住在灵州的一个角落,每天早上可以听到报晓的号角〔说

明他还是住在灵州的,不可能是深山老林里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