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16年级阅读理解专项练习45附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880723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16年级阅读理解专项练习45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部编版语文16年级阅读理解专项练习45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部编版语文16年级阅读理解专项练习45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部编版语文16年级阅读理解专项练习45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部编版语文16年级阅读理解专项练习45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16年级阅读理解专项练习45附答案.docx

《部编版语文16年级阅读理解专项练习45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16年级阅读理解专项练习45附答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语文16年级阅读理解专项练习45附答案.docx

部编版语文16年级阅读理解专项练习45附答案

​一年级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画 圈 圈

一圈、两圈、三圈,

谁在水上画圈圈?

哦,是小蜻蜓在排练。

四圈、五圈、六圈,

谁在水上画圈圈?

哦,是小鱼在吹泡泡。

七圈、八圈……许多圈,

谁在水上画圈圈?

哈,是小雨点儿在蹦跳!

1.短文中写了    、    和    在水面上画圈圈。

2.连一连。

小蜻蜓

蹦跳

小 鱼

在水上

排练

小雨点儿

吹泡泡

3.你喜欢这首儿歌吗?

为什么?

一年级答案:

1.小蜻蜓 小鱼 小雨点儿

2.小蜻蜓—在水上—排练 小鱼—在水上—吹泡泡 

小雨点儿—在水上—蹦跳

3.喜欢,因为这样水面很美,很有趣。

 

二年级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公鸡和鸭子比本领

公鸡和鸭子比谁的本领大。

它们比赛跑步。

公鸡连飞带跑,把鸭子落了一大段路。

鸭子一摇一摆,怎么也赶不上。

公鸡得意地对鸭子说:

“这下你可相信我的本领大了吧!

它们又比赛游泳。

鸭子游得又快又稳。

公鸡浑身是水,差点被淹死。

鸭子也得意地对公鸡说:

“到底谁的本领大?

1.这段话共有(  )个自然段。

  

2.公鸡和鸭子先比赛(   ),结果是(   )输了;它们又比赛(  ),这次是(  )输了。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二年级答案:

1.3 

2.跑步 鸭子 游泳 公鸡 

3.每个人都有优点。

 

三年级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巧捞簪子

古时候,有个小孩叫董辉。

有一天,他和妈妈到井边打水。

妈妈低头提水的时候,一不小心,头上的簪子掉到井里去了,妈妈连忙找来一根竹竿,在竹竿的一头绑上一个小铁钩,伸到井里去捞。

井里黑洞洞的,什么也看不清楚,捞了半天也没有捞上来。

妈妈有些泄(xiè)气了,说:

“要是太阳能照到井里有多好!

”这时董辉也替妈妈着急,听了妈妈的话,他看看井里,又抬头看看天上的太阳,趴在井沿沉思了一会儿。

妈妈说:

“辉儿,我们不捞了,回家去吧。

”董辉抬起头来,对妈妈说:

“妈妈,您别着急,我有办法了。

”说完转身往家跑去,一会儿,他抱来一面大镜子。

董辉拿着镜子左照照,右照照,镜子反射出一束(shù)强烈的光,可是怎么也照不到井里去。

董辉想了想,转身跑回家去,又从家里拿来一面镜子。

他把这面镜子斜着竖在井台上,让它斜着向上,反射出的阳光正好照在他手中的那面向下的镜子上,这样,阳光拐了两个弯,反射到井里去了。

井里被阳光照得明晃晃的,妈妈的簪子很快就捞上来了。

(1)量词巧搭配。

一(  )竹竿  一(  )镜子  一(  )阳光

(2)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泄气(  )

A.排出   B.走漏   C.放松

②一束强烈的光(  )

A.量词 B.捆绑 C.限制

(3)请用“——”在文中画出写董辉最后怎样帮妈妈捞起簪子的句子。

(4)这篇短文中的董辉是一个(  )

①勇敢的孩子。

②聪明、机智的孩子。

三年级答案:

(1)根面束

(2)①A②A

(3)他把这面镜子斜着竖在井台上,让它斜着向上,反射出的阳光正好照在他手中的那面向下的镜子上,这样,阳光拐了两个弯,反射到井里去了。

 井里被阳光照得明晃晃的,妈妈的簪子很快就捞上来了。

 

四年级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薛谦学艺

战国时,秦国有个歌唱家,名叫秦青,他的徒弟中有个叫薛谦的,音乐素质很好,学习进步很快。

秦青让他来表演,叫大家向他学习。

这样一来,薛谦就有点骄傲自满,于是他编个理由,要求停学回家。

秦青听后,开始感到惊讶,犹豫一会儿,想了个挽留的办法,就答应了他的要求。

送薛谦回家那天,秦青在院子里搞了个野餐会。

席间,秦青弹着、唱着一首表示对薛谦辞学回家感到惋惜的曲子。

那歌声,发自肺腑,感动得在场的徒弟们都落泪了。

薛谦听着老师的歌声,不由得想起老师讲过的韩娥的故事。

韩娥唱歌的余声,能在屋梁上回荡三天三夜,能使人忘掉三天前的悲哀。

原来薛谦不大相信天下能有这么高超的歌唱艺术,如今听了老师唱的这首歌,才心悦诚服,才明白自己还没有学会老师的本领,没有达到高深水平。

于是,他含着泪水,斟了一杯酒,恭恭敬敬地递给老师,说:

“老师,您唱得太好了,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太多了。

我不能走,我要跟您一辈子。

从此,薛谦安下心来,时时处处尊敬老师,勤学苦练,再也不提回家的事了。

后来,由于他克服了学习上的自满情绪,勤奋钻研,精益求精,终于成了一名歌唱家。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面词语的意思。

犹豫:

                         

精益求精:

                       

2.薛谦为什么学唱歌学到一半就不想学了?

                            

3.秦青是怎样让他的弟子回心转意,认识到错误的?

                            

4.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

                            

四年级答案:

1.拿不定主意。

 (学术、技术、作品、产品等)好了还求更好。

 

2.因为他觉得自己的技艺已经达到了很高超的水平了。

 

3.秦青弹唱了一首对薛谦辞学表示惋惜的曲子,这让薛谦想到了技艺很高强的韩娥余音绕梁的故事。

 

4.示例:

不要骄傲自满,要脚踏实地地掌握真本领。

 

五年级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春天的黄鹂(节选)

刘学刚

黄鹂,单是汉字,就已构成视觉上的灿烂了;单是音节,就已充满听觉上的(宛婉)转了。

“羽毛新刷陶潜菊,喉舌初调叔夜琴”,古远的诗句就在枝条上翠绿着。

面对此情此景,谁不耳聪目明?

仿佛凤凰栖于碧梧,仙鹤止于高松,(   )春天里的翠柳,(   )能展现黄鹂的全部美丽。

鸟是树金黄的心跳,树是鸟翠绿的羽毛。

黄鹂鸣于翠柳,是鸟在其中生命得以辉煌、人在其中心情得以超然的一种极(致至)。

黄鹂就这么一叫,天就澄明了,地就碧绿了,人就轻松了。

那是春天里一(副幅)最美丽的画面:

黄鹂早早醒来了,柳树早早就站在等待里,谁都不想辜负这明媚的春光。

尽管这个春天来得太晚太晚,这是盛唐的秩序被打乱后第一个色彩(清青)丽的春天。

让花草落泪去。

让马蹄纷乱去。

蜀中的天堑之险,应该把喧嚣挡在外面的。

浣花溪畔,有花便是韵脚,有水定在吟咏。

那一刻,诗圣走在黄鹂的歌里,黄鹂歌在诗圣的诗里。

“两个黄鹂鸣翠柳”,这其中的一个,便是诗圣自己了。

看着一行深受鼓舞的白鹭,诗圣把耳朵望成了八方。

黄鹂唱着,诗圣吟着,两个黄鹂奏出千年不去的绝响。

1.用“√”画出文中括号中正确的字。

2.“两个黄鹂鸣翠柳”出自诗圣      的《绝句》,请将这句诗补全                。

3.在文章括号中填写恰当的关联词语,并造句。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二自然的内容。

                            

五年级答案:

1.婉 致 幅 清

2.杜甫 一行白鹭上青天

3.只有……才…… 示例:

朋友之间,只有相互体谅,才能搞好团结。

4.从听觉的角度描写黄鹂的鸣叫抑扬动听。

 

六年级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杜鹃(节选)

郭沫若

杜鹃,敝(bìpì)同乡的魂,在文学上所占的地位,恐怕任何鸟都比不上。

  我们一提起杜鹃,心头眼底便好像有说不尽的诗意。

  它本身不用说,已经是望帝的化身了。

有时又被认为薄(báobó)命的佳人,忧国的志士;声是满腹乡思,血是遍山踯躅;可怜,哀惋,纯洁,至诚……在人们的心目中成为了爱的象征。

这爱的象征似乎已经成为了民族的感情。

  而且,这种感情还超越了民族的范围,东方诸国大都受到了感染。

例如日本,杜鹃在文学上所占的地位,并不亚于中国。

  然而,这实在是名实不符的一个最大的例证。

  杜鹃是一种灰黑色的鸟,毛羽并不美,它的习性专横(hénghèng)而残忍。

  杜鹃是不营巢的,也不孵卵哺雏。

到了生殖季节,产卵在莺巢中,让莺替它孵卵哺雏。

雏鹃比雏莺大,到将长成时,甚且比母莺还大。

鹃雏孵化出来之后,每将莺雏挤出巢外,任它啼饥号寒而死,它自己独霸着母莺的哺(bǔfǔ)育。

莺受鹃欺而不自知,辛辛苦苦地哺育着比自己还大的鹃雏;真是一件令人不平、令人流泪的情景。

  想到了这些实际,便觉得杜鹃这种鸟大可以作为欺世盗名者的标本了。

然而,杜鹃不能任其咎。

杜鹃就只是杜鹃,它并不曾要求人把它认为佳人、志士。

(选自《郭沫若散文选集》百花文艺出版社)

1.选择文章括号中正确的读音,画“√”。

2.根据解释从文中找出恰当的四字词语。

(1)欺骗世人,窃取名誉。

(        )

(2)因饥饿寒冷而哭啼,形容生活极端贫困。

(       )

(3)名声和实际不相符,指空有虚名。

(       )

3.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

A.省略没有说完的内容。

B.省略同类词语。

C.表示意在言外的省略。

D.表示事物或道理的多项列举。

4.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因为受到国民党的迫害避居日本。

文章采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文章写到杜鹃凶狠残暴的情景和莺辛苦哺育雏鹃受欺而不自知,实际上分别隐喻了什么?

                          

5.文章最后一段,先写“杜鹃这种鸟大可以作为欺世盗名的标本”,又说“杜鹃并不曾要求人把它认为佳人、志士”这段话包含了哪两方面的意思?

                          

六年级答案:

1.bì bó hèng bǔ

2.欺世盗名 啼饥号寒 名实不符

3.A

4.杜鹃凶狠残暴的情景隐喻国民党,莺辛苦哺育雏鹃受欺而不自知隐喻受欺骗受蒙蔽的人民群众。

5.杜鹃虽然被人误认作佳人、志士,但自己并没有欺世盗名的动机,言外之意是国民党统治者信口雌黄的反动宣传,包藏着欺世盗名的祸心。

人们对并无欺世盗名之心的杜鹃都产生误解,那么在善于做反动宣传、欺世盗名的国民党面前就更容易受欺骗受蒙蔽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