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NSYS的桥梁分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874547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1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ANSYS的桥梁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基于ANSYS的桥梁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基于ANSYS的桥梁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基于ANSYS的桥梁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基于ANSYS的桥梁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于ANSYS的桥梁分析.docx

《基于ANSYS的桥梁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ANSYS的桥梁分析.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于ANSYS的桥梁分析.docx

基于ANSYS的桥梁分析

基于ANSYS的桥梁分析

钢桁架桥静力受力分析

  对一架钢桁架桥进行具体静力受力分析,分别采用GUI方式和命令流方式。

A 问题描述

图6-15钢桁架桥简图

已知下承式简支钢桁架桥桥长72米,每个节段12米,桥宽10米,高16米。

设桥面板为0.3米厚的混凝土板,当车辆行驶于桥梁上面时,轴重简化为一组集中力作用于梁上,来计算梁的受力情况。

桁架杆件规格有三种,见下表:

表6-2钢桁架桥杆件规格

杆件

截面号

形状

规格

端斜杆

1

工字形

400×400×16×16

上下弦

2

工字形

400×400×12×12

横向连接梁

2

工字形

400×400×12×12

其他腹杆

3

工字形

400×300×12×12

所用材料属性如下表:

表6-3材料属性

参数

钢材

混凝土

弹性模量EX

2.1×1011

3.5×1010

泊松比PRXY

0.3

0.1667

密度DENS

7850

2500

B GUI操作方法

1.创建物理环境

1)过滤图形界面:

GUI:

MainMenu>Preferences,弹出“PreferencesforGUIFiltering”对话框,选中“Structural”来对后面的分析进行菜单及相应的图形界面过滤。

2)定义工作标题:

GUI:

UtilityMenu>File>ChangeTitle,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TrussBridgeStaticAnalysis”,单击“OK”。

如图6-16(a)。

指定工作名:

GUI:

UtilityMenu>File>ChangeJobname,弹出一个对话框,在“EnternewName”后面输入“Structural”,“Newloganderrorfiles”选择yes,单击“OK”。

如图6-16(b)。

图6-16(a)定义工作标题

图6-16(b)指定工作名

3)定义单元类型和选项:

GUI:

MainMenu>Preprocessor>ElementType>Add/Edit/Delete,弹出“ElementTypes”单元类型对话框,单击“Add”按钮,弹出“LibraryofElementTypes”单元类型库对话框。

在该对话框左面滚动栏中选择“StructuralBeam”,在右边的滚动栏中选择“3D188”,单击“Ok”,定义了“BEAM188”单元,如图6-17。

继续单击“Add”按钮,弹出“LibraryofElementTypes”单元类型库对话框。

在该对话框左面滚动栏中选择“StructuralShell”,在右边的滚动栏中选择“Elastic4node181”,单击“OK”,定义了“SHELL181”单元。

得到如图6-18所示的结果。

最后单击“Close”,关闭单元类型对话框。

图6-17单元类型库对话框

图6-18单元类型对话框

4)定义梁单元截面:

GUI:

MainMenu>Preprocessor>Sections>Beam>CommonSections,弹出“BeamTool”工具条,如图6-19填写。

然后单击“Apply”,如图6-19填写;然后单击“Apply”,如图6-19填写,最后单击“OK”。

图6-19定义三种截面

每次定义好截面之后,点击“Preview”可以观察截面特性。

在本模型中三种工字钢截面特性如下图6-20:

图6-20三种截面图及截面特性

5)定义材料属性:

GUI:

MainMenu>Preprocessor>MaterialProps>MaterialModels,弹出“DefineMaterialModelBehavior”对话框,在右边的栏中连续双击“Structural>Linear>Elastic>Isotropic”后,弹出“LinearIsotropicPropertiesforMaterialNumber1”对话框,如图6-23所示,在该对话框中“EX”后面的输入栏输入“2.1e11”,“PRXY”后面的输入栏输入“0.3”,单击“OK”。

图6-23设置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图6-24设置密度

继续在“DefineMaterialModelBehavior”对话框,在右边的栏中连续双击“Structural>Density”,弹出“DensityforMaterialNumber1”对话框,如图6-24所示,在该对话框中“DENS”后面的输入栏输入“7850”,单击“OK”。

设置好第一种钢材材料之后,还要设置第二种混凝土桥面板材料。

“DefineMaterialModelBehavior”对话框的Material菜单中选择“Newmodel”,按照默认的材料编号,点击“OK”。

这时“DefineMaterialModelBehavior”对话框左边出现“MaterialModelNumber2”,同第一种材料的设置方法一样,“LinearIsotropic”中“EX”输入“3.5e10”,“PRXY”输入“0.1667”,“DENS”输入“2500”,单击“OK”结束。

如图6-25。

最后关闭“DefineMaterialModelBehavior”对话框。

图6-25定义材料属性

2.建立有限元模型

1)生成半跨桥的节点:

GUI:

UtilityMenu>Modeling>Create>Nodes>InActiveCS,弹出“CreateNodesinActiveCS”对话框,在“X,Y,Z”输入行输入:

“0,0,-5”,单击“OK”。

如图6-26(a)

然后GUI:

UtilityMenu>Modeling>Copy>Nodes>Cop,在“Copynodes”对话框中单击“PickAll”,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如图6-26(b)填写。

继续执行GUI:

UtilityMenu>Modeling>Copy>Nodes>Cop,在“Copynodes”对话框中单击“PickAll”,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如图6-26(c)填写。

图6-26(a)建立节点图6-26(b)复制节点

图6-26(c)复制节点图6-27半桥模型的节点

继续执行GUI:

UtilityMenu>Modeling>Copy>Nodes>Cop,弹出“Copynodes”对话框,在ANSYS主窗口中用箭头选择2、6、10号节点,单击“OK”,在弹出的对话框中,“ITIME”输入“2”,“DY”输入“16”,“INC”输入“1”,“RATIO”输入“1”,其他项不填写。

单击“OK”。

继续执行GUI:

UtilityMenu>Modeling>Copy>Nodes>Cop,弹出“Copynodes”对话框,在ANSYS主窗口拾取3、7、11号节点,单击“OK”,在弹出的对话框中,“ITIME”输入“2”,“DZ”输入“-10”,“INC”输入“1”,“RATIO”输入“1”,其他项不填写。

单击“OK”。

最终ANSYS主窗口中出现画面如图6-27。

2)生成半桥跨单元:

选择第一种单元属性:

GUI:

UtilityMenu>Modeling>Create>Elements>ElemAttributes,弹出“ElementAttributes”对话框,如图6-28所示。

单击“OK”关闭窗口。

图6-28选择单元属性图6-29建立端斜杆梁单元

建立端斜杆梁单元:

GUI:

UtilityMenu>Modeling>Create>Elements>AutoNumbered>ThruNodes,弹出“ElemfromNodes”拾取节点对话框,分别拾取11和14号节点,单击“apply”。

再选择12和13号节点。

单击“OK”。

如图6-29。

选择第二种单元属性:

GUI:

UtilityMenu>Modeling>Create>Elements>ElemAttributes,弹出“ElementAttributes”对话框,“SECNUM”项中选择“2XIANHENG”,其他选项不变。

单击“OK”关闭窗口。

建立上下弦杆和横梁杆梁单元:

GUI:

UtilityMenu>Modeling>Create>Elements>AutoNumbered>ThruNodes,弹出“ElemfromNodes”选择对话框,分别在2和6号节点、6和10号节点、10和14号节点、1和5号节点、5和9号节点、9和13号节点、3和7号节点、7和11号节点、4和8号节点、8和12号节点、1和2号节点、3和4号节点、5和6号节点、7和8号节点、9和10号节点、11和12号节点、13和14号节点建立单元。

单击“OK”关闭窗口。

选择第三种单元属性:

GUI:

UtilityMenu>Modeling>Create>Elements>ElemAttributes,弹出“ElementAttributes”对话框,“SECNUM”项中选择“3FU”,其他选项不变。

单击“OK”关闭窗口。

建立上下弦杆和横梁杆梁单元:

UtilityMenu>Modeling>Create>Elements>AutoNumbered>ThruNodes,弹出“ElemfromNodes”选择对话框,分别在3和6号节点、6和11号节点、4和5号节点、5和12号节点、2和3号节点、1和4号节点、6和7号节点、5和8号节点、10和11号节点、9和12号节点建立单元。

单击“OK”关闭窗口。

3)定义梁单元截面:

GUI:

MainMenu>Preprocessor>Sections>Shell>Lay-up>Add/Edit,弹出CreateandModifyShellSections”工具条,在“name”后输入“ban”,“ID”后输入“4”,“Thickness”后输入“0.3”,单击“OK”。

4)选择第四种单元属性:

GUI:

UtilityMenu>Modeling>Create>Elements>ElemAttributes,弹出“ElementAttributes”对话框,“TYPE”项选择“2SHELL181”,“MAT”项选择“2”,“SECNUM”项中选择“NoSection”,“TSHAP”项选择“4nodequad”,其他选项不变。

单击“OK”关闭窗口。

建立桥面板单元:

GUI:

UtilityMenu>Modeling>Create>Elements>AutoNumbered>ThruNodes,弹出“ElemfromNodes”选择对话框,依次选择1、2、6、5号节点、5、6、10、9号节点、9、10、14、13号节点建立三个壳单元。

单击“OK”关闭窗口。

如图6-30。

图6-30半桥单元

5)生成全桥有限元模型:

生成对称节点:

GUI:

MainMenu>Preprocessor>Modeling>Reflect>Nodes,弹出“ReflectNodes”选择对话框,单击“PickAll”。

在第二个对话框中,选择“Y-Zplane”,“INC”项填写“14”。

单击“OK”关闭对话框。

图6-31桥单元

生成对称单元:

GUI:

MainMenu>Preprocessor>Modeling>Reflect>Elements>AutoNumbered,弹出“ReflectElems”选择对话框,单击“PickAll”。

在第二个对话框中,“NINC”项填写“14”。

单击“OK”。

如图6-31。

6)合并重合节点、单元:

GUI:

MainMenu>Preprocessor>NumberingCtrls>MergeItems,弹出“MergeCoincidentorEquivalentlyDefinedItems”对话框,“Label”项选择“All”,单击“OK”关闭窗口。

如图6-32。

图6-32合并重合节点和单元图6-33压缩编号

压缩编号:

GUI:

MainMenu>Preprocessor>NumberingCtrls>CompressNumber,弹出“CompressNumbers”对话框,“Label”项选择“All”,单击“OK”关闭窗口。

如图6-33。

7)保存模型文件;UtilityMenu>File>Saveas,弹出一个“SaveDatabase”对话框,在“SaveDatabaseto”下面输入栏中输入文件名“Structural_model.db”,单击“OK”。

3.加边界条件和载荷

1)施加位移约束:

在简支梁的支座处要约束节点的自由度,以达到模拟铰支座的目的。

假定梁左端为固定支座,右边为滑动支座。

GUI:

MainMenu>Solution>DefineLosads>Apply>Structural>Displacement>OnNodes,弹出节点选取对话框,用箭头选择23和24号节点,单击“OK”弹出“ApplyU,ROTNodes”对话框,“DOFstobeconstrained”项中,选择“UX,UY,UZ”,单击“OK”关闭窗口。

如图6-34。

以同样的方法,在13和14号节点施加位移约束,选择13、14号节点之后,在“DOFstobeconstrained”项中选择“UY,UZ”,单击“OK”关闭窗口。

结果如图6-35。

图6-34设置节点位移约束图6-35施加位移约束后的模型

图6-36设置集中力荷载图6-37施加所有荷载后的模型

2)施加集中力:

在跨中两节点处施加集中力荷载。

GUI:

MainMenu>Solution>DefineLosads>Apply>Structural>Force/Moment>OnNodes,弹出节点选取对话框,用箭头选择1和2号节点,单击“OK”弹出“ApplyF/MNodes”对话框,“Lab”项选择“FY”,“VALUE”项填写“-100000”。

如图6-36。

单击“OK”关闭窗口。

3)施加重力:

GUI:

MainMenu>Solution>DefineLosads>Apply>Structural>Inertia>Gravity>Global,弹出“ApplyAcceleration”对话框,在“ACELY”项填写“10”,单击“OK”。

施加所有荷载之后的模型如图6-37。

4.求解

1)选择分析类型:

GUI:

GUI:

MainMenu>Solution>AnalysisType>NewAnalysis,在弹出的“NewAnalysis”对话框中选择static选项,点击“OK”关闭对话框。

2)开始求解:

GUI:

MainMenu>Solution>Solve>CurrentLS,弹出一个名为“/STATUSCommand”的文本框,如图6-38,检查无误后,单击“Close”。

在弹出的另一个“SolveCurrentLoadStep”对话框中单击“OK”。

求解结束后,关闭“Solutionisdone”对话框。

图6-38求解信息

5.查看计算结果

1)查看结构变形图:

GUI:

MainMenu>GeneralPostproc>PlotResults>DeformedShape,弹出一个如图6-39(a)所示的对话框,单击“OK”,结果显示如图6-39(b)

图6-39(a)设置变形显示图6-39(b)结构变形结果

2)云图显示位移:

GUI:

MainMenu>GeneralPostproc>PlotResults>ContourPlot>NodalSolu,弹出如图6-40的对话框,选择“NodalSolution-DOFSolution-”后面的选项,其中包括X、Y、Z各个方向的位移及总体位移,和X、Y、Z各个方向的转角及总体转角。

下面的选项分别是:

是否显示未变形的模型;变形比例。

单击“OK”显示云图。

各节点总体位移结果云图如图6-41。

图6-40选择云图显示数据

图6-41总位移云图显示

3)矢量显示节点位移:

GUI:

MainMenu>GeneralPostproc>PlotResults>VectorPlot>Predefined,弹出一个“VectorPlotofPredefinedVectors”矢量画图对话框,在“PLVECT”项中选取“DOFsolution”和“TranslationU”,单击“OK”,其结果如图6-42所示。

图6-42节点位移矢量显示

4)显示结构内力图:

✓定义单元表:

GUI:

MainMenu>GeneralPostproc>ElementTable>DefineTable,弹出一个“ElementTableData”对话框,单击“Add”,弹出“DefineAdditionalElementTableItems”对话框,在“Lab”项中填写“zhou_i”(定义单元i节点轴力名称),左边框中选择最后一项“Bysequencenum”,右边框中选择“SMISC”,下边填写“SMISC,1”,如图6-43。

单击“Apply”,继续定义单元j节点轴力,在“Lab”项中填写“zhou_j”,下边填写“SMISC,7”。

单击“Apply”,继续定义单元i节点剪力,在“Lab”项中填写“jian_i”,下边填写“SMISC,2”。

单击“Apply”,继续定义单元j节点剪力,在“Lab”项中填写“jian_j”,下边填写“SMISC,8”。

单击“Apply”,继续定义单元i节点弯矩,在“Lab”项中填写“wan_i”,下边填写“SMISC,6”。

单击“Apply”,继续定义单元j节点轴力,在“Lab”项中填写“wan_j”,下边填写“SMISC,12”。

单击“OK”关闭对话框。

继续单击“Close”关闭“ElementTableData”对话框。

图6-43定义单元表

在定义单元表的时候,需要查看帮助文件查找所用单元的单元表项目与序号。

图6-44为本例题中所选用的BEAM188单元的单元坐标系图,表6-4列出了BEAM4单元表输出量的条目与序号,定义单元表的时候,根据需要输出的量查找对应的序号进行输入。

 

图6-44BEAM4单元

表6-4BEAM4单元表条目与序号

输出量

项目

I节点序号

J节点序号

MFORX(X方向力)

SMISC

1

7

MFORY(Y方向力)

SMISC

2

8

MFORZ(Z方向力)

SMISC

3

9

MMOMX(X方向力矩)

SMISC

4

10

MMOMY(Y方向力矩)

SMISC

5

11

MMOMZ(Z方向力矩)

SMISC

6

12

✓列表单元表结果

GUI:

MainMenu>GeneralPostproc>ElementTable>ListElemTable,弹出一个“ListElementTableData”对话框,选择刚才定义的内力名称“ZHOU_I,ZHOU_J,JIAN_I,JIAN_J,WAN_I,WAN_J”,单击“OK”,弹出文本列表“PRETABCommand”,显示了每个单元的节点内力。

如图6-45。

图6-45单元表数据

列表的最后还列出了每项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及它们所在的单元。

✓显示线单元结果

GUI:

MainMenu>GeneralPostproc>PlotResults>ContourPlot>LineElemRes,弹出“PlotLine-ElementResults”对话框,“LabI、LabJ”项分别选择“ZHOU_I”和“ZHOU_J”,“Fact”项设置显示比例(默认值是1),“KUND”项选择是否显示变形。

单击“OK”。

显示轴力图,如图6-46。

重新执行显示线单元结果操作,“LabI、LabJ”项分别选择“JIAN_I”和“JIAN_J”,显示剪力图。

重新执行显示线单元结果操作,“LabI、LabJ”项分别选择“WAN_I”和“WAN_J”,显示剪力图。

由于本算例中的结构属于桁架杆系结构,杆件的剪力很小,结果不做重点考虑。

图6-47轴力图

5)列表节点结果:

GUI:

MainMenu>GeneralPostproc>ListResults>NodalSolution,弹出一个“ListNodalSolution”对话框,选择“NodalSolution-DOFSolution-Displacementvectorsum”,单击“OK”。

弹出每个节点的位移列表文本,其中包括每个节点的X、Y、Z方向位移和总位移,最后还列有每项最大值及出现最大值的节点。

6.退出程序

单击工具条上的“Quit”弹出一个如图6-47所示的“ExitfromANSYS”对话框,选取一种保存方式,单击“OK”,则退出ANSYS软件。

图6-47退出ANSYS对话框

 

C命令流实现

/TITLE,TrussBridgeStaticAnalysis

/PREP7

/COM,Structural

!

*

/PREP7

!

*

ET,1,BEAM188

!

*

ET,2,SHELL181

!

*

SECTYPE,1,BEAM,I,duan,0!

*定义1号工字形截面*

SECOFFSET,CENT!

*截面质心不偏移*

SECDATA,0.4,0.4,0.4,0.016,0.016,0.016,0,0,0,0!

*1号截面参数*

SECTYPE,2,BEAM,I,XIANHENG,0

SECOFFSET,CENT

SECDATA,0.4,0.4,0.4,0.012,0.012,0.012,0,0,0,0

SECTYPE,3,BEAM,I,FU,0

SECOFFSET,CENT

SECDATA,0.3,0.3,0.4,0.012,0.012,0.012,0,0,0,0

R,4,0.3,,,,,,*

MP,EX,1,2.1E11!

*定义1号材料弹性模量*

MP,PRXY,1,0.3!

*定义1号材料泊松比*

MP,DENS,1,7850!

*定义1号材料密度*

MP,EX,2,3.5E10!

*定义2号材料弹性模量*

MP,PRXY,2,0.1667!

*定义2号材料泊松比*

MP,DENS,2,2500!

*定义2号材料密度*

N,,0,0,-5,,,,!

*建立节点*

NGEN,4,4,ALL,,,12,,,1,!

*复制节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