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绩效执行团队的七步曲xxxx1215docx.docx
《打造高绩效执行团队的七步曲xxxx1215docx.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打造高绩效执行团队的七步曲xxxx1215docx.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打造高绩效执行团队的七步曲xxxx1215docx
打造高绩效执行团队的“七步曲”
(一)
高绩效的执行团队是怎么来的?
有人说:
到人才市场招聘。
没错,在执行团队的组建的初期是需要通过招聘、筛选、淘汰来实现的。
但是,随着团队的成长,总是用这些手段就不适合了。
高明的管理者用育、用训、用带来完成执行团队的持续发展。
可是有时候育了、训了,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之后,发现执行团队却没了、垮了,培育、训练成了一项出力不落好的事,成本透支严重……,很多的管理者就放弃了。
古有曹植七步成“诗”,今有训练七步成“师”。
一个执行团队只有育之有术、训之有步,他们才会成为骁勇善战之“师”,管理者才会成为培育名“师”。
培养一个合格的执行者首先要选好“种”。
一些管理者很多的时候,觉得某个部下不符合岗位的要求,但为能够保证完成工作任务不得不去训练他。
培养了三年,甚至更久的时间,最后还是工作质量还是不符合上级对他(她)要求。
管理者们就会发问:
这到底是为什么,究竟是谁惹的“祸”?
我们以为,“祸”起选种!
因为选择远比训练要重要得多,选了不恰当的人去训练,去培养,最后一切都是徒劳的。
有的人在执行上是有天分的。
香港人对于马的热情是全世界都出了名的,香港有最好的马场,世界一流的驯马技术。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给到一头驴让驯马师训练,能训练成跑马吗?
最多训练出一头跑驴!
那么,训练一头猪会是什么结果呢?
——跑猪?
很多的时候,管理者的属员不适合做跑马,但非要按千里马来训,最后抑郁的只有管理者自己。
也许,这个属员适合做一头牛,而且是一头犟牛。
那他可以做牛的工作,如果一定牵到跑马场去跑是不行的。
所以,选择执行者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什么样的选择谓之“好”?
一要设岗选人;对执行者的选择,是以设置的岗位来决定的人员选择,叫做只选“对”的不选“贵”的,他(她)的岗位胜任能力与岗位相适应。
不赞成高职就低职,那样会影响到职业人的发展。
有这样一个故事:
国经战乱数年,终为一统,帝令散骑使于农事。
布衣得马,使作于磨坊数载。
后狼烟又起,乃招兵马于军前,迎劲敌,磨马使周围于原地,三军骇然矣!
军马在驴的岗位上工作,久而久之,丧失了冲锋陷阵的能力,上了战场只能原地打转。
所以,对执行者选择,根据岗位需求绝不是能力越高越好。
二要分层选材;很多的时候,管理者不能亲自选人,而是由人力资源部门根据岗位要求,进行配置。
这样的下属往往与管理者要选择的存在差距。
这时候怎么办?
要根据人的特质、层次、阅历,来选择训练的题材和内容。
对于新入职的学生,更多的要以激励为前提,训练他们的规则意识和规范行为;对于已有从业经验的“成手”,更多的要以管控为前提,训练他们的忠诚意识和创新行为。
三要因人选法;在企业中,训练的内容往往不能变更,这时候就要选择方法。
一个高明的管理者总是用10种方法训练1个下属,而不是用1种方法训练10个下属。
概括的讲,训练的第一步在于选人;选不了人时,选择内容与其相适应;内容不能选择时,只能选择方法与其相适应,这样才能选得“好
打造高绩效执行团队的“七步曲”
(二)
2010-12-0909:
31:
23
具有潜力的执行者选好了,接下来就是激活受训的兴趣。
企业的发展要求执行者必须跟随组织同成长。
管理者训练下属的出发点一般是良好的,是为了提升执行者的素质和技能,但是外在的要求和愿望与执行者自身的受训需求要有进一步的对接——要激发执行者内在的受训需求。
那么,如何能够激发出执行者的训练热情和兴趣呢?
新兵“热”:
对流之热。
新战士入伍,最想做的就是操枪打靶。
但新兵营里绝不满足他们这种兴趣,而是先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军事、思想政治方面的训练。
一天正常训练八、九小时左右:
早上六点出操,提前起来整理内务叠被子;
六点半收操,继续整理内务打扫卫生;
七点半左右开饭;
八点训练,十一点五十结束;
十二点开饭、午休;
一点十五训练,六点晚饭;
九点半熄灯睡觉。
思想政治方面的训练通常在周五下午,两个多小时里进行军队及连队的光荣历史教育,先进人物的光荣事迹教育,引导新战士,让他们产生荣誉感、使命感。
此外,还要学习军队歌曲,保密条例,内务条例,队列条例,纪律条例等等。
军营就像“容器”,军人的光荣感、责任感在这里流动,新战士受到这种“热”的影响,向往军旅生活的热情被激活了,开始树立自己的榜样,立志成为像榜样那样的军人。
完成这一切,授列兵军衔分配至连队,这时候再发枪进行战术训练,训练变得主动、积极!
学员“热”:
辐射之热。
有这样一则故事,发生在维也纳。
那里有一家很著名的儿童小提琴训练班,授课的小提琴老师的水平是业内公认为:
一般!
但是,这里培养的学生,比那些最好的小提琴老师培养的学生都拉得好。
为什么?
成功的秘密在于他(她)们懂得预热。
一般的老师只是强调技术训练,让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获得技术的提高。
这种方法原本也没有什么错,但毕竟是小孩子,高强度的练习,会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积极性消失了,学琴就成为一件痛苦的事情。
而这样的学习必然导致受训孩子的抗拒和逃避。
相反,这里的老师会让新来的孩子,听那些大孩子拉小提琴,调足他们的胃口。
听着别人拉得这么好,新来的孩子跃跃欲试,这时老师摆出坚决不准动琴的态度。
孩子总是怀有好奇的天性,老师越不准动越想动,这就很好地提起了孩子对拉琴的兴趣。
几天以后,老师们终于让新来的孩子拉小提琴了,但时间非常短。
在小孩意犹未尽的时候,老师又不让练了,让他们观摩别人拉琴。
好不容易开始练指法了,但每次结束后,老师都告诉他们:
回家不准练琴!
尽管老师不让回家练琴,其实大家都偷着回家练。
于是,老师们就课堂上开始表扬:
赛琳娜、彼特、莉丽、哈瑞……天赋很好!
没有大量的练习,但是进步很快。
老师们从不布置作业,但每个孩子为了获得老师们的认可,都回去不厌其烦练习。
老师们通过孩子的兴趣引导拉琴的技术。
表扬和赞许像“热源”一样,直接辐射到孩子的心灵,把孩子的兴奋点被激活了,有了学习练习的渴望。
但老师们好像还要有所保留,不是全部传授,让孩子们充满期待和向往。
职员“热”:
传导之热。
很多时候,执行者刚进入团队,没有做好接受训练的准备、没有学会技术,马上就进行训练,达不到想要的效果。
管理者对于执行者的影响,往往是传已“热”到彼“热”,这就需要两者之间存在温差。
管理者对于执行任务的精辟见解、娴熟的执行方法、严谨的执行逻辑、愉悦的执行风格、生动的执行语言、丰富的执行阅历,都可能成为“热源”,引起执行者认可和向往。
对于执行者的训练像打铁一样,先将铁料烧至彤红,然后再开始锻打。
否则,管理者往往是把执行者的技术、方法教会了,却把积极性教没了。
好的管理者之所以能称为“好”:
不一定技术是最好,但一定是善于预热、善于激发人的兴趣。
打造高绩效执行团队的“七步曲”(三)
2010-12-1309:
53:
32
预热之后,员工积极性被激活,然后就开始训练。
训练的过程是一个传授的过程,也是严格要求的过程。
严格要求,才是真心关爱。
严格的老师是最受欢迎的老师,严格的领导是最被认可的领导。
管理者在做教练时要当严师,严格要求接受训练的执行者。
1981年,第3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袁伟民指挥着中国女排初涉江湖,这支并不被人看好的年轻队伍,却一鼓作气,杀入决赛勇夺冠军。
这个中国大球历史上的第一个世界冠军为全国人民带来了无比欢欣。
紧接着,1982年,第9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1984年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女子排球赛,中国女排在袁伟民的带领下,又两次夺冠。
卓越团队的打造,与袁伟民对女排姑娘又严又狠的训练分不开的。
他很少笑,尤其当教练员的时候,曾以训练场上的冷酷无情,被称为中国的魔鬼大松,女排队员曾想揍他一顿。
作为老女排的一员,张洁云在袁伟民的手下一呆就是六年。
谈到自己的恩师,张洁云冒出的第一个字就是:
“严”!
“袁指导的严厉是出了名的,如果哪个队员没有达到训练要求,那就惨了。
女排队员经常有人被他练到夜里1点多钟。
”
很多时候,对于受训的来讲,教练的宽是溺爱,教是真爱,严是酷爱!
教导的爱:
父爱or母爱。
如果把职业角色分为母性和父性,有些角色是母亲来扮演的,没有母亲的性格是不了。
例如:
幼儿教师、护士等。
但有一部分角色,要由父亲来扮演,例如教练、领导人,更多的是一种父亲的性格表现。
《三字经》中的一句“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生养子女却不加以教导,做父亲的错。
教导要像老师一样严格才称职!
父爱和母爱,都是爱,为什么教导要与父爱相关联?
母爱对于孩子往往是过分注意、轻易满足、生活懒散、祈求央告,包办代替,剥夺独立,害怕哭闹,当面袒护,大惊小怪。
在成长期,父亲对孩子的较少影响,会导致孩子和母亲粘在一起,无法真正独立;对男人不信任,影响了与男性的正常交往;可能觉得不安全,无人保护,面对家庭之外的世界显得非常脆弱。
父爱相对于母爱,不易被理解,只有长大成人之后,很多人才感到父爱的深沉。
很多教练也是这样,一个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往往不理解教练的严格要求,但有一天成为一流运动员时,最感谢的那个人就是严酷的教练。
打造高绩效执行团队的“七步曲”(四)
2010-12-1409:
33:
52
提起模仿,人们会想到“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照葫芦画瓢”的例子,很多人对此不屑一顾,认为东施、邯郸、照葫芦画瓢的人都很笨,没有创新,没有出息。
其实,对普通的执行者来说,一生中的创新也就那么一点,大部分还是学习和继承别人的精华,而学习和继承的最简单方法就是模仿。
模仿,学习最简单的方法。
训练营销人员,不要直接打客户的拜访电话,如果那样,接到拜访电话的客户再也不来了,即使换了其他优秀的营销人员也无法挽回。
因为新员工在基本功都没有练好的情况下,客户需要解答的问题,例如产品的性能是什么?
该产品和别人的产品有什么区别?
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如果销售人员对这些情况一问三不知,客户肯定会流失。
操场上不流汗,战场上必流血,模拟训练很重要。
新员工必须经过模仿训练之后才能正式上岗,模仿往往能够弥补能力的不足。
在日本中小企业中,大部分雇员的素质并不高,工作环境和软硬件设施也不比国内同行好,但效率却很高,很有活力。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模仿。
比如,在日本从事铁路桥梁设计,日本公司雇员素质远不及国内设计院的同事,但设计图和设计计算书的质量仍然很高。
原因是日本企业选用的样本比较标准,雇员也照样本认真做,因此做出的东西质量很高。
每当新设计规范发行时,“日本铁道综合技术研究所”就会发行相应的设计算例或范本。
设计算例都是由专家做的,并且经过了反复检查审核,覆盖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堪称精品。
这些精品说穿了就是为了教大家模仿用的“字帖”。
每当要进行设计工作时,设计人员便选出相应的算例,然后基本上按照相同的步骤展开工作。
通常情况下,按部就班就能完成80%~90%的工作,剩下很小的一部分才请教专家或通过集体讨论解决。
一个工程下来,不管是新手还是老手都进步显著,几个工程下来就会在头脑中形成一整套设计思路,并且通过总结还可以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和措施。
几年下来,大部分人已在某个领域有所建树了,优秀者甚至已成了专家。
所以,模仿是执行训练中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应该提倡模仿。
模仿,是通向创造的桥梁。
创造的辉煌常使人赞叹不已,而模仿和借鉴却为一些人所不齿,他们说:
“为什么要模份别人,借鉴别人呢?
要干就要拿出自己的一套来!
”这话听起来很豪壮,殊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