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试题精品解析山东卷.docx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试题精品解析山东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试题精品解析山东卷.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试题精品解析山东卷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试题精品解析(山东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2页。
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必做,共140分)
注意事项:
1、第Ⅰ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
完成下列各题。
1、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自然环境好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
C、城乡收入差距大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2、“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
A、土地资源浪费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
C、城乡协调发展
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
【答案】1、C2、A
【考点定位】本题农村出现空心化现象的原因及影响。
【名师点睛】本题通过近年农村出现的空心化现象,考查农村与城市景观、特征方面的差别。
本题关键是无人住、无人种。
人去哪了?
为什么呢?
农村土地面积广,自然景观丰富,环境质量
好。
城市人类活动集中,对自然改造、破坏的多,住房紧张等问题。
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收入差距大,导致农村劳动力到城市务工、经商,农村出现空心化现象。
留守的老人、儿童无力耕作土地,导致望到闲置、土地荒废,进而造成农村土地资源的浪费,
近年来,北京市出现了一些大型城郊居住区,而大量就业岗位仍分布在城市中心地区,产生“钟摆”交通现象。
完成下
列各题。
3、图1为某工作日北京市部分路段路面交通实时路况示意图。
图示时刻最有可能是()
A、8:
00B、12:
00C、14:
00D、18:
00
4、为缓解北京市
的“钟摆”交通现象,可以()
A、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人口B、发展城市中心地区的第三产业
C、优化城市中心地区的企业投资环境D、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企事业单位
【答案】3、A4、D
【考点定位】通过分析城郊之间的“钟摆”交通现象的成因,考查城市人口流动方向及原因。
【名师点睛】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是城市化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城市地价高,导致居民选择地价较低的郊区居住。
居住地与工作地分离。
上班族每点钟摆式的流动,必然加大城市交通运输的压力。
做题关键是读图,图中要注意到交通拥挤路段在道路哪侧。
在什么时间。
根据右行原则,可以判断出拥堵的原因。
根据问题出现的原因,制定解决措施。
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
谷”。
图2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
完成下列各题。
5、“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A、自然植被改善B、风力侵蚀减弱
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6、“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
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答案】5、C6、D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形成原因,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名师点睛】
要结合材料和图示内容,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
根据材料可知,“生态裂谷”形成在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可以判断外力以风力为主。
根据图例判断绿洲分布位置,推理出河流流向,地下水流向。
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在干旱区,水源是最主要限制因素。
日照时数指太阳在某地实际照射的时间。
图们江是中国与朝鲜的界河。
图3为图们江流域日照时数年内变化柱状图。
完成下列各题。
7、该流域日照时数在7月出现低谷的影响因素是()
A、云量B、海拔C、下垫面D、正午太阳高度
8、日照百分率为一个时段内某地日照时数与理论上最大的日照时数的比值(﹪)。
该流域3月份的日照百分率约为()
A、53﹪B、62﹪C、70﹪D、78﹪
【答案】7、A8、B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影响日照时数
的因素,区域日照百分率计算,读图分析能力。
【名师点睛】日照时数的影响因素中,天气状况、纬度、海拔高度都有影响,但最主要的因素是天气,是天空中的云量的多少。
根据图中月份和各月的日照时数,容易判断7月份出现低谷。
结合季风气候区的特点,不难判断是云量。
根据材料中概念,图中表示数值是实际日照时数,根据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3月份的春分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即每天日照12小时,可以计算出理论日照时数,进而求出百分数。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北坡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随海拔变化示意图。
完成下列各题。
9、该山地可能是()
A、秦岭B、南岭C、昆仑山D、喜马拉雅山
10、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的类型组合存在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光照B、水分C、海拔D热量
【答案】9、C10、B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山
地垂直自然带差异及主要原因,读图分析能力。
【名师点睛】
学生在熟悉陆地自然带的分类及特征,对我国主要山脉的分布位置,海拔高度有较多了解。
根据山麓地带的植被,可以判断出山脉大约的分布位置。
根据雪线的高度,推断海拔高度,这样可以减少做题浪费时间,提高效率。
陆地自然带划分的基础是热量和水分。
根据图中山地北坡植被的变化,荒漠-草原-森林-草原-荒漠,可以判断与沿海到内陆的自然景观变化一致,所以是水分为基础。
某地理兴趣小组在一次野外考察中,选择了一条与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垂直的路线。
观测出露的地层,记录了观测点的相关信息并绘制了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
表1为观测点相关信息表。
完成下列各题。
11、该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为()
A、南北方向B、东西方向
C、西北-东南方向D、东北-西南方向
12、该小组绘制的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应为()
【答案】11、D12、C
【考点定位】
本题考查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岩层新老关系等。
【名师点睛】
利用经纬网定位,是一项基本能力。
利用好材料中的图文知识,是做题的技巧。
学生可以做简图,标注出各点,然后可以直观判断走向。
要注意材
料中一句话,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垂直的路线。
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判断地质构造类型、构造地貌及成因。
13.《尚书·酒俈》云:
“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
”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兼爱尚贤B.主权在民C.以民为本D.道法自然
【答案】C
【解析】
【考点定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春秋时期诸子思想,尤其是儒家思想的分析与掌握,考查学生对材料的正确理解,对诸子思想特点的认识与掌握。
依据所学分析选项,“兼爱尚贤”是墨家的主张;“主权在民”是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以民为本”是儒家的主张,体现了题干内容“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的要求;“道法自然”是道家的思想主张。
14.唐宋时期,地方官任职避亲、避籍渐成定制。
该制度旨在()
A.瓦解宗法体系B.防止地方势力膨胀
C.健全地方行政机构D.完善地方监察制度
【答案】B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宋时期的地方管理
【名师点睛】本题从古代地方管理的角度设计题目,目的在于考查学生的辨别分析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正确区分地方管理与地方监察的不同及其联系。
本题考查的是为防止地方势力坐大,中央政府所采取的有效措施,联系唐宋时期在地方管理上的其他有效措施,如宋代的重用文官等,综合分析认识其意义。
15.“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结束了中国的闭关自守,使它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务,乃至于到今天,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
”这强调的是()
A.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西方的主导性B.近代中国和世界的碰撞与融合
C.中国按照西方模式向近代社会演变D.中国近代史是西学东渐的过程
【答案】B
【解析】
【考点定位】史料史观史法·史学观点·文明史观
【名师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近代以来中国与世界之间关系发展进程及特点的分析与认识,解题的关键是用全面的观点分析认识近代以来的中西关系。
故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适当地给学生传授一些历史理论、历史研究方法、历史史观等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等常用的知识,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16.下列四项为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考题,其中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学堂使用的考题应是()
A.“蒸汽有力可用,由何而生
B.“论吾国银行失信用之可惧。
”
C.“试比较英、美、法、瑞士、中国行政机关元首之产生方法。
”
D.“法国大革命对于欧洲民族主义之发展,有何影响?
试举例明之。
”
【答案】A
【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中体西用”
【名师点睛】正确认识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紧扣题干时间“19世纪70年代”,结合洋务运动的内容及其性质分析解答此题。
学生回答时注意联系所学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及其特征,每一个时期资本主义的对外侵略由此所发生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给中国所带来的影响。
研究所学可知,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为维护自身统治,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尤其是军事技术,这与题目的要求正好吻
合。
17.图5是英、德、俄、日四国中的某一国在中国出口贸易总额所占比重(%)变化示意图,这一国家是()
A.英国B.德国
C.俄国
D.日本
【答案】D
【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日本的侵华·日本在华势力的变化
【名师点睛】本题学生首先要注意时间,主要是从1871年至1921年,由此联系在这一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侵略的具体情况,如地位势力的消长,侵略具体内容的变化:
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等;其次要注意曲线的总体趋势,第三要注意两个“节点”:
一是1881年,一是1911年。
再结合相关知识判断解答。
18.1925年,苏联建立了为中国革命培养干部的莫斯科中山大学。
1
928年9月,苏联将莫斯科中山大学与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部合并,改名为“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
苏联更改校名是基于中国()
A.革命统一战线建立B.北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推翻
C.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解答此题注意两个时间“1925年”与“1928年”,国共合作与国共关系破裂时期。
分析选项,A是苏联建立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原因;B是北伐战争的结果,与题意不符;C符合题意,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放弃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D时间上与题意不符,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是1934年10月。
所以应选C。
【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国民革命运动·认识
【名师点睛】本题以国共关系为主旨、以中俄关系为契入点设计了本道题目,综合性较强,需要学生将国共关系及中苏关系的相关内容相结合,结合题干的具体要求,分析认识20世纪20、30年代国共关系发展变化及其原因。
主要在于考查学生正确分析认识国共关系的发展变化及其原因,以及中苏关系、国共关系相互之间的影响。
表2
研究专题
论文数量(篇)
甲
722
乙
287
丙
614
丁
96
19.史学研究受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影响。
表2所列为1949—1978年间国内史学界发表的关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专题研究论文数量,它反映了这一时期学者们研究的不均衡性。
表中“丁”指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
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
【答案】C
【考点定位】史料史观史法·史学观点·革命史观
【名师点睛】结合学习可知,史学研究深受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既使对待历史上同一历史事件的认识,由于所处时代环
境的不同、历史观点的不同、研究方法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结论和观点。
学生解题时要特别地抓住题目所提示的阶段“1949—1978年”,这是本题解答的关键所在,联系这一时期的社会政治环境解答即可。
20.“这是一场人类相信自己有能力驾驭自然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完善自身的世俗运动。
”这场运动是(
)
A. 实现人类自我觉醒的文艺复兴 B. 摆脱天主教会控制的宗教改革
C. 揭开宇宙运行规律的科学革命 D. 规划人类理性王国的启蒙运动
【答案】D
【考点定位】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启蒙运动·特点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在于考查学生对启蒙运动的全面分析与认识。
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正确理解和对选项中的文艺复兴的内容、宗教改革的概况及近代科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内容由一个比较清醒、明确的认识。
解题时还要把握住材料的关键字眼,如“自己的努力”、“世俗运动”等,正确分析启蒙运动对近代资本主义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21.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1929~1938年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变化趋势的是()
ABCD
【答案】A
【考点定位】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罗斯福新政·认识
【名师点睛】本题关键是正确认识苏联的社会经济发展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
联系所学的知识可知,尽管苏联经济在20世纪20、30年代发展迅速,国际实力迅速增强,一跃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世界强国,但它的工业产量总值、整体实力始终没有超过美国;再就是美国经济在这一时期,由于深受经济危机的影响,经济呈现下滑态势。
22.1950年1月,英国宣布承认新中国;1954年6月,中英互派代办;1972年3月,中英
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
在这一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A.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B.冷战背景下中英两国的现实需要
C.欧共体对华政策的变化D.中英两国意识形态对抗的逐渐消失
【答案】B
【考点定位】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开拓外交新局面·中英关系
【名师点睛】根据所学知识,一国外交关系的发展变化,一般而言,都是从本国利益的需求,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进行适时的调整。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对外关系也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学生解答时应注意中英关系的特殊性,那就是香港问题,这也与当前香港的现实问题紧密相连,如前一时期的“占中问题”,体现了高考不回避热点的特点。
23.文学艺术是时代的产物,同时又能反映时代的风貌。
下列各项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后社会的剧烈变革——现代主义绘画兴起
B.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的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印象派绘画产生
C.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繁荣——浪漫主义文学产生
【答案】C
【考点定位】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文学的繁荣·流派
【名师点睛】根据近几年的高考内容可知,对世界文学艺术并不是教材和高考的重点,但近年来,各地高考都有所设计,体现了高考考查范围的广泛性,这就要学生在复习时要注意全面性,也就是“撒大网捞小鱼”,避免知识面的单一与狭窄。
本题虽然记忆性的成份较大,但学生依然要注意理解近代以来不同艺术形式的内容及其特点,具体联系所学知识解答。
24.近年来,在我国与越南,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的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评价、结算的业务量不断上升,从2010年的0.51万亿元上升到2014年的6.55万亿元。
对外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有助于()
A.我国外贸企业规避汇率风险B.发挥人民币的贮藏手段职能
C.我国外贸企业加快转型升级D.增强人民币国际市场购买力
【答案】A
【考点定位】结算方式、货币的职能
【名师点睛】本题通过对外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为背景材料,考查这样做的现实意义和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对外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有助于规避因汇率变动而产生的风险,但是并没有改变国际购买力;而且要注意区分货币的五种职能,人民币主要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
能,不具备贮藏手段职能。
25.国务院决定,2015年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由2014年的每人每年320元提高到380元,下列选项中,对国务院的这一决定理解正确的是()
A.提高医疗补助标准,优化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
B.健全初次分配机制,协调国家与个人的利
益关系
C.加大再分配力度,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
D.增加货币供应量,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水平
【答案】C
【考点定位】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名师点睛】本题借助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的提高考查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正确区分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初次分配是在物质生产部门中进行的分配,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被分为三部分:
国家财政收入、企业基金、员工劳动报酬;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
的基础上,政府通过财政、税收等措施,调节各收入主体之间收入分配的过程。
财政政策常用税率和税收、利润、国债、收费和财政支出方向等实现,而货币政策常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信贷规模、纸币的发行量等实现。
26.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企业生产经营逐步进人高成本时代,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能源资源短缺约束加剧,生态环境成本与日剧增,面对这些挑战,企业应当()
A.缩减生产经营规模,减少产品的生产数量B.创新经营管理模式,提高生产要素利用率
C.缩减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单位商品价值量D.提高能源消费税税率,减少能源资源消耗
【答案】B
【考点定位】企业的经营与发展
【名师点睛】本题借助当前能源资源短缺和生态破坏的现实作为背景材料,考查企业经营与发展的因素,属于措施类试题,要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措施。
企业的经营发展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生活的重点,要将二者综合起来掌握,而且常常以非选择题的形式呈现,复习备考时应着重把握。
27.2014年6月,国务院批复同意了由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提交的日喀则地区撤地设市的请示,撤销日喀则地区,设立地级日喀则市,同年12月,按照自治区党委的部署,日喀则依程序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市党政领导机构。
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
①政府自觉接受人民监督②民族自治机关在国家统一领导下行使积权
③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④民族
自治地方人民政府决定本行政区城内各顶事务
A.①②B.①④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考点定位】民族区域自治
【名师点睛】本题借助日喀则地区撤地设市为背景,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时要认真分析选项是否正确,正确的是否符合题意,通过排除错项和无关项得出正确的结论。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
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对于上述易
错易混点要强化记忆与区分。
28.2014年5月,山东省人大常委会针对大气污染防治问题对省政府进行专题询问,省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结合近年来的大气污染防治情况对这一问题作出
了答复,询问过程通过网络全程直播,使公民对山东省大气污处
防治情况有了更多了解。
这体现了()
①公民依法参与民主管理
②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表决权
③人民代表大会具有对政府的监督权④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D
【考点定位】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民主集中制原则
【名师点睛】政治生活中的主体主要有公民、政府、人大、人大代表、中国共产党、人民政协,解答时要认真审读材料信息,区分不同主体的职责和作用。
公民依法参与政治;政府是行政机关,要依法行政;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依法执政;人民政协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不是国家机关;人大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人大代表有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和质询权。
上述知识要做到正确区分,切忌搭配错误。
29.我国高度重视卫生国际援助,先后为许多发展中国家援建医院、培训卫生人才、开展疾病防控,并积极支持联合国在卫生领城的工作。
这表明,中国()
①积极
促进世界共同发展②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建设性作用
③尊重联合国在国际社会中的领导地位④积极发挥与区域性国际组织的关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A
【考点定位】我国的外交政策
【名师点睛】政治生活的第四单元是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常常以我国政府的做法为背景,考查中国的贡献和作用,用语一定要规范。
注意选项中谈到我国发挥“主导作用”“决定作用”“我国是世界大国”“领导地位”等说法都是错误的,我国发挥着建设性作用。
30.图6中的
“雷风侠”是一个既有雷锋形象特征,又有雷锋精神内核的动漫形象,是作者为传播正能量,借鉴经典动漫形象元素进行的创新设计,赢得了青少年的喜爱。
“雷风侠”动漫形象创作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文化创新的主体要有文化自觉和担当②体制机制创新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③文化创新要广泛地引进和吸收外国文化④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B
【考点定位】文化创新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注意文化创新的主体和途径,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
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文化自身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3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出版物日益增加,数字化资源在图书馆馆藏中的比例不断上升。
2014年,中国国家图书馆向读者提供了大型数字化产品——《中华经典古籍库》,为读者查阅古籍,了解传统文化提供了方便。
由此可见()
A.科学技术发展决定文化的性质B.史书典籍印证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C.传统文化的内涵能够因时而变D.文化传播手段的丰富有助于文化的传承
【答案】D
B材料没有体现;C说法正确但不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
【考点定位】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名师点睛】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有很多,要区分各自的地位,根据材料中的信息,调动运用知识,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结论。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思想运动
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32.在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里,我们读出了其故乡黄土地的厚重与粗犷;在莫言的《红高粱》中,我们领略了其故乡红高粱的质朴与热烈……故乡是作家摆脱不了的存在。
这说明()
A.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B.优秀文学作品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C.不同地域的文化渐趋融合D.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答案】A
【考点定位】文化对人的影响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尤其是选项本身说法正确但不适合题意的选项,一定要及时的排除。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
“潜移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