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851899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75 大小:155.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7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提要

1.1.1项目名称

XXX省YY(XX区)国家级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

1.1.2建设性质

新建

1.1.3主要建设单位

XXX新绿盛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1.1.4建设地点、期限及建设内容

(1)建设地点:

YY市XX区寿安镇、ZZ

(2)建设期限:

3年(2008年3月-2011年3月)

(3)建设内容

以示范企业、示范基地和科研机构为核心区,辐射带动XX区各乡镇现代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项目分两期工程建设:

一期工程建设有机种植区2300亩,其中包括天星富硒葱、有机蔬菜、XX大蒜等;建设生态养殖区307.5亩,包括标准化猪场、标准化鸡场;建设人工湿地300亩,作水处理系统和鳟鱼、鳝鱼的养殖;建设畜禽粪便沼气发电工程10亩,农产品加工厂50亩及有机肥加工厂70亩,休闲观光农业200亩。

二期工程建设现代农业教育科研基地,设施农业示范基地、新能源产业、航空育种等约200亩。

1.1.5投资规模及资金构成

本项目总投资为31018.54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8018.54万元,占总投资的90.33%;铺底流动资金3000万元,占总投资的9.67%。

1.1.6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为31018.54万元,资金由企业自筹、政府引导和银行贷款三个方面组成。

以企业自筹资金投入为主,政府引导和银行贷款为辅,其中企业自筹资金15018.54万元,占总投资的48.42%,申请银行贷款10000万元,占总投资额的32.24%,申请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6000万元,总投资的19.34%。

1.1.7主要经济指标

主要经济指标见表1-1。

表1-1主要经济指标表

序号

内容与指标

单位

指标值

备注

1

建设内容与规模

1.1

有机种植区

2300

1.2

生态养殖区

307.5

1.3

人工湿地

300

1.4

畜禽粪便沼气发电工程

10

1.5

农产品加工厂

50

1.6

有机肥加工厂

70

1.7

休闲观光农业

200

1.8

二期工程

200

2

总投资

万元

31018.54

2.1

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

28018.54

2.2

铺底流动资金

万元

3000

3

经济效益

3.1

销售收入

万元

16542.38

达产年

3.2

年利润

万元

4739.8

第4年

3.3

财务内部收益率

%

16

税后

3.4

财务净现值(ic=10%)

万元

9433.93

税后

3.5

静态投资回收期

7.97

税后

3.6

投资利润率

%

15.28

第4年

3.7

销售利润率

%

28.65

第4年

4

社会效益

4.1

解决就业

1400

4.2

带动面积

3500

1.1.8项目辐射范围及带动能力

(1)园区建成后,园区用工定员1460人,其中:

新安置就业人员1000人。

(2)项目全面完成投产后,每年可直接为国家提交各种税金1200余万元。

(3)项目建成后,XXX新绿盛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将进一步带动园区内入驻企业研发培育优质的蔬菜、花卉、苗木、水产和畜禽品种,在XX建立起庞大的农产品种植、养殖和加工基地,逐步推动XX农村经济链的稳步健康发展。

(4)项目建成后,可以进一步发展有机种植和生态养殖业,为社会提供优质有机食品的同时解决了大量农民的就业问题;可以利用畜禽粪便建设沼气工程,开发新能源,不仅解决了能源紧张问题还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可以利用沼气池内沼渣、沼液等有机原料生产生物有机肥,年生产能力达10万吨,其肥料可以循环用于园区内蔬菜、苗木等的种植,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此外还可以为加工、销售、服务环节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岗位。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国家《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4-2020);

(2)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中央1号文件;

(3)农业部《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1-2010);

(4)中共中央、国务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年);

(5)国家环保总局《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目录》(14号令);

(6)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7)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建设部共同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8)《XXX省国民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9)《XXX省发展循环经济“十一五”规划》

(10)《中共XXX省委、XXX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川委发[2001]31号文);

(11)中共XXX省委、XXX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川委发[2007]1号文件);

(12)X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08年农业增产增收的意见》;

(13)《中共YY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见》

(14)《YY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15)《YY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16)《YY市现代农业发展投资指南》;

(17)《YY市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18)《XX区关于规范养殖业发展意见》;

(19)实施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

1.3综合评价和论证结论

1.3.1综合评价

本项目建设的实施地——XX区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地理位置非常适合有机蔬菜的种植和畜禽的养殖,该地区优质的水源为农业的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XX区地处YY平原,靠近省会城市,当地交通发达,农业科技先进,循环经济的理念深入人心,该园区的建设能很好地起到示范作用,将带动整个YY平原的农业更快更好地朝着现代农业方向发展,将逐步影响和改变XXX地区的农业生产模式。

有机蔬菜和彩色花卉林木的种植大大增加了当地绿化面积;畜禽的生态养殖和沼气处理不仅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而且将粪便回收再利用生产沼气和沼电,缓解了当前能源紧张的情况;将沼渣和沼液再加工生产生物有机肥,变废为宝,解决了目前普遍关注的大量使用化学肥料污染环境的状况。

项目设计符合保护资源、改善生态、可持续发展和循环发展的战略;项目的实施将有利于减少水土流失,有利于当地生态环境的治理和改善,生态效益明显。

我国的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虽然起步较晚,基础较差,但通过“八五”、“九五”等科技攻关,厌氧消化反应、沼气输配、沼气发电及利用沼渣、沼液制取有机复合肥料的生产技术基本成熟,可进行市场化运作。

在种植与养殖设施方面的工程技术也已经非常成熟,技术上风险较小。

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园区项目的实施,将有力推进XX区、YY市乃至整个XXX省农村产业结构的良性调整,优化农业资源组合,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有助于促进XX区农民增收与全面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本项目产品主要有天星富硒葱、有机蔬菜、肉猪、肉鸡、电能、固体有机肥、液体有机肥、水产品等。

项目产品顺应当前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方向,符合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销售前景良好,经济效益显著。

项目建设将农业生产与旅游观光相结合,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建设“五星级”农家乐基地,开发农业观光旅游和体验农业,可以拓展旅游观光的项目和内涵,提高旅游观光品位,为旅客增添新鲜丰富生动的内容,同时保护了当地的自然景观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环境质量和生态效益;有利于XX区先进适用的高新农业科技的示范应用和推广;保护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业和农村资源的长期持续开发利用;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形成一、三产业互动,加速农业资源的开发。

该项目可实现“零排放”,彻底解决面源污染,环保效益明显;并通过资源利用生产生物有机肥和有机农产品,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确保人民身体健康;并促进旅游、休闲、服务业发展,解决当地农民务工问题,增加农民收入。

项目生态效益、环保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突出明显。

1.3.2论证结论

本项目建设符合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符合XXX省政府和XX区政府的产业政策扶持范围,是因地制宜构建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有力促进区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外贸经济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的需要;是加快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步伐的需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项目代表性强、带动作用大。

该项目高起点、高投入、科技含量高,建成后社会效益好,经济效益好,环保效益显著,符合我国现代可持续农业的发展方向;是根本解决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途径,能体现世界有机农业的先进水平,有很强的实用性、示范性、推动性;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好项目。

就园区及其带动区域而言,可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政府增加财政收入,预计每亩土地纯收入将提高到10000元以上。

该项目预算合理,投资回收期适中,持效期长,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显著且结合紧密,可操作性强。

项目的开发建设配套,技术成熟,经济合理,企业实力强,项目切实可行。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2.1.1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

2007年召开的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

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

要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

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

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保护土地和水资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发展环保产业。

加大节能环保投入,重点加强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加强水利、林业、草原建设,加强荒漠化石漠化治理,促进生态修复。

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新贡献。

2008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三中全会成功召开,制订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中明确提出要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发展节约型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继续推进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延长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期限,完善政策、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开展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实施草原建设和保护工程,推进退牧还草,发展灌溉草场,恢复草原生态植被。

强化水资源保护。

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加大增殖放流力度。

推进重点流域和区域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加快荒漠化石漠化治理,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

保护珍稀物种和种质资源,防范外来动植物疫病和有害物种入侵。

多渠道筹集森林、草原、水土保持等生态效益补偿资金,逐步提高补偿标准。

积极培育以非粮油作物为原料的生物质产业,推进农林副产品和废弃物能源化、资源化利用。

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加强农村工业、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循环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理念,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就是把循环经济的基本原理应用于农业系统,找到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途径、实现形式和技术措施。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但农业循环经济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推广中却没得到应有的重视。

实际上,当前在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不仅具有相当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还具有现实可行性。

我国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2008年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标志着循环经济在我国已经进入法制化阶段。

当前,扭转农村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的局面,突破农产品国际贸易壁垒,解决“三农”问题,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乃至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客观上都要求我们改变农业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

2.1.2地区产业政策和产业发展规划

XXX省《XXX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指出:

“坚持把发展农业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通过加快科技进步,调整农业结构,优化农业布局,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努力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十一五”期间,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以上”。

《XXX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实施意见》中指出: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和有效途径。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模式,代表了现代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中共YY市委YY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见》中提出:

“到2010年,在全市建立产业生态循环体系、资源循环体系、绿色消费体系的基本框架,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和政策法规体系、组织保障体系,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资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废物最终处置量明显减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不断完善,建成一批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典型企业和工业(农业)园区”。

2.1.3市场因素

(1)有机产品市场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对食品污染问题的普遍关心,城乡人民特别是城市中富裕了的“中产阶层”渴望得到纯天然、无污染的优质食品。

开发有机食品可满足人们的这一要求。

国际上对我国有机农产品有着浓厚的兴趣,许多外商想进口我国的有机大豆、花生、茶叶、稻米、小麦、棉花、干果、酒类、中药材等等。

目前我国很少出口这些食品,因此,我国有机食品的生产不仅有着广阔的国内市场,同时也有很好的国际市场。

开发有机食品具有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综合效益。

首先,它可以帮助解决现代农业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减少土壤侵蚀,减少农药和化肥对环境的污染,保护农村环境;减少能源的压力(生产农药和化肥需要大量的能源);增加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等。

其次,有利于提高有机食品生产者、加工者和贸易者的收入,特别是农民的收入。

据美国资料报道,有机农业的成本比常规农业减少40%;有机食品的销售价格比同类普通食品高20%—30%。

农民可以从较低的农业生产成本和较高的价格中得到实惠,加工者和贸易者也都可以相应地得到较好的经济效益。

生产有机农产品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大趋势,但目前不论在省内还是在全国,较大规模的生产企业或地区尚少,特别是生产有机农产品的更少,如像该项目一样形成完整的现代农业产业循环链,既生产生物肥又规模生产有机农产品的尚无,该项目的实施将弥补这方面的空白,这一集有机养殖、种植与循环农业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农业园区,也将在XXX省乃至全国起到重大的示范与引导作用,其发展前景不可限量。

在可预见的时间段内,即10至15年期间,市场对有机农产品的需求将不断增长,并且不会饱和,园区核心区及带动区生产的有机农产品将长期供不应求,并保持在一个较高价位,为园区及各入驻企业和当地农民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

(2)有机肥、沼气沼电产品市场

本项目在有机种植、养殖基础上主要还生产两类产品,一类是固体有机复合肥与液体有机复合肥产品,一类是沼气、沼电能源产品。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需要大量的有机复合肥料作为物质保障,本项目产出的有机肥是在纯有机原料等条件下进行生产,其技术路线采用有机与无机相结合、大量与微量元素相结合、肥和药相结合、速效与缓效相结合、植物体内酶激活与土壤肥力有效性相结合,从而实现该类肥料的高效化、多功能化和无害化三个目标。

由此可见,其质量与普通化肥相比,具有优越的市场竞争力。

因此,有机肥的市场广阔。

沼气与沼电产品为高品位能源,生产成本低于常规能源生产成本,是清洁、绿色能源,价格将低于常规能源价格,市场前景良好。

(3)农业观光旅游市场

伴随着近年来全球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趋势,传统农业正成为倍受旅游业关注的一个新兴领域,于是地域农业文化与旅游边缘交叉的新型旅游项目——农业观光旅游应运而生。

农业观光旅游是以农业活动为基础,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的交叉型产业。

与此同时,人口的急剧膨胀给资源的巨大压力要求循环经济的引入,与循环经济相结合的农业观光旅游从循环经济的角度出发,在现有农业观光旅游的基础上,倡导与环境相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实现资源使用的减量化,产品的反复使用和废弃物的资源化为目的,强调“节约和清洁生产”并最终实现“最佳生产,最适消费,最少废弃”,从而实现经济、环境、以及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目前,在我国发达地区的一些大中城市周边交通便利的农业地带,农业观光旅游(或乡村旅游)已搞得红红火火。

这种火爆其实是依赖于深广的社会、经济背景而厚积薄发,并且今后仍将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符合中央政策,属于国家优先发展的项目

党的十七大指出: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发展现代农业循环经济是在农业领域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更是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的具体行动,将有利于降低农业成本,有效控制和避免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充分利用农业资源,促进区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效益最大化,从而增加农业收入,改善农村环境和农民生活,满足城市人民对绿色和有机农业产品的需求,大幅度提高城市人民生活质量。

(2)符合YY市、XX区发展规划、利于地方统筹安排

《YY市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将XX区列入全市10个肉鸡生产基地、10个水禽生产基地、9个禽蛋生产基地之一,以及14个动物无规定疫病区生猪基地之一,并要求在自然条件较好地区,优先建设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示范基地。

XX区政府制定了《XX区关于规范养殖业发展意见》,实行集中养殖、集中治理污染政策,划定禁养、限养区域。

因此、规划实施该项目,建立环保生态园区,将全区养殖集中在园区内,集约化养殖,集中综合治理养殖污染,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无疑是一项效益显著,环保生态的示范工程,将造福地方。

(3)相关技术成熟、市场需求旺盛

园区内将统筹考虑,科学规划,达到规模养殖和有机农业发展相结合,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环境保护兼顾,通过相关先进成熟技术的配套融合,形成现代农业种——养——加——沼——肥产业循环。

从市场情况看,人们对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需求极其旺盛,产品供不应求,且价格普遍高于普通农产品一倍甚至数倍。

同时,园区内的旅游观光及服务企业也需要部分农产品,以满足旅客食用和购买。

因此,该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

(4)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

党的“十七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在农村,重点也在农村。

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可在项目区建成第一个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将带动众多农户发展有机种植、生态养殖及农产品加工产业,每户每年平均可通过种植、养殖和加工获得上万元的收益;“五星级”农家乐常年可提供300个以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岗位。

(5)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

随着畜禽数量的增多,粪便得不到及时处理,并污染外界,致使环境恶化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为此,国家、省、市政府都对此现象十分重视,着手制定了相关政策,加大力度治理畜禽粪便污染的问题。

项目建设利用园区内的畜禽粪便发酵生产沼气,剩余的沼渣、沼液还可以用来生产有机复合肥,项目设计符合保护资源,改善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6)发展农业观光旅游的需要

观光农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

近年来,伴随全球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人们发现,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

随着收入的增加,闲暇时间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

于是,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观光农业应运而生。

20世纪90年代,我国农业观光旅游在大中城市迅速兴起。

观光农业作为新兴的行业,既能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解决农业发展的部分问题,也能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解决就业问题,还能够带动农村教育、卫生、交通的发展,改变农村面貌,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因此可以预见,观光农业这一新型产业必将获得很大的发展。

第三章建设条件

3.1项目区概况

3.1.1地理位置及区域概况

XX位于YY市中心区正西16公里处,距双流国际机场18公里,全区幅员面积277平方公里,辖6镇4街办,总人口32.67万。

XX是4000多年前古蜀鱼凫王国的发祥地,自西魏恭帝(公元555年)建制以来,一直是川西政治、经济、文化重镇。

近年来,XX大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了整合国有资源对接金融资源的有效方式,探索实施了BT、BOT、TOT等城乡建设融资方式,以道路、水利和能源供给为重点的基础设施承载能力提前5年。

实现了光华大道全线贯通,新建成青旅游快速通道、温泉大道、芙蓉大道等城乡骨干道路51.7公里,村道64公里,“生态渠系”107.5公里,铺设了XX——华阳天然气管网,实施了全区电网改造,完成了大田、公平镇110KV变电站扩容建设,徐九线建成投运。

3.1.2自然环境状况

(1)地形地貌及气候

XX区地貌简单,地势平坦,从整个微地貌看,几千年来兴修水利和耕作改造等人为作用是很显著的。

地形全为平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缓倾,平均比降4.1‰,海拔517~646米,为自流引灌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XX区地势平坦,面积不大,各种自然条件在境内表现较为均一。

按气候区划划分,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根据农业气候相似原理划分,全区均属平坝温和粮经养殖区。

全区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夏、冬季长,分别为108天和105天,春、秋季短,各为76天。

最热月是7月,(平均气温25.0℃),极端最高气温35.4℃(1972年8月13、14日),基本上无酷暑;最冷月是1月,(月平均气温5.1℃),极端最低气温-5.1℃(1975年12月15日),基本上无严寒。

春季气温回暖早,但不稳定;夏季气温高,光照强,雨量集中,易产生洪涝;秋季降温快,多绵雨;冬暖多雾,霜雪少。

全年无霜期长达282天,平均初霜日为12月5日,平均终霜日为2月27日。

年平均风速1.2米/秒。

年降雨量充沛,平均达966.1毫米,年际变化大,四季分配很不均匀。

年平均相对湿度达84%,具有明显的冬干夏湿气候特征。

固体降水(雪及冰雹等)很少,冰雹在局部地区时有发生,同时伴有大风、雷雨,70年代以来有逐步增多的趋势;降雪很少,霜不严重。

日照时数少,不足可照时数的三分之一,属全国日照低值区,但夏季所占比例大,加上雨水多,对大春作物很有利。

按现有光热条件,从当前农业技术来看,粮食作物种植一年两熟有余,三熟不足。

(2)水文及抗灾

水文

XX区河流均属岷江水系。

境内四条大河--金马河、杨柳河、江安河、清水河自西北向东南呈扇状分布,其走向与境内地势一致,由西北流向东南,占地面积9.67平方公里,为全区总面积的3.5%。

金马河为岷江排洪河道,杨柳河属排、灌兼用河道,江安河、清水河则为都江堰内江灌溉干渠。

这四条大河通过1058条支渠、斗渠和农渠,在县境内织成了布局合理,排、灌自如的水网,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②抗震

XX区基本地震烈度为7度。

一般建筑物和构筑物按7度设防,生命线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根据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3.1.3社会经济状况

XX人口34.4万。

XX于1996年提前4年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