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84326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9.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docx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docx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匈奴的興起及與漢朝的和戰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掌握冒頓統一蒙古草原,衛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昭君出塞。

2.掌握衛青、霍去病大破匈奴的條件。

3.掌握昭君出塞的背景和意義。

4.初步掌握中華民族形成的歷史過程中匈奴族在中間起到的作用。

能力目標

1.通過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究衛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和昭君出塞所起的歷史作用,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分析和評價歷史問題的能力。

2.引導學生學習西漢漢武帝前對匈奴的不同政策及其原因,培養學生的比較、分析能力。

3.通過在教學過程中對古詩詞的運用,培養學生從文學作品中尋找歷史、感知歷史的能力。

德育目標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雖然中原地區與邊疆地區的社會發展並不平衡,但中華文明具有非常強大的凝聚力。

儘管各民族之間有戰有和,但統一、和睦、融合始終是歷史發展的趨勢。

西漢封建經濟繁榮,國家統一強盛,與各族人民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教學重點

1.冒頓統一蒙古草原。

2.衛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3.昭君出塞。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民族關係。

●教學方法

1.詩詞導入法。

關於描寫王昭君出塞的古詩詞很多,可以用詩詞導入,增強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

2.講解法。

對於匈奴生活的習性,匈奴族的演變這些學生不太熟悉的內容,要以教師講述為主。

3.分析法。

對於匈奴與漢的和戰,如何給予一個恰如其分的評價,怎麼樣正確看待,都可用此法。

4.比較分析法。

對於漢初和漢中期對待匈奴的不同政策,可以引導學生比較、分析。

5.講述法。

對於衛青、霍去病大破匈奴的過程,教師可用講述的方法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具準備

1.昭君墓圖片、《昭君怨》磁帶。

2.西漢和匈奴戰爭示意圖、投影儀。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語例示一]

同學們先看課本上的插圖昭君墓(或者讓學生看昭君墓圖片)。

我們知道歷史上有昭君出塞的故事。

這個昭君墓的主人和昭君出塞裏的主人是一個人。

昭君墓位於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南郊10公里處,墓上草色青青,四季不變,所以又叫“青塚”。

墓前樹立著董必武《謁昭君墓》的詩碑,詩的內容為“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漢和親見識高。

詞客名攄胸臆懣,舞文弄墨總徒勞。

”前兩句高度讚揚了王昭君促進漢族和匈奴族友好相處的歷史貢獻。

這裏的胡,指匈奴。

匈奴是怎樣興起的?

興起後與漢關係怎樣?

昭君出塞是怎麼回事?

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我們會解決這些問題的。

[導入語例示二]

同學們,我們在講新課前,先來看一首詩:

“周閣堪垂也,明妃冠漢宮。

一生連朔漠,數代靖兵戎。

若以功名論,幾與霍衛同。

人皆悲遠嫁,我獨羨遭逢。

縱使承恩寵,怎能保始終。

至今青塚在,絕勝賦秋風。

”這首詩是清朝道光年間一個叫彥德的詩人寫的,詩中對王昭君充滿了羡慕之情。

那麼,王昭君是什麼人?

歷史上廣為流傳的王昭君出塞的故事又是怎麼回事?

詩中提到的霍、衛又是什麼意思?

我們通過本課的學習,就可以解決這些問題。

[導入語例示三]

同學們,在梁朝吳均的《西京雜記》裏,講了一個故事。

其梗概為漢元帝後宮有許多美女,元帝常常難以選擇。

後來漢元帝讓宮廷一個畫師叫毛延壽的為每一個美女畫像,以便按圖索驥召見。

許多宮人為了見上皇帝一面,向毛延壽行賄,希望毛延壽筆下添花。

一個叫王昭君的宮人自恃貌美,不肯向毛延壽行賄。

因此被畫得醜陋不堪。

自然,王昭君也不得元帝召見。

後匈奴派人到漢朝求親,元帝決定王昭君出塞。

在王昭君出宮前,元帝才見到了真正的王昭君,追悔莫及,一氣之下殺了毛延壽。

後來,毛延壽被看作是心地邪惡奸侫之徒。

後來,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馬致遠以此為題編成戲劇《漢宮秋》。

那麼,昭君出塞的真實情景如何?

我們應該如何來看待這個歷史事件,它在中國古代民族關係史及現代民族關係中占的地位如何?

學完這一課後,我想會對你有所啟發的。

[導入語例示四]

同學們,我們先聽一首樂曲(教師放《昭君怨》)(過程略)同學們剛才聽到的是古典名曲《昭君怨》,這首曲子表現的是漢代宮女王昭君和親的心情。

昭君出塞以後,山高水遠,南望故土方向,心情憂鬱哀傷。

曲子分為“辭漢”“跨鞍”“望鄉”“奔雲”“入林”等段落。

描寫王昭君被迫入宮,又被迫遠嫁,後化為飛鳥,奔向雲中的悲慘遭遇。

歷史上的昭君出塞實際情況如何?

我們應該怎樣評價昭君出塞?

在學完本課後,我們會受到啟發的。

[板書]第14課 匈奴的興起及與漢朝的和戰

一、冒頓統一蒙古草原

1.匈奴的興起

[教師講解]匈奴是我國北方草原上的一個古老的遊牧民族。

商代時稱鬼方,西周時稱

狁(xiànyùn),戰國時稱匈奴(或胡)。

長期以來,他們活動於南達陰山,北至貝加爾湖之間(可以用地圖配合),以畜牧業為主,逐水草而居,遷徙不定。

匈奴人的習俗和中原地區不同,從小孩開始就騎羊,射鳥、鼠,成人後以騎射為長技。

父親死了,異母子可以娶其母,兄死,弟弟可以娶其妻。

以畜肉為食,以畜皮為衣。

春秋時期,匈奴開始使用銅器,到戰國中期,匈奴逐步強盛起來,並不斷向南擴張。

當時的秦、趙、燕三國都曾築長城抵禦。

大約在秦滅六國之際,頭曼統一了匈奴各部,建立了國家,自稱單于。

頭曼建國後,多次南侵,掠奪財富和牲畜。

並佔據了河南地。

當時,為消除匈奴對秦的威脅,秦朝曾採取了一系列措施。

下麵請同學們回憶一下,秦朝時對匈奴採取了什麼政策?

[學生回答]秦朝建立後,為安定北邊,維護國家的統一,秦始皇對北邊匈奴的進擾,採取了積極防禦的策略。

他命蒙恬大舉反擊匈奴,收復河套地區,並把內地民眾移居到那裏墾田戍邊。

後來又讓蒙恬負責,修築了西起臨洮、東到遼東的萬里長城來阻擋匈奴的南下。

[教師講解]秦二世胡亥元年(西元前209年),匈奴頭曼單于被其子冒頓射殺,冒頓自立為“撐犁孤塗單于”(副板書),並開始實行世襲制度。

勢力迅速強大起來。

打敗了東胡、丁零、大月氏等少數民族,重新佔領了河套地區,控制了中國北方、東北、西北的廣大地區。

擁有騎兵30萬,兵強馬壯。

第一次統一了蒙古草原。

[板書]2.統一蒙古草原

[教師引導]同學們可以看一下第一子目裏的小字內容,思考:

冒頓為什麼統一蒙古草原?

統一對匈奴的發展產生了什麼影響?

[學生看書]……

[學生回答]冒頓勵精圖治,嚴格治軍。

他訓練了一支紀律嚴明,聽從指揮的騎兵隊伍,逐漸征服了周圍的遊牧民族。

統一了蒙古草原。

[教師引導]再看第二段大字內容,回答第二問。

[學生看書]……

[學生回答]統一使匈奴族的生產迅速發展起來,畜牧業興旺發達。

冶鑄業也發展起來,鐵器被廣泛應用於生產、生活和軍事。

在同中原的交往中,一些匈奴人從漢族那裏學會農耕,開始墾田種穀。

匈奴的勢力不斷壯大,進入鼎盛時期。

[教師講解]匈奴政權是我國歷史上北方民族所建立的第一個少數民族政權。

它的出現,結束了我國北方有史以來上百個遊牧集團互不相屬的長期的分散局面,實現了我國北方地區的統一,為整個匈奴地區統一於全中國創造了條件。

強大的匈奴政權的建立和發展,極大地推動了我國北方地區畜牧業經濟以及其他各種經濟的發展,在長期的交往中,有力地以畜力和皮毛產品支援了中原地區農業和的手工業的經濟的發展。

[教師引導]同學們根據我剛才講到的匈奴統一蒙古草原的意義和你們看書的內容,回答“動腦筋”下的問題:

匈奴族在我國古代歷史上做出了哪些貢獻?

在今天56個民族中有匈奴族嗎?

[學生回答]今天56個民族中沒有匈奴族。

匈奴族在我國古代歷史上做出的貢獻有:

開發了祖國的北疆地區,實現了蒙古草原的統一,為以後全國性的統一創造了條件,他們有自己獨特的文化。

匈奴族與漢族間的密切交往,共同締造了祖國光輝燦爛的歷史。

(此問題可在教師逐步引導下完成。

[教師總結]這就是我們所講到的“匈奴勢力的壯大”。

[板書]3.匈奴勢力的壯大

[教師過渡]冒頓單于在秦末漢初,抓住中原發生戰亂,無力顧及北方邊境的時機,乘機再次奪取河套地區,並且繼續南下。

自此,漢與匈奴的和戰關係開始。

[板書]二、衛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1.漢高祖到漢景帝時的“和親”政策

[教師引導]請同學們看第二子目裏第一段小字內容,瞭解西漢初年對匈奴實行的“和親”政策。

[學生看書]……

[教師提問]西漢初年,漢朝為什麼要對匈奴採取“和親”政策?

[學生回答]限於國力。

[教師引導]能結合前邊學過的內容具體一點嗎?

[學生回答]西漢初年,經過秦的暴政,秦末農民戰爭和楚漢戰爭的破壞,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穀物奇缺,物價昂貴,再加上諸侯王割地稱雄,沒有力量抵禦匈奴的進攻。

[教師提問]“和親”的含義是什麼?

[學生回答]“和親”就是把皇室女子作為公主,遠嫁給匈奴單于為妻。

每年還送給匈奴大量的穀物和紡織品,並開放邊境市場,與他們進行貿易。

[教師提問]這種“和親”政策是否起到了阻止匈奴南下的作用?

[學生回答]沒有,在“和親”政策下,匈奴依然年年揮師南下,經常威脅著黃河流域人民的生產與生活。

[教師引導]那麼,漢朝實行的“和親”政策是否完全失敗了?

我們應該如何評價“和親”政策?

請同學們先記住這兩個問題。

[教師講解]西元前201年秋,匈奴圍攻馬邑(今山西朔縣),駐守馬邑的韓王信投降了匈奴。

接著,冒頓又繼續南下,兵至晉陽(今太原市西南)。

西元前200年冬天,漢高祖劉邦親率32萬大軍抵禦匈奴南下。

但被匈奴圍困在平城白登山達七天之久。

漢高祖用陳平計,使人暗中以厚禮賄賂冒頓的妻子,才得以脫險。

劉邦戰敗之後,遣使到匈奴結和親之約。

同學們剛才回答了,“和親”即以宗室公主嫁給單于,並贈給金錢、絮、繒、酒、米、食物等,以換取邊境的安寧。

對西漢王朝來說,這是一種不得已的政策。

由於漢初社會秩序尚待恢復,無力對匈奴進行大規模的軍事反擊,。

因而“和親”政策從高祖起,經惠帝、呂後、文帝、景帝,維持六七十年的時間。

這期間,漢前後嫁出七個公主,糜費了無數錢財,但匈奴南下侵擾始終沒有停止過。

但我們也應該看到,這種“和親”政策的實行,畢竟避免了漢與匈奴進行大規模的戰爭,為中原地區經濟恢復和發展贏得了一個相對安寧的環境。

這六七十年裏,雙方的關係還是比較緩和的。

這為漢以後進行大規模的反擊贏得了準備的時間,文景之時,採取移民實邊,鼓勵養馬,在長城沿線囤積軍糧,馴練騎兵等措施的採取,就是為反擊匈奴作準備的。

[教師小結]現在再來看前邊我們提出的對“和親”政策的評價問題,應該明白了吧!

正因為有了這六七十年的準備,才有了我們將要學習到的漢武帝時大破匈奴。

[板書]2.漢武帝時衛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教師指導]請同學們結合“西漢和匈奴戰爭示意圖”看課本上關於衛青、霍去病大破匈奴的內容。

[學生看書]……

[教師提問]請大家把看過的內容簡單復述一次。

[學生回答]漢武帝時,由於國力強盛,開始對匈奴實行大規模反擊,奪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區。

西元前119年,衛青、霍去病分別出擊匈奴,在漠北大敗匈奴,匈奴無力再與西漢對抗。

[教師講解](結合“西漢與匈奴戰爭示意圖”講解):

漢武帝時反擊匈奴的戰役主要有三次。

第一次在西元前127年,漢武帝派衛青、李息沿黃河北岸前進,採取避實擊虛的戰略,迂回到隴西,對河套及其以南的匈奴軍進行了包圍,完全收復了河南地區,解除匈奴對長安的威脅。

第二次在西元前121年,漢武帝派霍去病入匈奴境千餘裏,和匈奴兵短兵相接,大獲全勝,並攻到祁連山,再次大破匈奴軍,俘虜3萬多人,河西的匈奴貴族損失慘重。

第三次在西元前119年,衛青和霍去病分東西兩路進軍,深入到漠北作戰,這是規模最大的一次遠征。

衛青北進千餘裏,霍去病深入2000餘裏,使匈奴主力全部被殲。

經過這次戰役,匈奴力量大大削弱,已無力大舉南下,再也無力與漢對抗。

西漢北部邊界的危險徹底解除。

[教師引導]現在我們講了漢武帝時在軍事上取得了反擊匈奴的重大勝利。

那我們結合前面學過的內容,想一想,漢武帝的大一統表現在哪些方面?

[學生回答]漢武帝的大一統表現在:

政治上削弱諸侯王權力,先是推行“推恩令”即允許諸侯王把封地分給子弟,使王國封地變小,無力對抗中央,加強中央集權。

緊接著找藉口剝奪王國封號,徹底解決王國問題。

經濟上:

將地方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