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69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83576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4.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义务教育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69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义务教育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69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义务教育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69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义务教育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69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义务教育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69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义务教育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69单元教案.docx

《义务教育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69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义务教育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69单元教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义务教育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69单元教案.docx

义务教育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69单元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

 

校别

姓名

任教班级

钱东镇中心小学备课组编印

2012年9月

 

联系实际

修改意见

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

单元教学内容:

11~20各数的认识(P73-81)

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11~20各数,能够正确、有序地读写各数。

2、认识“十位”、“个位”,初步认识十进制;初步认识位值制以及初步体验位值制的作用。

3、了解加法和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计算简单的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使学生能够初步感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规律。

4、能够在解决“之间有几个”的问题中继续体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检验回顾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能用数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之间有几个”的问题,为理解“植树模型”积累基本活动经验。

5、能够初步了解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之间的关系。

单元教学重、难点:

1、掌握20以内数的大小和11~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

2、了解加法和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计算简单的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使学生能够初步感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规律。

单元课时安排:

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1~20各数的认识P73〜74的内容及P76练习十七第1~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并且知道这个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并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出11~20各数。

3、培养学生操作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应用意识。

4、向学生进行遵守交通规则的思想品德和安全意识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11~20各数的认识以及组成

教学准备:

小棒、苹果教具、尺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有什么?

数一数,它们的数量各是多少?

(各小组讨论,讨论后,各小组派代表汇报结果,教师选择性地板书)

2、板书课题:

11~20各数的认识

二、操作观察、探索新知

1、数小棒,感知满十(P74例1)

联系实际

修改意见

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满十根后,捆成一捆放在一边,继续数,又满十根,再捆成一捆。

(学生数小棒,教师巡视指导)

思考:

1捆小棒就是几个十?

2捆呢?

2、摆小棒,学习数的组成

(1)认识11~20各数,出示卡片认识。

(2)学习各数的组成

摆出11和20(学生独立操作,并说理由)

反馈汇报,11和20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同时领读

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十几就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并且今后在摆小棒时,就可用较简便的方法摆了。

3、看直尺,感知数的顺序、大小(P74例2)

(1)拿出已经准备好的直尺,找出学过的数,并读一读。

(2)问:

看着尺子上的数,你能提出些数学问题?

三、有趣练习,巩固新知

1、数一数,比一比(P74第1-2题)

2、读一读,排一排(游戏)

出示红苹果教具,把它发给大家,让学生大声读出来,并说出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最后所有拿苹果的同学上台来按顺序排好队,找自己的位置站好,全班同学进行评价。

3、找一找生活中的数

四、回顾全课,总结提升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1~20各数的写法P75内容及P77练习十七第7~12题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十位”和“个位”,认识计数器,并能正确地书写11~20各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迁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十位和个位”

教学准备:

小棒,计数器,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出示课件)

1、拍手数数,数20以内的数。

2、说出下列各数分别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出示数字卡片,指名学生认读。

13、10、17、19、20

联系实际

修改意见

3、导入:

我们已经认识了11---20各数,那么这些数怎样写呢?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

11---20各数的写法)

二、自主探究

1、认识“个位和十位”

十位

个位

⑴认识数位表:

这个表叫做数位表,它可以帮助我们写数,上面标着数位名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⑵指出:

写数的时候,如果有1个“十”就在十位上写“1”,有4个“一”就在个位上写“4”。

2、探究写法:

出示小黑板,小棒图

⑴问:

这个数是多少根小棒?

11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⑵请大家在自己的本子上写一写。

⑶演示11的写法。

⑷小结: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先写十位上的数,再写个位上的数。

3、动手操作:

请学生摆小棒试着写“17”这个数。

⑴问:

“17”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一个十在什么位上写几?

那7个一呢?

⑵学生试写,请一人说说,自己是怎么写的?

全班校对

4、学生独立探索“20”的写法。

⑴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前后两桌交流写法

⑵讨论各位上的数字。

⑶演示:

去掉数位表看不出是“20”了,“0”起到了占位的作用,所以在写整十的数时,个位要补上“0”;

⑷学生书写:

“20”。

三、巩固训练,深化提高

1、完成P75做一做1-3题

2、完成P77练习十七7-9题

四、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联系实际

修改意见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P78的内容及P80练习十八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并为下一步学习进位加法做准备。

2.运用11——20各数的组成,掌握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正确地计算。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11——20各数的组成,正确地计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准备:

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9+1   8+2   10-7    5+49+0    6-6    4-4    3+6

2.看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3.数的组成。

教师提问,学生口答。

(1)15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2)1个十和9个一组成的数是( )。

(3)10和4组成的数是( )。

教师小结:

十几可以分成1个十和几个一;反过来,一个十和几个一可以组成十几。

二、新授

1、教学例4

(1)引导学生一起摆小棒,先摆1捆,再摆3根。

(2)提问:

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用什么方法计算?

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10+3=教师提问:

10+3等于多少?

为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

因为1个十和3个一组成13,所以10加3等于13。

(3)提问:

谁能根据算式10+3=13写另一道加法算式?

学生回答后,板书:

3+10=13

结合算式介绍减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边介绍边板书。

2、教学例5。

(1)教师拿出计数器,先拨出11,再在个位添上2颗珠子,让学生根据拨珠的过程说出一道加法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1+2=

提问:

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回答:

11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1个十和1个一添上2个一就是1个十和3个一,也就是13,说完教师把算式填完整。

教师说明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边介绍边板书。

联系实际

修改意见

 

(2)教师在表示13的计数器的个位上拨去2颗珠子,让学生根据拨的过程说出一道减法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3-2=

提问:

得数是多少?

怎样想?

引导学生回答:

13里面有1个十和3个一,从1个十和3个一里面去掉2个一,就剩下1个十和1个一,也就是11。

说完教师把算式填完整。

三、巩固练习。

教学例5

1、做课本78页中“做一做”中的题目。

2、完成P80第1-3题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的是10加几和十几减几,我们知道了可以根据11-20各数的组成进行计算,10加几得十几,十几减几10,十几减10得几。

五、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排队中的学问P79的内容及P80-81练习十八第4~7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解决求两数之间数字个数的问题。

2、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和优化策略。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学会解决求两数之间数字个数的问题。

教学准备:

主题图,摆放的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二、动中体验排队问题,看图体验交流信息

1、认真观察情境图,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交流一下:

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小丽排第十,小雨排第几?

3、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你有办法解决吗?

和同组的同学说一说。

4、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1)独立操作

(2)小组交流:

怎么排的?

(3)汇报操作结果。

联系实际

修改意见

(4)小结:

用数数的方法时,重点要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数的时候不能数错,不能数10和15两个数。

强调:

为什么不能数10和15?

引导学生说出,题目要求数两人之间的人数,所以不能数10和15。

5、讲解用列式解决的方法

15-10-1=4

为什么要减1,减10又是什么意思?

三、游戏活动,运用新知

请15个同学上台排队,并指定两人说说自己从左往右的位置,台下同学闭眼睛猜测。

再说出两名同学之间有几人。

四、反馈练习,巩固新知

完成P79做一做及练习十八第5-6题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六、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数学乐园

教学内容:

数学乐园P82-83的内容

教学目标:

借助“数学乐园”这一情境,使学生体验到在我们日常游戏活动中,也存在着数学,并引导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复习并运用10以内数的加、减法,比较大小的方法及顺序等有关内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思考。

教学难点:

复习并运用10以内数的加、减法,比较大小的方法及顺序等。

教学准备:

课件、数字卡片、答题卡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到数学乐园去游玩,喜欢吗?

(板书:

数学乐园)

二、复习、运用知识

1、出示数学乐园的游戏图

2、说明游戏规则。

按顺序走,谁先走到终点就谁赢。

每走一格就要答题。

答错了就倒退一格,不能走与别人相同的路线

3、前后四人一组开始游戏

4、男女竞赛开始玩游戏。

5、拓展游戏:

游戏规则不变,把格子内的题目换成由学生自编的题目。

三、活动总结

1、这节课,我们在数学乐园里玩了哪些游戏?

2、通过今天我们在数学乐园里玩的游戏,我们懂得了“数数、数的组成、加减法、数序、大小比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都有用。

希望大家能在生活中去发掘数学的一些小奥秘,并能用你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一些问题。

四、补充游戏——送信游戏

(1)出示3个信箱,让学生仔细观察。

这是什么?

信箱上都写着什么号码?

(3、17、9)。

每位同学桌面上都有一张口算卡,先请大家算算,把算的得数写在口算卡后面,然后同桌互相检查一下,再根据得数把口算卡投到与得数一样的信箱号码中。

如信箱号码与你得数不同,你就把等式贴在黑板上。

(2)老师检查信箱中的等式正确情况。

黑板上找不到信箱的几个算式怎么办?

我们还可以做哪几号信箱?

(1、2、4、5、6、8、10)回去,可以请爸爸妈妈帮忙做信箱,还可以做其他数字号码的送信游戏。

4、基数、序数

(1)按组把全班同学分成8个纵队。

抽其中一小纵队表演。

从第1位开始,前面4位同学站起来。

从第1位开始,从前往后数第3位同学站起来。

从第1位开始,××同学在第几位?

(全班齐答)

从第l位开始,到××同学为止都站起来,共有几个人?

(全班齐答)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