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三五五教学策略解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834436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信息技术三五五教学策略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小学信息技术三五五教学策略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小学信息技术三五五教学策略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小学信息技术三五五教学策略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小学信息技术三五五教学策略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信息技术三五五教学策略解读.docx

《小学信息技术三五五教学策略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信息技术三五五教学策略解读.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信息技术三五五教学策略解读.docx

小学信息技术三五五教学策略解读

小学信息技术“三五五”教学策略解读

一、信息技术学科发展现状。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从诞生就存在着先天不足的症状。

第一、这门课程是以微机作为基础,必定会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

第二、这门课程才刚刚开始普及。

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既无统一的教材,也无详细又权威的教学大纲和各年级的教学目标的统一指导。

我们使用的课本就像是各种计算机软件使用的大汇编,课堂就像各个软件公司举办的一连串培训班。

第三,信息技术专业教师资源匮乏,多数教师不是本专业的科班出身,且严重存在兼职现象,很多教师不能很好地驾驭和处理教材,难以胜任教学。

第四,学校领导不重视本学科的教师队伍建设。

信息技术老师沦落为超级补丁,那儿需要就冲到哪里。

很多的信息技术老师因为教师缺编转行为语文或者数学老师。

不能专人专用。

第五、不能开展及时有效的教研活动。

人员不足,课时量大。

等等原因造成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尴尬现象。

课堂教学水平低下,教法单一。

不能够适应现在社会的发展要求。

在这样的现状下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我们这次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是: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课堂教学改革,制定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全员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和自主发展,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与效率”。

课堂教学改革的主题确定为“学会学习”,学生在学会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合作,交流,共享,学会发展自我、展示自我,超越自我,实现自身价值。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采用“三五五”的教学策略,非常符合新时代的教学要求,非常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它重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化学生自主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那么,什么是三五五教学策略,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如何实施“三五五”教学策略呢?

下面谈谈本人对“三五五”教学策略理解简单的谈一下粗浅的认识。

二、策略解读

“三五五”教学策略就是教学策略的几个主要的内容的简称。

其中三指的是落实三维目标,是实施策略的目的。

第一个五指的是坚持五个贯穿始终,是实施策略时应坚持的原则。

第二个五指的是教学过程的五个环节,是具体的操作方法。

下面我就针对策略的具体内容从几个方面作简单的解释。

1、三:

落实“三维目标”

落实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育目标;

落实过程与方法的教育目标;

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目标。

解读:

这三个落实,就是实施我们今天研讨的三五五教学策略所要达成的最终目标。

我们都知道,教学过程既是认知过程,又是情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认知与情感相伴相随,相辅相成。

积极参与是情感问题,有效参与是认知问题,也就是说,积极参与侧重解决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问题,而有效参与侧重解决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问题。

从这个层面上讲,我们只要解决好学生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的问题,就能够使三维目标得到落实。

看一个教学策略是否真实、有效,只要看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有效性是否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和保持就可以了。

对学生的情感和态度问题的关注。

在过去的教学当中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学生对课程的情感和态度被排除在教学关注范围之外。

既没有针对性的培养,也没有科学性的检测,更没有实效性的成果。

新课程强调要培养学生养成热爱信息技术的兴趣和习惯,只有主观上愿意学、有兴趣、并且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才有可能学好信息技术。

我看过一位老师对信息技术的《获取信息的过程和方法》一课的教学设计,这一课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方面的做法,值得我们去借鉴一下。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出示问题:

小虎是一名记者。

一天,他接到一个号码为l381796××××的陌生电话,就听那边兴奋地喊“兄弟,快过来看啊!

这里最高的塔要进行跳伞表演了!

”小虎莫名其妙。

原来是有人打错电话了,但对方讲的内容引起了小虎的兴趣,他想通过分析了解那塔到底有多高,能否做一个精彩报道。

师:

你能不能通过分析帮他确定塔的高度?

学生独立思考,之后自觉地相互讨论,有些学生想出了一些办法。

生1:

是不是第一高塔——加拿大多伦多的电视塔,塔高550多米吧。

师:

你的知识面非常广,但怎么确定是在国外呢?

学生继续展开激烈的讨论。

很快又有一位学生主动谈了自己的想法。

生2:

我们能不能通过一些方式先查一一下手机是哪儿的,然后再了解那里的最高塔及高度。

师:

这种思路很好,那么通过什么方式来获取手机的归属地呢?

学生开始讨论。

有的说手机号码的前几位是“138”,可给移动公司打电话查询,有的说上网查询。

师:

可以先在网上通过“手机号码归属地”查询得知1381796××××的归属地为上海,然后在XX里输入“上海 第一高塔”,得到答案为“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

再在XX里输入“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高度”,得到最终答案468米。

教师要特别强调还可以通过其他方法获得所需要的信息,不能让学生认为网络是信息的唯一来源。

设计意图:

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尽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同时,通过对问题的独立思考,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了激发,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

正是在积极参与中,学生的态度情感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悄然的变化着。

我们知道,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应是学生在感受和体验中掌握和形成的。

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产生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等,都产生于一定的教学过程中。

在教学中,虽然教学过程是统一的,教学步骤是一致的,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却是千差万别的。

思维活动方式不同,情感活动的样式各异,意志活动的强弱也不一样,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不一样。

比如:

同样是《有趣的几何图形》一课,教师也可以这样组织教学。

把几种几何图形工具的用法直接教给学生,学生只要将老师讲的记住,就算完成任务了。

既不用通过调动思维去想,也不用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体验去探究理解,去自主尝试。

这位老师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是这样做的。

将学生引入积极的问题情境后,教师因势利导抓住学生高涨的学习积极性。

把探究的学习任务进行明确,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去探究某一种工具的用法。

正是在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积极去思维,主动去探究,大胆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得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从而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体验过程中实现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

也使得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的教学目标得到了落实。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千差万别的表现,都反映在学生的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上,这恰恰是有效参与的体现。

但是我们不能简单的通过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学习来判断某个维度的目标达成,把它们武断的割裂开来。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是相互渗透、有机联系的。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通过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学生自主地去理解和感受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既获得了知识,又产生情感、激发想像、启动思维,形成一定的学习态度,所有这一切都体现在学生对知识理解与感受过程中。

在此过程中,三个维度是交融在一起,很难将它们分开。

而这三个维度的交融,也体现了信息技术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

2、五:

坚持“五个贯穿始终”

这五个贯穿就是我们实施策略所要遵循的五个原则。

情感教育贯穿始终。

得到别人的爱,孩子就能学会爱别人。

当这种爱成为一种责任,它才可以在人世间相互传递。

当你能由衷的爱别人的孩子,爱每一个孩子,你就具备了教育者的天资,也就终于开启了教育之门。

教育的精髓是爱的教育,爱的教育始于建设和谐课堂,和谐课堂的突出特征是体现着平等和相互尊重,洋溢着爱和智慧。

我们要以一颗平等的心去看待每一个孩子。

真心去理解他们尊重他们。

文化育人贯穿始终。

墨子曾说过: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非独国有染也,士亦也有染。

”这就是说,人会因周围环境的影响而改变。

人的自然本性如素丝,善恶全由后天环境造成,这好比山上的树木,虽然它曾经是美丽的,但砍伐的多了,它还能美吗?

我们都曾听过孟母三迁的故事。

为了孟子能健康成长,孟母三次搬家。

而现在我们则是处在社会这个大染缸中,又能迁向于何处呢?

小鸟渴望有一片蓝天,而我们的学生更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因此我们要努力建设优秀的学校文化、班级文化、课堂文化、学科文化,充分发挥优秀文化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激励学生积极向上、拼搏进取。

探究体验贯穿始终。

精心研究“探究与体验”的内容、时机、方式、方法,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优秀的思维品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科学探究是人类认识自然认识社会的一把金钥匙,也是人类自身自我完善的一种境界。

我们要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凡是要能够自己去亲自体验一下才行,小马过河的故事大家都听过。

这个故事说:

小马要过河,牛大伯说水很浅,而小松鼠却说水深,小马没主意了,回去问妈妈,妈妈叫它自己想一想,试一试。

结果小马一过,水不深也不浅。

小马能够过得河,固然在于它那“一试”,但马妈妈的教导也是很关键的。

这就引出了一个怎样正确教育引导学生的问题。

这也是我们在教学中提倡探究体验的一个原因。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每个家庭的孩子也少了,随之而来的是大量“家庭小皇帝”的出现。

“小皇帝”的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包办一切,这事我给你做吧,那事我替你做吧……这种爱也是爱,但人们常把它称之为“溺爱”。

溺爱使得孩子娇生惯养,没有了自立能力,事事依赖父母或老师。

当今时代是飞速发展的时代,是科技进步、知识爆炸的时代,是勇敢者奋力拼搏的时代,如果一个人从小就没有自立能力,就必然降低在社会上的生存机会,最终成为时代的“弃儿”。

因此说,爱孩子是应该的,但绝不能溺爱。

要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要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锻炼自己;父母和老师要多让孩子自己处理自己的事,遇事要让他们多想想,试一试。

只有这样才是真正对孩子负责,为孩子以后在社会风浪中奋勇前进奠定良好的基础。

这正如《小马过河》故事中的小马最后终于经过自己的“试一试”而过了河一样。

在孩子们的面前就有一条条“人生之河”阻住了他们的去路,就需要小马自己去亲自体验一下,也现需要“马妈妈”们正确地引导他们,让他们自己去冲锋,去拼搏。

人们常说: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时代的宠儿。

花朵不经历风雨的洗礼就无法开得娇艳,宠儿不接受社会的挑战就会成为满肚子草包的纨绔子弟。

请我们的父母师长都来向小马的妈妈学习吧!

如果你爱学生,不妨让他从探究体验开始。

展示交流贯穿始终。

展示交流学生自己的观点、方法、成果。

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进行展示与交流的时间和舞台,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观点、方法、“成果”,充分地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进行思维碰撞,迸发创新火花,发展创新思维,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实现自身价值,获得自我激励。

课堂是学生的舞台,是学生展示才华的地方。

那么我们在课上究竟展示交流什么?

展示交流学生自己的观点、方法、成果。

以什么样的形式进行展示交流?

展示交流的形式是什么?

学生把自学所得所想通过多种形式展示出来,让大家共享共得。

可以是学生讲解、辩论、演示、图示……展示形式随心所用,尽其所长。

在杜郎口中学的走廊里,教室里随处可见这样的警句:

生活因充实而快乐,课堂因展示而精彩;

给我一次机会,还你一份惊喜;

每节展示一分钟,必定改变你一生……

这些学生的警言,说明了学生对课堂展示的渴望、喜爱和效果。

人人都有表现欲望的,总想把自己的优点、长处、才能展现给大家,得到别人的赞许和肯定,成人尚且如此,何况充满朝气和活力的学生呢,他们有表现自我的强烈意识。

我们许多课堂学生不愿展示,随着年级的增高积极主动回答问题的越来越少,甚至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启而不发,问而不答,这能怪学生吗?

教育者应当好好自我反思。

习惯养成贯穿始终。

我们都知道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让孩子受益终生。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

“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天就培养起来的,它需要教师不断的做大量的、重复的指导和培养。

学生好习惯的背后浸透教师很多的汗水。

比如上信息课学生填写微机使用记录单的问题,每次上课前填上人名和班级,下课后填写学习内容机器使用状况。

小组长检查完鼠标后在离开。

这样时间长了学生也就形成习惯了。

开关机的习惯,正确的开关机顺序。

上课完毕后关闭应用程序窗口等。

这些行为习惯的培养都需要教师付出心血。

更不用提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了。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重点是养成文明守纪、专心致志、多读勤写、规范书写、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克服抄袭作业、考试作弊、悠闲学习、袖手学习、低头听课、机械记忆等不良习惯。

有孩子的老师都清楚,要想孩子有好习惯,你要先有好习惯,孩子是镜子,你怎么做,他就怎么学。

因此孩子的学习习惯培养,这是每一节课、每一名教师都必须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的问题。

 

 

2012.9.7

 

义务教育段信息技术学科“三五五”课堂教学策略

(讨论稿)

这个讨论稿是针对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策略。

面对的群体是全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

主要针对操作课的而言。

实施这个策略的课堂环境最低要求为以下几个方面:

[教学要求]

⒈微机室需有教师机并配有教学控制系统(软、硬件皆可)或投影系统。

⒉微机性能优良,操作系统及应用程序能满足正常教学需求。

⒊学生人手一机(最低为两人一机)。

⒋每学期上机时间不得低于总课时数的70%。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新课程倡导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引出学习任务。

创设有利于探索的问题情境,在问题情境的不同细节中,设计进一步探索问题的建议和暗示,以激发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解读:

信息技术是一门集知识性、趣味性及技能性于一体的学科,有很多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却不喜欢学习信息技术知识。

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结合新课改的理念,采用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可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爱学,提高学习效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示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开头)

以学生身边喜闻乐见的事为素材,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把解决实际问题的愿望转移到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上来,这种联系生活实际的方式可以激起学生探索的兴趣和动机,引起积极地思维。

在学习《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时,创设了这样一种情境:

在小明的书房中,书桌和地面上杂乱无章地堆着很多书,而靠墙的书橱却是空的,他正在满头大汗地找课外书《哈利·波特》,地上、桌上的书越来越乱,还是没找到,怎么办?

同学们,你们能帮小明想出快速找到《哈利·波特》的办法吗?

学生会说把书分类整理到书橱里,就能很快找到了。

由此很容易引出文件、文件夹的概念,将书橱比作文件夹、每层比作子文件夹、书比作文件。

把抽象的知识生活化,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二)、创设美感情境(开头)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一种美感情境,激发起学生内心对美的追求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我在讲述《用PowerPoint制作电子贺卡》一节综合活动课时,先给学生展示三张用PowerPoint制作的精美电子贺卡。

第一张是圣诞贺卡:

在一片有卡通松树、星星的雪景上,响起“铃儿响叮当”的旋律,可爱的圣诞老人乘着雪橇送来圣诞礼物,动画显示“圣诞快乐!

”的祝福。

“真美!

”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被漂亮的图片、活泼的动画及美妙的音乐深深吸引了,从内心产生了自己制作贺卡的需求。

随后,又展示了两张贺卡,还增加了点击时出现惊喜的按钮的设置,这样就极大地激发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迫不及待地想抓起鼠标要马上动手制作贺卡。

这时立即导入课题,提出要求,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亲手制作贺卡。

整节课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教学效果很好。

(三)、创设竞争情境(课中)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采用小组比赛创设一种竞争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

在小组间展开竞争,评选最佳小组,并给予奖励。

每个学生就会为了本组荣誉而积极学习,这样就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动机,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在学习《键盘操作与学习》时,我设计了一节键盘指法比赛课。

对于小学生来说,键盘指法是一个比较不感兴趣的内容,有不少学生的这项基本功不过关,如姿势不对、指法不规范、输入速度太慢等。

学生觉得练习指法枯燥无味,不想下工夫练习。

我就提出要进行比赛,学生一听到要比赛,学习的劲头来了。

打字的姿势端正了,“一指禅”、“二指禅”也不见了,有问题时,及时看课本或问老师、同学,领悟指法学习的奥妙之处。

小组长还主动去查看组员的练习情况,并进行指导。

(四)、创设尝试、探究操作情境(课中)

信息技术课操作实践性强,给学生创设尝试、探究操作情境是非常必要的。

有一些学生自己通过上机操作就能得出答案的教学内容,教师不妨只做必要的引导,让学生先进行自我尝试,随后共同探究操作方法,最后教师只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强调总结即可,这样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制作演示文稿时,有学生提出的问题是:

怎样把一张图片插入到幻灯片左上角作为徽标。

教师没有讲操作方法,先让学生进行尝试、探究操作,只是提示:

从“视图”菜单中找有关母版的命令。

学生从“视图”菜单中找到“幻灯片母版”命令,在插入图片、进行调整后,却遇到了困难:

怎样返回普通视图呢?

教师及时鼓励:

“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大胆尝试,一定会成功的!

”学生们仔细地操作着,然后在一起相互探究着。

不一会儿,有一个小组的3个学生高高地举起了手:

“老师,是这样吗?

”其中的一个学生点击了母版工具栏中的“关闭”命令。

“恭喜你们!

你们成功了!

”他们那灿烂的笑容像春天盛开的花朵,好美啊!

有几个学生听到了,立刻围过来:

“怎么操作的?

”“噢!

是这样啊!

”“快回去试试!

”学生们高兴地操作着、讨论着。

最后,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进行了小结。

注意:

情境的创设一定要能紧扣教学任务,不偏离,设置的情境,一定要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不盲目。

二、自主探究,交流分享

本环节学生要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在此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分析任务、找出方法、自主学习)。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学生将自主探究的结果进行分享交流,分享自主探索的方式、方法或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交流探索过程中学生发现的问题。

教师应让学生的思维进行充分碰撞,以求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使学生在独立探索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就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文中指出:

“鉴于可以预见的变革速度,我们可以推测知识会越来越陈旧和过时,……总之,他们必须学会学习,……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会学习的人。

由此看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迫在眉睫!

学生独立完成任务,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通过自己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体验成功与失败,正确评价自己的认知活动,从中获取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探求问题的最终解决。

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可以向老师、同学、书本、软件中的帮助请教,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鉴别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如:

在教学表格的插入时,先让学生自主探究表格插入的方法,大部分学生根据原有经验,完全有能力独立插入表格,还有小部分同学看书后,也能插入表格。

在插入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发现行数与列数的变化方法。

大部分同学通过自学找到了行距、列距调整的方法。

然后我们再通过小组交流,对探究的成果进行交流分享,交流方法和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得到了提高。

(学生在此过程中学习过程:

自主探究交流)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应该怎么做?

是不是学生动起来了,教师就闲起来了呢?

教师此时做什么?

怎么做?

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不少的实验教师感觉没有什么事情做?

真正做起了甩手和尚。

对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不管不问起来。

这时的教师角色如何定位呢?

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教师是学生探究、实验过程的合作者和参与者。

因此,教师在这过程中不是一个教导者,而是一位观察者、引导者、评价者。

观察学生探究的进展情况,去及时发现问题。

引导学生把握正确的探究方向。

不偏离。

探究结束后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内交流。

交流思想、成果、方法和问题。

教师要及时参与其中,及时掌握探究情况。

小组汇报时,教师一定要让学生独立汇报,不要干扰和随时打断,这体现师生了相互间地位平等和相互尊重。

让学生完整的把成果汇报给大家。

把探究的过程展示给学生。

学生表述不完整和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让组内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其他同学进行验证和提出质疑。

真正的让学生的思维进行足够的碰撞。

同时教师要给学生以及时有效的评价,一方面对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评价,另一方面对学生的情感态度进行评价,使学生能不断地得到成功的愉悦感。

注意:

1、并不是所有的课都适合学生去自主探究(如理论课),学生的自主探究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识结构上的,如果学习的新内容是学生从未经历过的,就没有必要进行自主探究。

教师完全可以进行范例式教学。

2、探究的任务要有探究的价值,要体现一定的难度和问题空间,要能够靠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太难或太易都没有太大的探究价值。

三、合作学习,释疑解难

本环节主要是解决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出现的尚未解决的重难点问题。

教师将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机整合、适当提升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析讨论,找出方法,以求开阔思路,对知识产生新的理解,使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得到培养。

教师在此环节中根据学生合作情况进行适时点拔,启发诱导。

在我们日常工作中,为完成一项任务常常需要分工合作,共同协作完成。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为完成某项综合性比较强的任务,也可以开展分组协作学习。

学生可以按座位或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分组,(小班额可实行4-6人异质分组,大班额可采用就近原则2-4人一组)共同完成任务。

此时学生有可能提出较多问题,教师要抓住主要问题进行提炼,提升。

将问题交给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有时也会出现提不出问题的情况,教师此时要有意识的设计问题,去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直至找到正确的方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每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不同的学习者可以对某种问题形成不同的假设和推论。

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小组讨论、意见交流、辩论等形式,教师可以促进学生的沟通,学生要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他人的意见、理解他人的想法,学会评判、接纳和反思。

通过这种协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事物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开阔了学生的思路,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理解。

这也恰恰说明了合作的必要性。

比如学过幻灯片的制作后,可以提出学生在幻灯片中设计一份研究报告的任务,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同组的学生一起讨论,确定报告的主题,然后把任务分成子任务,小组的同学再分工,有的负责文字、负责图片等资料的收集整理,有的负责录入,有的负责版面设计等,在协作的过程中,小组同学要进行讨论、沟通,达成较统一认识后,就可制作成一份出色的研究报告。

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应起如下作用:

(1)规范行为。

教师要认真观察和了解每个小组的活动情况,发现个别学生不能认真参与交流,做与合作学习无关的事情,或个别小组交流不认真,教师都要及时地加以引导,提出明确的要求,确保合作学习能够顺利开展,并且不流于形式。

(2)发现火花。

交流的过程是学生间思维碰撞的过程,时常会有思维的火花闪现。

这种火花可能是一个富有创意的想法,也可能是一句富有哲理的话。

教师要在倾听中努力去感受和寻找。

(3)排除障碍。

在合作学习中,时常会出现因为思维受阻而不能深入的情况。

这时需要教师及时地点拨,才能使学生很快地排除障碍。

(4)引导深化。

在开始采用合作学习这种学习形式时,小组的交流和讨论往往容易出现交流与讨论浅层次、表面化。

教师要注意进行引导和启发。

注意:

不要为了合作而合作,只追求形式,合作的目的是集中智慧,达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目的。

如果学生个体能够解决的问题根本不需要合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