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 阶段测评一.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82618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9.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哲 阶段测评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马哲 阶段测评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马哲 阶段测评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马哲 阶段测评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马哲 阶段测评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哲 阶段测评一.docx

《马哲 阶段测评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哲 阶段测评一.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哲 阶段测评一.docx

马哲阶段测评一

1黑格尔最卓越的贡献是()

A.唯物论

B.辩证法

C.历史观

D.自然观

参考答案:

B

参考解析:

黑格尔最卓越的贡献是辩证法,他是哲学史上第一个以唯心主义的形式系统地、有意识地叙述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哲学家。

2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环节是()

A.费希特

B.洛克

C.费尔巴哈

D.谢林

参考答案:

C

参考解析:

费尔巴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后一位代表,是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环节。

3马克思主义是()

A.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B.人类全部优秀文化成果的总汇

C.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总和

D.关于未来社会具体设想的学说

参考答案:

A

参考解析: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或者简要地说,它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4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科学社会主义是其()

A.理论基础

B.核心内容

C.指导原则

D.前提条件

参考答案:

B

参考解析:

本题考核的要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组成部分,属于需要识记的内容,请考生熟记此知识点。

5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基础是()

A.逻辑性

B.理论性

C.战斗性

D.实践性

参考答案:

D

参考解析: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6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D.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标准

参考答案:

C

参考解析: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其中,对第二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7哲学上的二元论就是否认()

A.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B.世界的本原是精神

C.世界是发展变化的

D.世界的统一性

参考答案:

D

参考解析:

一元论承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本质或本原;二元论否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物质和精神这两个相互平行、各自独立的本原。

8下列观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

A.天地万物皆在吾心中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物是感觉的集合

D.万物是“绝对精神”的体现

参考答案:

D

参考解析:

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客观”精神说成是世界的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都是这种“客观”精神的产物。

如19世纪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把“绝对精神”说成是世界的本原,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绝对精神”的体现。

9古代相互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A.绝对观念

B.客观实在

C.主观精神

D.“原初”物质

参考答案:

D

参考解析: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质或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原初”物质。

10唯物主义哲学的三种基本形态是()

A.自然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现代唯物主义

B.古代的相互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C.17世纪的英国唯物主义、18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19世纪的德国唯物主义

D.物理学的唯物主义、化学的唯物主义、生物学的唯物主义

参考答案:

B

参考解析:

唯物主义哲学随着社会实践和科学的发展,经历了三种基本形态:

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1物质的惟一特性是()

A.不可逆性

B.客观实在性

C.可知性

D.伸张性

参考答案:

B

参考解析:

列宁关于物质的定义是: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由此可见,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12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会导致()

A.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

C.二元论

D.不可知论

参考答案:

B

参考解析:

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运动观,都是把物质和运动相割裂,前者主张没有运动的物质,后者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

13一切哲学的根基是()

A.哲学本体论

B.哲学认识论

C.哲学应用论

D.哲学控制论

参考答案:

A

参考解析:

哲学本体论是一切哲学的根基,它制约着哲学的认识论。

当然,本体论也不能脱离认识论而存在,它需要通过具体的认识论观点表现出来。

1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唯物论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D.可知论的观点

参考答案:

C

参考解析:

列宁指出:

“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第一的基本的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从而引起了认识论的革命。

15认识的来源和基础是()

A.理论

B.试验

C.实践

D.思想

参考答案:

C

参考解析: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

16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

A.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

B.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

C.相互依存的关系

D.相互作用的关系

参考答案:

A

参考解析: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之一就是主体和客体的实践关系。

它是指主体与客体之间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主体作用于客体,就是对客体的改造,也就是实践。

17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

A.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则完全正确

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则反映事物的本质

C.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则来源于抽象思维

D.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则产生于科学实验

参考答案:

B

参考解析: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区别是指感性认识是对事物表面的、直接的、具体的、个别特性的反映,因而是不深刻的、片面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全体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因而是深刻的、全面的、相对稳定的认识。

18人口因素是指()

A.人民群众的道德觉悟

B.人们的生产劳动

C.人们的健康状况

D.包括人口各种因素的综合范畴

参考答案:

D

参考解析:

所谓人口因素,是一个包括人口数量、质量、密度、构成、人口的发展、人口分布和迁移、人口的自然变动和社会变动等各种因素的综合范畴。

19根据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的程度和特点,可以把社会意识划分为()

A.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B.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

C.先进意识和落后意识

D.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

参考答案:

D

参考解析:

社会意识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它具有复杂而精微的结构,由诸多因素和层次构成。

从反映社会存在的程度和特点来看,社会意识包括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各种思想体系由于对经济基础的关系不同和反映社会存在的方式不同,可以分为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两类;从社会意识主体的范围来看,可以分为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20社会关系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其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A.政治关系

B.生产关系

C.阶级关系

D.思想关系

参考答案:

B

参考解析:

生产活动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生产活动不仅创造了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物质资料,而且创造了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

在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又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等其他社会关系,从而形成了整个人类社会。

21社会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的区别就在于()

A.是否反映社会存在

B.是否具有相对独立性

C.是否是对特定经济基础的反映

D.是否是思想体系

参考答案:

C

参考解析:

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思想体系,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宗教、艺术、哲学和绝大部分社会科学,它们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特定的经济基础并为之服务,在阶级社会里具有一定的阶级性。

属于非意识形态范围的思想体系,包括自然科学、语言学、逻辑学等,它们不是特定经济基础的反映,其自身没有阶级性,可以一视同仁地为各个阶级和各种经济基础服务。

因此,二者区别在于是否是对特定经济基础的反映。

2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必须通过()

A.思想斗争和说理斗争

B.先进思想占用落后思想

C.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

D.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

参考答案:

D

参考解析: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是指社会意识这种精神力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转化为物质力量,影响社会发展的进程。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必须通过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

23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是由于()

A.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

B.它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它具有历史继承性

D.它具有相对独立性

参考答案:

A

参考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理解,请考生理解性地学习和掌握此知识点。

24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A.劳动工具的状况

B.劳动对象的广度

C.劳动者的素质

D.劳动产品的质量

参考答案:

A

参考解析:

现代生产力系统的实体性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生产工具是劳动资料的主要内容,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和客观尺度。

25商品经济的主要内容是()

A.商品流通

B.商品存储

C.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D.商品消费

参考答案:

C

参考解析:

商品经济是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内容,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也即,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称。

26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

A.社会分工的出现和发展

B.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参考答案:

D

参考解析:

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需要两个基本经济条件。

第一个条件是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存在;第二个条件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这也是决定性的条件。

27商品的价值反映的是()

A.人与人的关系

B.人与自然的关系

C.生产关系

D.交换关系

参考答案:

B

参考解析: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由物品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特性所决定。

也即其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28下述关于使用价值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B.使用价值即劳动产品的有用性

C.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D.使用价值反映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参考答案:

D

参考解析: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一种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的有用性。

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由物品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特性所决定的,它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不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29关于劳动二重性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具体劳动是商品使用价值的惟一源泉,抽象劳动是商品价值的惟一源泉

B.具体劳动不是商品使用价值的惟一源泉,抽象劳动是商品价值的惟一源泉

C.具体劳动是商品使用价值的惟一源泉,抽象劳动不是商品价值的惟一源泉

D.具体劳动不是商品使用价值的惟一源泉,抽象劳动不是商品价值的惟一源泉

参考答案:

A

参考解析:

劳动的二重性就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出使用价值,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