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生学位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81244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70.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生学位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生学位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生学位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生学位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生学位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生学位课.docx

《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生学位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生学位课.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生学位课.docx

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生学位课

科学社会主义复习提纲

1、科学社会主义的概念、主要内容、研究对象。

概念:

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改变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世界的规律,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社会主义学,是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之上的关于社会主义的学说、运动、制度的总和。

所谓学说是指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运动是指各国共产党人实现社会主义理想的实践行为,制度是指社会主义制度的各种历史和现实的存在。

主要内容:

1、关于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理论:

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制度2、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理论:

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是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无产阶级必须建立自己的革命政党3、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

无产阶级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人民群众为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进行的斗争4、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无产阶级专政是指无产阶级的政治领导和政治统治,本质是劳动人民对剥削者的专政5、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基本原则6、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7、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8、关于无产阶级执政党的建设9、关于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的结合10、关于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

研究对象:

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包括改变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世界的规律和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规律两大部分。

2、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和方法。

意义:

1 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我们树立科学世界观、革命人生观和正确价值观。

2 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我们学好各门具体科学和专业学科。

3 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深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执行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和基本路线的自觉性,更好地为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4 学习科学社会主义将扩大我们的视野,增强我们对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的分析能力,明确全世界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大趋势,坚定社会主义必然在全世界胜利的信念。

5 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我们认清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与世界资本主义的关系,明确我们在改革开放中对世界资本主义应该采取的方针,洞察今后世界发展的趋势

方法:

①理论联系实际②世界联系中国③成就联系挫折④现实联系历史⑤现在联系未来

3、空想社会主义的概念。

定义:

空想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理论的初级形态,是建立在唯心史观和机械唯物主义基础上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理论和对社会主义的设想。

主要贡献:

一、为科学地论证人类社会历史提供了相当丰富的思想资料。

二、对资本主义尖锐而深刻的批判,是启发工人觉悟和科学地研究资本主义极为宝贵的材料。

三、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的结论和天才的预测。

根本缺陷:

一、他们基本上坚持唯心史观,不了解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没有科学地阐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

二、他们同情无产阶级,却看不到无产阶级的历史作用,找不到实现社会主义的基本力量;

三、他们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向统治阶级呼吁,主张以和平示范和宣传的形式建立社会主义。

4、科学社会主义认识史上的三次飞跃及其意义。

第一次是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由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完成。

第二次是社会主义理想从理论到现实的飞跃,以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标志。

第二次是社会主义制度从一种模式(苏联模式)到多种模式的飞跃,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革的出现。

意义:

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形态在历史上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螺旋式的逐步上升的进程。

这符合人们思想认识的辩证法,也是符合科学理论的发展规律的。

自有社会主义以来,确实存在思想认识的三次飞跃,深刻认识这三个飞跃,有助于我们如实地认识社会主义理论如何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有助于克服僵化思想和教条主义,同时又避免资产阶级自由化和修正主义,这对于提高我们的社会主义觉悟、社会主义素养和加快社会主义改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是有益的。

(一)第一次飞跃:

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1.原因: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社会矛盾激化。

(2)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积淀。

(3)工业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在政治斗争中呼唤正确的理论指导。

(4)马克思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

2.标志: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3.过程:

1837年——1895年(四个阶段)

4.意义:

马、恩的社会主义理论基本原理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规律,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指南。

唯物史观解决对人类社会理论发展的科学认识;剩余价值学说解决人们对资本主义发展的科学认识。

从根本上解决以往社会理论的两个缺陷(即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唯物史观看到了掩盖在现象背后的本质,找到了社会发展的内在的客观规律;唯物史观看到了人民群众的历史的创造者,看到人民群众在物质精神生产中的伟大的社会历史作用)。

根本上克服了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的三大缺陷(规律、力量和道路问题:

三大局限性:

没能说明资本主义发展规律和命运;没有认识到变革资本主义的主体力量;没有认清变革资本主义的正确道路)。

5.作用:

(1)解决了人类对自然界、社会和人的生命历程的科学认识问题。

(2)为一个科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3)解决人类社会思想认识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二)第二次飞跃:

理论发展到社会制度的实践,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1.原因:

(1)十月革命成功,第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诞生,并且由一国向多国发展。

(2)对帝国主义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对社会主义革命一国先胜和建设提出理论依据。

2.标志:

十月革命的胜利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建立。

3.过程:

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

4.意义:

(1)理论上一国首先胜利具有重大意义

(2)实践上取得新经济政策的成绩(3)传统模式为我们提供了经验教训

5.作用:

(1)解决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道路问题;初步找到一个规律:

小农国家向社会主义过度不能采取直接简捷的方式,而要采取间接、审慎和迂回的方式;找到一个途径:

将小农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结合的途径——即市场和商品交换;找到一个中间环节:

小农国家向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一个阶段——即国家资本主义阶段;建立了一个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模式。

(2)解决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转变问题;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为第三次飞跃奠定了强大基础。

(三)第三次飞跃:

社会主义由一种模式实践到多种模式实践,社会主义在改革中发展完善

1.原因

(1)苏东剧变,社会主义事业遭受巨大挫折,社会主义面临新问题。

(2)中国的建设出现偏差,纠正,反思。

(3)改革开放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逐步形成,“三个有利于”理论基石

2.标志:

邓小平理论形成,“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

3.过程:

实践上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理论上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到今天的科学发展观

4.意义:

(1)对苏联经验的科学总结形成改革开放的新道路

(2)邓小平理论形成(3)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形成

5.作用:

(1)找到一条新的道路:

通过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建立一个新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立一个新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探索一条发展的指导思想: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解决一个主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2)实现社会主义多样化问题(共性社会主义形态——本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态);创造地第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解决落后国家社会主义生存和发展的出路问题。

5、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区别。

第一,空想社会主义不承认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性,夸大理性的作用,认为理性和精神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科学社会主义者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理论基础把社会主义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上。

第二,空想社会主义坚持唯心史观不懂得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和国家实质,拒绝一切政治运动,反对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找不到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的正确途径;科学社会主义第一次揭示了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找到了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第三,空想社会主义者由于时代的局限性以及理性论和天才史观的思想束缚,看不到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作用,把社会主义看做超越一切阶级的理性和正义的表现,是各个阶级都能接受的;科学社会主义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作用,阐明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创造者的历史使命,找到了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制度的社会力量。

6、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合著《共产党宣言》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

(1)科学社会主义是近代产业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产物。

科学社会主义作为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是资本主义大工业较充分发展和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必然产物。

它反映了近代产业无产阶级要求推翻资本主义统治、实现共产主义的愿望和要求,是近代产业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表现。

(2)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三次大规模的工人起义和工人运动开辟了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新纪元。

三大工人运动的失败表明,无产阶级要达到争得解放的目的,必须有革命的科学的理论指导。

空想社会主义未能给无产阶级指明正确的方向,而且日益走向反面,游离于工人运动之外,甚至指责工人运动越轨。

因此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已经成为时代提出的迫切任务。

(3)当时德、英、法三国形成的理论环境也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肥沃土壤:

德国的古典哲学为辩证唯物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科学的材料和论据;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对剩余价值的具体形态地租、利润和利息作了详细的探讨,为研究剩余价值的来源提供了一些宝贵的思想;空想社会主义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思想素材,19世纪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

综上所述,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7、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三大理论前提。

理论前提:

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经济学和英法三大空想社会主义。

它们在理论上的成就和存在的缺陷以及正面和反面的经验,都成为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前提。

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物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是马恩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三大理论前提。

德国的古典哲学为辩证唯物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科学的材料和论据,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为研究剩余价值的来源提供了宝贵的思想,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

(1)以康德、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为代表的德国的古典哲学为马恩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思想资源,马恩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特别是唯物史观,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之一。

(2)以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为代表的英国的古典经济学为马恩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剩余价值理论的思想资源,马恩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剩余价值论,剩余价值论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之一。

正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的创立,使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3)以圣西门、傅立叶为代表的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中那些天才的、充满创见的猜想,为马恩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许多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特点的思想资源。

8、社会主义思想如何从空想发展为科学。

社会主义思想由空想发展成科学,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完成的。

首先,马恩通过深入批判青年黑格学派和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抛弃了费尔巴哈哲学思想中的形而上学观点和历史唯心主义,把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创立了实践唯物主义。

一是明确提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二是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确定了交往实践观的主导地位,把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认识奠定在坚实的科学基础上;三是正确说明了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动力。

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它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块理论基石。

其次,马恩运用唯物史观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入分析,创立了剩余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