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市粮食流通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80683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池州市粮食流通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池州市粮食流通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池州市粮食流通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池州市粮食流通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池州市粮食流通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池州市粮食流通发展规划.docx

《池州市粮食流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池州市粮食流通发展规划.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池州市粮食流通发展规划.docx

池州市粮食流通发展规划

池州市粮食流通发展规划(2011-2015)

前 言

“十二五”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是继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攻坚时期,也是推进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

科学编制粮食流通发展“十二五”规划,对于适应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的新变化,加快转变粮食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现代粮食流通产业科学发展,实现粮食安全战略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本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是:

《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国家粮食安全工程安徽省新增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规划》和《池州市实施亿斤增粮计划》等。

第一章 发展现状

第一节 “十一五”取得的成就

十一五”期间,全市粮食行业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粮食局的直接指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竭力服从和服务于“三农”工作,粮食流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城乡粮食市场稳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证军需民食和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粮食调控体系不断完善。

五年来,我市粮食连年丰收,先后启动稻谷最低收购价预案,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认真执行国家最低收购价和临时储存粮收购政策,各种所有制企业积极入市收购,全市累计从生产者手中收购粮达80多万吨,其中国有企业直接从农民手中收购粮食56万吨。

我们坚持购销订单一起抓,本着“购得进、销得出、有效益”的原则,内抓粮源,外抓促销,积极拓展沿海等销区市场,建立长期、稳定的供销关系,激活粮食销售渠道,加速粮食流通步伐,五年来,全市累计销售粮食57万吨。

粮油龙头企业通过粮油订单收购,实行“二次结算”,返利于民。

五年来,全市加强粮食宏观调控,搞活粮食流通,带动农民增收超过5亿元,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

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快速发展。

全市粮油加工业总产值从3亿元一跃跨上9亿元台阶,利税从637万元增加到2805万元;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比2005年增加了三家,省级名牌、省级著名商标从无到有,分别达3家和5家。

五年来,我市新建粮食仓库5.16万吨,国有粮食企业维修仓容近10万吨,粮食烘干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粮食“四散”业务开展有了起步,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有了起色。

全市现有国家粮食储备库2个,省级粮食储备库2个。

科学储粮技术广泛应用,机械通风、环流熏蒸、粮情测控技术普通推广,新农村科学储粮示范工程有效实施,粮食质检机构恢复和重建。

粮食产业园区从无到有,除石台县“退城进郊”兴建粮食产业园区外,池州美思佳、安徽禾健米业集团、安徽龙溪外贸麻油公司、安徽天利粮油储备公司、东至辰鑫植物油公司和池州梅里生态米业公司的企业产业园区已见雏形,已成为我市发展现代粮食流通产业的重要支柱和领头羊。

国有企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全市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成绩斐然,在以解决“三老”问题为核心的企业改革以来,全市粮食职工由改革前的3000多人减少到目前的不足800人,“老粮”、“老帐”、“老人”问题逐步得到了解决。

通过积极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抢抓政策机遇,全市消化经营性财务挂帐4000万元。

过去五年,我市采取“借鉴经验,分县决策,整合资产,调整布局,废旧立新”的办法,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大力减负,使其轻装上阵,实现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县县盈利,2010年盈利达162万元。

粮食流通依法监管有序推进。

2006年以来,市县区粮食局坚持把“建立机构、强化队伍、完善制度、加强监管”作为依法治粮工作重点。

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池州市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市粮食局制定了《池州市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方案》,建立了《池州市粮食行政执法责任制》,全市取得粮食行政执法资格的人员有46名,配合工商、质检部门每年多次开展专项监督检查活动,进一步规范了全市粮食流通秩序。

严格执行粮食收购准入制度。

几年来,共颁发了178个《粮食收购许可证》,共注销粮食收购许可证10户,限期整改16户,有力净化了全市粮食收购市场。

粮食部门整体形象不断提升。

五年来,有1位同志被评为粮食系统全国先进工作者,多人被评为全国单项先进。

市粮食局荣获市直文明单位、市双拥优秀单位等多种奖项。

2010年,市粮食局获省局综合目标管理优秀单位和政风考核先进单位光荣称号。

全体干部职工积极参加干部在线学习和省、市组织的专业培训学习,锻造了一支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职工队伍。

全市粮食系统连续五年开展“三反三正”活动,呈现出了风清气正干事业,集思广益谋发展,群策群力促和谐的良好政治生态和工作环境,使粮食部门的整体形象不断提升,粮食工作的社会关注度不断跃升。

“十一五”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

概括起来: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以农为本、以粮为本。

始终把“农民是衣食父母,粮源是生存之本,产业化是发展之路”作为粮食工作的指导思想;二是坚持粮食省长负责下的市县行政首长负责制。

建立健全地方粮食储备体系和吞吐机制,完善粮食应急预案和预测预警机制,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三是坚持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粮。

切实转变粮食行政管理职能,强化全社会粮食行业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四是发展粮食产业经济。

大力推进粮食产业化、粮食园区建设、现代粮食物流建设;五是坚持粮食行业和谐发展。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粮食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培育、发展和规范多种所有制市场主体从事粮食收购和经营活动,促进多元化市场主体和谐进步、共利共赢、共同发展。

第二节 “十二五”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时期,我市粮食流通产业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

一是国家将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实施千亿斤增粮规划,安徽省也出台了新增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市政府提出了亿斤增粮计划的具体措施,都为粮食流通产业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和政策依据。

二是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有利于加快我市粮食流通产业发展。

三是国家进一步加大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为粮食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契机。

四是国家交通运输网络快速发展,提速了物流、信息流,降低了粮食的运输成本,为提高粮食流通效率创造了条件。

五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对推进粮食园区建设、加快粮食精深加工转化,推动粮食市场和现代物流建设、促进粮食产销协作带来了难得机遇。

六是国家加强粮食法制建设,《粮食法》已立项,将会对规范粮食生产、流通、消费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同时,粮食流通产业发展也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是粮食宏观调控任务十分艰巨。

国际国内粮食供求形势的不可预测性,给粮食宏观调控增加了难度。

二是粮食基础设施建设任务艰巨。

现有仓储设施布局不平衡,统筹利用不够,粮食主产区和产粮区部分仓储设施老化,物流中心建设滞后,农村储粮条件亟待改善。

三是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发展任务尚十分艰巨,经营机制不活,资产质量差,管理粗放,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四是粮食产业发展任务十分艰巨。

粮食加工业结构布局不合理,初加工产能过剩,深加工水平不高。

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多而不强,与农民利益联结还不够紧密。

粮食产业园区建设滞后,已建园区规模小,功能不全,现代化水平低,亟需扩容、转型、升级。

五是依法管粮任务十分艰巨。

法制建设相对滞后,现代粮食流通法律法规难以适应粮食流通管理工作需要,执法队伍建设和硬件投入不够,粮食流通监管难度仍然很大。

第二章 发展目标

第一节指导思想

“十二五”时期池州市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粮食形势新变化,顺应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的新要求,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强宏观调控,加快产业发展,深化企业改革,推进依法管粮,力争在粮食产业结构调整上有新突破,在产业化发展上有新跨越,在承接产业转移战略平台建设上有新进展,在粮食经济运行质量效益上有新提升。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十二五”时期,粮食流通产业发展要坚持以下原则:

——坚持有效调控。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完善粮食宏观调控体系,提高宏观调控能力,保持粮食供求基本平衡和价格基本稳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坚持转型发展。

加快粮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粮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加快粮食基础设施建设,把建设方式转变到科学布局、调整仓型、更新设备、完善功能上来;加快现代粮食物流建设,把流通方式转变到“四散化”上来;加快现代粮油加工业发展,把经济增长转变到发展精深加工和循环经济上来;加快粮食园区建设,把建设重点转到扩区增容和转型升级上来。

——坚持创新发展。

全面推进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粮食产业,大力倡导科学储粮和循环经济,推进粮食流通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结构升级。

——坚持改革发展。

按照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在企业布局上进行战略重组,在企业经营方式上进行战略转换,着力做强做大骨干粮食企业,完善企业经营机制,变资源优势为竞争优势,推动粮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坚持协调发展。

搞好粮食流通与生产、消费的衔接,实现粮食收购、储存、加工、运输、销售各环节的协调发展;统筹粮食宏观调控、粮食产业、粮食市场、现代物流、质量检测、执法监督体系建设;促进各种所有制粮油企业和谐进步、共同发展。

第三节 主要目标

“十二五”时期粮食流通产业发展总体目标是:

粮食购销平衡两旺,粮食储备体系更加健全,粮食宏观调控更加有效,粮食安全保障更加有力;粮食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的突破,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全面改善,粮食产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粮食园区建设全面发挥效益,粮食物流快捷顺畅,粮食市场建设健全有序;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更加明晰,企业经营机制更加灵活,所有制结构更加合理,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经济效益稳步增长;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粮全面推进,粮食流通法制化建设取得新成果。

“十二五”期间,全面实施池州市现代粮食流通产业“6412”工程,即完善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的6大体系:

粮食宏观调控体系,现代粮食物流体系,现代粮食产业体系,现代粮食市场体系,粮食质量监测体系,粮食执法保障体系;建成4个现代化、多功能粮食产业园区;做强10个以上超亿元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市粮油加工业总产值突破20亿元。

第三章主要任务

第一节健全粮食宏观调控体系

认真执行国家粮食购销政策。

继续完善和落实好粮食最低价收购政策,督促国有和国有控股粮食企业发挥主渠道作用,切实保护好种粮农民利益,促进农民增收。

“十二五”期间,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年收购量不少于8万吨。

组织好政策性粮食的销售,加强拍卖过程和合同履行情况监管,确保粮食销售顺畅。

做好军粮供应工作,保证军粮供应质量。

完善地方粮食储备体系。

全面完成省下达我市的地方粮食储备任务,完善轮换机制,健全管理制度,落实费用补贴。

优化储备粮布局和品种结构,适当增加成品粮油应急储备、市区和山区的小包装粮油储备,保证10天以上消费的储备量。

探索建立动态储备粮管理机制。

完善储备粮监管制度,确保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

完善粮食应急预警机制。

抓好市场粮油价格监测工作,密切关注粮油市场价格和供需变化,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加强对粮食加工、供应、储运等应急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确保应急工作需求。

完善粮食应急预案,增强应对粮食突发事件能力,加强全社会粮食流通统计。

健全粮食产销合作机制。

按照“政府推动、部门协调、市场调节、企业运作”的原则,主动加强与销区的联系,巩固和完善粮食产销协作关系,建立健全以购促销、产销衔接、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实现产销双赢。

第二节建立现代粮食物流体系

加强粮食购销网络建设,围绕全市亿斤增粮计划,加强粮食仓储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粮食仓储能力,加大仓房维修改造力度,满足粮食收储需要,改善仓储条件,提高仓储作业机械化、信息化水平。

加快现代粮食物流建设。

根据省发改委、省粮食局规划精神,建设“池州市东至粮食物流中心”和“青阳县粮食和食品批发交易专业市场”等项目,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大幅度提高粮食物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