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博物馆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781157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俗博物馆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民俗博物馆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民俗博物馆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民俗博物馆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民俗博物馆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民俗博物馆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

《民俗博物馆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俗博物馆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民俗博物馆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

民俗博物馆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

民俗博物馆项目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基本情况

1.1.1项目名称

******博物馆

1.1.2项目地点

位于。

1.2项目建设内容

项目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展厅面积1200平方米,由七个展厅组成,致力于鲁北地区民族民俗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设办公室和业务科两个科室,工作人员6名。

现有藏品2688件,现已展出1230余件精品文物,安防、消防设施齐全。

以收藏、展示民俗文物、调查民俗事象、研究民俗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综合类博物馆。

1.3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5000000元,注册资金1000000元,办展经费2000000元,运营经费500000元,全部由******同志个人自筹。

1.4项目研究结论

本项目是******县鲁北民俗博物馆建设项目,利用博物馆的功能,充分挖掘******本地的历史资源,并进行开发利用,对宣传******、推广和营销******,推动本区域乃至黄河三角洲旅游、观光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

研究认为,该项目建设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建设规模适宜,技术方案合理,建设资金可以落实,在推动黄河三角洲旅游、观光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全民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等方面,可以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因此该项目建设是必要的和可行的。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提出的背景

******县地处鲁西北平原,地势平坦,多水无山,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

属环渤海经济圈、黄河三角洲、半岛城市群、济南城市群经济圈四大经济区结合部,版图面积1357平方公里,辖12镇1乡、2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163个行政村,63万人口。

******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孙武的故里,辖区内有孙子兵法城、魏氏庄园、******3家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先后被授予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县、全国绿化模范县、中国绿色名县、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2013年,******县共拥有文化馆1处,乡镇文化站14处;文物保护单位54处,其中国家、省和市级分别为1个、9个和2个;非物质文化遗产67项,其中国家、省和市级分别为2项、6项和19项。

全县拥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全县有线电视用户10.3万余户,电视覆盖率为100%。

******县拥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境内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现存唯一清代城堡式民居"魏氏庄园",有为纪念中国古代军事家孙武而修建的大型仿古式建筑群"孙子故园"和占地5000余亩的“中国孙子兵法城”,有泰山行宫、宋代古城墙遗址、山东省最大的平原林场保护区、有风光秀丽的黄河自然风景和优美独特的生态农业景色,以及大商文化、龙山文化遗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快速发展,对中华民族、中华文明的关注、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国际国内逐渐兴起对中华文化、中华文明、中华民族研究的热潮。

博物馆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标志着人类文化的发展和成熟。

进入现代,以欧美发达国家博物馆为代表的博物馆文化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使博物馆和博物馆文化成为社会和城市文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反过来,社会和城市文化的快速发展,又促使博物馆和博物馆文化得以迅速的壮大和提高。

为传承中华文明,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群众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道德情操,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由此,提出本项目即******博物馆项目的建设要求。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博物馆作为展示中华文明的窗口,在建设、推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进程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由文物系统、其他部门以及民间兴办的各类博物馆已达2000余所,每年举办展览达到8000余个,参观的观众在1.5亿人次以上。

人类文化既是财富,又是进程。

所谓财富,是指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非物质财富的总和,其中包括历史遗留的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所谓进程,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又不断地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使自己的素质不断提高的文明化过程。

民俗博物馆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民俗博物馆文化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特别是近代,民俗博物馆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标志着人类文化的发展和成熟。

进入现代,以欧美发达国家博物馆为代表的博物馆文化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使博物馆和博物馆文化成为社会和城市文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反过来,社会和城市文化的快速发展,又促使民俗博物馆和民俗博物馆文化得以迅速的壮大和提高。

民俗博物馆作为文化遗产事业的主要承载平台之一,其功能首先具有文化遗产事业的共性——教育、科研、经济功能,并且在功能发挥上表现出自己的个性——民俗博物馆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统一的、互动的,民俗博物馆公益性主要体现在教育和科研这两个功能上,而经济功能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公益性。

这些方面的个性功能,全面反映了民俗博物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2.2.1本项目的建设可以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民俗博物馆作为集科学、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等一身的知识宝库,蕴藏着丰厚的教育资源。

民俗博物馆将这些资源通过陈列展览的形式,广泛吸引公众的注意,走进民众生活、融入经济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博物馆作为名副其实的“第二课堂”,通过实物欣赏和接触、倾听讲解等途径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生动的教学模式,让受教育者充分享受教育过程的乐趣,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撑。

美国波士顿儿童博物馆有一个形象的说法:

“我听了,但我忘了;我看了,我记住了;我做了,于是我明白了。

”博物馆强大的教育功能可以引发人们利用博物馆来发展教育的无限遐想。

博物馆教育具有社会化教育、辅助性教育、休闲性教育、业余知识型教育等特点。

博物馆知识性社会教育的特殊作用,是任何专业化的教学单位不可取代的。

博物馆作为传播先进文化、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社会正气、塑造美好心灵的生动课堂,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素质,促进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构建和谐社会。

社会教育工作是现代教育中不可缺失的关键环节。

博物馆教育功能的不可替代性,促使了博物馆发挥作用的社会化。

博物馆要实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教育功能是其与人联系的主要纽带。

2.2.2本项目的建设可以提升城市综合实力

文化是区域竞争力的核心内容,影响并决定着区域发展的前景和方向。

从传统的功能城市到今天的文化城市,文化作为现代城市的灵魂,已经成为城市生活中举足轻重的关键元素。

进入21世纪,中国的城市化加速,而城市文化的传承、发展和繁荣却面临着沉重的压力。

城市化过程中,与文物保护单位易于受到空间条件限制、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屡遭破坏的境遇不同,博物馆在现代城市文化塑造方面的功能已经越来越受到政府、民众等各方面的重视和青睐,并确实在打造现代城市文化,引领城市文化发展,树立城市形象等方面发挥着极重要的作用。

在增强区域吸引力(软实力)方面,通过对文物的收藏、保护和展示,博物馆作为现代城市文化功能区和“地标”,在提升公众的文化素质和修养的同时,在现代城市中传承和培育着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民众对城市的亲切感、认同感、满意度、亲和力以及凝聚力等要素随着城市新文化(或者区域文化)的形成而得到强化,当文化在渐进的演变中形成特色鲜明的城市文化特色后,这种文化的演变将会促进城市在制度方面的创新,并促进城市经济(或者区域经济)的发展,最终将影响城市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虽然文化的演变是渐进的、民间的、不易受干扰的,但是一旦新的文化习惯形成并被带入经济活动之中,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助力是巨大的。

因此,博物馆作为现代城市的象征或者地标,在作为文物收藏中心的同时,亦要承担起城市文化中心、教育中心、学术中心、休闲中心和娱乐中心等多项博物馆的新职能,只有这样其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潜能才能得以发挥。

2.2.3本项目的建设可以促进经济社会进步

在博物馆发挥教育、科研功能的过程中,博物馆的经济功能得到伴随体现,博物馆旅游对相关行业的带动和促进作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此外,博物馆与文化产业有机结合,产生了大量的衍生商品,提升了文化遗产事业的影响力,密切了文化遗产与民生的关系,拓展了文化市场,给文化遗产事业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

在社会效益方面,以博物馆为中心的文化圈,可以带动周边的商业活动和社会活动,在改造文化环境的同时,也为社会福利、社会就业等经济问题的解决作出了贡献。

博物馆全面免费开放实际上是强化了博物馆的经济功能——因为博物馆的经济功能不仅仅甚至不主要在于创造直接的经济效益,而主要从其间接经济效益以及增强区域吸引力(所谓软实力)上体现出来。

在间接经济效益方面,博物馆主要是以“引擎”的形式存在,即博物馆作为文化遗产的载体通过向相关行业、产业、领域的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来实现对经济的贡献,这种辐射、带动作用最明显地表现在博物馆对旅游和文化产业的促进作用上。

2.2.4本项目可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在文化产业方面,得益于可移动文物体积较小、便于复制的特点,很多博物馆在发展艺术复制品方面大获成功,极大带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其市场潜力也被看好;储量丰富的馆藏文物保证文化产品素材来源的充足,各具特色的可移动文物可以摆脱产品内容单一的弱点,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多元需求,市场空间十分广阔。

文化产业带动艺术品的收藏、鉴别、欣赏等文化活动,满足一部分艺术品爱好者“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遗憾,使博物馆更加融入社会,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提高博物馆的社会贡献度。

目前,西方国家博物馆发达的会员组织往往依靠富有吸引力的文化商品维系着博物馆与广大会员之间的联系,会员也十分关注并愿意购买博物馆出品的文化产品;在丰富的文化产品的基础上,西方国家的博物馆还发展了“博物馆网上商店”,甚至开始在博物馆外建立商品分店,更有积极开拓海外市场者。

国外的多数博物馆都设有博物馆商店,有的规模很大。

博物馆商店收入相当可观。

如瑞士运输博物馆1982年其商店收入占总收入的21%,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1993年经营收入达300万美元,其中门票款约100万美元,博物馆商店收入为200万美元。

上述数据表明了不失时机地开发博物馆文化产业可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应该为我国的博物馆所借鉴。

目前,我国博物馆与文化产业的结合正显示出蓬勃朝气,以博物馆为载体的文化产业在传播文化知识,扩大博物馆的文化影响力,满足公众对文化产品的需求等方面都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博物馆通过“与博物馆相关”的商品销售,培育了规模庞大的博物馆会员群体,增加了参观者对博物馆藏品的兴趣和关注程度,拓展了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提高了参观者的文化修养,增强了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正是在这种博物馆与文化产业的互动中,博物馆不仅实现了经济方面的贡献,更为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实现,满足公众文化生活的需要,以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2.2.5本项目可以有效拉动文化娱乐、旅游休闲等产业发展

在博物馆旅游方面,博物馆对旅游行业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并在游客和博物馆所在地之间建起互利关系。

为了博物馆具有持续吸引力的特点也强化博物馆与旅游的关系,2009年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特地将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确定为“博物馆与旅游”。

目前,博物馆旅游除了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外,还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博物馆事业自身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近年来,随着城市旅游的日渐兴起,博物馆的旅游功能日益突出,逐渐成为展示城市独特历史文化,提升城市文化旅游吸引力的重要载体。

尤其是在2008年我国文物系统博物馆实现全部免费开放后,博物馆作为旅游资源开发的潜力充分显现,几倍甚至十几倍参观人数的增长证明了博物馆旅游的价值。

在国内旅游城市,如北京、西安,欧洲著名旅游城市,如英国伦敦,法国巴黎等,博物馆早已成为吸引全世界游客的顶级旅游目的地。

法国凡尔赛宫每年的游客可达200万人,巴黎的卢浮宫博物馆、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北京的故宫博物院接待的游客,年入馆量都已超过1000万人次,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现代博物馆既是一个国家、一个城市重要的文化教育机构,也是公众游览休憩的重要场所。

节假日游览博物馆被视为一种时尚,博物馆成为旅游线路中重要的游览景点,甚至还出现了博物馆专线旅游。

截至2009年底,据不完全统计,我国A级及以上景区2474家,其中,博物馆119家(5A级3家,4A级54家,3A级28家,2A级31家,A级3家),占A级景区总数的4.8%,其中级别较高的3A级以上博物馆占到71.4%。

此外,太原中国煤炭博物馆、大连长兴酒庄酒文化博物馆、沈阳老龙口酒博物馆、铁岭铁煤蒸汽机车博物馆、上海地质博物馆、天福茶博物院等还入选为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

这些都说明博物馆发挥着重要的旅游功能。

总之,博物馆作为一个经济、社会、文化的综合体,对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存在着难以量化的无形效益(提升区域吸引力),并衍生出大量超出博物馆财务分析范围的经济效益(带动旅游、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等)。

随着全国博物馆全面免费开放的顺利推进和对博物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长效机制的探索,文化遗产事业尤其是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得以不断强化,并对其他功能的发挥也产生了较强的引领与带动作用,有助于文化遗产事业三大功能的全面发挥,也有助于实现文化遗产事业自身的科学发展。

第三章建设地点和建设条件

3.1建设地点

项目建设地址位于美丽的孙子故里——******县******内,武圣大道西首,与******县护城河和宋代古城墙毗邻。

3.2用地条件

本项目选址用地属旅游用地,地块整齐、地势平缓,土方平整工作量较小,规划建设用地面积2000平方米。

3.3基础设施条件

******园区内道路、电力、给排水、通讯、燃气等配套基础设施较为齐全。

3.3.1给水工程

本项目水源引自******园区给水管网。

3.3.2排水工程

本项目采取雨水、污水分流方式排放,就近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3.3.3电力工程

本项目电力工程主要为配电及照明供电,由******县孙武镇电网提供。

3.3.4供热工程

本项目冬季采暖由城市集中供热管网——换热站提供,不新建锅炉房。

3.3.5电讯工程

本项目电讯工程与******县配套网络相接。

3.4地址自然概况

3.4.1位置境域

******县位于为东径117°29′,北纬37°38′,[2] 地处山东省北部,北与阳信县接壤,东邻滨州市滨城区,南隔黄河与高青县、邹平县相望,西与商河县、济阳县交界。

全县总面积1363平方公里。

3.4.2地形地貌

******县地处鲁北平原,黄河下游,地势平坦,境内全部县黄河泥沙淤积成的平原,海拔8-20.7米。

大致地势呈西南高东北低,全县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是微斜平地,占县境面积的64%。

3.4.3水文

******县有4条河流过境。

黄河由西向东,流经县境南缘46.28公里,为县内主要灌溉水源。

徒骇河由西向东,流经县境南部45.2公里,流域面积460.5平方公里,水量充足,水质良好,系县内排洪、灌溉的主要河道。

沙河由西向东,流经县境北部41.5公里,是县内主要排洪河道,其流域面积562.3平方公里。

土马河自西部入境后为南北走向,流长15.2公里汇入沙河,流域面积232平方公里。

3.4.4气侯

******县四季分明,环境宜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型气候。

年平均气温12.2摄氏度,无霜期184天,年平均降水量达589mm。

第四章文物保护与安全

文物是博物馆业务活动的物资基础,作为保障这一物资基础的安全工作,其重要性显而易见。

为了保证藏品的安全,必须具有足够的保护设施和保护措施。

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等有关文物藏品的管理法规,结合本博物园的实际情况,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具体的制约和规范在馆藏文物的管理和使用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二是控制保存文物的外界环境,以达到文物载体材料的稳定性。

三是文物安全监测问题。

4.1博物馆馆藏文物的规章制度

在馆藏文物的管理过程中,藏品的规章制度是指在藏品的鉴定、定名、分类、分级、编目等方面的管理中必须制定的有关规章制度。

如:

文物藏品出入库、人员出入库、藏品库房钥匙管理、保密、防火防盗规定等,并在制定规章制度的同时认真执行,使得藏品在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做到安全、科学、有效。

4.2影响文物保存的外界环境

影响文物保存的环境因素主要有温度、湿度、光线、空气污染物、地质环境和有害微生物及有害昆虫等。

1、温度、湿度

温、湿度是影响文物保存的首要因素,在文物保存环境的诸因素中,最基本、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就是温度和湿度,不适宜的温、湿度不仅会对文物材质的耐久性造成直接的影响,而且会加速其它不利因素对文物材质的破坏作用。

各类不同材质文物温、湿度标准

 

质 地

藏品种类

适宜温度(℃)

适宜相对湿度(%)

纤维质类

书法、绘画、碑帖、手稿、纸张

14~18

50~65

织绣、服饰、皮革

16~20

55~65

金属类

金、银、铜、铁、锡、铅、镍

18~24

40~50

陶瓷类

陶、壁画、瓦当、瓷

18~24

50~60

竹木类

竹、木、漆

16~20

50~60

牙、骨、角

墨、牙、骨、角

12~18

58~62

 温、湿度对文物的影响主要是引发文物物理变化,造成文物材料扭曲变形、开裂错位、断裂分离,增加有害化学反应和造成文物的生物腐蚀等。

要控制好温、湿度,应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研究温度、湿度变化的规律

这里主要是指文物库房内外温、湿度变化的规律,只有将这种规律研究清楚了,才能为制定调控库房温、湿度的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2)制定文物库房温度、湿度标准

标准的制定非常重要,它对实际工作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并具有约束力。

但要制定标准,必须要首先研究清楚不同质地的文物随温、湿度变化损坏的规律性,确定其最适宜温、湿度范围;

同时,标准的制定还必须要考虑现实中的各方面条件限制,使其具有实际可行性。

因此,文物库房温、湿度标准的制定是科学性与可行性相统一的结果。

(3)文物库房建筑的建设

文物库房建筑对温、湿度的调控至关重要,它是中长期起作用的基本因素,应通过科学选址、合理设计达到控制温、湿度的目标,做到防热、防潮,保持库内温、湿度的稳定。

(4)具体措施的采取

日常工作中,主要还是通过采取各种不同的具体措施来达到调控温、湿度的目的,常用的主要措施有密闭、通风、增温、降温、加湿、减湿等,这些措施需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需要,运用适当的手段分别有选择地进行。

2、光线

光与温、湿度一样,是文物保存和利用中最基本、最常遇到的外界环境因素。

光对文物材料的危害主要有三个方面:

即热效应、加速有关化学反应和产生光化学反应。

对于光的防控应做到:

(1)合理确定库房照度标准

照度标准是指一定环境所要求的最低照度,其标准制定既要能满足场馆实际工作需要,有益于库房工作人员的视力健康,又要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光对文物材料的危害。

(2)限制光的照度值

可以通过合理设计窗户的位置和结构达到目的,如东西方向不宜开窗,南北向窗户要小而窄;也可以通过设置遮阳措施达到目的,如加设窗帘或百叶窗、使用毛玻璃、花纹玻璃或双层玻璃等。

(3)滤紫外线

紫外线由于其波长短,能量大,对文物材料危害大,一定要设法过滤,方法可以使用窗帘、百叶窗,在窗帘上涂刷紫外线吸收剂,库内光源使用白炽灯等。

(4)避光保存

文物在保管期间除提供利用、展览等作用外,应尽量做到避光保存,特别是贵重、受光影响大的文物,应放置于柜、箱、盒、袋中保存。

此外,文物在利用过程中也应减少光的辐射强度与作用时间;文物被淋湿或受潮时,不能放在烈日下曝晒,应置于阴凉通风处晾干;珍贵文物避免或减少拍照次数,容易褪色的文物不宜长期在柜中陈放等。

3、空气污染物

煤、油、燃气大量燃烧排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硫化氢等气体。

二氧化硫遇水变成硫酸或亚硫酸,使文物色彩褪变或腐蚀金属器物;二氧化氮遇水产生硝酸,对文物有强腐蚀作用;氯气对丝织物、铜器和铁器有着很大危害;大气中的氧气对铜、铁等金属器物有氧化作用,甚至可以毁灭铁器;大气中的灰尘在文物表面形成灰尘层,在潮湿的空气下利于其他有害气体的渗入,同时也为霉菌的寄生和繁殖提供了理想的场所;光线中的紫外线可以使器物失去光泽,褪色和变色,使丝绸、漆木器等有机物老化脆化。

对空气污染物的防治应做到:

(1)优化文物保护区周围环境

提高文物库房周围绿化覆盖率。

绿色植物具有吸收有害气体的功能,植物体对大气尘有滞尘、过滤、吸附作用。

有研究结果表明,绿化区的飘尘浓度一般比非绿化区的飘尘浓度减少10%~50%。

同时,花卉和草坪也有一定的吸附有害气体和减尘作用。

(2)进行空气净化和过滤

对空气的净化主要是除去空气中的有害气体,为此可以采取让有害气体通过具有碱性的材料,使用喷水器、活性炭过滤器等。

对空气的过滤主要是除去空气中的颗粒污染物,为此主要是使用各种不同的过滤器,如滤纸过滤器、纤维层过滤器、发泡材料过滤器及静电自净器等。

(3)减少文物库房与室外空气的自由流通

减少文物库房与室外空气的自由流通,也就是提高库房和文物存放的密闭程度。

提高库房的封闭性主要是注意门、窗的结构与设计,如采用旋转门、门窗缝隙用硅橡胶条、聚氨酯、海绵橡胶等填料填塞密闭,将单层窗改成双层窗等。

提高文物有效的封密性可以采用相对密闭或多层密闭的方法,如用柜、箱、盒等。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措施,如做好库房内的清洁卫生工作、地面及墙面的防尘处理、建立健全管理规章制度等。

4、文物安全监测

博物馆监测措施是保护文物安全的重要手段,也是管理者必须进行的日常工作。

建立健全完善的监测网络系统并科学地开展监测工作,是保护文物安全诸多措施的一个重要方面。

主要监测措施包括:

日常业务管理监测、消防监测、安防监测等方面。

 

(1)日常业务管理监测

这是对博物馆日常工作与管理进行的监测,要求对文物保护、维修,藏品保管,建立记录档案,文物宣传、陈列,安全保卫,管理等工作进行监测。

 

(2)消防监测

 主要是对博物馆电气线路、用电器等的日常监测,还包括对化学危险品的储存、危险品数量、使用危险品的时间、通风、温度、消防用具和消防责任上的监测。

 (3)安防监测

 包括博物馆安防设施和安防制度的建立。

建立现代化的安防体系对于文物安全保护十分重要。

可根据博物馆安防监测需要配置现代化的安防设施,目前主要探测装置有:

视频报警系统;室内用超声波多普勒探测器;室内用微波多普勒探测器;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激光入侵探测器;室内用被动红外探测器;声控入侵探测器;室内用被动式玻璃破碎探测器;振动式地音入侵探测器等。

建立了现代化的安防系统并不等于万无一失,博物馆安防制度的落实也尤为重要,否则再先进的安防系统都将形同虚设。

 

第五章消防

5.1总体设计

总平面布置严格执行国家《消防技术标准规范汇编》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中有关消防安全的规范标准。

单体建筑物间距均满足消防要求,四周设环形通道。

建筑物防火分区设疏散口,各疏散口的距离满足规范要求。

本工程建筑物室内均设有火灾报警系统、自动喷淋系统、室内消火栓系统。

火灾时,自动灭火系统将自行启动。

室外设置地下式消火栓和生活消防合用环状给水管网。

在配置手提式干粉灭火器。

5.2建筑消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