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八年级《四边形》单元复习检测.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77711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39.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八年级《四边形》单元复习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北京市八年级《四边形》单元复习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北京市八年级《四边形》单元复习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北京市八年级《四边形》单元复习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北京市八年级《四边形》单元复习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八年级《四边形》单元复习检测.docx

《北京市八年级《四边形》单元复习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八年级《四边形》单元复习检测.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八年级《四边形》单元复习检测.docx

北京市八年级《四边形》单元复习检测

《四边形》复习检测题2014-5-23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等腰梯形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

(B)平行四边形的邻边相等.

(C)矩形是轴对称图形且有四条对称轴.

(D)菱形的面积等于两条对角线长乘积的一半.

2.在□ABCD中,AB=3cm,AD=4cm,∠A=120°,则□ABCD的面积是().

(A)(B)(C)(D)

3.将矩形纸片ABCD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得到菱形AECF.若AB=3,则BC的长为().

(A)1(B)2

(C)(D)

4.等腰梯形的两底之差等于腰长,则腰与下底的夹角为().

(A)120°(B)60°

(C)45°(D)50°

5.若顺次连结四边形ABCD各边中点所得四边形是矩形,则四边形ABCD必定是()

  A、菱形          B、对角线相互垂直的四边形

C、正方形          D、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

二、填空题

6.如图,若□ABCD与□EBCF关于B,C所在直线对称,∠ABE=90°,则∠F=______.

7.已知菱形ABCD的面积是12cm2,对角线AC=4cm,则菱形的边长是______cm.

 

8.如图,菱形ABCD的边长为2,∠ABC=45°,则点D的坐标为______.

8题图

9.在正方形ABCD中,E在AB上,BE=2,AE=1,P是BD上的动点,则PE和PA的长度之和最小值为___________.

 

10、D、E、F分别是△ABC三条边的中点,则△DEF周长:

△ABC周长=,

S△DEF:

S△ABC=。

11.如图,三个边长均为2的正方形重叠在一起,O1、O2是其中两个正方形的中心,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12.如图,依次连结第一个矩形各边的中点得到一个菱形,再依次连结菱形各边的中点得到第二个矩形,按照此方法继续下去。

已知第一个矩形的面积为1,则第n个矩形的面积为。

13.如图,矩形ABCD的面积为5,它的两条对角线交于点O1,以AB,AO1为两邻边作平行四边形ABC1O1,平行四边形ABC1O1的对角线交于点O2,同样以AB,AO2为两邻边平行四边形ABC2O2……依此类推,则平行边形ABCnOn的面积为___________.

 

14.如图,边长为1的菱形中,.连结对角线,以为边作第二个菱形,使;连结,再以为边作第三个菱形,使;……,按此规律所作的第个菱形的边长为

 

15.△ABC中,若AB=AC=25,AB边上的高CD=7,则BC=__________.

 

16.如图,在矩形ABCD中,EF∥AB,GH∥BC,EF、GH的交点P在BD上,图中面积相等的四边形有________对.

 

第20题

 

三、解答题

1.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BC,AD上,且AF=CE,求证:

AE=CF.

2.已知:

如图,ABCD的周长是,由钝角顶点D向AB,BC引两条高DE,DF,且,. 求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3.已知:

梯形ABCD中,AB∥CD,E为DA的中点,且BC=DC+AB。

求证:

BE⊥EC。

 

4.如图,在梯形ABCD中,已知AD∥BC,点E,F,G,H分别是DB,BC,AC,DA的中点,求证:

线段HF、线段EG互相平分。

 

5.如图1,在梯形ABCD中,AD∥BC,∠C=90°,点E为CD的中点,点F在底边BC上,且∠FAE=∠DAE.

图1

(1)请你通过观察、测量、猜想,写出∠AEF的度数;

(2)若梯形ABCD中,AD∥BC,∠C不是直角,点F在底边BC或其延长线上,如图2、图3,其他条件不变,你在

(1)中得出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都成立,请在

图2、图3中选择其中一图进行证明;若不都成立,请说明理由.

图2图3

 

6.如图1,P是线段AB上的一点,在AB的同侧作△APC和△BPD,使PC=PA,PD=PB,∠APC=∠BPD,连结CD,点E,F,G,H分别是AC,AB,BD,CD的中点,顺次连接E,F,G,H.

图1

(1)猜想四边形EFGH的形状,直接回答,不必说明理由;

(2)当点P在线段AB的上方时,如图2,在△APB的外部作△APC和△BPD,其他条件不变,

(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

说明理由;

图2

 

(3)如图3中,若∠APC=∠BPD=90°,其他条件不变,先补全图3,再判断四边形EFGH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图3

 

7.数学课上,张老师出示了问题:

如图1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E是边BC的中点.∠AEF=90°,且EF交正方形外角∠DCG的平分线CF于点F,求证:

AE=EF.

经过思考,小明展示了一种正确的解题思路:

取AB的中点M,连接ME,则AM=EC,易证△AME≌△ECF,所以AE=EF.

在此基础上,同学们作了进一步的研究:

(1)小颖提出:

如图12,如果把“点E是边BC的中点”改为“点E是边BC上(除B,C外)的任意一点”,其它条件不变,那么结论“AE=EF”仍然成立,你认为小颖的观点正确吗?

如果正确,写出证明过程;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

(2)小华提出:

如图13,点E是BC的延长线上(除C点外)的任意一点,其他条件不变,结论“AE=EF”仍然成立.你认为小华的观点正确吗?

如果正确,写出证明过程;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

8.已知,矩形ABCD中,延长BC至E,使BE=BD,F为DE的中点,连结AF、CF.

求证:

(1)∠ADF=∠BCF;

(2)AF⊥CF.

 

 

9.正方形ABCD中,点E在DC延长线上,点F在CB延长线上,EAF=,

求证:

DE-EF=BF

 

10.如图,□ABCD中,E是BC边的中点,连接AE,

F为CD边上一点,且满足∠DFA=2∠BAE.

求证:

AF=CD+CF.

 

11.如图正方形ABCD中,E为AD边上的中点,过A作AF⊥BE,交CD边于F,M是AD边上一点,且有BM=DM+CD.

⑴求证:

点F是CD边的中点;

⑵求证:

∠MBC=2∠ABE.

 

12.在正方形ABCD的边AB上任取一点E,作EF⊥AB交BD于点F,如图1.

(1)将图1中的△BEF绕点B逆时针旋转90°,取DF的中点G,连接EG,CG,如图2,则线段EG和CG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

请直接写出你的猜想;

(2)将图1中的△BEF绕点B逆时针旋转180°,取DF的中点G,连接EG,CG,如图3,则线段EG和CG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

请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

(3)将图1中的△BEF绕点B逆时针旋转任意角度,取DF的中点G,连接EG,CG,如图3,则线段EG和CG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

请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