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需要的营养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767732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物需要的营养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作物需要的营养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作物需要的营养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作物需要的营养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作物需要的营养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作物需要的营养精.docx

《作物需要的营养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物需要的营养精.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作物需要的营养精.docx

作物需要的营养精

小麦营养与施肥

文章出处:

   发布时间:

2005-05-17

 

小麦营养与施肥

(一)小麦的矿质元素及其作用

  小麦干物质中,碳、氢、氧占90%以上,氮和灰分元素(磷、钾,钙、镁、硫、铁及微量元素)不足5%。

从土壤含量和增产作用来看,氮、磷、钾最为显著,所以称为肥料三要素。

    氮是细胞原生质,叶绿素等的组成成分,充足的氮素可以促进根、茎、叶的生长,增加叶面积和有机物的积累。

在幼穗雌雄蕊分化时施氮,可以减少不孕小花而增加粒数。

当然,氮肥过多也会引致茎叶徒长,抗逆力减弱,发生倒伏,或病虫危害、贪青晚熟等。

 

  磷是细胞核的重要成分,并参与细胞的合成反应和糖、氮的正常代谢。

小麦对磷反应敏感,缺磷会抑制根系发育,分蘖减少叶色暗绿发紫,成熟延迟,最后使粒重下降,品质不良。

  钾能提高光合效率,促进对氮和磷的吸收,提高体内纤维素、木质素含量,使茎秆坚韧抗倒。

保证钾肥供应,还能提高叶水势、叶片持水力,显著地增强抗旱作用。

  其他元素对根的发育(钙),叶片的生长(镁,铁、铜、锰、钼)、茎的伸长(锌)、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硼)等,都具有特殊作用,虽然在植株体内数量很少,如果土壤供应不良,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二)小麦需肥特性 

  1.需肥量较多,但因品种而异小麦与其他作物相比,需肥量较多。

一是小麦生育期较长,并且大半处于低温时期,土温低,有机质分解慢,二是幼苗期长,基肥易流失,三是在干旱条件下,磷、钾的养分形态不易被根系吸收,钾又不能通过灌水来供应。

小麦品种不同,特别是矮秆高产品种和高秆地方品种,需肥量差异很大,有人称高产品种即为对肥水的高敏感品种。

 

  2.不同生育阶段吸收量不同总的情况是,随着幼苗生长,干物质积累增加,吸肥量不断增加,至孕穗、开花期达到高峰,以后则逐渐下降,成熟期停止吸收,但在三要素之间,不同生育期也有一定差异。

  氮素在苗期含量最高,反应敏感;而单位面积日吸收量则有拔节至孕穗、开花至成熟两个高峰。

磷素的含量比较平稳,并从返青以后日吸收量稳步增长,直至成熟。

钾在拔节时,含量已达最高,以后则迅速降低,而日吸收量以孕穗、并花期最多,后期需钾较少。

  3.产量水平与施肥量的关系 

   小麦的需肥特性有一定的规律。

根据不同生态地区、土壤条件品种类型和栽培水平下的分析结果,平均每生产100千克小麦籽粒,大致上需要从土壤中吸收纯N3.0~3.5千克、P2O51.0~1.5千克、K202.0~4.0千克,在每公顷4500千克左右的产量水平时三者比例约为3:

1:

3,而当产量提高到每公顷7500千克左右的水平时,则接近于2.6:

1.0:

3.5。

可见,随着产量的提高,对磷、钾的吸收量有明显增加的趋势。

然而,如果施肥量超过品种生产潜力,也会引起倒伏,所以二者的关系实际上呈抛物线关系。

  4.不同生育期施肥的作用不同一方面小麦不同器官的矿质元素含量不同,而不同器官又是在一定的生育时期形成和发展的;另一方面不同生育期的生长中心不同,施肥只是对当时代谢旺盛、生长势较强的部位作用最大。

例如,苗期施肥可以壮苗,增加分蘖;幼穗分化期施肥可以使穗大粒多;拔节期施肥可以提高分蘖成穗率,增加穗数。

在成熟植株中,籽粒的氮、磷含量比率最高,分别占全株干重的76.0%及82.4%,所以后期氮、磷供应可以延长叶片功能期、增加粒重、提高品质。

这些规律,对于合理运筹肥水具有重要意义。

  在小麦的一生中,对氮的大量吸收是在分蘖、拔节和开花结实阶段;磷在植株体内积累快的时期主要是从拔节到籽粒形成阶段;而吸收钾的高峰则出现在开花前后。

尽管小麦在生长初期吸收养分的数量不多,对营养元素的不足却极为敏感。

中国麦区的小麦施肥经验强调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

对于化学肥料的施用,因氮肥施入土壤后发挥作用较快而肥效持续时间相对较短,般都在播种前和拔节期分两次施用,每次各占总施肥量的1/2左右,为增加穗数和争取穗大、粒多奠定基础,磷肥由于在土壤中的移动性差,而且肥效比较迟缓,大都在播种前作底肥一次施入;钾在长期施用有机肥的土壤中含量比较丰富,一般相当于氮和磷的5~10倍,所以很多地区忽视施用钾肥,但实际上,有机质贫乏的瘠薄土壤、砂质土壤、中国南方的红壤土和东北的白浆土,以及重施氮、磷肥的高产麦田,土壤中的含钾量往往不能满足小麦生长发育的需要,必须通过施肥补充,在气候干燥的北方,钾肥可以作基肥施用,多雨潮湿的南方则可以分次施用。

  根据用同位素肥料示踪研究的结果,小麦一生积累的氮素有70%左右来源于土壤中原有的贮存,只有30%左右来源于施用的速效氮肥。

在土壤和有机肥提供的氮素比例大于化学肥料提供的氮素时,施用化肥的增产率比较高。

因此许多国家和地区十分重视增加有机肥的数量,提高有机肥的质量。

并针对不同条件采用秸秆还田或种植绿肥作物的办法,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培肥地力。

  在有机物来源不足的情况下,大幅度增加氮、磷化肥的施用量,在一定时期内有显著促进小麦增产的效果。

通过粮食和秸秆的增产,一方面为发展畜禽养殖业提供饲料,反过来又为种植业增加优质的有机肥;另一方面,多余的秸秆可以直接还田,丰富土壤有机质。

这是中国许多地区以"无机促有机",改造贫瘠土壤的成功经验。

  为了充分发挥小麦施用化学肥料的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正确掌握以下几个基本原则是必要的:

①按照土地肥力等级、土壤养分多少、施肥效果,确定的产量目标,计算出适宜的施肥量和不同元素的合理配比;⑦氮肥施用后,大部分在当年就被消耗,需要经常补充;磷肥在土壤中容易被固定,肥效迟缓,当年利用率低,但能在土壤中积累,所以贫瘠的土壤开始施用磷肥时应加大施用量,以后可适当减少,肥沃的土壤则不必连年大量施磷;钾肥只有在缺钾的土壤或大量施用氮、磷的情况下才有良好的效果;③在小麦生长发育关键时期能够提供充足有效水分(灌溉或降雨、的条件下,施用化肥的增产作用明显大于干旱条件,因此水地化肥施用量可多于旱地;④粗质砂性土壤与中等质地的壤土和细质的粘土相比,养分亏缺的可能性大,保肥能力也差,要求较多的施肥量并采取分次施肥的方法,避免因一次大量集中施肥而使养分流失;⑤前茬作物生育期长、消耗养分多、土壤休闲时间短的情况下,小麦对养分不足的反应极为敏感,应注意增加施肥量以满足增产的需要;⑧在温度偏低、日照不足的气候条件下,小麦的生育进程延缓,充足的氮素供应可以延长营养生长的持续时间,但对生殖生长不利,因此需要适当控制氮肥而相对的增加磷、钾肥的施肥量。

  5.微量元素的吸收特点 

   小麦施肥除氮、磷、钾三要素外,还应根据不同的土壤正确掌握其它营养元素和微量元素的施用。

在中国南方的酸性红壤土中,施用石灰等钙化合物进行中和,可以起到改良土壤、促进小麦增产的作用;但大量施用石灰可使土壤中的有机质过多消耗,导致地力下降。

应根据土壤的酸性强度确定适当的用量,并且一般施用一次石灰后,对土壤酸性的中和作用可维持3~5年,不必连年施用。

此外,在碱性土地上因缺钙而使小麦生长受害,施用石膏可以消除土壤的碱性反应,并使钙的供应得到补充。

  在小麦三要素用量增加,产量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微量元素的作用日益突出。

四川省部分麦田缺钼、锰等,已经影响了小麦的正常生育和产量。

贵州省土壤微量元素在临界值以下者,有硼(≤0.5ppm,占耕地面积的77.5%)、锌(≤1.0ppm,占8.3%)、钼(≤0.1ppm,占35.8%)、锰(≤7.0ppm,占19.1%)、铜(≤0.5ppm,占11.0%)等。

 

  关于微量元素的吸收特点,据测定,从吸收强度和阶段吸收量来看,拔节至开花对锌,锰、钼的日吸收最大,占总吸收量的35~50%。

同时,铜的吸收强度和吸收量也比较大。

返青至拔节是对铜吸收强度和吸收最大的时期,同时对锌、锰、钼的吸收强度和吸收量也较大。

由此可见,小麦拔节期前后是微量元素营养的关键时期。

此外,开花至成熟阶段,吸收量仍达总吸收量的23~30%,所以后期补施微肥也是小麦丰产的保证。

(三)小麦施肥的原则与方法

  1.正确计划施肥量从实现高产、稳产、低成本的要求出发,确定施肥量主要应根据产量水平、土壤供肥、肥料养分含量及其利用率而定,并参考下列公式计算:

  满足某元素需要量=土壤当季供应量+农肥当季供应量+化肥当季供应量

  土壤当季供应量=土壤中某元素的速效养分含量(ppm)×0.15(表层20厘米土层重约15万千克)

  农肥当季供应量=农肥施用量×农肥含某元素百分率×当季利用率

  化肥当季供应量=化肥施用量×化肥含某元素百分率×当季利用率

  西南各省麦地肥力,差异很大小由于施肥技术不同,肥料利用率也有区别。

一般来说,有机肥当季利用率约20~25%,氮素化肥50~70%(碳酸氢铵在50~40%以下),磷肥15~30%,钾肥50~70%。

科学地进配方施肥,就能达到既增产又增收的目的。

  2.各种肥料与养分相互配合在肥料种类中,有机肥含有机质多,能够改良土壤,这是它最突出的特点,因此为了培肥地力,达到持续高产,积极开辟肥源,不论在哪种土攘的施肥上,都要保证有机肥占有—定的比重。

  化肥的特点是有效成分含量高,肥效快,但养分比较单一,所以既要和有机肥取长补短,互为补充,也要保持矿质元素间的相对平衡。

因为每种养分对小麦都具有特殊功能,不可代替;但这些元素又同时处于植株体中,不可避免地要发生相互作用。

这种作用首先就表现为单盐毒害。

如将小麦培养在氯化钙或氯化钠中,都使根的生长受到抑制,如将二者混合后,单盐毒害作用即被解除。

在酸性土壤上,铁、锰等溶解度较高,以致小麦中毒,而施用钙素以后,解毒的效果十分明显。

  元素之间也有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作用。

例如,缺钾土壤上增施钾肥,不仅提高了植株的钾素含量,而且促进了氮、磷的吸收,并使茎、叶中的氮、磷较多的运向籽粒,增加了粒重和品质,在茎秆之中,施钾比不施钾,钾含量提高2.6~3.2倍,抗倒性也好。

  3.施肥方法上注重基肥和种肥小麦施肥方法,可分基肥、种肥和生育期间田间管理的追肥。

在这些环节中,应当重视基肥和种肥。

  基肥小麦幼苗体内三要素含量很高,反应极为敏感,而高产小麦基本苗一般较少,要求壮苗早发,保证穗数,所以基肥非常重要。

  基肥种类应以有机肥为主。

有机肥养分全面,肥效平稳,可以调节整个生育过程中养分的供应状况,但同时也要配合适量的速效化肥,这样,增产效果才显著。

  西南区基肥用量,在高产栽培时,每亩应有堆厩肥1500千克左右,油枯20~30千克,尿素约5千克,以及相应磷、钾肥,保证在总用肥量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种肥由于秋雨过多或排水困难,实行少耕、免耕及板田种麦时,有机肥难于耕翻入土,所以在播种时将腐熟优质有机肥及速效化肥集中施于种子附近,这是一种经济用肥的方法,对于迟播小麦更具有积极作用。

   为了充分发挥肥效,基肥、种肥都要改进施用技术,如粪土相融,分层施肥,化肥深施等,以提高肥料利用率。

 

水稻的营养特性

  每生产500kg稻谷,对氮、磷、钾的吸收量是N:

7.5-9.55kg,P2O5:

4.05-5.10kg,K2O:

9.15-19.1kg,氮、磷、钾的比例为2:

1:

2-4。

  水稻吸收硅的数量很大,生产500kg稻谷,吸收87.5-100kg硅,故高产栽培时,应采取稻草还田,施用秸秆堆肥或硅酸肥,以满足水稻对硅的需要。

  水稻吸肥规律

  水稻割生育期对营养元素的吸收随生育进程而不同。

一般苗期吸收量少,随着生育的进程,营养体逐渐大量生长,吸肥量也相应提高,到抽穗前达到最高,以后随着根系活力的减退又逐渐减少。

  对氮素的吸收以分蘖期最高,达50%,其次为幼穗发育期,但品种间有差异;对磷的吸收,以幼穗发育期最高,占50%左右,分蘖期次之,结实成熟期仍吸收相当数量的磷;对钾的吸收以抽穗前吸收最多,抽穗后吸收很少。

水稻的吸肥量有随着施肥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在稻株体内各部位的分配量不同而不同。

若吸入量多,分配不合理,产量也不一定高。

水稻正常生长还需要元素猛、硼、锌、钼、铜等,也应该注意供应。

一、

水稻正常生长发育需要16咱营养元素,即碳、氢、氧、氮、磷、钾、硅、钙、镁、硫、铁、锰、铜、锌、硼、氯。

前7种属大量元素,后3种属中量元素,最后6种属微量元素。

其中碳、氢、氧从水和空气中获得,其它均为矿质元素,需要从土壤中获得。

硅在水稻一生中需求量很高,约为氮的10倍,磷的20倍。

也称水稻为“硅酸植物”。

水稻对氮素的吸收规律

二、水稻在苗期在一叶一心时虽未离乳,但些时胚乳中的蛋白质已经消耗贻尽,此时必需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氮肥,以合成自身的蛋白质,补充营养的需要。

因此水稻苗床一定要施足氮肥。

本田期氮的需肥,有两个高峰,第一个是水稻分蘖期,是营养体形成时期,水稻需要大量的氮肥来合成自身的物质,满足生长分蘖的需要,氮素不足会影响分蘖,此时期必须保证充足的氮素,以促进分蘖进程,使水稻有足够的分蘖。

分蘖末期,水稻开始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换,此时氮素如果过高,就会影响生育期的转换,并极易助长底部伸长,引起倒伏等不良后果。

按照日本专家的理论,些时要绝对无氮,在实际中,要控制氮肥,尽可能少氮。

第二个高峰是孕穗中后期的减数分裂期,大约在7月12日到7月25日之间,按积温不同,前后日期不同,些时不可缺氮,如果氮素不足,会导致颖花退化,此时追肥为穗肥。

三、水稻对磷的吸收规律

水稻各生育期均需要磷,以幼苗期和分蘖期吸收最多,插秧后20天左右为吸收高峰。

水稻从苗期吸收磷,在生育过程可反复多次从衰老器官向新生器官转移,早期施用磷对保证水稻前期的磷素供应极为重要。

四、水稻对钾的吸收规律

水稻幼苗对钾素吸收量不高,钾吸收高峰在分蘖盛期到拔节期。

孕穗期茎、叶中含钾量不足1.2%,颖花数会显著减少。

高钾对增加颖花数量,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有较大作用。

五、水稻对硅肥的吸收

水稻是典型的喜硅作物,土壤硅含量高但水稻的利用率确很低,硅对水稻增产有绝对的作用,主要原因是:

增加穗数、穗粒数,降低空秕率和提高千粒重的作用。

水稻施用硅肥之后,茎叶中硅含量增加,硅化细胞增多,坚实度增加,水稻抗倒伏能力增强,并能有效地控制或减少叶瘟和穗颈瘟的发生危害。

硅是水稻高产必需的营养元素。

水稻施硅肥,根系生长良好,茎硬叶挺,可提高水稻抗倒伏和抗病虫害的能力,提高稻米的质量和产量。

白浆土和草甸黑土有效硅含量低,我市水稻大部分都是这两种土壤旱改水发展起来的。

随着产量的进一步提高,硅肥的施用应该提上日程。

常用的含硅肥料主要有三种:

①高效硅肥,主要成份为硅酸钠和偏硅酸钠的混合物,含水溶性二氧化硅55~60%,亩用量6~7公斤,做追肥最好。

②硅钙肥,主要成份是偏硅酸钙,一般含有效硅(枸溶性)20~30%,亩用量50公斤左右,可做基肥也可做追肥。

③工业炉渣类,主要是钢铁工业炉渣和热电厂高钙灰,所含硅的溶解性较差,应做基肥,施用量每亩100公斤以上。

六、锌肥的施用

土壤的PH值与锌的吸收利用呈负相关,PH值越高,锌的利用率越低,施用一定量的锌肥对水稻产量有很大帮助。

苗床上锌肥的施硫酸锌含量(99%),施用量为0.5克/平方米;本田施用量为15-20公斤/公顷。

七、水稻的施肥

(一)、苗期施肥

苗期的施肥对旱育壮秧至关重要,即要保证水稻苗期生长的必要营养,又要控制养分的过量导致的水稻徒长发生。

为本田期的水稻生长打下良好的营养基础。

苗床施肥氮肥18克/平方米;纯磷16克/平方米;纯钾14克/平方米。

(二)本田施肥

1、基肥

纯氮(N):

50公斤/公顷;纯磷(P2O5):

45-60公斤/公顷;纯钾(K2O):

40-50公斤/公顷。

硫酸锌:

15公斤/公顷;有效硅:

150-200公斤/公顷。

2、追肥

在水稻插秧3天后追施氮肥为分蘖肥,以硫酸铵为宜,此时应以速效氮为宜,不宜追施尿素;以满足水稻第一个需氮高峰的需求。

追肥量为纯氮20公斤/公顷,折硫酸铵100公斤/公顷;在水稻5.5叶期追施纯氮20公斤/公顷+有效硅60-80公斤/公顷,折硫酸铵100公斤/公顷+硅肥(按含硅的有效量计算);在水稻第10叶伸展时,11、12叶品种大约在7月2-8日;13、14叶品种在7月8-13日之间追施纯氮20公斤/公顷+纯钾45公斤(折合尿素50公斤/公顷+氯化钾75公斤);如果抽穗后发现有脱肥现象,可追施尿素20公斤/公顷,如没有脱肥,可不必追肥。

玉米需肥特性

玉米植株高大,是高产作物,对养分需求比较多。

玉米全生育期所吸收的养分,因种植方式、产量高低和土壤肥力水平高低而异。

每生产100kg玉米籽粒,需从土壤中吸收氮素(N)2.68kg,五氧化二磷(P2O5)1.13kg,氧化钾(K2O)2.63kg。

N:

P2O5:

K2O大约为1:

0.5:

1。

一般规律是随着玉米植株的生长对养分的吸收速度加快,到灌浆期、成熟期逐渐减慢。

春玉米和夏玉米各有其特点。

夏玉米苗期植株小,生长慢,需肥较少,这时对氮、磷的吸收量为总吸收量的10%左右,以后逐渐加快。

从拔节到孕穗吸收速度达到高峰,在20-30天中吸收氮磷分别占总吸收量的76.2%和63.1%,平均每天吸收3%-4%,这时累积吸收的氮、磷已达到总吸收量的85.9%和3.2%。

而后吸收减慢,到抽雄期氮、磷的吸收量已达到90%。

所以夏玉米需氮、磷的关键时期是拔节孕穗期。

施肥时应根据这一规律采取前重后轻的原则。

夏玉米各生育期对钾的吸收量,均在拔节以后开始迅速上升,到抽穗开花期达到顶点。

灌浆到成熟植株体内的钾素还有少量外渗淋溶,使植株中钾的含量下降。

所以钾肥应施在前期,后期没有施钾肥的必要。

韭菜耐肥力很强,其需肥量因年龄而不同。

当年播种的韭菜,特别是发芽期和幼苗期,耗肥量少,2-4年生韭菜,生长量大需肥较多。

一般每生产1000kg韭菜,需N 1.5-1.8kg,需P 0.5-0.6kg,需K 1.7-2.0kg

花生仁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要形成这些物质,需要大量的养分。

据研究表明,每生产100kg花生荚果需要纯氮(N)6.8kg,磷(P2O5)1.3kg,钾(K2O)3.8kg。

需氮最多,钾次之,磷最少。

此外,花生还需要较多的钙。

    花生与大豆一样,根部生根瘤,能固定空气中的氮素,全生育期仅需从土壤中吸收氮素总量的1/3,即可满足花生的需求,其他养分要靠从土壤中吸收。

由于花生有地上开花,地下结荚的特性,花生不仅根系吸收肥料,果锥、幼果均能吸收肥料。

    花生的吸肥特性总的来说是中间多,两头少。

苗期由于生长缓慢,吸收养分少,氮、磷、钾的吸收量仅占全生育期吸收总量的5%左右,开花期是花生植株迅速生长时期,此期大量开花扎锥,对养分需求量多,早熟品种对氮、磷、钾的吸收量达到最大,占吸收总量的一半以上,晚熟品种开花期对钾的吸收量接近一半,对氮、磷的吸收结荚期达到最高,占一半以上,成熟期根系吸收能力减弱,对养分的吸收减少。

一、花生需肥的特点:

  

    1、氮素营养:

氮素主要是参与复杂的蛋白质、叶绿素、磷脂等含氮物质的合成,促进枝多叶茂、多开花,多结果,以及荚果饱满。

若氮素缺乏,花生叶色淡黄或白色,茎色发红,根瘤减少,植株生长不良,产量降低。

但氮素过多,又会出现徒长倒伏现象,也会降低花生的产量及其品质。

  

    2、磷素营养:

磷素主要参与脂肪和蛋白质的合成,促使种子萌发生长,促进根和根瘤的生长发育,同时能增强花生的幼苗耐低温和抗旱能力,以及促进开花受精和荚果的饱满。

缺磷就会造成氮素代谢失调,植株生长缓慢,根系、根瘤发育不良,叶片呈红褐色,晚熟且不饱满,出米率低。

  

    3、钾素营养:

钾素参与有机体各种生理代谢,提高光合作用强度,加速光合产物向务器运转,并能抑制茎叶的徒长,延长叶片寿命,增强植株的抗病耐旱能力,同时也能促进花生与根瘤的共生关系。

缺钾会使花生体内.代谢机能失调,呈暗绿色,边缘干枯,妨碍光合作用的进行,影响有机物的积累和运转。

  

    4、钙素营养:

钙素能促进花生根系和根瘤的发育,促进荚果的形成和饱满,减少空壳,提高饱果率。

同时钙素能调节土壤酸度,改善花生的营养环境,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

缺钙则植株生长缓慢,空壳率高,产量低。

     

      此外,花生对各种微量元素虽然需要量不大,但也很重要。

钼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并在根瘤菌固氮过程中起催化剂作用,是根瘤菌发育不可缺少的元素,缺钼则根瘤菌失去固氮能力。

铁能参与作物体内的氧化还原反应。

并参与叶绿体蛋白质的合成,花生缺铁叶绿素不能形成,新生叶片成白色,茎叶生长都受到抑制。

锰对氧化作用有影响,能促进茎叶健壮,增加植株的抗寒力。

硼能促进对钙素的吸收,并对输导系统和受精结果有重要作用,缺硼可使输导作用失调,同化作用、根系发育、根瘤形成也会受到影响。

硫也是参与蛋白质合成的元素之一,缺硫则叶片色泽暗淡,甚至变白,影响蛋白质的合成。

  

    二、花生的施肥技术  

    根据花生需肥特点。

合理选用各种肥料配合施用,可提高花生产量和改善品质。

花生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料为辅。

有机肥养分全,能增加土壤团粒结构,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并有益于根瘤菌活动,增加氮素来源。

有机与化学肥料配合施用可减少无机肥料的流失和固定。

在施肥时期上应以基肥为主,适当追肥。

在施足基肥的情况下,应根据花生生长情况,用速效肥料适时适量追施。

  

    1、施足基肥:

基肥包括底肥和种肥。

在播种前结合耕地施入的肥料叫底肥,播种开沟或开穴集中施用的肥料为种肥。

底肥和种肥是苗壮、花旺、果多、果饱的基础。

花生基肥占总肥料的80%以上,应以有机肥料为主配合施氮、磷等肥料。

具体施法随施肥各类和数量而异。

一般应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大部分在播前整地作底肥撒施。

留少部分结合播种集中沟施或穴施。

为了提高磷肥肥效,可在施肥前将磷肥与有机肥堆沤15—20天o,花生播种时,用根瘤菌剂拌种可增加有效根瘤菌。

此外,用0.2~ 0.3%钼酸铵或0.0l一0.1%硼酸水溶液拌种或浸种,可补充花生所需的微量元素。

    

    2、适时追肥:

根据花生生长情况应适时追肥,苗期追肥应在始花前进行,  一般追施尿素80~ 100kg/km2,过磷酸钙150~ 200kg/km2,开沟条施。

开花后可施石膏粉300~400kg/km2,过磷酸钙150~ 200kg/km2,增加结果期的磷钙营养。

在花生结荚饱果期脱肥又不能进行追肥的情况下,可用0.2%磷酸二氢钾和 2%的尿素进行叶面喷施1~2次,可以起到保根、保叶的作用,提高结实率和饱果率。

 

每生产100千克果实,葡萄树约需要从土壤中吸收0.3~0.6千克的氮素、0.1~0.3千克的五氧化二磷、0.3~0.65千克的钾素。

葡萄施肥技术

2006-12-1708:

59

 葡萄施肥技术

 

多施有机肥,培肥改良土壤,改善葡萄树生长的土壤条件,为持续高产优质打好基础。

 

(一)氮肥的施用 氮是葡萄需要量较大的营养元素之一,每生产100千克葡萄浆果约吸收0.3~0.6千克左右的氮素。

氮肥对葡萄树的生长和发育均有很大的影响。

在一定范围内适当多施氮肥,有增加葡萄树的枝叶数量,增强葡萄的树势、协调树体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促进副梢萌发,起到多次开花结实提高产量的作用。

但若施用氮肥过量,则会引起枝稍徒长,导致大量落果,引起产量降低,而且还可引起新生枝条和根系木质化程度降低,影响越冬能力。

 

由于养分的流失和土壤的固定,有一部分肥料不能被根系吸收利用。

因此,生产中,一般每667米2的年氮肥施用量在12~18千克。

施肥应以基肥为主,占全年施用量的40%~60%。

施用时间最好是在采果后立即施入,此时根系的第二生长高峰还没有结束,叶片尚未脱落,施入后即可有一部分肥料被根系吸收,参与代谢、制造合成大量的有机营养,增加了树体的营养贮藏量,对恢复树势、促进花芽的分化有明显的作用。

追肥的施用一般在萌芽前、开花前、开花后、浆果着色初期等4个时期进行。

①萌芽前追施氮肥主要是对没有施用基肥的葡萄树,起到促进枝叶和花穗发育、扩大叶面积的作用。

②对花穗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